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家長對孩子說話總是命令的口氣,而且控制慾超強?

蘿蔔大蒜蔥


家長對孩子控制慾強,用命令的語氣說話,

本質上是家長的教育理念問題。

這種命令式的教育方式,也有優點,比如溝通簡單直接、教育的短期效果好、一切都在掌控中的父母挺有安全感。

但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在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1、勒殺孩子的思考與想象力,讓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長期下來,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自卑。

表妹今年28歲,從她大學畢業算起,差不多三年未見。今年過年見著她,整個換了一個人,她不再是以前買個微微諾諾的女孩了。

她告訴我,她三年未回家,就是為了擺脫她媽的控制。這三年,她做了很多功課,健身美容社交讀書,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讓自己走出了20多年的自卑。

從小到大,表妹都活在舅媽的控制慾裡,大到高考志願小到留什麼髮型,表妹全部都要按她媽的來。曾經也叛逆過,反抗過,全部被她媽強勢碾壓,反正就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久而久之,表妹變得自卑而沉默寡言。

表妹無疑還是幸運的,更多的孩子,這一生都在被自卑影響。

2、長期命令式的教育下,孩子的性格容易走極端,要麼自卑而羞怯,要麼叛逆而大膽。

自卑而羞怯的例子可以參考第1點。下面舉一個叛逆而大膽的例子。

朋友的姐姐現在非常頭痛,上高二的兒子太叛逆了。她說什麼,兒子就對著幹。最近,兒子還學會了抽菸開始逃課。

姐姐就是想不明白,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自高一開始跟變了個人似的。

作為孩子舅舅的朋友,倒是看得挺透徹,侄子這是在抗議她媽一直以來的命令式教育。

年前,姐姐帶著兒子開始找心理醫生介入了,說是要了解孩子,改善和孩子的母子關係。姐姐現在是悔不當初啊。

3、控制慾太強的父母,和孩子缺少“共情”,很難和他們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

《爸爸去哪兒6》裡面的楊碩楊雨辰父子就是典型的例子。電視裡,楊雨辰和爸爸在一起時,總感覺笑容很少,拘謹而小心翼翼的,缺少溫暖有愛的互動。而和其他小夥伴,,楊雨辰就放鬆多了,笑得也挺開心。

我相信,楊碩楊雨辰都是渴望雙方關係更親密的。但是用錯了教育方式,缺少共情,不能打開心扉,自然走不進對方的內心,難以激發出流動的愛。

總得來說,以命令式的教育方式為主肯定是不可取的,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性格發展。愛與尊重,才是良性教育的最好歸宿。


恩恩媽媽育兒


如果父母經常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就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很難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而一直在命令中做事的孩子,會缺乏主動性,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日常生活中平等地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把孩子置於平等的地位,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這對孩子個性的發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處的。但要注意的是,對於原則性的問題,父母要講究技巧。

孩子在面對經常照顧自己的人時,更容易表現出逆反行為。因此,建議家庭其他成員要儘可能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特別是爸爸,要多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因為在孩子的眼裡,爸爸的一言一行都是規則,爸爸陪得多,孩子會比較容易建立規則意識,並更善於等待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面對喜歡無理取鬧的歲孩子,父母要做到不發怒、保持頭腦清醒地解決問題顯然非常困難,但作為父母,這個時候必須要做到。當親子雙方都怒火攻心的時候,大人們最好先離開一下,等自己平靜後再來解決問題。並且,這樣冷處理的方式也能讓孩子靜下心來思索自己行為的對錯,從而樹立基本的是非觀。

父母在平時要多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及需要,注意給他營造平等、充滿愛和理解的家庭環境。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現在的父母這一代及他們之前的很多代都是在恐嚇中成長起來的,嚇唬和打罵是他們中的很多人所知的唯一的教育方式,壓制和服從可以概括他們經歷過的多數人際關係,對這樣的父母來說,成年子女能給他們的最好回報是教會他們一種互相尊重的平等平靜的交流方式,但談何容易。

現在的孩子都非常的調皮和任性,很多父母喜歡利用自己的權威地位,對孩子頤指氣使,這樣往往不會取得預想的教育效果,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不利於親子關係的良性發展。

1.不準發脾氣,不準看電視。

2.我說不行就不行。

3.不準哭,給我閉嘴。

4.你怎麼對得起我?你敢和我頂嘴。

5.你怎麼不聽話?你怎麼這麼不爭氣?

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會是什麼感受?很多父母恰在不知不覺做了這些事,以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對孩子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家長對孩子有著控制慾的心裡基礎,是家長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我們的孩子在出生那一刻起,在家敬眼裡就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家長的附屬物,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生命都是家長給的,哪有孩子可以不按家長意願做事的道理?家長辛苦撫養欲求長大後能夠回報自己的這種思想,在中國是很根深蒂固的。

家長今天的付出是為了日後的回報。孩子在父母的眼裡非常弱小,無能,幼稚,天真,因而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是沒辦法滿足?或者達到父母的要求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父親對孩子的前程有控制慾,而母親對孩子的生活瑣事,戀愛婚姻等等有控制慾。

總的來說,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養的,當然想把他控制在自己的手裡。但這種方法是非常錯誤的,控制慾太強的父母,孩子往往生活壓力更大,做事情的時候更容易畏首畏尾,容易缺乏創造力更難有所成就。所以說呢,對孩子千萬不要用命令的口氣,不要對孩子有控制力,孩子是有獨立的思想的,很小都有了自己的自尊。所以呢,請尊重自己的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頑皮琪小妹


