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唐詩裡哪一首寫得最好?

似水年華146028344


我喜歡毛筆字書法,在學習過程中免不了學一些唐詩,我的書法幾乎包含所有經典唐詩。

在這些唐詩中,杜牧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他的詩英發俊爽,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其經典詩《山行》最近是我最喜歡的詩,下面有我寫的這首詩行書書法和其它一些唐詩。希望和愛書法愛詩詞的朋友多交流。《山行》內容如下: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詩的意思:離遠看山石小路在山上又彎又斜,白雲下面隱隱約約有些人家。只因為喜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如火如荼,勝過二月鮮豔的花。

我學歷有限但是盡力的回答了,祝有緣朋友和家人身體健康財源廣進!!!










明麗毛筆書法


從中午到現在,也都沒完成學校交給我的任務一一完成一個關於"停課不停學的美篇”,但,我卻願意在這麼個黃昏,來悟空問答來答題,可見悟空問答還是挺有吸引力的,是可以讓人放鬆的。好吧,言歸正傳,說到唐詩,我是非常樂意說的,但唐詩裡的哪一首是我最喜歡的呢?這個我要回答的是:我最喜歡的唐詩真的不是一首,是很多首,好吧,喜歡是放肆,愛是剋制,我要剋制,好在,是最喜歡,所以,無需剋制,就把我能想到最喜歡的分享出來吧,也不一定背得全詩,就還是經典名句形式吧,好,開始,且當重溫:

1.眾鳥高飛盡,孤雲獨自閒。

(李白)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就情。

(李白)

5.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

6.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

7.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

8.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維)

9.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

10.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

1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

13.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李商隱)

14.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王維)

15.東邊日岀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1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17.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8.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19.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

20.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

21.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

22.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

……

好吧,意猶未盡,但我不能再寫了,天色已晚,我該回家吃晚飯了。不過,唐詩實在太美,對了,最後插一個事例,反映唐詩受歡迎程度吧。那就是據說,當年蔣介石去世,他的陪葬品就有一本《唐詩三百首》,可見唐詩的影響力吧。總而言之,每個國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愛上唐詩,那種美和情懷,幾乎無人能抵擋和抗拒,那種家國情懷也好,兒女情長也好,田園野趣也好……總是不經意間觸動我們內心最溫柔的角。

5.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唐詩第一?一般我們問起唐詩裡那一首詩可以排名第一,大家第一反應非李杜莫屬。專注於唐詩的研究學者王兆鵬,他在2011年時出過一本書,書名是《唐詩排行榜》,出乎大家所料的是,排名第一的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

《唐詩排行榜》的依據是,在《全唐詩》中優選出100首有歷史影響力的作品,然後從四個方面進行評比。(1)歷代評論家的點評數量。(2)歷代古籍的借用入選數量。(3)近代以來唐詩研究學者發表的論文數量。(4)文學史著作選取的頻率和數量。這四個方面都不考慮作品的文學藝術性,評比標註側重文學文化性以及影響力。研究人員將上述數據經電腦分析處理,加上權重求和然後得出綜合的評分,作品優劣以數值高低排列。前三名依次是:(1)黃鶴樓。(2)送元二使安西。(3)涼州詞——黃河遠上。因此,大數據作用下的唐詩冠軍是《黃鶴樓》。

《黃鶴樓》唐·崔顥

古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除卻我們自己的觀點,我們來參考一下日本人的唐詩情懷。日本自古受中華文化薰陶。唐詩宋詞等中華國粹自然也備受日本人推崇,那麼那一首唐詩是日本人的最愛呢?這次唐詩泰斗,李杜名篇再次旁落,日本最喜歡的唐詩作者是張繼和白居易,最喜歡的唐詩是張繼的《楓橋夜泊》。

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被納入日本小學課綱,在日本無疑是家喻戶曉,婦孺盡知。中國幼兒詩詞教育從《鵝》、《遊子吟》著手,日本則是從《楓橋夜泊》開始。我國清代學者俞樾曾記錄“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這首詩)”。日本人對這首詩痴迷到完全複製了蘇州寒山寺模樣到東京都的青梅市,如此這般尚不過癮,心中嚮往的還是蘇州寒山寺,旅蘇日人大多是奔寒山寺去的。每年公曆12月31日,日本各地寺廟以及神社,在新年交替之時會鳴鐘108響,其根源和蘇州寒山寺夜半鳴鐘是相同的。可見《楓橋夜泊》這首唐詩對日本文化影響之深。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斤斗山下


