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愛,不講條件,但要講原則!(建議收藏)

前蘇聯教育家傑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不懂得愛學生的人,不配當老師,不配進入教育的聖殿。”“孩子最喜歡愛她的人,也只有愛才能培養他,當孩子看到並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時候,他會努力聽話,不惹父母生氣。”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始終如一,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是不變的,不管他有哪些缺點,不管他做了什麼事,不管他犯了什麼錯誤,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他!


媽媽的愛,不講條件,但要講原則!(建議收藏)

無條件的愛,並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和縱容。

錯誤的懲罰方式之一,是“收回媽媽的愛”孩子犯了錯就要付出愛的代價,媽媽的愛將被收回,當孩子聽到這樣有口無心的話,他會感到非常恐懼,他會擔心,他會失去“安全感”,在此後的日子裡,他會不斷地反覆試探和驗證“媽媽是否愛我”,如果我怎麼樣,媽媽是不是就不愛我了?

6歲前,“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安全感是一個人心裡健康的基礎,是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獨、受冷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容易逃避問題、嫉妒別人等,所以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犯錯之後就失去了媽媽的愛,要讓孩子知道,即便你沒有達到爸爸媽媽的標準,我們依然愛你,這種愛是無條件的,但是,是有原則的。


什麼事是“有原則的愛”呢?原則在哪裡呢?


比如孩子吐口水,說髒話、偷東西、攻擊他人、傷害他人、不遵守社會秩序、無節制地提出物質要求等等,對於孩子的這些不良行為和不合理要求,家長確實不能縱容,這就是原則。如果聽之任之,或者助紂為虐,那就變成“無原則的溺愛”。當孩子做錯事,放錯誤時,我們依然愛孩子,但是我們不能縱容,我也要耐心地引導和幫助改正。

比如孩子毫無節制地亂買零食,可以說:“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而不是說“媽媽不喜歡你”,也就是,要就事論事,對孩子可以不愛他的行為,但是不可以不愛他的人。

至於“懲罰”的方式,並不是收回媽媽的愛,可以換成:事先與孩子做好約定,並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如果你不能嚴格遵守約定,那麼下次一個東西也不買。

假如孩子這次不遵守,下次也不執行,怎麼辦?那是怎樣堅持原則的問題,家長的態度要溫柔,但是立場要堅定,“狠”就要狠到位,要是孩子一哭一鬧一撒潑你就妥協,在關鍵時候心慈手軟,當然不行。

有時候,圖書能幫上忙!


媽媽的愛,不講條件,但要講原則!(建議收藏)

《大衛不可以》,這個仗著土豆腦袋露著小尖牙,掛著壞笑整日調皮搗蛋,把家裡弄得烏煙瘴氣,把媽媽氣得七竅生煙的“小惡魔”,博得了多少“現實版淘氣包”們的共鳴啊?

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暴躁抓狂的媽媽忽然變得溫柔似水,親切地呼喚:“寶貝,來這兒”“大衛,我愛你”!大衛一下瞪圓了晶亮的雙眼,張開雙臂撲倒媽媽的懷裡,媽媽用她溫柔的雙手緊緊地把大衛圍繞,輕輕地撫摸著,大衛則幸福地閉著眼睛,偎依在媽媽溫暖的懷抱,盡情享受著濃濃的母愛,“風雨”過後見真情,媽媽的愛頓時化解了大衛所有的淚水,一個童年惡作劇的故事就收場於這樣一個愛的動作。

無論你多麼淘氣,無論你把家裡弄得多麼亂,無論你給媽媽添了多少麻煩,無論媽媽多麼生氣……媽媽都會永遠愛你,媽媽的懷抱永遠是你溫馨的港灣,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但是,有些不可以做的事情,還是不可以做,媽媽依然會制止你、規勸你,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媽媽希望你改正,這就是“有原則”。

媽媽的愛,不講條件,但要講原則!(建議收藏)

有一本聰明豆繪本系列之一的《我永遠愛你》,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熊寶寶阿力不小心打破了媽媽最喜歡的碗,他很擔心媽媽會責罵他,於是他去找媽媽,假設了各種“不乖”的可能,做了一場“愛的測試”。

媽媽的愛,不講條件,但要講原則!(建議收藏)

阿力問媽媽:“媽媽,是不是隻有我乖乖的時候你才愛我?”媽媽微笑著說:“我永遠愛你呀!”一邊拉著阿力一起做晨練。

阿力問“媽媽,如果我做了壞事,你也愛我嗎?”媽媽回答:“那我還是會愛你的,小寶貝。”

“如果我跟喬喬用枕頭打仗,把裡面的羽毛弄得滿天飛,你還會愛我嗎?”

“我還會愛你,但你必須把所有的羽毛都撿回來。”

“如果我把新買的顏料罐子弄翻了,把妹妹的身上弄得綠一塊,紅一塊的你還會愛我嗎?”

“我會永遠愛你的,可是你得給妹妹好好洗個澡。”

媽媽的愛,不講條件,但要講原則!(建議收藏)

“如果我忘了關冰箱門,結果小妹妹把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拖出來了,你還會愛我嗎?”

“我會永遠愛你的,可是喝下午茶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吃點心了”

“如果我把奶奶做的麥片粥都倒在頭上了,你還會愛我嗎?”

“我會永遠愛你的,可是你必須再喝一碗奶奶的麥片粥,對啦,今天早晨你怎麼總是問這種傻問題呢?”

阿力沉默了一會,小聲說:“如果我把你最心愛的碗打破了,你還會愛我嗎?”

媽媽的愛,不講條件,但要講原則!(建議收藏)

“你知道,我永遠愛你。”媽媽說:“來吧,阿力,該吃早飯了。”

然後他們一起走進了廚房,看到地上的碎瓷片,媽媽驚呼:“哦,不!阿力這可是我最心愛的碗啊!”

“對不起”阿力說,淚水從臉上淌下,“你說過會永遠愛我的。”

媽媽抱著阿力:“我當然愛你呀!”

母愛無邊,媽媽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讓孩子的內心慢慢積累了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而且,這種無條件的愛,激發了孩子的創意,他用一個藝術創舉回報了媽媽,這就是“無條件”。

母愛有度。每一個“我愛你”之後的轉折“可是”,都是在提醒孩子對你這樣做會引起什麼後果,你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你要為自己的錯誤和過失承擔後果,你要儘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這就是“有原則”。

媽媽的愛,無條件,但是要有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