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的戰“疫”筆記|奧蓮娜·高爾什科娃:互助與愛心比病毒“傳播”得更快

庚子新春,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在神州大地肆虐。在此危急時刻,中國政府和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為護佑中華安康,築起了一道道堅實的長城。

許多國家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許多外籍友人也用自己的方式貢獻著力量。在我們人民畫報社就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國籍不同,語言不同,年齡不同,但他們的人生都與中國這片土地緊密相連。面對這場共同的戰“疫”,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們選擇和中國人民並肩戰鬥,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堅守。在他們看來,面對病毒,“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唯有共同面對,方能取得勝利。

老外的戰“疫”筆記|奧蓮娜·高爾什科娃:互助與愛心比病毒“傳播”得更快



奧蓮娜·高爾什科娃:互助與愛心比病毒“傳播”得更快


隨著新冠肺炎在武漢開始傳播,中國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一些在華的外國人知道了疫情的消息後選擇了回國,但有一些人選擇留下。他們之中大部分在中國有家庭有孩子,對於這些人來說,中國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希望繼續在中國學習和工作,也相信中國一定可以戰勝疫情。這些留下的人中就包括我——一個在中國生活工作了許多年的烏克蘭人。


老外的戰“疫”筆記|奧蓮娜·高爾什科娃:互助與愛心比病毒“傳播”得更快

就我個人而言,我和我的家人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了鎮定,因為我們從各自的工作單位和生活的社區那裡得到了許多幫助和支持。我在人民畫報社工作。疫情發生後,雜誌社及時給我和其他同事發放了口罩、酒精等防護物資,我很感動,更充滿了安全感。此外,單位每天都關注我們的健康,並按時發送有關新冠肺炎疫情和國家抗疫措施的實時報告。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並沒有阻礙我們的工作,我和我的同事們通過網絡辦公。每個人像往常一樣將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更加認真負責。

更讓我感動的是,我所居住的社區也給了我們諸多幫助。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北京很多小區實行了封閉式管理,我所居住的小區也不例外。如果我要出入小區,首先必須得到一張社區居委會發放的通行證。這很好申請,只需提供居住的地址和姓名即可。在偶爾的幾次出入小區大門時,居委會工作人員一再叮囑我們一定要佩戴口罩,並儘量減少出行。另外,居委會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在小區大門前測量所有進入小區人員的體溫。物業也定時對社區進行消毒,保持道路的整潔。如果我要去社區之外的超市買東西,在超市入口處,保安也會為顧客測量體溫,而超市員工則戴著防護口罩和手套。為方便生活,社區居委會每週兩次為小區居民訂購蔬菜,並在必要時提供及時的醫療幫助。從很多細節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各地特別是我所在的北京,在抗擊疫情的態度上是超乎認真的,政府實施的各項防護措施是非常到位的,而執行的基層工作人員更是盡心盡責。

這些措施在平時可能讓人感到不便,但在這非常時期卻讓我和家人安心。我認為在與流行疾病作鬥爭中採取這些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畢竟,抗疫戰鬥不僅由政府和專家來開展,更需要廣大民眾的支持與配合。

中國社會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過程令人敬佩和感動。例如,武漢一家擁有一千多張病床的新醫院——火神山醫院,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只花了短短十天。如今,許多被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在這裡得到妥善治療。而中國成千上萬的醫務工作者匯聚武漢,冒著生命危險,挽救了一個個瀕臨絕境的生命,凸顯了中國社會的互助真情!

病毒傳播得很迅速,但人類的愛心和互助則“傳播”得更快。武漢疫情牽動著世界各國的心。許多國家都向中國提供了援助物資,其中大部分是急需的醫療物資和個人防護裝備。鑑於此,我相信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影響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反而使各國人民的友誼之情更緊更牢。

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相信事情總會變好。我可以肯定,這場疾病很快就會過去,一切都會恢復正常。不遠的將來,中國各地的商場會重新熙熙攘攘,公路車輛會再次川流不息,街頭小吃店將變得忙碌又嘈雜,而劇院和電影院將迎來大批觀眾……

一首烏克蘭詩歌可以說明我的心情:天空中散開的陰霾,是你的恐懼也是你的悲哀。當陽光穿透厚厚的雲層,你看到,褪去氤氳,在陽光下,肆意綻放的笑靨!

奧蓮娜·高爾什科娃:人民畫報社烏克蘭籍僱員,2019年入社,在俄文編輯部從事俄文《中國》雜誌改稿、《連線中國》視頻出鏡主持人等工作。




老外的戰“疫”筆記|奧蓮娜·高爾什科娃:互助與愛心比病毒“傳播”得更快

2020年2月刊《人民畫報》特別推出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輯”——萬眾戰疫圖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