我是做傳統文化這塊的,我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唐詩寫得最好的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為什麼會覺得《春江花月夜》最好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江河的不捨晝夜、月亮的陰晴圓缺、人生的悲歡離合以及春去春回、花開花謝,這些古典詩詞最常見也最宏大的主題,在《春江花月夜》中完美融合。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中國古典詩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代表西方古典音樂,《春江花月夜》就是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2、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詩中有詩,一首渾然天成的長詩中蘊藏著多首優美的七言絕句。如果說其他唐詩是戰列艦驅逐艦和巡洋艦,那麼《春江花月夜》就是航空母艦,在它龐大的陰影裡,跟隨著一串驅逐艦巡洋艦導彈護衛艦。

3、最好的詩詞就像戰國美女西施和古希臘美女海倫,除了風華絕代傾國傾城,還要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出入神話和現實之間。《春江花月夜》就是這樣的詩篇。海倫是眾神之王宙斯和斯巴達王后勒達之女,《春江花月夜》很可能也是天神和人類的共同結晶。

總結:

我們用來稱讚好詩的所有詞彙,都可以用在《春江花月夜》身上。這首詩排名唐詩第一不會引起太大爭議,畢竟“孤篇壓倒全唐”的說法出自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晚清才子王闓運也說《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這首詩符合我眼中最好詩詞的所有標準,實際上我正是根據《春江花月夜》制定的最好詩詞標準。


玄門書社


雖然唐朝好的詩人太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賀知章,李商隱等等都各有所長,各有各的味道,但是在我心中最好的一首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但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僅僅是代表我個人觀點。先附上整首詩作欣賞一下。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首詩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就像九首七言絕句串聯在一起。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以極富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豐富優美,韻律宛轉悠揚,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和美的享受,這一首詩中蘊含了5種主題即春,江,花,月,夜。短短的36句,就一一描述了當時的情景和思想,並且從一成不變,如同蜣螂轉丸的宮體詩,進化成了人類對於宇宙思想變遷,也不愧被後人稱作,孤篇壓全唐。


文化交通站


一直以來,盛唐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不斷地敲碎著我固步自封的思想枷鎖,催我不斷地奮發向上。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清代詩評家:“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

此詩短短二十字,卻字字千鈞,滔天的磅礴氣勢噴薄欲出,震撼著讀者的心靈,意境高遠,耐人尋味。

整首詩全是對仗工整的絕句,但卻沒有絲毫對仗的痕跡,詩句之間上下自然承接,渾然天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開頭這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顯淺的語言,高度形象地以概括之筆把大自然的雄景奇姿、萬里山河,盡收於這短短十字的方寸之中,給讀者展示了“一幅一瀉千里,景象壯闊,氣勢磅礴的畫卷。”

尤其是後面的十個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陋思想,把人引向更高的境界,拓展了更大的視野,道出了登高望遠這一樸素又深刻的生活哲理,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

正是因為如此,“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詩句,千百年來一直成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同時也使這一首詩成了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更是因這首五言絕唱而名垂千古,黃鸛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東方之光8628


你好,我是眉畫張敞,看到你這個問題,我腦海中立刻浮現的就是唐代高駢的詩《山亭夏日》。

這首詩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鮮豔而清麗的山間夏日圖,遙隔千年,我們也能感受到詩人夏日午後那種愜意與悠閒,所以我非常喜歡這首詩,覺得這是最好的一首詩。

我談談我喜歡這首詩的理由。

詩句是這樣的: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譯成白話就是:

午後綠樹濃陰滿地,夏日悠長,

樓臺的倒影映入清澈的池塘。

微風吹動的水面像水晶簾一樣抖動,

滿架的薔薇花讓整個院子都是花香。

讀詩,關健要發揮自己的想像,體會詩中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感受和情感。我們來共同體會一下詩中的意境和情感。

