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看遠洋船舶和大型軍艦時,經常會看到船首前端底部有一個突出的“大鼻子“,非常引人注目。它叫球鼻艏,英文名“Bulbous Bow ”,就是一個球形的船首。
在軍艦上,球鼻艏裡面會裝重要的聲吶設備。在一些大型船舶上,球鼻艏裡邊還裝著側向推力器和聲吶。其實,以上這些只是球鼻艏的副業,它真正的主業是減小阻力。它的大小、尺寸和位置對於艦艇的航速、節能有重大影響。
據說歷史上有一艘船在行駛中發生碰撞,使船首部突出來一塊兒。大家都以為船體受損速度會降低,到達目的地時間將拖延。可沒想到船速反而加快了,最終比預期的時間更早到達,這就是球鼻艏的來歷。
二戰時期,日本最早在“翔鶴”航空母艦和“大和”號戰列艦上使用球鼻艏,提高了戰艦速度。球鼻艏的原理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船舶在海上行駛時,船首會劃破水面將水分子向兩邊推開,激起一道V形波,分橫波和散波。因開爾文男爵最先對船舶進行數學研究,所以稱“開爾文船波”。
螺旋槳產生的推力除了變成船舶航速外,一大部分能量在推開水分子過程中消耗了,這部分海水施加在船身上的阻力便是興波阻力。
船舶在水面高速航行受到各種阻力,例如:興波阻力、摩擦阻力、粘壓阻力、附體阻力、空氣阻力、洶濤阻力、汙底阻力等等。其中興波阻力在總阻力中佔比很高。
為了減小興波阻力,使艦艇航行更快更節省能量,人們便想辦法去減小興波阻力。因為兩個波波峰、波谷互相疊加會抵消,所以人們就在船首下方又增加了一個突起的球鼻艏,利用球狀部分形成低壓,抑制船首波高度。
因為水分子沿船首上行,所以連續首波的波峰總在船頭。通過合理設計,使球鼻艏在船首下方產生一個相位相同但波峰波谷相反的球鼻艏波,與船首波互相干涉抵消,就能達到減小興波阻力的目的。
球鼻艏有撞角型、水滴型、梨型、SV型等多種外形,設計不當的球鼻艏反而會增加阻力。
後來,人們發現遊輪、集裝箱船、軍艦等瘦削的船型容易產生開爾文波,而散貨船、油輪等豐滿船型則沒有明顯開爾文波。因為這類船水線寬度大,船首波沿船長傳播之前就已經在船頭破碎了,水流不連續。豐滿船型受“碎波阻力”影響更大,所以散貨船和油輪用球鼻艏減小碎波阻力。
當然,船舶航行不是勻速而是在不斷變化中,船首波與球鼻艏波兩個波波幅大小不完全相同,所以興波阻力不能完全抵消,但船舶滿載時仍能節省10-20%的主機功率。相比之下,以前船舶的直立型船首浪費了不少能量。
另外,球鼻艏還有一個重要優點就是減小船舶縱向俯仰程度。許多船舶鼻艏中有裝載壓載水的首尖艙,當海況不好船舶縱向俯仰過大時,通過調節首尖艙內的壓載水重量,就可以使船舶航行更穩定。
此外,當船舶在北冰洋等海冰水域航行時,船頭擠開碎冰,球鼻艏能讓碎冰以溼潤的那面接觸船體滑行,達到減小摩擦係數,進而減小摩擦阻力的效果。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當然,球鼻艏雖好但不是在所有時間所有環境下都有效,它需要船舶達到一定速度才能形成
足夠的相反波形抵消興波阻力。如果船舶速度太低,那球鼻艏幾乎不能形成相反波形,反而在水線以下增大船體總溼表面積,增加摩擦阻力。
對一些經濟性要求很高的遠洋貨輪來說,快速不等於利潤反而會增加燃料消耗,所以有些船東會主動降低速度,並將不起作用的球鼻艏拆除。
閱讀更多 和風漫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