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供應鏈人應有的十四點反思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供應鏈人應有的十四點反思

2020年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造訪中華大地,兩個多月以來,這場疫情阻擊戰對中國社會諸多行業、諸多領域進行了X-ray檢視和吊打。網上曾出現過各種段子、戲言:蠢人真蠢,壞人真壞,好人真好。昏官真TMD的混帳,良官真的盡職無私。無知的人還是很無知,被各種輿論所左右;科學家終究是科學家,知識和經驗極其寶貴,已成全社會之精神支柱和感召力量。感人的場景和可歌可泣的畫面無處不在:一線醫務人員的獻身精神讓所有人汗顏,為他們的鞠躬盡瘁而感動;無數普通人的大義和善舉讓我們感動甚至悲憫。


……

  雖然這場阻擊戰還未過去,但這一天即將到來。

作為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親歷2003年的SARS 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我們還僥倖地活著;作為供應鏈人,回顧過去兩個多月的歷史,是不是有些問題值得我們供應鏈從業者做深入地反思和檢討,並能夠“亡羊補牢”地採取一系列糾偏措施告慰天上的英雄亡靈呢?活著的我們,是否能夠通過此次事件,為中國、中華民族未來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做出一丁點兒的貢獻呢?


 這麼長時間的假期,除了囤了一點油脂,也攢了一點知識和經驗,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簡單梳理了一下,大致有以下這些問題值得反思。如有遺漏或未考慮周全的地方,還請專業人士進一步闡述和批評指正。

問題一、對突發事件和危機事件的處理和應對


這一點,無論是醫療單位,還是政府、科研機構、學者都已經將“應急處理”,制定預警和預案作為這次事故後要“拾遺補漏”的重大糾錯事項。“刻不容緩”,全社會必須要構建起一個應急防護網,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確保社會體系的良性運轉。“諾亞方舟”的故事曾經啟發過華為並建立起2012實驗室,讓華為在2019年啟動備胎計劃,躲過被美國貿易制裁掐脖子的一劫。我們是否也能夠通過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事件,構建起中華民族公共衛生安全的“諾亞方舟”呢?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供應鏈人應有的十四點反思


問題二、採購和供應風險的管理


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使得很多國際化企業將大量的製造基地設在中國。雖然經濟學家常說“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但在現實中很多企業似乎忘記了這一條。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當中,中國已經是很重要的一環,“中國製造”聞名全球。如果中國真的在全國範圍內發生了完全不可抗力的事件,可能全世界的物資供應都要“抖一抖”、“手忙腳亂”一陣子了。所以,正在國際化的中國企業,應該吸取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深刻教訓,實施分散採購的策略,降低採購供應風險,做到“東方不亮西方亮”,或者形成“三足鼎立”的採購供應佈局,而不至於“一指禪”斷裂的巨大風險。中興事件的供應鏈教訓,我們曾經領教過一次,今年“病毒肺炎”又再一次讓我們領教了供應鏈的採購和供應風險。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供應鏈人應有的十四點反思


問題三、供應鏈的柔性管理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剛好發生中國人的歲末年初、農曆春節前夕,往年這個時候,很多公司都傾向於清庫存,以防止春節節後的淡季市場需求,只有極少數公司為春節和節後復工做了庫存和備份方案。而此次疫情的來勢洶洶,讓很多公司措手不及。對於這樣的公共衛生事件,是毫無防備的。那麼,經歷過此次事件,企業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根據市場需求的突然變化,迅速調整需求計劃和供應方案?如何能夠迅速地根據市場變化,而靈活調整生產和供應計劃,啟動備份方案或新的供應拉伸方案,這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供應鏈人應有的十四點反思


問題四、供應鏈的連續性:零庫存、JIT?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年前沒有完成銷售目標的老闆們該多麼慶幸,幸好自家倉庫裡還有不少庫存。在今天這樣的“黑天鵝”事件中,我們需要重新反思,對於所有物資和產品是不是真的要“零庫存”?是不是所有物資都要“JIT”?是不是需要針對不同的產品制定不同的採購、生產和庫存策略?對於安全庫存的標準到底應該怎麼制定? 

