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蒙元興起的時候,遇到的不是南宋,而是鼎盛時期的漢或唐,那麼蒙古人能不能完成統一?

Mrs李的博兒


漢朝或唐朝都不是蒙古人的對手。蒙古的強勢不會因為作戰對象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蒙古人的作戰方式是獨特的,不同於以往的遊牧部族。

與匈奴、突厥相比,蒙古的優勢非常明顯。

首先是武器、兵種的差異。

①蒙古軍隊擁有大量的弓騎兵。這些弓騎兵使用的都是新式武器——雙曲複合弓。

這種雙曲複合弓,射箭的射程可達300米以上,足以輕鬆穿透敵人的鎖子甲。

②除此以外,蒙古帝國還擁有其他遊牧部族都有的優勢——戰馬。

換言之,火力很猛的雙曲複合弓,搭配機動性強的蒙古戰馬,兩者的合力自然是非常恐怖的兵種,最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蒙古人是用腦子作戰的。

這是另一個優勢。成吉思汗是非常偉大的軍事家,蒙古士兵有一整套戰術,名曰“鑿穿”:

進如合剌合納,擺如海子樣陣,攻如鑿穿而戰。

以機動性、火力性強的小型進攻部隊為先導,搭配不同作戰隊形,在遠距離和大範圍內,採取有效地包抄、迂迴式的運動戰。最後,主力部隊再鑿穿消滅敵人。

這一整套的作戰方式,打得對手毫無招架之力。

蒙古能成為世界性的帝國,而漢朝和唐朝則不能,這不是吃乾飯的。

最後,鼎盛時期的漢朝、唐朝,打得其實都是殘血的匈奴、突厥。

並不是因為漢唐就一定比匈奴、突厥強,而是因為後者已經經過了內亂,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如果對手是鼎盛時期的匈奴、突厥,漢唐未必能佔到什麼便宜。


HuiNanHistory


這個問題被反覆提及,其實並不難回答!

蒙古軍隊的優勢是騎兵,戰法,謀略和勇武好戰的民風!要知道蒙古各部在成吉思汗之前一直是臣服於金國的,如果他真的天下無敵的話,何必如此?很顯然,蒙古的實力在初期並不強,否則不會向金國稱臣!

至於成吉思汗打贏金國,那的確有自身強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金國已經徹底腐化衰敗,內部實力大大削弱,蒙古這才能逆轉,否則蒙古何必一直臣服於金國!如果金兵是完顏阿骨打時期的戰力,蒙古可以挑戰金國嗎?那時的金兵是滿萬不可敵,幾萬金兵打贏七十萬遼兵!正因為金國自身衰落,成吉思汗才敢於向金國宣戰!所以用不著吹噓蒙古!

那時的局面是大部分國家實力都過於弱小,才顯得蒙古超級強大!如果蒙古對戰鼎盛時期的漢唐,未必能佔到多大便宜!蒙古即使最強大的時候也打不下越南和日本,所以不要極力吹噓蒙古!如果漢人也是勇武好戰,殘暴嗜血,擁有精良的戰馬和精明善戰的天才軍神,比如白起,韓信和霍去病等人,蒙古很可能會一敗塗地,這絕不是說笑!


漂亮獅城


隨著歷史進程的不斷推進,漠北少數民族的戰鬥力是不斷持續增強的。漢時匈奴的戰鬥力不及唐時的突厥、吐蕃,同時,宋時北方契丹、金、蒙古的戰鬥力和決策力是遠遠勝過唐時突厥的。在政治文化的發展上,唐時的突厥只能稱得上為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鬆散的群聚部落,而宋時面對的則是有政治架構的少數民族王朝。可以這麼說,宋朝先後面對的遼、金、蒙古都可稱為當時世界上的最強戰鬥力存在,尤其蒙古更是神級戰力。面對這般戰力變態的少數民族政權,即使是漢唐最盛時期也是無法與之匹敵的。而宋朝在這般艱難的邊患環境下(無燕雲諸州,相當於敞開國門被人幹)卻依然立國319年,除了高超的外交手段,其軍事實力不可小噓。至少,以步兵作戰實力相比較,宋之前幾乎沒有朝代可以與之匹敵,而且宋朝步兵裝備精良在當時也是首屈一指的,這也是宋能與契丹、金、蒙古三個少數民族強敵持續抗爭的根本。至於蒙古亡宋,那是因為蒙古騎兵太強大了,即使這樣,在缺少騎兵的宋朝步兵面前,依然讓蒙哥汗身死釣魚城。


