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緊斂之法,瘦硬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王羲之緊斂之法,瘦硬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王羲之行書筆法

公開課系列之十八


#18

緊斂之勢


王羲之行書字態於收放之間變化良多,取緊斂之勢的字例,將整體間架向內團聚,擠壓成狹長空間,形成強烈的縱向展開意味,同寬舒之勢的橫向展開對比強烈。


如《集王聖教序》的“基”字:


王羲之緊斂之法,瘦硬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上部兩橫都很短促,距離拉大,而兩豎則距離拉近,其下按常規應伸展的兩翼被緊緊地收縮控制住,不使逸出兩側的虛界,下部兩橫同樣短促,距離拉近但盡力下沉,進一步拉長空間,末筆豎畫引頸悠長, 立其中軸。


注意觀察《集王聖教序》的三個“法”字:


王羲之緊斂之法,瘦硬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王羲之緊斂之法,瘦硬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王羲之緊斂之法,瘦硬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這三個字用筆的輕重緩急存在著微妙的差異,而右部按常規橫向擺動幅度較大的連續折筆則作了同樣將擺幅限定在短橫所劃定的兩側虛界範圍內。


再來看“乎”字和“皇”字,逼仄的狹長空間製造甚至更誇張呢!


王羲之緊斂之法,瘦硬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王羲之緊斂之法,瘦硬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另如“謂”“野”“轉”“傳”“懷”諸字,王字緊斂之勢所呈現出的瘦硬體貌清空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歐陽詢的《卜商帖》和李建中的《土母帖》皆為六朝以後通篇取緊斂之勢的行書名品。歐書險峭而李書平易,只是所有字都是同樣的檢束內收,終歸失之於單調而乏 變化,給人以壓抑感。


王羲之緊斂之法,瘦硬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王羲之緊斂之法,瘦硬拔俗,令人不思肉味


在王羲之法書的佈勢中,緊斂之勢的字例散落在其他諸種氣象萬千筆勢的字例之中,乃眾美之中之一品,其異態仍是服從於一種極高明的通體和諧。(待續)


【王羲之行書筆法公開課】

01、王羲之“骨法用筆”,誰與爭鋒?

02、王羲之的“切筆”,不是誰都能學到的!

03、王羲之的“尖鋒”筆法,已被蘭亭世俗化

04、王羲之的“萬毫齊力”筆法,小王亦是不如

05、王羲之的實錘“牽絲引帶”用筆

06、王羲之的“點”,神妙“衄挫”筆法

07、王羲之的“橫”,“變起伏於鋒杪”

08、王羲之的“折釵股”,篆籀圓通

09、王羲之的“空際擺宕”,王鐸學得如何

10、王羲之的“折筆”,更厲害的在後面

11、王羲之的“折筆”,更難的在於“逆勢”

12、王羲之的“收鋒”,打開了行書“新世界”

13、王羲之“斷連”,並不只是“提按”

14、王羲之:如何化方為圓、剛柔相濟?

15、王羲之“圓融之筆”,超強自信的表現

16、王羲之:豎筆,當如鶴立

17、王羲之的書學思維,我們為什麼學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