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代聖君,你對曹操瞭解多少?

止兒文學


曹操最最中肯的評價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說他是聖君有點誇大了,而且曹操雖有皇帝之名,卻終生未稱帝。

年輕時在洛陽為官,洛陽都是些皇親貴戚,曹操此時年輕氣盛,執法甚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而且東漢末年,風氣愈下,買官賣官皆為常態,曹操不願迎合權貴與其同流合汙,便回家繼續讀書了。

曹操參與平息了黃巾起義,本想報效國家,沒想到不久董卓入京,掌控朝廷,無惡不作,挾天子以令諸侯。

後來袁紹糾結了18路諸侯剿滅董卓,自己被選為盟主,只可惜各路諸侯各懷鬼胎,曹操戰敗之後不久,聯盟不歡而散。

之後曹操憑藉其過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不斷髮展壯大自身,攻徐州,戰呂布,伐張秀,最終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且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平定北方。至此,三國鼎立之勢形成。後來的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曹操生性多疑,自己曾經刺殺過董卓,害怕別人行刺自己,就騙人說“吾好夢中殺人”。因多疑錯殺呂伯奢一家,還喊出了那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同時求才若渴,馭人有術。謀士有荀彧,程昱,郭嘉,,,武將有許褚,典韋,張遼,,,對於司馬懿這種文武全才也是每用之,必束之。

同時也殺了不少名人孔融,華佗,,,而楊修則是自己作死,老闆的心思你別猜,猜就算了還要到處顯擺,這樣的員工,相信哪個老闆敢喜歡。

同時還有一個不解之處就是曹操獨愛人妻。

文學上,曹操也是大家。沒有了三曹,建安風骨也就少了意思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觀滄海》,《龜雖壽》,,,

同時書法也值得稱道《唐人書評》稱:“操書如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只不過傳世較少。

還有關於曹操的成語,歇後語

望梅止渴

老驥伏櫪

堅壁清野

橫槊賦詩

挾天子而令諸侯

說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

曹操遇蔣幹--倒了大黴

曹操作事--乾乾淨淨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

《劍橋中國秦漢史》評價曹操:給予漢王朝的致命一擊卻留給了中國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賤,是大詩人、大戰略家,也是現實主義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對儒家的禮儀和道德束縛。


小王的後花園


看了其他的回答,基本都說完了,我在詩詞方面,展示三首經典的給大家回顧回顧: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短歌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繫。

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秬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

.

.

.

.

.

.

好了😂望大家贊同





灥靐飍羴麤龘


曹操字孟德,殺了呂伯奢一家後說了這樣一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說這句話的曹操是心裡自我安慰。

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本是姓夏侯的。曹操從小就是一個機靈鬼。為什麼要說他是一個機靈鬼呢?他也有一個故事。

曹操有一個叔叔,老是向他的父親曹嵩告狀,

叫曹嵩好好管教曹操。有一次她在街上碰到他那位叔叔的時候,曹操就裝成一副中風了的樣子,那位叔叔就趕緊告訴曹嵩:不好啦,你的兒子中風啦!

他父親趕過來一看,曹操什麼事也沒有,曹嵩問怎麼回事啊?說你中風啦!

曹操說叔叔不喜歡我,看見我就煩。

從此他叔叔說什麼曹操的壞話,曹嵩再也不相信了。

口述來自一位十歲孩子落落。



瓊樓讀詩


歷史上對曹操的評價譭譽各半,與他同時代的人對他評價很高,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唐代以前,幾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為當時人們認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宋代以後,兵變上臺的趙匡胤為了統治的穩固,倡導正統思想,開始貶低曹操。批評曹操的言語出來了: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汙國害民,毒施人鬼。還有的押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有篡漢之心。元代以後,社會上對正統的思想逐漸淡泊,沒人再提篡漢一說。
無論如何,提筆會寫詩,上馬能打仗,曹操這種人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易中天就稱他為“可愛的奸雄”。

祖父是宦官,父親曾乞討

曹操的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漢開國名臣曹參。公元前209年,江蘇沛縣人曹參跟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建立漢朝後,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排名僅次於蕭何,被封為平陽(今山西臨汾)侯。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他信奉無為而治,對蕭何的政策一律不作更改,以便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留下了一段“蕭規曹隨”的佳話。

