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錯過的“數學啟蒙敏感期”,家長了解嗎?

L60



什麼是數學敏感期?

  敏感期:敏感力形成時,孩子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很強的動力,去驅使他們對某種特定的事物,產生很強的學習慾望,直到敏感力減弱後才會慢慢消退。

  數學敏感期:一般在3-7歲左右產生,也會因人而異,有的孩子早一些,有的孩子晚一些。

如何判斷孩子進入數學敏感期?

  1、秩序感非常強,特別喜歡去排序,比如會把一些東西按部就班地擺好。

  2、對數字非常敏感,比如看見公交車就告訴你是几几路車,看到生活中的數字都會指出來。

  3、非常喜歡去數數,而且是點數,可以清楚地去拿給你五個東西。

為什麼孩子數學啟蒙這麼重要,看完你就知道了!

  數學具有抽象性、精確性和邏輯性這幾個特點,學數學可以幫助他們認識事物背後的屬性,體驗和意識到事物與事物之間是有關聯的。

  在小朋友心智未定性之前,培養內在的秩序。

  幫助小朋友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學習起來更加地專注。

  培養數學思維,知道一加一背後的意義,並能觸類旁通,將這種思維應用到各類學科和生活中。

一定要抓住這些生活細節培養孩子數學能力!

  提供相應的玩教具,各種各樣空間類的,包括小朋友去攀爬設備,爬上爬下,跳高跳遠,用感官來感受空間,豐富對空間的理解。

  引導孩子學習數學時,要讓數學變得有趣一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鼓勵小朋友去按電梯,告訴他我們要坐的是105路公交等等。

想讓孩子學好數學,秘訣就在和孩子的日常對話裡!

  0-2歲的小朋友的思維處於感知運動階段,就是直覺思維或者行動思維,用五感去體驗周遭的事物。

  2-7歲的小朋友的思維處於前運算階段,以形象思維為主,後期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通過簡單的歸納、整理和排序來了解事物之間的關聯,逐漸形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麥芽兒健康


你好,其實,在孩子數學學習的起步階段,除了必要的學校教學之外,還需要家長不斷在不同的生活場景刺激孩子的思維,以及將所學的數學方法運用到生活中。

可以將孩子最關鍵的“數學敏感期”分類為5個階段。

0~1歲

雖然只有一年,但也是很重要的一年。孩子在0~1歲時,大腦大約40%發育,包括大腦神經原細胞、髓鞘和海馬體都在這個階段完成。

1~3歲

用實物給這個階段的孩子做數學啟蒙會更好,要讓孩子在“觸感中”理解數學。

3~6歲

這個階段是孩子理解數學概念、發展運算能力以及綜合學習數學的關鍵期。這個階段應頻繁地和孩子共讀數學繪本,引導孩子思考,並且進行一定規模的數學思維訓練。

6~9歲

這個階段是孩子有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最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階段,家長需要重視對孩子歸納總結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技能的訓練。

9~12歲

這是孩子數學啟蒙的最後一個數學敏感期,也是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時期。

很多家長會發現,當孩子在三年級的時候會有一個顯著的“數學滑坡”現象。一二年級可以靠背誦等來獲得高分。步入三年級就可能被其他孩子反超。所以階段性的數學啟蒙和大量思維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兒科醫生李萍


很多家庭都很重視數學啟蒙,有做練習冊也有做數學遊戲的?當孩子長大,上小學後這些啟蒙都給到孩子助力了?都像最開始預期那樣開發思維了嗎?我見過很多不同的孩子與家庭,分享兩個典型的案例吧。

有一個朋友自己和老公是理科出身。從孩子4歲時開始數學啟蒙,並且給孩子報了珠算班。到一年級時孩子獲得全年級計算第一,整個一,二年級數學學習都感到很輕鬆,孩子也很自信。周圍家長都十分羨慕,常常向他學習。

到孩子四年級時,課堂上常常跟不上老師的上課進度,很多孩子已經明白的知識點,他可能孩子比較懵懂的狀態。雖然孩子計算不錯,但靈活度不強。

如何全面數學啟蒙,朋友也花了很多心思研究,並做了很周密的計劃。

他家是從數學練習冊開始的。市面上的數學練習冊大多將數學的幾大板塊都涉及了。從認識高矮,長短到數數到學習數字,循序漸進帶著孩子感知數學的各個概念,孩子都掌握的不錯。對這些知識都逐漸掌握,並能回答提問。

