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方陣在當時所向披靡,亞歷山大是如何慢慢毀掉它的?

十日從來九風雨,一生數去幾滄桑。歡迎關注滄桑文史,您的關注就是筆者最大的財富!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所向披靡,亞歷山大是如何慢慢毀掉它的?

馬其頓王國指的時間是從公元前800年到前146年間統治,最後被羅馬所佔領,這標誌著了馬其頓王國的最終滅亡。就像中國古代輝煌的秦朝一樣,馬其頓王國曾經也在當時領導人亞歷山大的帶領下達到過頂峰,征服其他三大洲,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但是這就有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這麼繁盛的國家走向了滅亡?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所向披靡,亞歷山大是如何慢慢毀掉它的?

這就要從當時的統治者亞歷山大說起了。亞歷山大是著名的軍事家和統治者,他被人們稱為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他的貢獻也是不言而喻的,早年的他聰慧、才藝突出,並且曾師在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身邊,受到了他的教導,這些都為他後來成功奠定了基礎。有這樣一個傳說,十二歲的亞里士多德看到一匹十分剛烈的馬,其他人都認為這匹馬不能夠馴服,要求把他給處死。但是亞歷山大就靠近那個馬的身旁,對著他說了幾句話,這匹馬就立刻安靜了下來。這讓人們感到驚歎不已,更加認為亞歷山大的與眾不同。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所向披靡,亞歷山大是如何慢慢毀掉它的?

亞歷山大才能的凸顯是從16歲開始的,他代替他的父親統治馬其頓,但是當時馬其頓的人們在內心裡還是不服從亞歷山大的。真正的改變是在公元前338年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亞歷山大充分展現了他的才能。他敏銳抓住了戰爭的時機,將敵人一網打盡,殲滅了希臘當時最著名的隊伍——底比斯聖隊,那時的他僅僅十八歲。這一場戰役就建立起了馬其頓人民對亞歷山大的信仰,願意跟著他一同作戰。

但是僅僅的馬其頓是不能滿足年輕氣盛的亞歷山大的,於是他便繼續前進先是統一了希臘全境,然後又向著中東地區進攻,輕而易舉拿下了埃及。沒過多久波斯和印度河流域都在他的統治之下。亞歷山大與他的父親是十分相像的,都十分擅長打仗。有一次亞歷山大的父親又拿下一塊區域,把這個地方拿去給他的兒子瓜分。但是讓人驚訝的是亞歷山大竟然哭著對他的父親說為什麼不給他留著?讓他親自去征服。其他的兒子都高興還來不及了,亞歷山大竟然根本都不在乎,這也是為什麼他最終能夠成功的原因。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所向披靡,亞歷山大是如何慢慢毀掉它的?

但是亞歷山大征服波斯之後就逐漸變得不一樣,逐漸地走下坡路。他十分的羨慕波斯人及時享樂的心態和揮金如土的生活習慣,於是在佔領波斯之後便把波斯王國的王后和女兒都佔為己有。不僅如此為了安撫波斯當地的士兵,還讓波斯人去擔任馬其頓軍隊的將領。這兩個軍隊雖然已經統一、合為一體,但始終有著間隙。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所向披靡,亞歷山大是如何慢慢毀掉它的?

波斯的人憑藉著自己的權利對著馬其頓的士兵呼來喝去,打壓打擊。馬其頓的士兵認為亞歷山大已經不是當時的那個偉大的君主了,於是心裡便存在著怨氣。最終怨氣在亞歷山大佔領印度時爆發了,原本的馬其頓居民要求回到波斯、拒絕作戰。亞歷山大一開始由於面子同意了,後來人數越來越多,他便決定:如果再有原路返回的都按照叛亂的罪名處置。其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亞歷山大以後的發展,最終走向滅亡是註定,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外國都要相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所向披靡,亞歷山大是如何慢慢毀掉它的?

而馬其頓除了以上的輝煌之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貢獻——馬其頓方陣。這是早期的一種步兵作戰方式,憑藉著這種新穎的隊形,戰無不勝。這個部隊總共由幾部分組成:常備兵、輕裝步兵、騎兵、輔助兵等等,這種作戰方式其實和現代軍隊的編排極為的相似。一個馬其頓方陣總共包含著大約幾千人,他們不僅人數眾多,而且紀律嚴明,相互配合,是當時的一大創新。但是後來也不被採用,主要是因為這個方隊裡的步兵等都需要拿著長矛,這個長矛十分的笨重,並不方便作戰。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所向披靡,亞歷山大是如何慢慢毀掉它的?

這麼厲害的方陣在當時會有解決的方式嗎?當然肯定有。馬其頓產生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三百年,而那時在中國遙遠的東方早已經有了一本著作《孫子兵法》,裡面不僅包括了各種武器還有作戰方式。而且按照時間來時《孫子兵法》也比這個方陣出現的時間要早,怎麼會克服不了這個小小的方陣?你覺得這個方陣怎麼樣?如果和《孫子兵法》碰上,你覺得誰會獲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