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星系的距離動輒以數億光年計,那是不是說我們看到的都是遠古時期的星星?

雲添風輕


在我們的宇宙中,光速是物質運動的極限速度,每秒大約為30萬千米。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原理和質量與能量的變化,在任何慣性參考系中,光速都是相同的,不會隨著參考系的相對運動發生改變。


一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也會隨著速度越快其質量就越大,那麼所需推動他加速的能量也越大,當達到光速,能量就會變成無限大,顯然無限大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任何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或超越光速。


我們知道了光速是物質運動的極限速度,這意味著傳播需要時間,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宇宙並不是真實的宇宙景象。比如我們的太陽,太陽距離地球大約為1.5億千米,光子從表面出發以30萬千米每秒的速度向地球傳播,通過計算將需要八分二十秒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所以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其實是八分二十秒之前的太陽。

而在天文望遠鏡中看到的幾百萬光年甚至幾億光年外的星系也是如此,這些星系的光在宇宙中傳播了上億年才到達地球,最終被我們的眼睛所接受。



每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看到無數閃閃爍爍的星星時候,或許有一些已經死亡不復存在了,只是目前我們還無法知道罷了!因此正如題主所說,距離數億光年外的星系,的確是幾億年之前的景象!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是的,沒錯,光的傳播速度是有限的,大約是每秒30萬公里,我們向天空看星星的時候,都是它們過去的樣子,就連我們看到的太陽,都是八分鐘以前的太陽,因為太陽距離地球1.5億公里,它發出的光要經過八分鐘才能到達地球,也就是說如果太陽突然熄滅了,那麼我們也要八分鐘以後才能知道。

相對於茫茫宇宙,人類真的太渺小了,宇宙中的星系之間的距離動輒幾千萬光年,幾億光年,甚至是百億光年。這個距離實在是太遠了,我們看到的都是它們很久以前的樣子,所以當我們用天文望遠鏡看到一顆星星誕生的時候,它可能已經誕生了很久了,當我們看到一顆恆星正在發光發熱,有可能它的壽命已經到期了。

仰望星空,當我們看到美麗的星星的時候,都不是它們現在的樣子,而是過去時候的樣子。


科學日記


你太聰明瞭,我們看到的就是遠古時候的星星發出的光。當我們夜晚遙望星空時,看到的是那些距離我們幾億光年的星星發出的光,而此時那個星星可能早已經死亡或者解體或者被黑洞吞噬等等。但有趣的是,我們明天甚至是明年再看那顆星,還是可以看到,甚至一百年後的人依然可以看到,但其實那顆星早已經不在。研究距離我們很遠的星星有利於我們瞭解宇宙的形成以及變化規律,因為在宇宙中我們可以看到星系的形成和毀滅


science科學


我們看到的只是遙遠恆星發出的光。舉個例子,假如有一顆星體,距我們地球100光年,假如上面有如我們一樣的文明,也許他會看到我們100年前今天所發生的事情。再假如,有一個地球人在之前100年時誕生,他會看到這個地球人正在分娩,以及之後的童年。儘管過去了100年,也許這個地球人當初僅僅活了10歲。


如雪霏霏


那也不一定,比如你所看到的星光可能是一百萬光年的,也可能是一億光年前的,但也可能是一萬光年前的呀,因為它從發光那一時刻起直到消失都一直在發光,你知道那個遠那個近呢。


手機用戶58234382318


對的,所以看的越遠時間就越早,當看到距離為100-200億光年時,就是宇宙大爆炸發出的光,這就是可觀察宇宙。


光明右使8787


宇宙星系之間的距離都是以光年為單位的,應為距離太遙遠,光年就是光跑一年的距離,我們看到的星系距離我們一億光年就是一億年以前的樣子,現在什麼樣我們永遠無法知道。


遙遠的夢497


你說的基本是對的,你看到的大部分是遠古時代的恆星,而且都是在銀河系的,有些可能不存在了,但有極少數存在的,最近的恆星,也有行星,比如水星和金星等(靠太陽反射的光)。


江南老萬


離我們越遙遠的星系膨脹速度越快,用光速扣除相對於我們膨脹的角速度是我們看到的星系的時間,所以近距離的恆星都不會遠古,只有那些百億光年以上的才是遠古星系的光芒,超過465億光年的天體就永遠看不到了


猜猜吧--


不一定,因為時間可變,不變的是光速,光年是距離單位不是時間單位。也就是說我們的世界時間跟別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我們是遠古,他們可能是現在,也可能是遠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