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羊1996年就有了,為何卻沒能克隆人?羊的下場讓人背後發涼

克隆羊1996年就有了,為何卻沒能克隆人?羊的下場讓人背後發涼

引子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擁有燦爛文化的同時,更是具有著領先世界的先進科學技術。

自春秋戰國時代起,我國的科學技術就已經在世界佔據著領先的地位,東漢時期數學家、天文學家張衡發明了地動儀等科學器材;明代著名數學家徐光啟翻譯了《幾何原本》;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也著作了《圩田五說》《萬春圩圖書》等多部記載了利國利民之法的科學典籍。千年以來,我國一直保持著科學技術領域的優勢,直到明代末年。

克隆羊1996年就有了,為何卻沒能克隆人?羊的下場讓人背後發涼

張衡與地動儀

回首望去,四大發明的光輝仍舊那樣耀眼,至今還在為世人所用。然而自滿清入關以來,開始了全面閉關鎖國海禁之害較明代更甚。正因如此,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陷於停滯,最終被世界其他國家所超越。

近代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開始在屈辱中奮起追趕,並最終迎頭趕上再次屹立在了世界科技強國的行列。

01

在上個世紀末,世界科學界掀起了一股對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熱潮。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克隆技術。迎頭趕上的我國當然也不例外,在2000年,我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就成功克隆出了兩隻

綿羊。到了2012年,我國更是成功克隆出了牛,並且至今正常存活。可以說我國的克隆技術也已經步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克隆羊1996年就有了,為何卻沒能克隆人?羊的下場讓人背後發涼

我國的克隆牛

說到克隆技術,其實就是一種無性繁殖的技術。

通過一個母體的基因來克隆出一個與其具有相同基因的生物。近年來各類科幻大片中都將克隆技術引入了題材當中,深受人們的歡迎。

雖說現在我國的克隆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但由於起步較晚,在最初還是落後於西方的發達國家。比如世界上的第一頭克隆動物——克隆羊多莉就是出生在英國。

克隆羊1996年就有了,為何卻沒能克隆人?羊的下場讓人背後發涼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

02

1996年7月5日,英國愛丁堡市羅斯林研究所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生命,這便是世界上第一隻克隆動物——克隆羊多莉。與普通的小羊不同,多莉擁有三個母親,但卻沒有父親。由於她完全繼承了第一位母親的基因,因此她也是一隻母羊。

當多莉第一次問世的時候就震驚了世界,人們在為這種新技術感到好奇的同時,也對克隆技術的發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看著多莉一天天健康的成長,人們不僅喜上眉梢,若克隆羊能夠正常存活,那麼克隆人是否可行呢?

克隆羊1996年就有了,為何卻沒能克隆人?羊的下場讓人背後發涼

多莉與她的“創造者”伊恩·威爾穆特

03

自古以來,死亡就是人類社會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更是自然發展的規律。然而,作為具有情感的人來說,對親人的離去還是久久不能釋懷,因此早就有人提出能否用克隆技術來實現已逝親人的“復活”,或者複製出一個還在世但身有殘疾的人等等。然而這種克隆人的技術卻並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美國總統克林頓就曾經說過,堅決不能將這種技術應用在人的身上,否則會是十分危險的事情。比如克隆人的身份該如何認定,他與被克隆人之間應該怎樣相處,這種種倫理道德關係以及社會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

再者說,克隆人本身就是一種明顯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假若世界上克隆人

氾濫成災,地球上的人死後就被克隆出來,或者在活著的時候就被克隆出來,那麼世界人口將呈爆炸式增長,地球也將不堪重負,這樣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

克隆羊1996年就有了,為何卻沒能克隆人?羊的下場讓人背後發涼

多莉與她的孩子

支持克隆技術的人和不支持的人爭論不休持續了數年之久,直到克隆羊多莉的去世,人們才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項技術的可行性。

結語

在2003年2月14日,出生僅僅6年的多莉就早早夭折了。這個年紀在羊類中尚處於壯年時期。本應該身強體壯的多莉卻患上了多種“老年病”比如關節炎和肺病。並最終由於患上了無法治癒的肺癌而被執行了安樂死。

克隆羊1996年就有了,為何卻沒能克隆人?羊的下場讓人背後發涼

克隆羊多莉最終死於早衰

多莉的死亡給克隆技術的前途蒙上了一層巨大的陰影,人們討論的話題也從克隆人轉向了克隆技術本身。如何解決這種克隆生物身上出現的“早衰”問題,成了擺在世界科學家面前的最大問題。

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相信這種問題最終會得到解決。至於今後會不會將這項技術應用到人的身上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畢竟,多莉“早衰”的下場著實令人感到後背發涼。

你對“克隆人”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多利羊與克隆 》

吳堅:《由克隆羊“多莉”引發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