張三Yasir



蒙元之所以興起確實鑽了個空子,倘若真的遇到中原強大時期的漢唐政權,指不定他會入主中原,甚至幹出以後的偉業來,也包括西征之類的事出現。蒙古崛起時所處的國際環境特別好,世界各國大都已處在衰朽期,比如他的主子金國在成吉思汗從出生到統一蒙古那段時間出現了所謂的世章盛世,所謂1161年,金世宗摧毀了海陵王一些政策,穩固北方,建立了大定之治,直到1189年傳位於孫子完顏璟,此人深懂漢治,善於宋徽宗瘦體字,以假亂真,有人還說他是宋徽宗轉世。所以他就開創了文治治天下的先河,使金國進入了第二個盛世明昌盛世。



這一時期,成吉思汗在幹嘛,他那時還在奮鬥期和蒙古各部殺個你死我活,在克烈王罕的庇護下,成吉思汗羽翼漸漸豐滿,為了討得名聲還隨金國征討塔塔兒部。等待他統一蒙古後,完顏璟還在,由於他後期沉浸在聲色犬馬中,政務廢馳,使金國國力明顯下滑,等到這位雄才大略的主子金章宗一死給了成吉思汗有機可乘的念頭,原因是新繼任者完顏永濟是個庸碌之輩,畢竟人家朝貢時見過他,完顏永濟這樣糟糠的形象一暴露,讓成吉思汗抓到了把柄,想都沒想直接就向南面吐口唾沫,說:“我還以為中原皇帝乃天上人所做,原來是這種庸碌之輩,我怎麼向他下跪。”二話不說連詔書接都不接,騎馬而去,這也引來金使的不滿,埋怨:“這個鐵木真怎麼這麼粗魯,這麼膽大妄為。”





所以這就是蒙元入主中原的動機,覺得對方不行所以敢於與其開戰,如果換作金章宗,成吉思汗也不會這樣做,他也是看人才行事,是把好的機會送給了成吉思汗,這就有他一統天下的決心。從此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做事一向都是審時度勢,沉穩,而且步步向前,由於他從出生起就處在統一草原廝殺中看慣了殺戮,所以他知道怎樣去打一場勝仗,在進攻金國之前,他一直拿小國西夏開刀,也是在為以後拿下金國打好基礎,這也正是在中國歷史中,成吉思汗是其中最成功的草原征服者的原因,中原王朝的衰落也是在當時顯而易見。




如果真的把他們換成漢唐的話,我想成吉思汗不一定會取勝,但漢唐也不一定消滅成吉思汗,比如漢武帝時,一輩子打匈奴,卻使其死而復燃,耗盡國力,最後不得不到晚年下罪己詔,那時匈奴處在上升期。唐朝初期,李世民剛發生玄武門之變,突厥頡利可汗趁其局勢不穩南下攻唐,可收效甚微,李世民後來反轉局勢,消滅了突厥,但北方草原仍處在與中原爭鬥中,在他死後又復活了。


而成吉思汗如果面對的不是四分五裂的中原是統一的漢唐,我想他面對對手肯定很強大數倍,連找藉口都沒有,只有拖,像後金拖大明一樣,成吉思汗在參加對金戰爭,在當時也對金多於數倍的來襲感到恐懼,以十萬應對四十五萬,自然吃不消,他這一次勝利也正是僥倖的原因金將昏聵無能。所以蒙元進軍中原會很吃力,在當時連小宋都打了五十年,甚至使第四任大汗蒙哥陣亡,更何況漢唐呢,我想不可能。


