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邊塞之地,為何能夠成為王朝首都?

從燕山山脈眺望,能夠看到的大面積平原地帶,便是華北平原,北京城所在的位置恰好位於華北平原的邊緣地帶。

北京城的地理位置

從古至今,如果要把整個中原大地分為幾個戰略區塊的話,大抵可以分為:

關中平原、四川盆地、山西高地、河南地區、北京地區、江淮地區、東南丘陵。

北京城:邊塞之地,為何能夠成為王朝首都?

這些地區分別以長安、成都、太原、(洛陽、開封)、北京、南京為控制據點,可謂控一地而震四方。

北京作為真正的政治重心走上歷史舞臺,要從遼國陪都開始,一直到元朝時期,徹底奠定了北方政治重心的重要地位。

“北直隸雄峙東北,關山險阻,所以隔閡重邊,藩屏中夏。說者曰:滄海環其東,太行擁其右,漳、衛襟帶於南,居庸鎖鑰於北,前襟漕河,北枕大漠,川歸轂走,開三面以來八表之梯航。奮武揆文,執長策以扼九州之吭背。”

在北京城的西、北兩翼,分別坐落這兩座重要的山脈:

太行山脈、燕山山脈。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兩座山脈的地形圖:

北京城:邊塞之地,為何能夠成為王朝首都?

太行山山脈和燕山山脈,兩座連貫山脈平均海拔1000多米以上,如此高挺的山脈足以成為捍衛北京城的天然屏障。

這兩大山脈以“半弧形”角度巧妙的將北京城這塊要地裹挾其中。

北京城:邊塞之地,為何能夠成為王朝首都?

在北京城的外圍,自西向東則分別分佈著紫荊關、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山海關

五大關口。

北京城:邊塞之地,為何能夠成為王朝首都?

外來的軍事力量在選擇入侵的同時,不僅僅要面臨著翻山越嶺的巨大困難,還要面臨攻城奪關的艱難征伐之路。

政治重心的轉移

先秦時期,中原大地上的原始族群經過漫長時間的遷移、開發,長安、洛陽兩地成為極為重要的王朝政治重心。當時關中地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政治重心,八百里秦川成就了這裡的萬千子民,也讓這裡一度成為中國古代王朝中最為依賴的戰略要地。

只可惜,中國古代的原始族群想要加強自己對於其他地區的文明影響力,勢力要走出關中,巡河而進,從而沿著黃河順利進抵河南地區。

河南一帶的洛陽、開封並不具有扼守險地的天然優勢。

北京城:邊塞之地,為何能夠成為王朝首都?

洛陽或許能夠對於外來力量起到一定的屏藩作用,可開封一地是真的無險可守,除了一條黃河天塹幾乎毫無優勢可言。

原始族群之所以在這裡停駐,更大的原因是因為這裡是華北平原的西翼節點,也是黃河衝山脈而出的最後節點。

有了這個天然優勢,處於河南地區的原始族群能夠憑藉控制黃河流向的天然優勢,統治華北平原地區的眾多東部族群。

這種情況一直可以延續到大一統王朝秦朝的建立。

秦朝以後,冷兵器時代大兵團作戰對拼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這個時候,更多的是無法的戰法,已經沒有人會選擇“退避三舍”。久經征伐的戰亂時代,一切以勝利為最高的道德標準。

秦漢、隋唐,漫長的歲月流逝,已經讓長安、洛陽這些地區經濟徹底崩塌。北宋王朝在建立之初,因為天下未定,而定都開封。

“北控燕、趙,南通江、淮,水陸都會,資用富饒。”

開封雖然作為了北宋的都城,卻是一個四戰之地,並不具有很好的地緣優勢。

北宋靖康之恥後,整個中原大地勢必要進行政治重心的大轉移。

北京城的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應運而生,成功的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上帝的寵兒。

古代王朝的政治重心一直沿著東西走向,漸漸轉向江淮地區的南京,到了明清時期,因為永樂皇帝朱棣遷都於此,以“天子守國門”的高傲姿態,捍衛大明王朝的邊疆安全。

北京城:邊塞之地,為何能夠成為王朝首都?

此舉也直接讓北京成為政治重心的格局徹底定格。

經濟重心的轉移

中國古代王朝經濟重心的轉移要比政治重心轉移更加的敏感,也更加的迅速。在黃河流域得到充分開發之後,當現有的水域資源無法滿足中原大地需求的時候,江南一帶長江流域的經濟作用就超前顯露出來。

更何況,當中原大地飽經戰亂的同時,也在直接刺激著中原民眾的南下逃亡。

西晉時期,中原士族因為飽盡戰亂之苦,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衣冠南渡,一下子讓江南地區迎來了頗為震撼的高速發展期。

"異哉,晉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陽蕩覆,衣冠南渡,江左僑立州縣,不存桑梓。"

經濟重心南移可以分為兩條重要的南移財源線:

  • 襄陽---江陵一線
  • 徐州---南京一線
北京城:邊塞之地,為何能夠成為王朝首都?

這兩大經濟財源線大抵形成了古代王朝經濟重心向南轉移的基本脈絡。從另個角度而言,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在古代大一統王朝時期,當更多的資源集中於北方的時候,興兵征戰必然要嚴重破壞北方的經濟命脈。

不僅如此,那些長期飽經戰亂的百姓,大多都會選擇遠離戰場前線,這個時候,未受戰亂波及的江南地區無疑是個良好的避風港。

人群的大規模遷移對於經濟的發展空前巨大。

長安、洛陽、開封三地的經濟崩塌,莫不如此,它們多為長期戰亂將經濟命脈徹底扼殺。

三國戰亂、唐末戰亂、北宋戰亂,這一系列長達幾百年的軍事攻伐,足以徹底顛覆北方經濟核心圈。

如今,雖然曾經那段王朝板蕩的歲月早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可古代王朝的那段心酸歲月,在漸漸發展過程中,也慢慢形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基本雛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雖然所有明君夢寐以求的太平盛世,可終其一生,大多數的古代封建帝王尚未具有這樣的德行。

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禮崩樂壞、兵戈戰伐的悲情時代。

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異族肆凌、鐵騎橫行的悲情時代。

曾經的那段鮮有的太平盛世,讓我們為之自豪,也讓我們為之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