問題五、採購戰略與國家安全


在病毒肺炎事件發展過程中,我們聽到不少關於陰謀論的故事。雖然有點可笑,但也給大家提了個醒。萬一“生物戰”是真的呢?萬一這是別有用心的國家或間諜精心策劃、是有預謀的一場病毒投放呢?今天來的是新冠病毒,也許明天來的是另外一種細菌或病毒呢?好在中國政府立刻拉起了“生物安全“的警戒線。

平時歇菜的口罩、防護服、酒精、消殺、額溫槍等醫療物資在戰時,已成“戰略型”物資;直到現在,這些物資仍然在嚴防嚴控之中。企業復工復產後“一罩難求”、“一槍難求”,到底哪些物資需要被列為“戰略採購“的物資呢?這些也是需要企業去重新審視和思考的。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供應鏈人應有的十四點反思

問題六、供應鏈協同


在整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全社會、全民,所有相關部門展開充分協作,在短時間內迅速調集全社會資源,控制住這場疫情的發展。在產業鏈的日常運作中,所有企業是否都能做到像在疫情中的表現一樣,上下聯動,快速協同呢?密切協同的供應鏈才是最高效、最有力的戰鬥武器,也是中國製造的最大競爭優勢。具體可參考我的《供應鏈協同在新冠病毒疫情阻擊戰中的作用》一文。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供應鏈人應有的十四點反思


問題七、實時信息系統ERP和雲辦公的應用


在整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沒有IT系統,完全依賴人工去排查供應鏈上下游物資庫存和供應狀況的產業鏈,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項非常挑戰的任務;在人群密集的辦公場所辦公,會極大地增加病毒傳染的風險性。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迫在眉睫,箭在弦上,不管是企業內部管理系統還是遠程辦公系統,還是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生產供應信息的共享系統,已是企業接下來要完善和變革的重要任務。

問題八、傳統制造業向自動化、智能化的轉型


節後復工潮,大量企業出現了用工難、用工荒的現象,展開了搶人大戰。人工不僅稀缺還很昂貴,這種用工需求短缺的現象,過去只發生在珠三角和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現在已經蔓延到內地城市,這種趨勢將極大刺激物聯網和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不遠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更多智能工廠或無人車間,我們會看到更多工業機器人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供應風險。

問題九、中國市場和中國製造對世界產業鏈的影響


通過此次疫情事件,讓人不免擔心,全球化策略還會延續嗎?中國製造還能持續嗎?全世界還會繼續將生產重心壓在中國人身上嗎?外向出口型的企業,是否會面臨被外商砍單、轉單的現象?一旦製造重心外遷出去,中國大量的製造業該何去何從?會不會出現哀鴻遍野的現象?本來就面臨中美貿易戰的壓力,這場疫情事件,會不會加速大型製造企業的外遷,將製造基地轉移、分散佈局呢?

問題十、企業的現金流管理和可持續發展


很多企業由於兩個月的停擺,幾乎瀕臨現金流斷裂和破產邊緣。企業到底需要留存多少現金在公司賬戶裡,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企業是否要提高經營的利潤率,以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呢?企業是否能夠獲得國家的免息或低息金融貸款支持,獲得喘氣的機會或活下去的可持續生存發展能力呢?

問題十一、企業的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


此次疫情事件的發生,我相信會增強廣大企業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將與自然和諧共處作為公司的一項長期經營目標。任何人都需要敬畏大自然、維護這個由地球上所有生命構成的生態平衡系統。人是萬物之靈,但並不能自恃無恐,濫用手中的生殺權力,破壞生態。誰又知道這些新病毒、新物種是不是由人類不經意間創造出來的呢?

問題十二、EHS 和員工的健康安全

  

  所有企業,都要重視所有員工的健康安全,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對於傳染性強的疾病,這可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全公司的事,甚至全社會的事。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尊重每個人的健康安全。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和保護,對於在疫情中受到傷害的家庭和個人,還應做好適當的心理疏導。


問題十三、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空中樓閣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中國大數據技術的致命缺陷,現有的各種數據庫,被專家稱為信息孤島,根本無法追蹤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通路。好在中國人民高漲的愛國熱情、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廣大勞動人民勇敢的行動力和超強的執行力,在短時間內迅速統計和整理出各種疫情數據,為病毒肺炎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和控制做出了巨大貢獻。現有的數據庫,還稱不上是有效的、有數據邏輯的、活著的數據庫,在關鍵時刻,根本排不上用場;各種移動辦公平臺、在線教育平臺,由於大量數據的使用,出現癱瘓、斷線,這些應用對服務器的承載能力、帶寬要求、圖像延遲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這些技術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

問題十四、核心技術和軟件系統的獨立開發


  我們看到有個別國家在此次病毒肺炎疫情阻擊戰中趁火打劫,要斷你這個、斷你那個,如果這一切都成現實,中國的經濟是不是要突然停擺?經濟大動脈的血管是不是真的會突然大堵塞?後果不堪設想……


  這場新冠病毒肺炎的戰役,還未成功。留給我們國人的,不僅僅是對疫情的應對,還有對未來的防範和警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供應鏈人應有的十四點反思


  祝願全世界人民早日走出這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陰霾!


更多資訊、專業知識和行業報告,關注Tong供應鏈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