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這是完成於明朝中後期的《蒙古山水圖》,曾長期館藏在日本,今天的我們則以《絲路山水地圖》的新名字加以稱呼。


整個畫卷長達30.12米、寬0.59米,是從古代就留存至今的稀世珍品。除了體現傳統東方式藝術的審美,這幅長卷本身也是宮廷內府畫師的傑作,專供皇帝欣賞和參考,屬於當時有一定保密級別的高級內參。今天的我們,則可以透過畫卷內容,還原當年頂層人物所能觸及的世界觀。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山水地圖的要素參考 主要源自穆斯林世界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絲路山水圖反映出明朝人的最高世界觀


畫卷中的世界從右向左依次展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大明陝西省。由於橫跨整個河西走廊,這裡一直是帝國的西北邊境要地。按照明朝統治者的戰略佈局,這裡不僅是控制通往域外的戰略交通線,也是隔絕北方蒙古與西部羌人的外延防線。至於作為畫卷起點的嘉峪關,則更是明長城的西部終點。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山水地圖中的 嘉峪關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今人復原的嘉峪關全貌


從嘉峪關往西,就是大名鼎鼎的沙州城。今天,這裡以敦煌的大名享譽世界,也因著名的莫高窟而吸引來大批遊客與專業學者。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沙州也是河西主要定居點的中心。唯有控制這裡,才能把握整個內陸走廊。否則,位於東面的嘉峪關和肅州,都將被暴露在敵軍前沿。雖然在畫卷完成的年代,來自河套的蒙古人已能夠定期穿越全省,但城中的駐軍始終堅持下來,為帝國的影響力存續做出貢獻。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山水地圖中的 沙州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山水地圖中的 哈密



當我們繼續將目光移向西方,便能看到那座讓明朝痛苦不已的城市--哈密。這裡是西域世界的東大門,也是明朝曾希望主導西域局勢的橋頭堡。但受封國王的蒙古貴族後裔,始終不能得到足夠的中原大兵支持。因此,在畫卷完成的前夕,中央宮廷已在實際上放棄了這座孤城。默認其歸屬到吐魯番勢力麾下。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山水地圖中的 吐魯番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15世紀中期過後 吐魯番就是察合臺汗國的核心



我們也的確可以在這幅山水圖上看到吐魯番城。15世紀中期,這裡成為蒙古-東察合臺汗國的實際統治中心。然而,由於參加中亞爭霸和汗庭勢力的衰微,吐魯番的統治者已很難掌控整個西域 。結果,這個曾被明朝旅行家讚譽的軍事大國,迅速淪為靠過境商賈繳稅的綠洲城邦。為了儘可能的增加朝貢份額,便定期圖謀吞併哈密。雖然在畫卷成型的年代,他們需要時刻提防葉爾羌的新勢力,卻還是如願以償的將邊境擴展到河西走廊邊上。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克孜爾石窟 本身就坐落於貿易中轉站上


順著畫卷給出的路線,我們也能看到著名的克孜爾河。當地的克孜爾河石窟,也非常重要的是古代西域佛教遺址。由於寺廟長期致力於經營跨過貿易,並同時擔任商館、銀行和倉儲職責,因此也很容易被絲綢之路兩頭的經營者所記錄。這一段落的線路,也最終在位於今天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奧什城結束。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葉爾羌的崛起 讓很多商隊傾向於走北方線路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山水圖的主要線路支幹,集中在天山以南和吐魯番盆地北端。除了自然條件更為優越,也可能是受當時局勢的發展影響。由於隸屬東察合臺系的王子賽義德汗東征,包括葉爾羌和于闐在內的西域南部,已經同吐魯番當局形成微妙的對立。相比之下,由於後者同中原的關係更為密切,便容易被明朝方面的記錄者所重視。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安集延 曾是巴布爾的重要據點


畫卷中的下一個主要城市,就是位於費爾幹納盆地的安集延。這裡不僅是本地的區域大城,也是賽義德汗和莫臥兒奠基人巴布爾曾為之奮戰過的地方。通過城市周遭的平坦地形,可以直通更為繁華的河中世界。因此,無論商隊選擇走吐魯番南北,都會自然而然的集中到那裡。中亞的使節從這裡東進,就算是離開了亞洲腹地。東方的使團由當地西行,也才算得上是真正進入中亞。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重要的撒馬爾罕 也被山水地圖所記錄


當然,畫卷的中心部分,少不了堪稱中亞都城的撒馬爾罕。從亞歷山大征服波斯帝國的時代起,這裡就是地區內最重要的城池。在粟特人自治的昭武九姓階段,以舊城為核心的康國也是區域一霸。即便有阿拉伯人的征服和成吉思汗帶來的蒙古式毀滅,撒馬爾罕還是以最短的時間得到重建與復興。明初的帖木兒帝國,更是將敘利亞、小亞細亞、波斯和印度的大量人口遷入城內,製造了可供後人消費百年的末代繁榮。因此,撒馬爾罕也是大量商隊去往明朝的中轉站。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山水地圖中的撒馬爾罕及周邊城市