龍文說史


唐朝鼎盛時期打蒙古,就吊打幼兒園小朋友一樣!追著玩呢!說我吹的可以參考高仙芝帶2萬長安兵,橫掃中亞十幾國的戰績!2萬兵多千里跋涉主動攻城!守成7.8萬的守軍!大睫!一個邊防哨所的安西都護府帶點附庸兵就大戰波斯大帝國!主動進攻!不是附庸國叛變!成敗?歷史走向難說!就這斬殺敵軍7.8萬之多!從此不敢兵向東亞擴張爭鋒,主動求和停戰!如果沒安史之亂,高仙芝哪怕領個5萬清理一下中東大哥不是問題!為什麼說帶5萬就夠了?高仙芝的卓越指揮!在加上上次的兵殲經驗!我想玩耍一下它麼問題不大!以後我們就可以自豪的說中亞,中東地區自古以來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說漢朝,唯有漢強而亡國!漢武帝時期,千古名言,犯我強漢隨遠必誅!一漢抵五胡都是拿戰績刷出來的!就那東漢末年的3國隨便哪個國家出來打一下週邊蠻子欺負幼兒園小朋友一樣!如果北方曹操遇到成吉思汗他可開心壞了!老奸老奸的曹操要地要人全收割了!給劉備也高興缺的就是地盤人口,唯一不美氣的劉備這人太假,仁義了!如果稍微奸滑點以諸葛亮的智慧!蜀國面積可能超級巨大了!有了地盤就能爭天下了!吳國就算了!隔的太遠!要打的話也可以周瑜還是有幾下子的!後期也還行!不過俺最喜歡還是曹阿瞞!老奸巨猾!他可以80萬大軍橫掃蒙古大草原,這樣配他愛吹的性格就有料了!



我都準備好做接班人了


我覺得這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蒙元興起如果碰到的是漢唐,元朝根本就崛起不了,很多人都說元朝騎兵戰術發展到了巔峰,說成吉思汗多雄才大略。說白了,只能說他遇到的都是渣渣,中原雖然騎兵戰術比不上游牧民族,但我們也不是靠騎兵碾壓他們的,我們靠的是先進的文明和技術堂堂正正擊敗他們的。歷史一次次證明只要中原王超上下一心,能戰敢戰。草原民族根本翻不起浪。就拿漢朝前面的秦朝來說吧。懟完六國懟匈奴,懟完匈奴懟南越。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學不留幹,死不旋踵。這可不是口號,可是實實在在的宣言啊。再拿漢朝來說,匈奴國書侮辱了呂后,還想要和親,漢武帝視做奇恥大辱。一登基就備戰,和匈奴大戰了幾十年,寇可往我亦可往,可見這是內心多麼強大的皇帝。漢武帝以後幾代皇帝都在懟匈奴,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可見當時的漢朝上下是多麼的霸氣,如果這時候的元朝挑釁了漢朝,估計立馬就會被拍死,漢朝的強烈的自尊根本容不下這種跳樑小醜。再拿唐朝來說,唐初突厥逼迫李世民簽下了城下之盟,李世民也視為恥辱,積極編練府兵積蓄力量,一擊致命。後面也是吊打周邊小朋友。中原王朝的綜合實力一直是遠遠高於周邊少數民族的,我們缺少的是有效的組織和動員能力。而秦漢和唐朝能夠戰勝當時的少數民族,正是因為這三個朝代擁有發揮自己實力的強有力的組織機構,而在唐以後,空有實力卻缺少這種組織和執行的能力結果被周邊少數民族翻盤。而元朝正趕上了所謂的戰略機遇期,讓他雄起了。元朝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其強大的騎兵戰術能力。雖然很強,但也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如果是秦朝在邊境圍剿一次騎兵,估計蒙元就傷筋動骨了,不敢打秦朝的主意。如果是在漢朝出動十幾萬騎兵來一場大會戰,蒙元就會一蹶不振了甚至被趕到西方去了,如果是在唐朝光騷擾偷襲就會讓蒙元煩不勝煩,實力慢慢消耗掉。後面再來一場會戰,蒙元就徹底消亡了。所以再漢唐蒙元根本就沒有發展的空間,即使有也不怵。因為這兩個朝代有相當的自信,這種自信讓當時的人普遍認為周邊的少數民族都不是事,即使自己不夠強,那我就積攢實力變強,到時候揍你個桃花朵朵開。這兩個朝代是超級自信的兩個朝代,是放眼望世界的朝代,不是故步自封的朝代。如果對上還處於奴隸制的元朝來說,結果會怎麼樣,你們自己腦補吧。


沉默的山


很顯然的,蒙古人確實彪悍有戰鬥力,但是也只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人的領導下崛起了而已。只要不是神,就具有侷限性,就會受制於各種條件。

所以我們講天時地利與人和,換一句話說,興衰成敗確實自有天註定,而這個天“天”,就是生存發展的必須、巧合條件。

我們先不說蒙古遇到鼎盛時期的漢唐,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清康熙年間的葛爾丹部,當時的發展勢頭和條件都比成吉思汗崛起初期的條件更好,其雄心壯志更勝於崛起初期的成吉思汗,因為成吉思汗最初的理想只是想蒙古人不再做奴隸,獲得有尊嚴的獨立生存而已。