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分析家長的心態佔比更重些。一般情況下,如果家長對孩子說話總是以命令的口氣的話,說明這個家長本身自身就比較強勢,控制慾強,做事也比較雷厲風行,在公司或者單位上也會表現成這樣形式。這種家長不僅自身就是強勢的體制,外加在公司或者單位又擔任了部分的管理職位,那估計就會把自己的孩子也當做了下屬進行管理。現今社會對成年人有太多的要求和標準,在如此高壓的社會環境中,讓許多家長在家和公司單位中的角色轉換中迷失。另一方面,家長在社會中也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彌補的地方,部分家長想到正因為自己在某方面的缺失而導致在工作中無法上升而感到焦慮,就會下意識的將這方面的提升和學習強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讓孩子不再走自己的老路。並下意識覺得自己的想法對於孩子來說是絕對正確的,並強迫自己的孩子達到某個標準,為達到目標進而對孩子就有了命令和強控制慾。家長這樣做也不能完全說家長太過於武斷,畢竟這是成年家長通過自身實踐得出的結論,家長也一致認為這是對孩子好。但殊不知,日月更迭,世界千變萬化,未有哪一種事物是亙古不變的。再者,中國的家長普遍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看到別的孩子哪方面突出了,自己的孩子沒有跟上,往往就會感到很失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立馬跟上,完全有拔苗助長的意向,從而表現出特別強的控制慾。但是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性,而不能一味的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為完人。那是不科學也是不理智的!總之,天下父母都是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樹立良好的心態才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寶貝打小怪獸


教育孩子,其實是分階段的。有些時候需要命令,比如要求他什麼的時候,而且是必須要做的事;而有些時候則是輕鬆朋友的口氣,比如玩的時候。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養孩子更是如此。

現在有些人,在教育孩子時以友相待,沒問題。但一直如此,就會有問題。朋友會建議,但不會強制。但在教育孩子時,有些事情不能靠商量。比如孩子說我就想玩,不想學習時。

曾經有家長和我說起孩子總是搶小朋友的玩具,自己說了很多遍,孩子都不聽。說教不管用的時候,是要有其它方法的。

回到問題本身,用命令的口氣分場合,分事情。控制慾超強這件事,其實是當今很多見的一件事情。超人媽媽,女強人,無所不能的媽媽,希望打理好一切,這其中包括孩子的所有人。

適當的給孩子空間和自由,才能養出有能力懂事的孩子。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這是家長強權的表現。“你是我孩子,你受我撫養,你就必須得聽我的”,有這樣觀點的家長不在少數。

在這類父母認為,自己和孩子就是管教和“被管教”的關係,在他們心中,孩子永遠不懂事,認為自己讓孩子做的事情才是對的,而且孩子必須按自己的意願做事。

在一些父母擔任領導崗位的家庭,這樣的情況尤為嚴重。

往往這樣家庭教務出來的孩子,要麼軟弱,討好型,“太聽話”,要麼在有能力反抗之後更加叛逆,與父母關係不好。

所以,父母的教育要多換位思考,多考慮孩子的感受,一味的控制和命令,可能適得其反。


芭芭瑪瑪育兒學堂


為什麼有部分家長對孩子說話總是命令口氣,控制慾還超強這個話題:

首先因為他們有的父母不懂的如何和孩子溝通,沒有把自己放到和孩子同一位置上去。

其次有些家長感覺我是父母,你必須要聽我的,反而沒有意識到這樣是不好的行為。

最後教育孩子不是一天兩天,,不是紙上談兵,它是一個細碎不斷反思的過程。家長面對的有工作生活上的問題,有時很忙,沒有意識,也需要有時間去反思。如果溝通後無法讓父母有所改變 ,那麼我們就要學會互相理解,其實大多數父母,也都在努力給孩子最好的。



玲玲老師講育兒


您好,我是陸超,也是一對雙胞胎的奶爸,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針對您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往大了說屬於家庭甚至是家族問題,往小了說是家長個人性格或者是素質問題,這種行為我是不贊同的,造成這種現象可能有以下原因:
1.家長本身屬於那種比較強勢的人,自己特別有主見,喜歡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覺得自己學問高,見識廣,希望自己孩子和自己一樣優秀,以致於和孩子說話也喜歡用這種命令式的口氣。
2.有些家長可能是故意想要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刻意去做一個高高在上的樣子,所以對孩子說話也是命令式的。
3.家族式的教育,這個可能家長受長輩影響甚至整個家族的影響比較大,家長小時候可能就是這麼教育過來的,以至於家長變成了這樣的性格,喜歡對孩子說話命令式。
總之,家長喜歡說話帶命令式這個行為對於孩子成長還是不利的,這樣很容易打壓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以後成長也會越來越沒有主見,反之可能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這樣是害了孩子的成長。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52b3beab7a54fc5bac5fd91b926c501\

睿寶and駿寶


大家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個人認為作為家長應該是受傳統式教育的影響,就是大人說孩子照著做,因為他們也是這麼度過童年的在他們記憶裡這就是對的,他們也不覺的不對,所以他們的控制慾會強,

不知道能不能幫助到你,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果大家有其他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祝大家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小鬧愛生活


本視頻分享了一些博主自己關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助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ee0001b8a2ffce561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