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從天降,還要用多少生命作為代價?網友:孩子才14個月大

導語

這不是第一次,或許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一塊磚頭撕裂了一個美滿的家庭

最近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在微博傳開,一個14個月大的男嬰被高空拋下的磚頭砸中,傷勢嚴重,後經搶救,勉強維持生命體徵,但大腦已經無力迴天。

據有關媒體報道,事發時間是3月5日,當時孩子的媽媽推著嬰兒車在小區散步,在回家的途中經過7號樓的樓梯口,一塊雞蛋大小的磚塊從天而降正好砸中了嬰兒車裡的孩子,孩子的頭部出現明顯凹痕,血液緩緩流出,由於事發突然,孩子的媽媽驚慌失措,抱著孩子哭喊起來,附近居民見狀立馬撥打了120,孩子被緊急送往醫院。

事後孩子的父親說:“我家的寶寶,才14個月不到,他是2018年12月13日出生的。我和愛人就這麼一個孩子……現在不知道怎麼辦”。


禍從天降,還要用多少生命作為代價?網友:孩子才14個月大

受傷的男嬰


肇事者逍遙法外

出事地點的樓房有24層,每一層有3戶業主,一共72戶人家。據瞭解該小區沒有拋物監控,高空拋物的事情時有發生。目前當地警方已經介入調查,但肇事者還未出現,在這裡希望肇事者能夠儘快站出來承擔責任,還孩子一個公道,同時也給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定的賠償。


禍從天降,還要用多少生命作為代價?網友:孩子才14個月大

事發地點


屢禁不止

繁華的都市,高聳的大樓,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後卻總是悲劇不斷。這樣的事故數不勝數,高空拋物墜物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吳兆祥用一組數據進行了說明:“2016至2018年這3年,全國法院審結的高空拋物墜物的民事案件有1200多件,這1200多件中有近三成因為高空拋物墜物導致了人身損害。


禍從天降,還要用多少生命作為代價?網友:孩子才14個月大

事發樓層


問題出在哪裡?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責任人難以及時查清楚,一是當事人的舉證能力有限,二是需要有關機關及時配合,通過多種方式把責任人找出來。

拋物者肇事的成本,和受害者舉證的成本是不對稱的。現在高層住宅樓十分普遍,住戶眾多,要普通居民一家家找違法者,太困難了。

現實中,不少案例面臨這樣的困境。鄭州一兩歲女童被樓上拋下的牛奶瓶砸中受傷就是其中一例。孩子母親李女士向20戶人家詢問未找到肇事者,表示找不到肇事者將起訴整棟樓的業主。

物業管理不夠盡職盡責,也是高空拋物墜物頻發的一個原因。居民向物業反映相關問題,樓上住戶經常高空拋物,但物業方面可能只是張貼一個禁止高空拋物的告示,情況並未真正好轉。

高空拋物墜物雖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社會問題,但是愈演愈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法律規制。雖然有法院判決的高空拋物墜物民事侵權賠償案例,但大多集中在民事責任的分配上。但是,此類民事判例並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尤其不能防範高空拋物問題。

房屋建築物的窗戶、陽臺以及道路邊緣與建築物的距離等,直接關係到高空墜物是否有發生的可能以及是否會傷及路上的行人,我國目前的有關設計規範只注重房屋空間、功能等的設計,未能充分考慮房屋使用安全問題。

拿什麼拯救那來自頭頂的安全感

那來歷不明的磚頭奪走的不僅是孩子鮮活的生命,更是我們普通民眾頭頂的安全感。

對於管控高空拋物,要從法律和技術手段兩方面入手。

房屋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應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及時履行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相關場地的維修、養護、管理義務,切實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物業服務企業要盡職盡責,對高空拋物等違法行為及時制止,協助做好有關安全防範工作,對發生的安全事故及時採取應急措施

安裝特殊廣角攝像頭,將整幢樓的窗戶和陽臺納入拍攝範圍。

安裝高空拋物防護網,將靠近樓層的一側用網罩住,防止高空拋物傷人事件的發生。

完善相關法律,需要增強法律規制,明確高空拋物墜物的性質,提高違法成本。假如那些往樓下亂丟東西的人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法律,並且很難逃脫相應的處罰,他們一定會有所收斂。

加強對小孩子的安全教育,在以往的案例中,也有不少孩子為了玩耍從高空拋物的情況發生。

對於高空拋物墜物致人損害的,無論是否能夠查明行為人,只要物業服務企業違反了其應盡的安全保障義務,就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相關法律明確規定,對於故意高空拋物,根據具體情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特定情形從嚴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