作者在炎炎夏日到山中避暑,午後睡起,看到濃綠的樹陰鋪滿地面,觸目生涼,悠閒的詩人詩人感覺夏日悠長。

山亭的旁邊有一個清澈的池塘,映著遠遠近近樓臺的倒影,明淨清新的畫面讓人怡然舒爽。

有了綠陰、有了清涼的池塘這還不夠,又有夏日的微風吹起,把水晶般的水面吹起道道漣漪。微風吹過水麵,自然也吹到詩人身上,讓詩人遍體清涼。

隨風送來的還有陣陣花香,原來是院中的一架紅豔的薔薇正在盛開。

詩中綠樹繁茂、濃陰匝地、亭臺掩映、池塘清澈、微風吹拂、滿架薔薇、一院花香,這些景物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夏日圖景。

雖是夏日,但是隻有清涼,沒有暑熱;只有愜意,沒有煩躁。

詩人沒有出現的詩中,但是我們彷彿看到了那座山亭和山亭裡那位悠閒自在的詩人。

詩人眼中看到的,身體感觸到的,鼻子中嗅到的,無一不美,無一不讓人感到舒適與美好。

我們似乎也跟隨詩人的文字,走進了山亭,享受著山中夏日的舒爽,讓人對山居生活無限嚮往。

總之,這是我最喜歡、記憶深刻、感受最深的一首風景詩。

同時這首詩語言平實,富有音律美,每年夏天,我想起這首詩,酷暑似乎也不是那麼難捱了。

細細體會,不知您是否有同感?希望您也能喜歡和讚賞這首詩!謝謝!


眉畫張敞


唐詩中,我喜歡的詩句太多了,且列舉一二:

1,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偶遇故友的欣喜之情,只此一句足矣。

2,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唐·李商隱《無題》

曾經以為愛就是朝朝暮暮,後來才知世事無常,入骨相思唯有自己知。

3,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最美的長安都在詩詞裡,秋天落葉,冬日則“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4,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

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

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

——唐•馮延巳《長命女》

女孩子表白,用這句多好,夠純真,又灑脫。

5,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唐·韋莊《菩薩蠻》

最有江南韻味的詩句,讀後口齒留香。

6,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閣序》

全篇皆是經典,但尤愛這句,可謂寫景色的頂峰了。

7,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有些離別,一去經年,再見不知在何日。

8,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至簡的詞句,那夜的風雪和歸人的心境,盡到眼前來。

9,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唐•李商隱《花下醉》

每次聚餐結束,酒醒後,就想獨自走走。

中文真的好美,古人筆下尤甚,這些短短的文字裡,有清新婉約,有豪放大氣,有兒女情長,有家國情懷,平易樸實,浪漫雅緻……不知你喜歡哪種呢?




中學教師李長虹


我認為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得最好。

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倘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於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婉轉悠揚,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拂硯


題主的;你認為唐詩裡哪一首寫得最好?

筆者才疏識淺,難悟出最好的,時下不是流行一句話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若放在古代角度考量叫;爭嗚,而現代叫;論壇。古代沒有視頻,詩詞文字是表達是精彩體現,博大精深的中國詩詞文化令世人稱讚,尤其是唐代,詩詞聖人不勝枚舉,這裡例舉四人;

王維,後人稱之為古代全才詩人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白居易,後人稱之為古代現實主義詩人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

杜甫,後人稱之為古代現實主義詩人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李白,後人稱之為古代浪漫主義詩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以上舉例出的四首,每一首都美到絕倫,尤其是杜甫的憂國憂民情懷反映在詩篇裡,讓人思緒萬千,民心的所向,而僅是自己的奮筆疾書卻無能為力。

但從宏觀氣勢上個人偏愛李白這一首詩《將進酒》,意境與唐代為時鼎盛時期也有很大關聯,謳歌山河,放言國泰民安,訥喻時代的潮流,通篇大氣,尤如偉人毛澤東主席氣壯山河的很多詩篇一樣,讀後使人心潮澎湃,催人奮進,激勵後人。

個人認為李白的《將進酒》裡的這首詩寫得最好。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