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薩之戰,清軍藤牌兵大顯神威

17世紀俄國的一個重大特點是急劇的殖民擴張,在1610-1640年的30年間,俄國的殖民活動幾乎向東方推進了4500公里,侵佔了從鄂畢河到太平洋沿岸的廣大地區,開始覬覦中國領土。


雅克薩之戰,清軍藤牌兵大顯神威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沙俄雅庫茨克長官戈洛文派波雅科夫率兵132人沿勒拿河下行南侵 ,於這年冬天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領土。這些侵略者兇狠殘暴,四處搶掠,竟然滅絕人性地殺食達斡爾族人。雖然遭到中國軍民的堅決反抗,由於當時正處在明朝末期,明朝與後金也就是清朝處於戰爭狀態,雙方都無暇顧及當時絕對處於偏遠地區的黑龍江流域。於是俄羅斯乘機在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建立雅庫茨克城,作為南下侵略中國的主要基地。

雅克薩位於黑龍江上游的北岸,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俄羅斯境內,地扼水陸要衝。“雅克薩”是滿語的音譯,意譯為“河岸坍塌成半圓形的河灣子”。無論是從貝加爾湖方向,還是從外興安嶺方向進入黑龍江中下游都要經過雅克薩,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雅克薩之戰,清軍藤牌兵大顯神威


雖經清政府多次警告,但是嚐到甜頭的俄羅斯強盜們得寸進尺,不斷蠶食中國領土,殺害中國軍民,霸佔他們財產,更加囂張。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決定騰出手來,給這些非法侵入龍興之地的紅毛鬼子一點顏色瞧瞧。

1682年9月,也就是平定三藩之亂的第二年,康熙就派郎坦,彭春以獵鹿為名北上,到雅克薩去偵察地理環境;同時在在璦琿和額蘇里兩地屯田、貯兵備、糧食,修理船隻,開闢驛站,為武力解決黑龍江問題做準備。

1863年9月,康熙勒令沙俄軍撤離中國領土,侵略軍不但不予理睬,反而變本加厲縱兵竄至愛琿劫掠。由於這次清軍早有準備,沙俄軍被擊敗退守孤城雅克薩。為了永絕後患,康熙命都統彭春赴愛琿,負責收復雅克薩。

雅克薩之戰,清軍藤牌兵大顯神威


5月25日,清軍集結3000人向雅克薩發起攻擊。俄軍官兵450人,炮3門,鳥槍300支,負隅頑抗。仗著火器厲害,俄軍有恃無恐。但是水陸並進的清軍早有準備,除了江上的軍艦炮擊給俄軍以殺傷外,陸軍也使出了撒手鐧。原來,清軍中有一支藤牌兵,他們人人左手手持盾牌,右手持快刀,行動非常敏捷。作戰時用盾掩護身體,飛快的滾到敵人跟前,出其不意地發起攻擊。眼看支撐不住,沙俄軍請求投降。經彭春同意後,俄軍撤至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隨後,清軍平毀雅克薩城,勝利班師。

但是,沙俄侵略軍本來就是一幫犯人拼湊的流氓部隊,毫無信義可言,清軍撤走後,他們馬上糾集殘餘實力,再次回到雅克薩城。這一背信棄義的舉動引起清朝軍民的極大憤慨,第二年7月,清軍2000多人就進抵雅克薩,將城圍困起來,勒令沙俄侵略軍投降。但是,這次俄軍有備而來,他們事先加固了城牆和防禦工事,絲毫不理會清軍的通牒。8月,清軍開始攻城。這次,清軍採取了持久戰法,一邊攻城,一邊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面掘壕圍困,在城西河上派戰艦巡邏,切斷守敵外援。俄軍內外交困,戰死病死很多,826名官兵最後僅存66人。

雅克薩之戰,清軍藤牌兵大顯神威

見取勝無望,沙俄只好再次求和。1689年7月24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