只是到了畫卷完成的時代,撒馬爾罕的衰敗已成定局。但居於歷史原因和影響力問題,這座城市在當時人的眼中,始終是中亞的核心所在。重要性超過後來顯得更加要緊的布哈拉與希瓦。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山水地圖中的 赫拉特城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今日的赫拉特城古堡


不過,山水圖的作者也並非完全不諳實事。畫卷的線路也很自然的從撒馬爾罕南下,抵達位於今天阿富汗西部的城市赫拉特。這座由馬其頓遠征軍草創的繁華都市,一直是傳統遊牧勢力、大波斯文化與大印度區的交匯點。在15世紀中期,這裡也替代難於防守的撒馬爾罕,成為帖木兒帝國的都城。由於同明朝一直有時斷時續的外交嘗試,16世紀的東方宮廷也必然知曉此城的存在與重要性。從更大層面的地緣政治角度來看,這裡也是南下印度或西進波斯的最佳選擇。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升級為薩法維波斯都城的 伊斯法罕


因此,隨著畫卷內容的一路向西,觀察者也很容易發現位於今天伊朗境內的伊斯法罕。大約是在畫卷完成的前後時間段裡,此城被薩法維王朝的統治者定為新都。在此之前,當地也是絲綢之路中段的主要貨物集散地。不僅橫貫東西,也是縱橫南北的十字路口。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在市場上集中,又被慕名而來的商人帶往數個遠方。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曾是薩法維龍興之地的 大不里士


然而,薩法維王朝的龍興之地和武力之源,還是位於阿塞拜疆山區的大不里士。這裡不僅距離裡海不遠,也很容易向西抵達黑海東岸。同時,又能控制南方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北方高加索山區間的交流。所以就成為野心家積蓄實力的理想場所。來自歐洲的先進火器、北方山區的突厥化士兵,以及需要大量儲備的戰備物資,都很容易在本地市場內覓得。正因如此,早在畫卷完成之前,此城就已經被東征的奧斯曼軍隊所長期控制。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山水地圖中的 巴格達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兩河流域的水運 依然是商隊所依仗的物流方式


同時為奧斯曼大軍所佔領的西亞重鎮,還有兩河流域的巴格達城。就和中亞的撒馬爾罕一樣,當地曾在蒙古西征中遭毀滅性打擊,卻又以最快的速度得到重建和復興。對於立國西亞的霸權而言,控制巴格達和兩河農業產區,都是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至於南來北往的國際化商隊,也需要利用兩河航運來加強運輸。明朝的使節從未到過那裡,卻還是能通過各種見聞獲悉其重要性。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波斯灣邊的巴士拉 也被山水地圖所標註


此外,位於阿拉伯河下游的巴士拉城,也被山水圖的作者所標註。因為這裡是西亞國際貿易的東方出海口,也是性堪比巴格達的重要區域中心。從這裡下海的船隻,很快就能抵達鄭和曾造訪過的霍爾木茲島。這條航線向東蔓延,就以明朝治下的廣州城為終點。若非朱家天子的海禁政策,則可以繼續輻射到福建的泉州、浙江的寧波、江蘇的揚州,乃至今日的青島。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敘利亞的首府大馬士革 同樣出現在山水地圖上


但山水地圖的主幹道,卻是從巴格達向西進入敘利亞。聞名遐邇的大馬士革,也就是圖中的下一個標註點。從唐朝中期的伍麥葉王朝開始,這裡就是當仁不讓的區域核心,為所有野心家所爭奪或營建。即便曾遭到蒙古和帖木兒大軍的兩次洗禮,也以遠超巴格達與撒馬爾罕的速度完成復興。只是由於地理阻隔因素,明朝時期的作者對其必然知之甚少。精於考據的士大夫們也不會清楚,很多歷史上的大秦或拂菻使節,正是從這塊土地前來。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山水地圖上的 聖城麥加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近代歐洲旅行家筆下的 麥加舊城


最後,整個行程會在畫卷左側的聖城麥加結束。不僅因為這裡是整個中亞與西亞使節的精神之都,也是明朝官方人員所抵達的最西面城市。由於緊挨著紅海東岸,當地自古就是一個海洋商船和沙漠駝隊交匯的繁榮市場。許多後世學者在觀察整個山水地圖時,認為今天所見的畫卷還並非完整版本,餘下還有1/4的內容被截去而失傳。否則,整個線路的西端,因包括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蒙古山水圖:大明王朝的最高世界觀 從甘肅一直記錄到紅海

山水地圖的線路 大致屬於絲綢之路中段


平心而論,絲路山水地圖的範圍廣度和內容深度方面,都可以在明朝乃至整個古代東亞都堪稱一絕。但由於沒有精確的座標或其他地理參考註釋,旅行者可能很難憑藉畫卷內容就順利走完絲綢商路。加上空間比例的完全虛化,也讓獨坐深宮中的皇帝很難真正地緣形式與世界格局。


因此,其作為高級內參的實際意義非常有限,更像是浮於表面的掃盲教材。然而,這已經是東亞君主所能擁有的最好材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