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字書法可不可學?有哪些好的集字書法值得推薦?

驚龍軒


集字書法當然可以學。

古代王羲之行書重要傳承碑刻《聖教序》,就是懷仁和尚等人受皇帝之命,花了前後20年時間集字而成的作品,是我們現代學習行書的不二法門。

宋代四大行書家之一的米芾,也是從集古字開始學習書法的,他的經驗就說明集字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

集字學習至少有三方面好處:一是開闊眼界,擇優而學;二是由臨摹入創作,道路更近;三是不僅習字,更能欣賞優美的文字內容。

除了古代留下來的集字作品以外,現代也出版了一些集字作品,可供臨摹學習,附圖幾幅如下:

01

愛爾無羈束,雲山恣意過。一身隨遠岫,孤棹任輕波。世事關情少,漁家寄宿多。蘆花淺淡處,江月奈人何。(送蘇修游上饒)

02

正當楚客傷春地,豈是騷人道別時。俱徇空名嗟欲老,況將行役料前期。勞生多故應同病,羸馬單車莫自悲。明日相望隔雲水,解顏唯有袖中詩。(答皇甫十六侍御北歸留別作)

03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04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波上思羅襪,魚邊憶素書。月如眉已畫,雲似鬢新梳。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岑參寄閨中)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集字書法可不可以學?

我先給大家說一說集字書法的問題。集字是把某一個人的書法作品收集起來,在其中挑選出需要的字,組合成新的作品。傳說梁武帝對王羲之書法十分喜歡,他將得到的一千個不重複的王羲之的字,讓大臣員外郎周興嗣重新編寫。周興嗣接到聖詣,費盡心機,整整一個晝夜,把這一千字按四字一句韻文編寫成了一篇社會百科。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千字文》。這也是最早的一篇集字書法作品。可惜這件作品沒有留傳下來。

集字書法肯定可以學習。雖然,古代的集字書法作品,由於受條件限制,只能是以刻本翻拓的辦法來製作。很多的細節無法還原。對古人來說,問題不是太大。因為他們從小就受到筆法方面的訓練,能夠有透過刀痕看筆痕的能力。我們現在的人在這方面就存在困難。因此,在學習集字書法時,不要在初學階段。應當在掌握了一定的筆法以後再去學習。



集字書法最大的缺點是,作品的行氣不能如墨跡作品一樣的貫穿全局。這在整體的章法學習上對初學者也不利於學習。集字書法是把書法家各個時期的字不分先後的進行組合。很難做到氣韻連貫。


歷史上最好最負盛名的集字書法作品,便是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這是懷仁耗費了二十五年時間才集成的。古代的集字作品,基本上是以王羲之的字為對象。除了《聖教序》外,還有一篇《興福寺半截碑》,集字的水平遠遠不及《聖教序》。另外宋代書法家米芾也集有一篇《草訣百韻歌》。這是學習草書的入門教材。也非常有名。

現在的集字作品,可以在電腦上製作,能夠把墨跡作品都可以製作成。作品包括了許多古代大師級的作品。內容相當廣泛。但是因集字者在書法方面的修為不高,集字只是把需要的字組合起來。並沒有在行氣上下功夫去做。一篇集字作品的完成,比書寫一篇作品費時很多。在古代,因為沒有照相、複印技術,印刷術也十分落後,集字,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還原優秀書法家作品的方法。集字刻版以後,就可以大量的製作拓片來滿足學習者的需要。當然這個大量,只是相對於當時而言。



子衿書法


我是一人。集字書法算是一個雅趣。

集字書法當然可學,我們現在當代書法家的字帖教材,也是經過挑選集合而成。

集字是書法術語。指將某一書家的字跡蒐羅並集成的書法作品。

書法愛好者都知道和學過集字帖《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學習行書最佳範本。

每每說到集字帖,總會說到書聖王羲之,歷史上有非常多的人集王羲之的字成文。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一個簡稱,如果把所有信息完全寫出來就是:懷仁和尚集王羲之字,拼湊出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

據說懷仁和尚花費二十幾年的時間集王羲之的字成一塊碑,集字碑、集字文非常不容易很不簡單。

唐太宗撰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有很多版本。褚遂良書《雁塔聖教序碑》,王行滿書《招提寺聖教序》,《同州聖教序》翻刻自《雁塔聖教序碑》。

上圖是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很多人學習褚遂良的字就是學《雁塔聖教序》。

為什麼《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集字而成有些人直接簡稱《聖教序》,唐代著名書法家明明也寫過,誰誰也寫過。書法是白紙黑字,相通內容通篇看下來,當然是《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所有關於聖教序中最優秀的。