一、二年級時孩子在班上一直處於名列前茅,也比較自信。但從四年級開始,數學成績一直處於下滑趨勢,孩子對數學也逐漸喪失信心。到六年級時基本在中等徘徊。

孩子開始啟蒙家長花費大量精力,知識循序漸進,孩子興趣昂然,結果學前的大量啟蒙卻只帶來了短暫的優勢。

另一個朋友給孩子啟蒙卻是完全不同的。

朋友與老公對孩子比較放養式教育,每天除了閱讀就是帶著孩子在外面玩。玩的時候與孩子探討一下自然常識,帶著孩子數一數,看一看,摸一摸。幾年下來也好像沒什麼特別的收穫。到小學一、二年級孩子比較不受約束,聽課學習比較隨性,成績在處於中等並不突出。從三年級開始,孩子在數學課堂上展現出很多閃光點。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全班同學都想不出來時,他能從不同角度提出一些問題。現在也上初中了,聽說在班上一直不錯。

我們分析一下這兩個案例,從中思考數學如何啟蒙。人的學習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原因來說:一、二年級數學內容比較簡單,多為常識性內容。很多孩子家長沒有進行任何啟蒙,孩子在一、二年級對數學學習也是沒有壓力的。因為在學前的六年裡,在生活中已經有了很多經驗。比如數字,生活中家長常常用到、說到,孩子自己也常常看到。長短、高矮認識也可以在生活中感知。從三年級孩子們開始出現分層,這裡的知識孩子們在生活中直觀感知得更少,面對很多知識缺乏經驗。

從主觀而言,孩子對學習興趣也影響著他課堂吸收能力。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能更深刻認識到我們要做的不是僅僅數學啟蒙,而是去規劃整個數學學習路徑,啟蒙只是這個大路徑下的一個起點。

3~4歲可以開始數學啟蒙

根據我國教育部2012年發佈並沿用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數學認知方面,給學齡前兒童給出了三個明確的目標:

1、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

3、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

由此可見3~6歲兒童最重要的數學認知是在生活中感知數學,或者在遊戲中理解數學。能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有關數的相關信息。其中要點是在生活中感知,在遊戲中理解。

關於計算方面,在《指南》中強調是通過實物操作引導孩子理解,並能用加減的辦法解決問題。這裡注意,不是要能算得多快,多準,而是在不同場景中能靈活運用加減法解決問題。關鍵是解決問題。

從教育部頒發的《指南》所有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幫助孩子建立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終身學習的興趣。我們常常忘掉了最本質的目標,而跟著別人的計劃走,越走越焦慮。這樣下來能成功的又有幾人呢?

但是如果不進行數學啟蒙,入學後老師教的非常快,到時候還是得送幼小銜接班。

當下情況確實如此,我曾接觸到很多孩子,很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就教他寫數字了。一年級前半個學期內容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一般這個時期的教學進度不會很慢。所以要進行數學啟蒙,但我們不能忽視錯誤數學啟蒙背後所蘊藏的巨大缺失。

為什麼一定要反對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因為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需求是孩子終生學習的起點。為什麼要建立在生活,遊戲之上?這是為數學學習積累充分經驗。所以學齡前兒童應該是通過遊戲的過程促進孩子的發展。

家長如何在生活、遊戲中引導孩子學習呢?

比如:生活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一起發現和體會排序的規律。比如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隊形,按照某種規律擺放的碗筷。

讓孩子在生活中建立對數的感知。比如讓孩子數豆子,數玩具。孩子可以讓孩子進行簡單的推理,比如進行星期五,明天星期幾。

引導孩子觀察,能用表示形狀的詞表示事物。比如快遞盒子表面是什麼形狀。引導孩子積累空間方位經驗。

孩子的發展各有不同:

