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第讀書筆記:巴菲特致股東信中的“公司治理”(2)

【注: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是一家有著非常好的股東文化的公司。我們可以從巴菲特處理與所有股東的關係的行為裡,瞭解到好的“股東文化”是怎樣的。】

除了要維持獨立性,董事們也必須具有豐富的商業經驗,以股東利益為導向,以及在公司擁有真正的利益。

(標註:錢在哪裡,董事們的心就在哪裡。當然豐富的商業經驗也是必要的。)

芒格和我只做兩項工作,其中一項是,如何吸引和留住傑出的經理人,管理我們不同類型的企業運營。我們的主要貢獻就是讓他們自由發揮天分,不給他們添亂。

(標註:在投資一家公司之前,巴菲特他們就已經評估了企業的管理層、企業文化,認可了才會投,所以,投資了之後,沒有必要去添亂。)

我們一些主要的經理人,他們工作是出於熱愛,並享受傑出成就帶來的喜悅。

當你擁有的經理人都具有高度的工作熱情,你可以與一打或更多的經理人打交道,並且與此同時,你還有午後小憩的時間。

反之,如果經理人缺乏誠信,愚蠢或無趣,即便只有一個,你處理起來也會力不從心。

(標註:選擇有好的企業管理層/企業文化的企業,是必要條件。選擇合作伙伴也是如此。)

我們只願意與我們喜歡並尊重的人一起工作,這不僅僅將我們獲得好結果的機會最大化,同時可以給我們帶來非同一般的美好時光。

與大倒胃口的人一起工作,就像為錢而結婚,尤其是在你已經富有的情況下,如果這麼做,你絕對是瘋了。

伯克希爾公司的所有制結構,還可以使最優秀的經理人變得更有效率。

首先,我們消除了通常令CEO疲於奔命的所有煩冗的儀式和無效活動,他們可以完全專注於他們自己制定的時間表。

其次,我們給每一位經理人一個簡單的任務——就像如下情況一樣運營公司:

1)你擁有100%的股份;

2)將公司視為你和你的家族在世界上擁有的唯一資產,並且一直擁有;

3)至少在100年的時間裡,不可以出售公司或與其他公司合併。

(標註:巴菲特雖然是一名投資人,但很多人說他其實是全世界最優秀的管理者。)

我希望我們的經理人隊伍,考慮什麼是重要的,而不是考慮什麼被認為是重要的。

(標註:跟段永平說的一樣,做對的事最重要 。)

我們告訴我們的CEO們,著眼於長期價值的最大化,而不是下一個季度的盈利。

(標註:好的企業管理層,必須始終聚焦於企業的長期利益,包括加固護城河。)

我們永遠不會,以犧牲我們構建的日益強大的競爭力為代價,取得短期的業績表現。

(標註:優秀的管理層,面對增強長期競爭力與短期目標衝突時,會選擇站在長期競爭力這一邊。)

如果我們能提升客戶體驗,削減不必要的成本,改進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我們就會變得更強。

我們的行為效果似乎每天都沒有什麼不同,但隨著時光推移,日積月累,其效果卻十分巨大。

(標註:每天做正確的事,沒有什麼大新聞,但十年後就會很優秀。)

我們長期競爭優勢的日漸提升,恰恰源自於這些日常不起眼的減持,我們將其描述為“加寬護城河”。如果我們打算在今後10年、20年一直擁有公司,這樣做是非常重要的。

短期如果與長期發生衝突,加寬護城河必須是我們的優先選項。

從紡織投資中產生的利潤只是幻象。很多我們的競爭對手,無論國內的或是國外的都在進行同樣的資本擴大再生產,一旦有足夠多的公司這麼做,它們降低成本會成為整個行業殺低價格的新底線。

(標註:產品不具有差異化特性的公司,基本上可以判定不是好公司——從投資角度。)

一家能聰明配置資本的紡織公司,是一家非凡的紡織公司,但不是一家非凡的公司。

一個良好的管理記錄(以經濟回報衡量)的產生,更多取決於你上了什麼樣的船,而不是你划船的效率。如果你發現自己上了一艘長期漏水的船,那麼,換一艘船所花費的精力可能比修補漏洞更富有成效。

(標註:說明即使有好的企業文化,如果生意模式很差的話,也很難成為優秀的企業。)

過去,當大城市中有兩家或三家報紙存在(一個世紀前,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那家領先的報紙經常會通過併購成為獨存的贏家。當競爭消失後,報紙的廣告價格和發行價格都得到了釋放。

現在,幾乎所有的報紙業主已經意識到,他們在不斷(與互聯網)爭奪眼球的戰鬥中正在失去立足之地。考慮到其他很多可替代的信息和娛樂資源都是免費的,而且是點擊一下即可便捷獲取。

(標註:點出了紙質媒體、電視媒體的真正的競爭者——網絡媒體。)

很多公司的高管報酬計劃,僅僅慷慨地以盈利增長為考量指標,而這種增長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公司的額留存利潤,也就是截留的本應屬於股東的利潤。

在現實中,為期十個月的期權已經是極限。在公司資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授予管理層長期期權,這是一件極其不可思議的事情。

那些為自己及其同僚設計了為期十年、固定行使價格期權的管理層,第一,他們完全模式了留存利潤可以自行增值的事實;第二,他們漠視資本的成本。

公司股東(主人)必須衡量公司上升的潛力和下跌的風險,而期權持有人沒有下跌風險。

(標註:很多企業使用期權這一激勵手段,其實是變相地給高管額外利益。)

我想強調三點:

第一,股票期權理所應當與公司的整體表現相關。

第二,期權的結構應該精心設計。除了特殊因素之外,期權的設計應該考慮公司的留存利潤和資本附帶成本。

第三,CEO們深諳此道,知道每派發一分錢的股息,就會降低他們手中期權的價值。

如果你無法分辨一些人的立場,通常他們就不是站在你這一邊的人。

如果有任何重大的壞消息,請立刻告訴我,我可以處理壞消息。

(標註:發現不對,就要立刻停止。前提是儘早知道哪裡不對。)

我們現在擁有超過25萬名員工,這麼多的人每天不出任何差錯的機會是零。但是,在哪怕最為細微的不好的氣息出現時,我們都可以立刻採取行動,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標註:強調了“發現不對就要立刻停止”的重要性。)

你通過行為和語言所表露出來的對於這些事情的態度,將會是你企業文化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是文化,而不是文件,更能決定一個企業的行為。

(標註:企業文化,非常重要,它可以“管”到制度管不到的地方。)

近些年來,審計師通常視CEO為客戶,而不是視股東或董事為客戶。

(系列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