集字可不可以學,當然可以學。集字並不容易,集字湊成一篇文章,並不只是幾個字,需要考慮很多很多。所以就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除了王羲之以外,其他書法家集字文極少。

上圖也是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碑,興福寺僧大雅集王羲之書半截碑。

我們現在很多書法家的教材,都是挑選自己寫得好的字集合而成。

比如當代著名書法家田蘊章先生,他有個非常知名的書法電視節目《每日一課、每日一字》。

田蘊章先生邊說邊寫,示範單字的楷書、行書、草書。每次到節目結束時候,會放出這個字的楷行草三種,很多時候視頻演示的字和最後示範的字有差別,因為田蘊章先生又重新寫過挑選自己滿意的。

不只是田蘊章先生,所有書法愛好者或從業者,肯定都會反覆寫幾次挑選自認為最滿意的,這就是一個集字的過程。

一人有感

為什麼書法有人說是要下死工夫的。每多寫一個字,多練一遍可能都會,後來寫出來的可能會比前面的好。

我們現在書法家們的出版的字帖,都是經過自己或者出版社精心挑選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存至今王羲之的集字文,集字碑最多。因為王羲之的單字非常的優秀,雖然字的風格不十分突出但是把字集合放一起風格很統一,有人說王羲之的是“中和之美”這個詞非常好。

如果想要練行書,想要寫好行書,一定多臨寫《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最好的行書範本,適合所有階段。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集字書法是可以學的,理由如下。一,平時練習的時候,大篇幅的對臨,可能會顧此失彼,如果有一天見到集的聯句或一首詩,忽然有一種新奇感,一下子有普通關心提到重點關注的高度,這時,甚至會發現新奇點,覺得自己平時太粗心,熟視無睹,只有把字拿出來後,才有更新的發現,這大概就像是照相時,聚焦的效果吧,對一個字的認識有更加清晰的感覺。二,有助於對章法的理解,集字的過程大多是一種重新組合,一個字改變了環境需要恩考與新的鄰居如何處理好新關係,主要是之間的協調關係,比如對正,間距,倚側等等,有時甚至不是從一本帖裡選字,從一個書家其他字帖裡選字,還存在一個大小問題,到了新環境要適當放大或縮小,在重新佈局的過程也是對章法的一種鍛鍊。三,集字的過程,還有一個相同字之間的選擇過程,書家在寫同一個字時,會有多種變體,在選擇時考慮哪一個放在這裡更合適,經過反覆比較和推敲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對記憶一個字和如何變通非常有好處。





馮凱8709


集字書法可以學。《懷仁集聖教序》就是集字書法,很多人都學。市場上銷售的《歐體集字春聯》、《顏體集字春聯》、《趙體集字春聯》、《隸書集字春聯》、《漢簡集字聯語》……這類字帖都是很好的臨摹範本,即可以用於基礎訓練,還可以用於模擬創作。

集字書法的特點是,完全保持了原帖的字形風貌,一般情況下,單字結構問題不大,但是,當排列在一起的時候,美中不足的是,字與字之間缺少意連,導致氣韻不通暢,字體大小變化、呼應顧盼關係受到限制,造成節奏與律動不明顯。因此,在學習集字書法的時候,如果是模擬創作練習,只能把集字當作初稿(參考樣品),在實際書寫過程中,對直接影響行式篇法的問題格外注意,並且進行合理的技術處理,比如,將個別筆畫關鍵細節,甚至某個字的姿態,適當的變動一下,使其破除死板,氣氛活脫。

以上是我的理解。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問了一下,得到的回答是,看集字的水平。可,或不可。

原書寫者,原本的上下兩字往往氣韻連貫。又比如同一字處於不同的地方寫法和形態可能大相徑庭。

好的集字讀懂其中的韻,集字的作品也宛如一氣呵成。反之就可能氣韻上斷斷續續,尤其是行,草,行草…


tigerinncai


可學。書法集字,是從臨摹走向創作的重要橋樑。可以說學書法的人,人人離不開集字練習。有人說從來沒有集字,那是因為沒有認真臨帖的緣故,從一開始就“隨心所欲”。故集字書法可學。好的作品很多,個人比較喜歡歐陽修的歐楷,很美觀大氣,也正在苦練中!


天道酬勤yzy


幸虧之前有集王羲之聖教序,不然又會有一大批懂書法的炮轟集字[捂臉]


耕雲1


可學,喜歡的字都可集。集是仿創。


用戶58688247530


集字書法的碑貼是可以學的。而且好集字碑貼不少,關鍵要看學者的喜好和個人條件,比如王羲之的《大唐聖教序》就非常好,從楷到行再到草的感覺其中都有,又不失王字的個性和風格,所以個人己見臨學聖教序是非常不錯的學書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