葛爾丹因為有祖先的榮耀可以作為借鑑,所以他的理想直接就是向蒙古滅金一樣滅了大清,讓蒙古的鐵蹄踏遍歐亞大陸,恢復蒙古極盛時期的榮光。人光有偉大理想總是不夠的,他運氣很不好,遇到的是很有憂患意識的康熙大帝,康熙深深知道星火燎原的危險,所以沒有給他任何機會,直接以舉國之力加上御駕親征,把他撲滅在了萌芽狀態之中。

而同樣的,明英宗朱祁鎮遇到的瓦剌部,勢力不比葛爾丹大,同樣的舉國之力,同樣的御駕親征,還是打的本土防禦戰,卻一敗塗地,差點國破家亡,這說明了什麼問題?興衰不在於手足,在於首腦。

成吉思汗是如何崛起的?是因為金人一進入中原領土後,迅速漢化,金國的貴族階層不但深修漢學,更是把漢人吃喝玩樂、吟風弄月那一套玩得非常徹底,上行下效,腐化成風。一旦沉迷於當下繁華,便也忘了危機迫近。成吉思汗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麻痺著金人、蠶食著金人勢力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金國亡國時都在哀嘆只可惜完顏兀朮已經不在了,否則何至今日之禍?

是的,完顏兀朮那個時代還是一個征戰的時代,金人還保持著戰鬥的血性和征伐的野心!

漢唐極盛的時候是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時期,有這兩人在,周邊的遊牧民族只恨生錯了時代,當時的匈奴的勢力是遠遠超過崛起前的蒙古的,無論裝備、戰力、人口無一不是數一數二的,最後被逐出漠北,分裂後一部向西,一部歸漢,相當於武帝把一個強大的匈奴帝國給滅了國。而就是向西的這部分殘餘勢力一進入歐洲,就成了歐洲人恐懼的“黃禍”,殺的歐洲人鬼哭狼嚎、哀鴻遍野。

唐朝極盛時期是太宗中葉,太宗打擊的是突厥帝國,同樣的打的他們一路向西,成了歐洲人的“上帝之鞭”,漢唐打擊的這兩個遊牧民族不僅僅是族,而是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所以如果成吉思汗生於那兩個時期,大不了就是讓衛青、霍去病、李靖多到草原上去兜一兜風而已。

那兩個時期,根本沒有蒙古人崛起的空間和土壤。


謝金澎


漢唐時,蒙古根本不可能崛起到足夠空間。宋的兵制,導致了宋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戰役級別的會戰,也無法長途作戰。這是趙宋為了避免武將對軍隊的控制精心打造的體系。所以宋軍的所謂勝利,都是依賴堅城,打防禦戰。而需要宋軍脫離城市做依靠,主動出擊,別說遼金蒙古,交趾這種猴子他都打不過。 只能被人打,戰爭主動權永遠在別人手中,頂得住一時頂不住一世。宋被外族滅是必然的。

世間事,在人,在志,南宋只想著偏安一隅,遲早滅亡,沒有強者之心,就算經濟上比漢唐發達又怎麼樣!難道蒙古經濟比南宋要強麼?還不是一樣把南宋給滅了!歷史無數次的證明,只要中華民族不內亂,有鬥志,就沒有人能夠打敗,更何況是強盛時期的漢唐。想起來蒙哥馬利對成吉思汗的評價: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唐朝不強但是可以打到中亞去!2萬唐軍面對10多萬大食軍打得對方不敢東進雖敗猶榮! 唐朝建國前期被遊牧民族侵略,忍氣吞聲幾年就大展報復對北方遊牧民族進行滅國攻擊! 對戰吐蕃,敗了再戰! 不弱的宋朝打勝的仗還能跟敵方求和!唐朝首都多次被攻佔都是內亂所致!並不是被外族打趴!唐朝滅那麼多國家你選擇性眼瞎!高宗到武則天確實唐軍對戰吐蕃敗的很慘!起碼唐軍不慫敢打!還被你這類廢物看不起了!直到到唐玄宗前期幾十年,唐朝對吐蕃都是佔優勢!高仙芝,封常清,李嗣業,在西域不是吃素的!挽回了唐朝在西域的威名!晚唐! 唐武宗 唐宣宗,也不是宋朝那些皇帝能比!


