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護士嫁給中國將軍,生一女兒名揚四海,女婿是兩彈元勳

日本護士嫁給中國將軍,生一女兒名揚四海,女婿是兩彈元勳

身穿筆挺軍服,腰佩長柄利刃,足蹬鋥亮馬靴,一生為國防殫精竭慮,不惜以死明志,這樣一位鐵骨錚錚的抗日將軍,卻對一位日本女子深情追隨,最終娶其為妻,曾在信中深情地寫道:“我因你而生。”

緣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慘無人道的侵略行為讓我們看清了一些民族血液中的殘忍和暴虐,其中以日本為代表,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犯下的種種罪行,令當時的中國人受盡了屈辱折磨,對日本這個民族的恨深入骨髓。

然而,即使極盡黑暗、不斷滋生罪惡的角落,仍然可能有光線照射進來,就像一縷陽光一樣,一位日本女子散發著人性的光輝,走進了瘡痍滿目的中國土地,儘管光線微薄,卻努力地想要照亮周圍的人。

時值戰爭時期,除了戰士,百姓們的日子也很不好過,經常有生病的百姓沒有機會,或者沒有錢看病,她看到有人生病,就帶回去幫他們醫治,一分錢都不收

除此之外,她看到中國女性落入日本人手中後的慘狀,就建立了一個庇護所,專門庇護女性不受日本人的傷害,儘管身為日本人,她卻深明大義,多次譴責日本人的罪行,竭盡全力地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保護著中國人。

她就是蔣百里的妻子——佐藤屋登。1890年在日本出生,畢業於日本護士學校後,被派到中國做一名戰地護士。

日本護士嫁給中國將軍,生一女兒名揚四海,女婿是兩彈元勳

蔣百里,1882年出生,雖身為將軍,卻是出身書香世家,有深厚的文學素養作為軍事理論方面的支撐,讓他更有遠見,可謂是一員儒將,他一生都在為了國防事業貢獻力量,那時是保定軍官學校的校長,雖然學校裡有很多年齡比他還大的老師和學生,但是他的才能足以服眾,大家都願意相信他。

他是個真性情的人,因為失望於政府的不作為和學校的學風,自己因此而自責,在全校師生面前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稱自己“失信於學生”,隨後掏出槍,對著自己胸口開了一槍。

還好這一槍沒有打中心臟,送到醫院後,蔣百里被搶救了回來。然而恢復期間,佐藤屋登和其他護士發現他根本沒有生的意志,反而一心求死,佐藤屋登在看管護理蔣百里期間,幾乎每天都要寬慰他,告訴他要以國家為重,如果自己死了,還怎麼報銷國家呢?

蔣百里萬念俱灰的這段時間,佐藤屋登一直伴其左右,給他精神上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兩個人的緣分也由此生根,蔣百里愛上了這個善良又堅韌的女人。

日本護士嫁給中國將軍,生一女兒名揚四海,女婿是兩彈元勳

痴情守候

傷養好後,蔣百里開始追求佐藤屋登,佐藤屋登對這位年輕的軍官也心存好感,但是因為兩個人的身份特殊,不能像其他普通人一樣隨心所欲。

佐藤屋登心裡知道,自己是日本人,就算是自己同意,父母也不會同意自己嫁給一箇中國軍人,再加上自己以後不一定會留在中國,所以對於這份感情,心中十分糾結。

後來,佐藤屋登回到了日本。她本以為距離會慢慢沖淡蔣百里對她的感情,可蔣百里卻沒有放棄對她的追求,頻繁地寫信給她,表達對她的愛意和思念。

蔣百里如此堅持,佐藤屋登十分感動,但是她的父母知道這件事後,果然和她想得一樣強烈反對,佐藤屋登的父親甚至和她鬧掰,要和她斷絕父女關係。

佐藤屋登認定蔣百里後,就一直在為兩人的感情努力著,佐藤屋登把蔣百里寫給她的信拿給父母看,信中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在蔣百里和佐藤屋登的共同堅持下,佐藤屋登的父母終於被打動,同意了他們的婚事,佐藤屋登隨即離開父母,嫁到了中國。

日本護士嫁給中國將軍,生一女兒名揚四海,女婿是兩彈元勳

修成正果

1914年,蔣百里和佐藤屋登結婚,蔣百里為妻子起了一箇中國名字,跟隨自己的姓氏——蔣佐梅

梅花高潔,就如人的品格,蔣百里素來喜愛。佐藤屋登在蔣百里心中就像梅花一樣,她善良、堅強、深明大義,蔣百里又何嘗不具有梅花一樣的品性呢?一直以來都懷著一顆鮮活的赤子之心。

婚後,兩個人一共生了五個女兒,蔣百里和妻子教育孩子,向來是以中國傳統來教育,識文斷字也是中文,蔣佐梅從來沒有教孩子們學習日語,也許在蔣佐梅心裡,自己已經是中國人了吧。

五個女兒中,三女兒蔣英是著名的鋼琴家和歌唱家,名揚四海。蔣百里和錢學森的父親錢鈞夫是好朋友,蔣英和錢學森從小一起長大,而後結為夫妻,成全了一段佳話。

科學家錢學森以愛國聞名,他拒絕了美國提出的誘人條件,衝破了重重困難阻礙,毅然回到中國,只因他心中堅定的家國信念——報效祖國,正是這份信念讓他能拋下更美好的前程,回到中國建設。在愛國這一點上,錢學森和岳父倒是不謀而合。

日本護士嫁給中國將軍,生一女兒名揚四海,女婿是兩彈元勳

錢學森建設國家的路並不是那麼順利,在學業上,錢學森與父親曾產生分歧。錢學森一心想攻讀航空工程,他認為中國發展航空需要有雄厚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因此想學習先進的西方技術,將來幫助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超越西方國家。

父親卻認為中國在這個領域前景不好,不支持他學習這個專業,錢學森費盡口舌,卻改變不了父親的觀念。蔣百里得知後,很支持錢學森的決定,親自來勸解好友,改變了錢鈞夫的想法,

錢學森這才得以堅持自己的理想,攻讀航天工程,這才有了後來的“兩彈元勳”。

可以說蔣百里這個岳父在錢學森的求學路上,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錢學森曾說,他這一生最感激的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蔣百里。

1938年,蔣百里病逝,蔣佐梅面臨著抉擇——是回到自己的國家,還是留在中國呢?最終,她選擇了留在中國,繼續在前線救治傷兵,1978年病逝,墓碑上刻的名字是“蔣佐梅”最後,她的心和遺體一起留在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