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朱棣舉行世界大閱兵,從此中西亞各國俯首稱臣

這件事情要從朱元璋開始說起,話說和尚皇帝朱元璋打敗了元朝建立了明帝國,但是北元卻一直不服。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繼承皇位削藩,他的叔叔朱棣通過造反奪得皇位,年號永樂。朱棣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此時明朝的外敵只有蒙古,朱棣多次御駕親征終於把北元打成分散的部落,但是這並沒有結束。

六百年前朱棣舉行世界大閱兵,從此中西亞各國俯首稱臣

成吉思汗當年打下來的疆土太大了,四大汗國當時還剩下三個,而位於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就不服,憑什麼明朝是宗主國,我就是不服。帖木兒在收拾了奧斯曼土耳其以後就打算和明朝碰一碰,看看誰才是老大,他打出反明覆元的口號,聯繫在蒙古的韃靼和瓦剌開了蒙古人大會,準備搞一波大事請,誰知道瓦剌轉身就把他賣了,把消息告訴了明朝。主要是蒙古部族都被打怕了,後來土木堡之變也並非是想要恢復元朝的故土,就是想搞點錢花花,結果明朝不給才打了起來。

六百年前朱棣舉行世界大閱兵,從此中西亞各國俯首稱臣

帖木兒汗最後聚集了二十萬兵力,但是向外面說我有一百萬人,嚇唬明朝,但其實明朝都知道了,早就已經在現在的甘肅嚴陣以待,不過說巧不巧,帖木兒汗在東征的路上去世了,後來帖木兒汗的兒子爭奪汗位鬧內亂,元氣大傷,東征自然是不了了之了,迫於壓力和明朝恢復了邦交,但其實心裡面還是不服的,這種心理不僅在帖木兒汗國在其他中亞國家心中也有,只聽別人說明朝大家多厲害自己又沒捱過揍,所以還是有人不服,所以明朝要宣揚國威。

鄭和下西洋就是宣揚國威的好手段,中亞和西亞的國家看到龐大的艦隊終於對明朝的實力有了一個認識,自此明朝和中西亞各國的朝貢才建立起來,但是海軍畢竟是海軍,鄭和下西洋一直都沒有到紅海就是因為埃及不願意東方的艦隊進入,所以朱棣想顯擺一下自己的陸軍,搞一場閱兵,讓給他們好好看看明朝的富有和強盛。

六百年前朱棣舉行世界大閱兵,從此中西亞各國俯首稱臣

在永樂十六年派陳誠為使臣出使中亞邀請各國來玩,在永樂十八年中西亞二十多個國家,六百多名使節來到了嘉峪關,朱棣給他們搞了一個六千人的強大保安集團,全是騎兵,如果真是保護安全確實沒必要,否則也不會九邊重鎮一個個地去參觀了,明顯的是想秀一下肌肉。

永樂十八年十一月終於到了京城,各國使臣都行跪拜禮唯有帖木兒使臣說:我國沒有這樣的禮節。畢竟帖木兒是這些國家裡勢力最強大的,不過朱棣微微一笑毫不在意,戎馬一生的大鬍子臉竟然有些狡黠正太的感覺。朱棣給這些使團安排了公費旅遊項目,到山東看了孔廟,到河南看了岳陽,到江蘇看了小橋流水,繞了一圈跑到了北京。朱棣安排的重頭戲終於到了,他從北邊調來十萬軍隊來做一場表演,或者說是一場大閱兵。

六百年前朱棣舉行世界大閱兵,從此中西亞各國俯首稱臣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閱兵是最能夠向各國展現軍事實力的手段,現在的國家也都喜歡在重要的節日閱兵,而且也得請一些外國官員觀看,其實手段是一樣的,朱棣就請這些國家看了一場閱兵,一場十萬人的閱兵。出場的絕對都是精銳,從明朝百萬雄師當中精挑細選的,有“五軍營”“神機營”還有“廣西狼兵”等等,軍容整齊,步兵騎兵聯合作戰,又向各國展示了“虎威炮”“火龍車”等火藥類的武器,在各國眼中這些都是高科技產品,俱驚。

閱兵結束後朱棣在土木堡接見各國使臣,帖木兒的使臣帶頭下跪,也不說自己國家沒有這種風俗的事情了。我想朱棣一定笑得很開心。這次閱兵的影響很大,各國紛紛和明朝建立友好關係,一直到明末。

六百年前朱棣舉行世界大閱兵,從此中西亞各國俯首稱臣

埃及的使臣回了國把事情告訴了埃及國王,我們不知道埃及國王當時的反應如何,但是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終於去了紅海,埃及沒有阻攔。

帖木兒帝國的使臣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大帝的意外去世保全了他的一世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