已經是歷史上真正發生的史實還在爭論有意思嗎?遼滅了北宋,而蒙古把南宋按在地上反覆揉搓,逼的小皇帝跳海自殺,這是不爭的事實。富強,富強,富了並不一定強,這一點在宋是生動的寫照。宋朝的經濟富足,是當今的共識不用爭論。但它沒有把這種優勢運用於發展軍力保家衛國,口是被動防禦。宋朝廷不思進取,偏安一域是它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富足的宋就像吃飽的羔羊一般,它使行的重文抑武讓其自廢武功,只能任人宰割。與唐沒有可比性。
唐朝戰爭勝率不足百分之40,為什麼都認為唐朝強大,因為唐朝大多都是攻伐,宋朝幾乎全是防守,攻擊失敗最多退回在打,防守失敗就……所以二者沒有太多的對比。之所以以前他們不會建立帝制,大多是因為中原王朝會進行干預,扶植起來新勢力,讓他們自相殘殺,扶植失敗就在自己去收拾防止做大。而遼國在五代十國時期建國,又是統一後稱帝確與之前不同,加上燕雲十六州失去。宋朝又積貧積弱,自然難打。要同樣的條件漢唐也未必有必勝的把握。但放在漢唐的領土上來說,自然可以防禦成功。明朝雙線作戰,距險而守,明朝都熬死了兩代君王,成吉思汗也不一定會有辦法翻山越嶺。
南宋都是以防禦為主,有漢朝的北擊匈奴,南平百越,東擊朝鮮的威風?靖康恥沒打你臉?就算上千年後的南宋科技,也沒大漢的武力強!盛唐都比不上的存在,宋詞裡都寫了,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個連像樣騎兵都沒有的朝代,居然說是因為沒有燕雲十六州導致沒有起兵。漢武帝為了弄戰馬,不惜開西域,你告訴我沒有戰馬所以沒起兵。
宋朝的勝率是建立在守成方面的;贏一百次最多也就是守住國土,可只要輸一次那就是靖康之恥。漢唐的失敗是在於沒能徹底消滅對手(這要是發生在宋朝、明朝那絕對是勝仗);雖然失敗了卻自身損失不大隻要打贏一次那麼對方的國家也就亡了。秦漢幾乎不用白銀交割,通常用銅錢或馬蹄金,那是不是意味著他們窮的沒有錢?首先你要考慮當時的白銀所有量畢竟物以稀為貴,其次對比購買力。拿衰弱時的蒙古人和鼎盛時的元蒙作比較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分裂出來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幾十年過去了又有哪個國家有蘇聯時的國力?
遼也是趁唐末五代時期中原無力掌控才獨立建國的。西夏在北宋統治時期由部落直接建國,那是北宋自己無能的體現。至於金朝,若不是前期消極抵擋,後期殺岳飛,哪用得著蒙古出馬。到了南宋局面,別說蒙元出現,隨便一個北方政權都能滅宋了。漢時期被打跑的匈奴,跑到西方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更別說蒙古打敗的只是中世紀最黑暗的西方。
論戰勝率確實是宋比漢唐高,但宋是內線防禦,漢唐是外線出擊,區別在這裡。比方說,唐軍攻突厥,四次進攻皆大敗而歸,但第五次直接滅了突厥。唐軍五戰四敗一勝,算勝率才20%,比宋軍的70%差多了,但效果強不知強多少倍。宋軍相反,內線防禦,人家攻你10次你勝9次,但敗1次麻煩就大了。宋軍虧在缺馬,靠步兵作戰,無法聚殲對方主力。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一定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方面獨大都沒有好下場,看看富得流油的中東國家和窮兵黷武的俄羅斯吧!

歷史深度揭秘


蒙古開始在草原上崛起的時候,面對的主要是金國。在當時的蒙古人眼裡,金國就是中原,就是中國。

和契丹相比,女真興起的時候,並沒有先佔領草原地區,再向南進攻遼國,而是直接向南進攻遼國的主要統治區。先是遼國核心的蒙古草原的東部地區,再是華北地區,沒有經歷大規模的西征,這和一般的草原遊牧民族的興起過程是不太一樣的。

這是因為,契丹崛起時,回鶻汗國崩潰之後草原上部落林立,沒有統一的遊牧國家政權,而當時中原地區也已經處在唐末和五代的大分裂、大混亂時期,所以契丹有時間從容的先征服草原地區,然後再伺機向南發展。

