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到底好在哪裡?

世界上有兩種電動汽車:特斯拉,和其它電動車。


每次試駕特斯拉的車,心情都是好的,至少我知道將會有一個不錯的體驗,不會是個無聊的過程(像我們幹這行要試駕那麼多車,有些車確實會覺得僅僅是為了完成工作而已)……


特斯拉到底好在哪裡?


特斯拉確實好開。輕盈順滑安靜,這是它能給大部分人留下的總體印象。當然要往細裡說,還得分具體的車型,特斯拉也不是沒有缺點。比如Model S的靜音就比Model 3好上太多,後者的底盤隔音糟糕,行車中完全談不上是一臺安靜的車。


又比如,特斯拉的操控感的確輕盈(其實有三種模式可選,輕重隨意),但這臺Model 3的轉向卻有忽輕忽重的情況,挪車調頭時方向手感偏重,車速一起來又輕飄了,這是一種挺原始的、不高級的轉向手感。


特斯拉到底好在哪裡?


還有,特斯拉到底高級不高級,豪華不豪華,這個問題也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能有人單憑特斯拉的售價,就直接把它視作豪華車。可能有人單憑它那設計簡陋、用料不考究、做工也瑕疵多多的的車廂,就對它的“價值感”嗤之以鼻。甚至有人會像我這樣,因為Model 3在過減速帶時後軸那廉價的彈跳感,而對它的檔次感大打折扣……


但是以上都不妨礙“特迷”們對特斯拉的喜愛和追捧,甚至也不妨礙我開特斯拉時愉悅的心情。


為什麼特斯拉能帶給人愉悅呢?很多人會想到品牌的精神、設計的獨特……但我很清楚,特斯拉給我帶來的愉悅是來自內在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特斯拉到底好在哪裡?


一,動力性能。


特斯拉是市面上最早出現的先進型純電動車,很多人就是通過它體會到電動車在加速時的快感。今天純電動車已經不新奇了,但特斯拉的加速感受依然是業界最好的。


我說的並不是加速性能數據,而是油門(電門)的響應控制——很多電動車的電門敏感,但踩下去之後又缺乏比例變化。而特斯拉的電門,你可以通過“行程+速度”兩個維度來控制動力的精準輸出,不只是大小可控,連輸出的性格也可控,所以你可以感受到隨傳隨到加隨心所欲的加速表現。


無論是在高性能版還是普通版特斯拉車型上,這種感受都是共有的,是特斯拉在電機精準控制和傳動匹配上的優勢所在。相比之下,其實特斯拉一直作為宣傳賣點津津樂道的百公里加速,甚至紐北刷圈,都只是用來打動那些“門外漢”的噱頭,為了爭一口氣證明他們是最好最強的而已。


特斯拉到底好在哪裡?


二,自動駕駛。


特斯拉在用車界面上有不少標新立異,比如隱藏式門把手,大面積前後玻璃,還有要通過軟件菜單來激活調節功能的方向盤控制按鈕,等等。但這些都只是“邊角料”,特斯拉先進前衛的核心,是自動駕駛。


拿目前在國內已經可以升級應用的最新版AutoPilot(AP)來說,它可以輕鬆地沿車道行駛(包括立交橋盤旋車道),可以輕鬆地緊跟前車軌跡行駛,可以在你打一下轉向燈後自動變道。在高速公路上,還能根據導航指引自己駛出出口。


沒錯,它很多時候動作還是會做得粗糙,有時還會嚇到人。但當你開車時想要分神看個手機,或者手腳累了想要歇一歇的時候,打開AP,確確實實能夠輔助你,把駕駛這件事變得更加輕鬆省力。而且特斯拉的AP是會不斷升級的,會根據全世界特斯拉用戶在路上跑的真實共享數據,不斷地優化。也就是你知道我是世界最領先,而我還能變得更好更強——這讓業界其它在當下體驗就已經不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情何以堪。


特斯拉到底好在哪裡?


三,續航。


特斯拉以長續航著稱,它的長續航不僅表現在參數表上,還表現在實際使用中。你極少聽到特斯拉的用戶抱怨續航掉太快,原因就是它在各種路況和駕駛工況下的續航能力,都優化得很好。


我有一個習慣:開純電動車回家,在固定的路程中,會留意一下顯示剩餘里程的消耗。我的單程里程數是21公里,因為有高速、有堵車,很多車在這段路上續航里程都會消耗超過30公里。但我開著特斯拉的Model 3,21公里的路程,續航只掉了25公里。這已經是我開過的高速續航顯示最靠譜的電動車了。


想想也不奇怪,要知道在美國,高速公路可是一個日常主要路況。特斯拉不可能只按照等速60公里/小時去開發和標定他們的續航,否則在美國一上市就會被罵慘。所以從一開始,特斯拉的主要目標使用場景,就決定了它必須造出一臺續航下降得相對靠譜的電動車。


特斯拉到底好在哪裡?


以上這三點,排名不分先後,但是缺一不可。他們共同構成了特斯拉相比其它電動車的領先和優勢地位。同時它們中的任何一點,都有可能成為直接打動你買它的理由。由於特斯拉實現這三點的技術都是自成一派,所以別人要學、要超越,也絕不容易。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輕易挑出特斯拉的很多毛病和瑕疵。而且隨著它的產品價格下移,這種瑕疵必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所以特斯拉在我看來,其實就是長板和短板都特別明顯的車。這種車容易叫人又愛又恨,愛的人會買,買的人大多會更愛;至於恨的人嘛,你們愛咋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