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陸翻譯的電影名比港臺的更有美感?

1996年賈樟柯第一次去香港的時候,還沒有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並不知道香港許多外國導演和演員的譯名,跟我們的差距很大。比如我們叫戈達爾,他們叫高達,我們叫特呂弗,他們叫楚浮。

那時在香港獨立短片展和餘力為剛認識,閒來無事便一起喝茶吃飯,昏天黑地大談藝術。談了許多各自心儀的導演,餘力突然對科長講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對“馬田”電影的看法,因為談得抽象,沒有涉指任何一部具體的作品,科長聽了半天不明就裡,便問他馬田是誰?原來他說的“馬田”是拍《出租車司機》的導演馬丁·斯科塞斯,他們翻譯成“馬田”,科長一直以為是國內哪個姓馬的導演,後來大家大笑。

為什麼大陸翻譯的電影名比港臺的更有美感?

其實,不止國外導演和演員的譯名,國外電影片名的翻譯,我們和港臺差別更大,看完會讓你哭笑不得。


搞笑系列:

肖申克的救贖 又名:月黑高飛(港) / 刺激1995(臺) / 鐵窗歲月

點評:看到“月黑風高”,就想到殺人放火,總之不是幹好事的。“刺激1995”譯名太平庸了。

“鐵窗歲月”,這個悽悽慘慘慼戚,耳邊不自覺想起遲志強的歌聲“手裡呀捧著窩窩頭 菜裡沒有一滴油”。

為什麼大陸翻譯的電影名比港臺的更有美感?

飛越瘋人院 又名: 飛越杜鵑窩(臺) / 飛越喜鵲巢(港)

點評:不管“杜鵑”還是“喜鵲”,總之跟鳥窩過不去。

真愛至上 又名: 愛是您,愛是我(臺) / 真的戀愛了(港)

點評:“愛是您,愛是我“,那麼問題來了,愛到底是誰?

羅馬假日 又名: 金枝玉葉(港) / 羅馬假期(臺)

點評:印象中香港出現了一堆“金枝玉葉”影視劇,不知道他們自己談起來能不能分得清。

把羅馬假日譯成“金枝玉葉”,也就算了,把奧黛麗·赫本,叫做柯德莉·夏萍,是幾個意思?

為什麼大陸翻譯的電影名比港臺的更有美感?

盜夢空間 又名: 潛行兇間(港) / 全面啟動(臺)

黑客帝國 又名: 廿二世紀殺人網絡(港) / 駭客任務(臺)

點評:“廿”這個字,看著簡單,實則生僻,讀起來也拗口。不小心還會看成“甘十九妹”的“甘”。

好萊塢往事 又名: 從前,有個荷里活(港) / 從前,有個好萊塢...(臺)

點評:在香港,“荷里活”就是“好萊塢”的意思。

為什麼大陸翻譯的電影名比港臺的更有美感?

xx伴我xx三部曲:

海上鋼琴師 又名: 聲光伴我飛(港) / 一九零零的傳奇

天堂電影院 又名: 星光伴我心(港) / 新天堂樂園(臺)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又名: 真愛伴我行(臺)

點評:朱塞佩·託納多雷導演的“時空三部曲”被港臺同胞成功玩成了“xx伴我xx三部曲”。

為什麼大陸翻譯的電影名比港臺的更有美感?

王小波在《我的師承》中談到,文字是用來讀的,用來聽的,不是用來看的。好的翻譯帶有一種難忘的旋律,本身就是詩。

比如,穆旦先生(查良錚,金庸的堂哥)翻譯普希金的《青銅騎士》:

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大城,

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麼莊嚴,

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

王道乾先生譯的《情人》: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為什麼大陸翻譯的電影名比港臺的更有美感?

在電影中,這樣詩意的翻譯也不在少數。


詩意系列:

關山飛渡 又名: 驛馬車 / 驛站馬車

點評:王勃在《滕王閣序》寫到: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而電影講的就是八個來自不同地方不同階層的的人擠在一輛馬車上“渡過難關”。“關山飛渡”這四個字,譯得實在妙,一個“關山”古意橫出,一個“飛渡”,盡顯驚險刺激之旅。

為什麼大陸翻譯的電影名比港臺的更有美感?

何以為家 又名: 星仔打官司(港) / 我想有個家(臺)

點評:“星仔打官司”總有一股喜劇的錯覺。“我想有個家”委屈巴巴的,一副可憐樣。

電影中小男孩人雖小,卻不幼稚,他甚至發出了一聲連成人都無法回答的喟嘆。“何以”是這種喟嘆,也是迷茫和反思。

步履不停 又名: 橫山家之味(港/臺) / 即使你走啊走

點評:人生路上,雖然步履不停,但也不緊不慢,自有一種隨意的態度,暗合了電影主題和“暖男”導演是枝裕和的氣質。

這個殺手不太冷 又名: 殺手萊昂(香港) / 終極追殺令(臺)

點評:殺手本來是冷酷無情的,因為“不太冷”喚起了內心深處的人性和溫暖,最是影片動人處。

為什麼大陸翻譯的電影名比港臺的更有美感?

至於為什麼大陸翻譯的電影名比港臺的更有美感?

因為文化的根基在這裡。

中國現代文學語言是由中國最好的翻譯家開啟的:穆旦、傅雷、王道乾、徐遲等。這些人儘管在文革中受到迫害,他們的很多文字還是保留下來了,而且在課本上、書市上經常出現,這一文化的脈絡沒有斷,直接影響了80年代的詩歌熱潮,以及現在的現代電影語言。

曾經,中國最好的作家都去做翻譯了,也許未來中國最好的作家去搞電影創作。畢竟,這個時代,電影才是最受歡迎的大眾藝術。


喜歡,請關注 “聽島音樂” ,不定期更新影評、書評、樂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