苒兩歲半時我與他玩階梯數學上的找規律練習,一個也不會。三歲時玩魔比數學的找規律,能找到簡單的,稍微變化就想不到了。在群裡看到有些兩歲的寶貝就能找到了規律了。那段時間也有些焦慮,這樣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壓力就會增強。後來一段時間就將這些練習冊擱淺了。四歲苒自己會在發現一些生活中的規律,我就有意識的帶他在生活中發現規律,帶著苒去看,去欣賞。過段時間再回到這個變化的找規律,他的思路就更開闊了。

關於數學啟蒙,我的理念就是要玩,玩出經驗!怎麼玩呢?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練習冊可以備一套,這個主要是用來玩的,不必每天像做作業一樣要求孩子做幾頁。家長累,孩子也累。具體做法就是:看一下練習冊上的內容,然後帶著孩子在生活中找相關內容。可以幾天內就找一個內容,再帶孩子看練習冊,做練習冊的題。孩子學起來有信心,又能聯繫生活。關於一個內容玩幾天,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定。原則是越小的孩子,一個內容玩的時間越長。

玩嗨數學


小嗨喲喲


數學是學科基礎

數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數學好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也很好,可是大多數孩子,一入學,就覺得數學是個難題。

其實,在孩子數學學習的起步階段,除了必要的學校教學之外,還需要家長不斷在不同的生活場景刺激孩子的數學思維,以及將所學的數學方法運用到生活中。

不要錯過“數學啟蒙敏感期”

利用好孩子最重要的幾個數學啟蒙階段,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為孩子引入數學學科的概念、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想要形成傳說中的“天生數學腦”,不可錯過數學啟蒙的重要階段,利用好這個階段,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極大的影響。

將兒童最關鍵的“數學敏感期分類”分為5個階段。0-1歲 1-3歲 3-6歲6-9歲 9-12歲

父母應該做好孩子數學學習第一階段的老師,瞭解對於孩子哪個年齡階段應該重點啟蒙哪部分內容,做到心中有底。而不是讓孩子自發的形成。

0~1歲

雖然只有1年,但也是很重要的一年,孩子在0~1歲時,大腦完成大約40%的發育,包括大腦神經元細胞、髓鞘和海馬體都在這個階段發育完成。

1~3歲

用實物給這個階段的孩子做數學啟蒙會更好,要讓孩子在“觸感中”理解數學。

3~6歲

3~6歲,是兒童理解數學概念、發展運算能力以及綜合學習數學的關鍵期,這個階段,應頻繁地和孩子親子共讀數學繪本,引導孩子思考,並且進行一定規模的數學思維訓練。

6~9歲

6~9歲是孩子由具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最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階段,家長需要重視對孩子歸納總結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技能的訓練。

9~12歲

這是孩子數學啟蒙的最後一個數學敏感期。也是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時期。

很多家長會發現,當孩子在三年級的時候,會有一個顯著的“數學滑坡”現象。一二年級時可以靠背誦數學來獲得高分。步入三年級就會被其他孩子反超。所以,前面幾個階段的數學啟蒙和大量的思維訓練非常重要。

學會利用生活場景,家長讓孩子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參與進來。讓孩子知道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教會他們學以致用。

付賬時,讓孩子計算找回的零錢金額是否正確。

去超市購物時,讓孩子核對一下購物單和所購商品數目是否相符。

讓孩子和父母一起量家裡傢俱的尺寸

......

這些別看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卻可以最有效地促進數學知識的吸收。

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培養孩子的濃厚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教育基礎的前提。

諾亞方舟教育HSP腦力開發課程專注於少兒思維教育,培養幼兒邏輯思維等能力。

通過專業的腦力開發訓練,可以啟發右腦圖像記憶,能夠有效提高專注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改善孩子做作業拖拉磨蹭,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等糟糕的學習習慣。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成就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愛上學習,給孩子學習的能力。

陽光部落童裝正在進行狂暑冰點價清倉促銷活動,打開抖音搜索“陽光部落童裝”,點擊我的櫥窗即可參與兩件八折活動哦~


陽光部落童裝


抓住了,娃目前的數理很強


不一樣的看點體驗


我兒子以後數學肯定不錯,已經有跡象,哈


用戶8590085500631


我這是頭一次聽說,也許是我過於孤陋寡聞了。雖然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在嬰兒期我想也不應該太過於苛責了吧。


萌寶豆豆的生活日記


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多數人不知道,特別是出生在農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