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迎“幕後”大考

新零售迎“幕後”大考

新零售迎“幕后”大考

新零售的主戰場是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在上游,在B端,這是一場長期主義戰爭。

疫情下,與損失慘重的餐飲與旅遊業不同,零售商超、尤其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似乎一片大好。

最直觀的體現,表現在“線上買菜”這回事上。

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們習慣的“出門買菜”被“等菜上門”取代,各大生鮮電商平臺線上訂單量激增,定鬧鐘“搶菜”甚至成為常態。

“近期的備貨已經到了平時5到10倍的量,高峰期門店每天補貨次數也有十餘次,但隨著返工人群劇增,缺貨現象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全國各地的生鮮電商平臺上。

新零售迎“幕后”大考

說到底,是消費者購買習慣的變化。

從用戶結構來看,目前新零售主流用戶仍以年輕群體為主。然而,這一次的疫情卻讓更多層次的用戶被動的接受了新零售,從而感受到新零售帶來的便利性。比如一直是“菜籃子”線下消費主力軍的中老年人,現在也開始了線上買菜。

如果這段期間用戶能獲取較好的購物體驗,感受到新零售的價值,那麼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未來將會有一部分用戶被留存,成為新零售平臺的長期用戶。

而眼下,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賺取流量的機會,才是各大企業喜聞樂見的。包括永旺、綠地優選、卜蜂蓮花等企業在內的近40家連鎖商超,都已在疫情期間開啟線上佈局。

新零售迎“幕后”大考

除頭部平臺外,一些產業鏈上的其他從業者也抓住機會殺入生鮮電商行業。諸如美菜網、菜家大院等企業開始將業務重心從to B轉向to C,更加關注個人及家庭消費者,發展社區團購、拼團等模式。

數據顯示,2月1日到2月7日,一週美菜商城家庭/個人註冊人數增長了400%,下單用戶數增長500%。

越來越多企業把目光投向了線上,直接或間接促進新零售的發展。不過,對新零售企業而言,此次疫情更像是對企業綜合能力的一次大考,洗牌將發生在疫情之後。

新零售迎“幕后”大考

首先,用戶留存是考驗的關鍵。

疫情發生後,生鮮電商觸達到了一批原來沒有線上買菜意識,但有線上買菜實力的人。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能夠支撐起線上買菜需要支付的服務溢價,對生鮮電商來說確實是一大利好。

那疫情過後呢?這部分新增用戶能沉澱下來多少?

可以確定的是,疫情極大提升了新零售企業的市場滲透率,許多原本轉化困難的中老年人,此次被迫轉向線上買菜。這意味著,如何做好紮實的用戶運營、保持新增用戶粘性,會成為企業思考的重點。

數字化、線上線下一體化是根本。

從零售的概念,我們知道新零售的使命,是創造更高效率的零售。

那在這個問題面前,我們來看疫情間各類型企業顯示出來的明顯差距。藉助第三方線上平臺拓展服務的傳統商超,由於平臺效率低,極易觸達訂單天花板,效果有限;而前置倉類的生鮮電商企業,僅有線上單一渠道,無其他線下場景分流,相對被動。

此情況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優勢便得以凸顯。以盒馬為例,它一直堅持線上線下同時營業,並積極拓展新的線下場景,觸達更多消費者。比如社區團購,共享門店等。

這一切,都歸功於盒馬背後的數字化能力。一套打通線上線下,包括會員、支付、客服等環節的商超系統,讓其可以雙線協同作戰。更關鍵的是,充分展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勢能的新零售代表盒馬,將帶動更多企業加速“基於數字化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這一進程。

新零售迎“幕后”大考

供應鏈是終極武器。

近期,盒馬的網上訂單數量相較去年同期激增220%;永輝超市日均線上訂單增長超2倍;每日優鮮春節交易額比去年同期的交易額暴增350%……

相應的,是運力跟不上,貨品不足等問題。激增的訂單,不僅考驗著企業對“貨”的掌控能力,更是對企業供應鏈的一次大考。

據悉,從大年初二起,每日優鮮就陸續派一線人員去貨源地直採。此外,每日優鮮還新增陝西和四川的貨源地,儘可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即便如此,不少消費者仍表示“買不到心儀的商品”佔絕大時候。

相比之下,盒馬能憑藉菜品種類、菜品新鮮度等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佼佼者,離不開其與上游基地構建的價值共同體。疫情期間,盒馬500家直採基地第一時間召集工人、復工復產,最終保障了盒馬終端貨源的充足。

新零售迎“幕后”大考

這背後的邏輯,是企業供應鏈的搭建。面對加速競爭的局面,新零售企業除了面對消費者,還應轉過身來不斷反思並作出改變,尤其是對供應鏈的深化與零售基礎的夯實。

疫情過後,也許整個新零售行業的洗牌會加劇:未來不會再有新、舊零售之分,行業巨頭一定是線上線下同步發展。而供應鏈能力、運營效率仍然是考驗的關鍵。

新零售迎“幕后”大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