修復技術讓老電影“逆光飛行”

說到1949年,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這一年新中國成立,一個嶄新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立足。

修復技術讓老電影“逆光飛行”

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中國終於是一個自主的國家了,中國人民終於可以從東亞病夫成為龍的傳人。


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

修復技術讓老電影“逆光飛行”

令人欣慰的是,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影視文化作品,重現了那段令人難忘的歷史。《建國大業》、《古田軍號》、《中國1949·香山之春》、《開國大典》、《決勝》、《國之歌者》、《解放了》、《重慶談判》等等。

修復技術讓老電影“逆光飛行”

其中,《開國大典》真實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站起來的勝利時刻,影片原版在1989年9月21日新中國成立40週年前夕首映,引起全國觀影熱潮。30年後,經過現代高科技修復的《開國大典》以4K的全新版本再登大銀幕。

修復技術讓老電影“逆光飛行”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至中期,中國電影出現普遍性藝術創新熱潮。那時,國人尚未接觸到真正意義上的電視劇,去電影院看電影成為了娛樂生活的首選。


據統計,1980年中國年度觀影人次曾達到293億人次,如果以十億人口計算,那麼每人每年觀影29次,那是一個無法迴歸的大影院時代。

修復技術讓老電影“逆光飛行”

在當時電影發展的背景下,《開國大典》的拍攝,跨越了12個省市,先後參演的群眾演員達到15萬人次,全片涉及的歷史重要人物更是達到了138位。在時隔30年後,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三維六度(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對這部優秀電影進行了修復,重新展現開國大典波瀾壯闊的一刻。

修復技術讓老電影“逆光飛行”

“4K修復版的《開國大典》正式上映了,對於學習影視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好的經典電影。對於膠片電影有濃厚興趣的攝影技術愛好者來說,這也是大家親眼目睹膠片電影的技術質量/技術特性的絕佳機會,雖然是數字放映,但是,仍然是不可多得的鑑賞膠片電影的好機會!鴻篇鉅製,恢弘史詩,3個小時的《開國大典》,值得你忍住不去上廁所啦!我個人打分,100分,非常值得親臨電影院觀看。”這是一位觀眾觀影后的真實感受。


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讓很多難以想象的事情都成為可能,希望可以通過修復技術讓更多的優秀作品“逆光飛行”,一起回到值得回憶的“昨天”。

《開國大典》光畫面,就修復了247000幀,在畫面和音效上都令電影獲得了質的飛躍。該公司首席技術官周蘇嶽說:“《開國大典》在30年後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劃傷,但是膠片是最好的視聽載體,所以我們依然能獲得很高質量的影像。今天的修復和重生延續了導演當年的手法,並加以改進,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年的遺憾。”


整部電影有1082個鏡頭、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資料片,共有72個鏡頭,佔比6%。這些資料片鏡頭來源於1949年及1949年之前戰地記者所拍攝的實戰照片。第二類是全新拍攝經特效合成做舊的鏡頭,佔比6%。剩餘88%的鏡頭為1989年實拍的彩色畫面。修復完成後,整體電影達到了“四無”效果。而在色調上,三維六度的修復師們也整體進行了調色工作,加強了對比度,促使畫面更加立體,側重突出重點場景。在音效上,4K電影《開國大典》的5.1環繞聲,將所有聲音按照畫面所展現的信息為基礎做聲音定位,實現了觀眾全方位的被聲音所包圍。影片將聲音分為對白、環境氛圍、特殊效果、擬音、音樂五大類,首先需要將各種類型的聲音先分離出來,然後去掉底噪,再按照畫面的聲像重新完成混音錄製,“團隊共花費了將近600小時來完成這些工作,我們幾乎是把整個聲音做了重錄。直觀的效果是,觀眾可以聽到更為豐富的環境聲音。比如,鴿子飛過揮動翅膀的聲音,國旗在風中招展的聲音,江水的聲音等等。”

修復技術讓老電影“逆光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