金崛起的時候,遼國並沒有崩潰,雖然遼國的統治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但對草原地區仍然維持著統治,草原上並不是混亂無序的狀態。所以,金國從崛起開始,就以遼國為敵人,而不是先去統一草原地區。

金滅遼之後,草原地區仍然沒有完全進入大混亂狀態,而是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秩序,金通過滅遼戰爭接收了草原的東部地區,而西部地區則被遼國餘部建立的西遼控制著。接著,金國就開始南下,進攻北宋,控制了中原地區。

相比之下,控制中原地區的收益要高得多,和在中原地區建立穩固統治相比,通過征服草原地區獲得收益幾乎微不足道。所以,金國在滅遼之後,就一直在不斷的和南宋作戰,而沒有像其它草原帝國一樣,把征服和統一整個草原地區當成自己的目標。

而且,金國對漠北地區的統治也很脆弱,基本上是分而治之的政策,扶弱鋤強,維持平衡,避免出現一個強大的能夠威脅到其它部落,乃至有可能對抗金國的部落聯盟國家。成吉思汗早期就曾經協助金國進攻過札剌亦兒人。

金國從崛起並統治中原地區,到蒙古在漠北草原地區崛起,中間只相隔了七八十年,時間並不長,但這時金國統治下的草原地區和中原地區都已經出現了不少叛亂,所以金國當時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對付這些內部叛亂上,無暇顧及漠北地區。

為了防止漠北地區的草原部落聯盟國家衝擊金國的核心統治區,金國還仿照中國曆代王朝的經驗,在今天的內蒙一帶修築了長城,進行防禦,以掩護其核心統治區。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蒙古草原地區修築長城。

修築長城就意味著放棄了對長城以外地區的控制,既是為敵人畫一條邊界線,也是為自己畫一條邊界線。而金國修築長城的1192年到1211年這二十年間,正是蒙古逐步統一草原各部,形成統一的草原遊牧部落國家的過程。

金國修築明昌長城最早是為了對付草原上的阻卜、弘吉剌、山只昆等蒙古部落的零星襲擊,而這些部落後來都被成吉思汗消滅,變成了統一的蒙古國家的一部分,弘吉剌部更是成為蒙古的核心部落之一。後來金國再修築大安長城,就是為了對付已經在崛起過程中的蒙古,但也並未起到什麼作用。

正因為金國對草原地區已經轉入防禦態勢,所以蒙古才能在打擊金國之後,開始西征。到金國滅亡的時候,蒙古已經先後消滅了克烈部、乃蠻部和西遼,完成了第一次西征,控制了中亞地區,並消滅了西夏,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草原帝國,版圖已經和之前全盛期的突厥帝國差不多了。

在這個意義上,契丹算是一個控制了整個草原地區的草原帝國,而金國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草原帝國,也正是金國的統治重心不斷向中原農耕地區轉移,漠北地區基本上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才為蒙古提供了崛起的機會。


蕭武


誠邀,如題。自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中原諸國在蒙古鐵騎下瑟瑟發抖,被認為中國正統王朝的金朝和南宋也被蒙古所滅,蒙元成為了中國的正統,那麼如果蒙元興起的時候,遇到的不是南宋,而是鼎盛時期的漢或唐,蒙古人還能不能完成統一呢?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實際上中華歷代王朝都面對著北方胡馬的危險,盛唐時期也有突厥作亂,大漢之際亦有匈奴為禍。蒙古與其相比實際上強大不多少。其實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中國曆代王朝如若強大,周圍的少數民族就得服服帖帖的,如果中原空虛,那就不好說了。

話說遠了,言歸正傳,小編以為如果蒙元面對的是大漢鐵騎,恐怕也沒有那麼威風了。為什麼呢?

其一:漢唐的軍力遠勝於南宋

南宋經濟發達,論國力,漢唐或許不如南宋,但是論軍力,漢唐卻是南宋拍馬難及的。由於燕雲十六州丟失,西北養馬地也被吐蕃西夏佔據,大宋缺乏建立一隻強大騎兵的能力,自然不是蒙古人鐵馬彎刀的對手,大漢就不同了,漢朝鐵騎是可以直搗匈奴王庭的存在,蒙古大軍恐怕也拿他沒轍。

其二:蒙元在漢唐治下,根本沒有崛起的機會

正如剛才所說,蒙元之所以能夠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原崩亂,南宋和金人爭鬥不休,蒙元才能趁機崛起,若是漢唐在世,估計蒙元根本沒有發展的機會,中原王朝不會任其發展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