到曹操的曾祖父曹節時,家族榮耀已成為塵封的往事,但曹家的不少人仍很大氣。據史書記載,曹節的鄰居丟了一頭豬,這頭豬與曹節家的豬長得很像,鄰居便跑來找麻煩,說那頭豬是他家的。曹節也不爭辯,任鄰居把豬趕走。後來,丟失的豬自己回來了,鄰居大為慚愧,把曹家的那頭豬趕回了曹家。曹節仁厚、善良的性格由此可見一斑。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曹節的四子,從小被送進宮做宦官,先後侍奉了4位皇帝。他舉薦過很多人入朝為官,有的位至公卿。曹騰的權勢因而越來越大。但他所做過影響最大的事情,就是從乞丐的手中收養了一個兒子,並給其取名曹高——這位就是曹操的父親。

原本是“乞丐攜養”的曹高在曹騰的撫養下長大成人,後來混得很有錢,花很多錢買了個太尉(東漢時期主管軍事的高級官員)的官職,成為權臣。這為日後曹操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耿直任性,不畏權貴

公元155年,曹操出世。現在,人們大都知道曹操字孟德,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有個名字叫“吉利”,小名“阿瞞”。看不上曹操的歷代文人墨客都不屑叫他的大名,只叫他“曹阿瞞”。

據宋太宗下令編寫的《太平御覽》一書記載,曹操從小“姿貌短小”。由於這一點達不到帝王相的水準,西晉史學家陳壽在寫《三國志》時,迴避了對曹操身材、容貌的描述。曹操對自己的相貌也很不自信。一次,他在接見匈奴使者時,讓一個相貌俊朗之人扮成自己,他卻扮成衛士站在一旁。在父親曹嵩的庇護下,曹操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他少年時,一天,朝中老臣橋玄對他說:“天下將亂,只有你能夠使天下安定啊,望你好自為之。”也不知橋玄是如何看上這個“姿貌短小”之人的,但這句話對曹操無疑具有極大的激勵作用,他開始發奮上進。20歲時,曹操“舉孝廉為郎”。所謂“孝廉”,就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曹操因此而取得了任職資格。不久,他當上了洛陽北部尉,負責管理洛陽城的一小片區域。上任伊始,他就命人造了20多根五色棒,對犯法的人,不管其出身如何,一律棒殺。一時之間,他的轄區內秩序井然。

後來,曹操被調到山東濟南,出任濟南相。到任不久,他就奏免了8個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官員。於是,大批曾作奸犯科的人紛紛逃往其他地方。曹操此舉讓當地迅速成為清廉之地,但他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他怕連累家人,常常託病請假,後來乾脆告病還鄉,又過起了讀書打獵的生活。

耿直任性、不畏權貴的曹操似乎走到了仕途的盡頭。不過,黃巾起義“救”了他。公元184年,全國性的農民大起義——黃巾起義爆發。曹操受命帶兵出戰,在潁川(今河南境內)大敗黃巾軍,“斬首數萬級”。

黃巾起義使社會局勢更加混亂,各地豪強世族順勢而起,謀劃廢臘漢靈帝,其中有人試圖拉曹操參加。年輕的曹操斷然拒絕,其一,他覺得廢貼皇帝不得人心;其二,他知道自己羽翼未豐。

公元189年,權臣董卓殺害漢少帝后,曹操決定起兵討伐董卓。他散盡家財,組建了一支軍隊。3年後的冬天,曹操在一次行動中展示了他出色的軍事才華。他只帶著1000多名士兵,就收編了30餘萬黃巾起義軍,編其精銳為青州兵。這支隊伍只聽令於曹操,成為他發跡的家底。

童年好友官渡火拼

此時,董卓已死,袁紹成為曹操面前的最大障礙。袁紹出身豪強世族,擁兵數十萬,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一股勢力。

曹操與袁紹小時候非常要好,經常一起出去打獵、遊玩。成年後,二人還有過一段並肩作戰、討伐董卓的經歷。後來,袁紹想立幽州牧劉虞為帝,謀求曹操的支持,但遭到拒絕。公元196年,41歲的曹揉迎漢獻帝到許都(今河南許昌),拉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帷幕。漢獻帝為表“感恩”,封曹操為大將軍、武平侯,只給了袁紹一個太尉之職。袁紹不願居於曹操之下,拒不接受這一任命。曹操見狀,主動把大將軍的位置讓給了袁紹。因為他知道,袁紹的勢力比自己大很多,現在還得罪不起。經過苦心經營,曹操的勢力範圍迅速擴大。袁紹感受到了威脅,決意於公元200年發起官渡之戰。

戰前,曹操為免於兩線作戰,決定先消滅徐州的劉備。諸將怕袁紹會乘機攻打許都,但曹操撇撇嘴說:“劉備是個人傑啊,現在不消滅他,必留後患;袁紹雖有大志,但他辦事猶豫不決,必然會按兵不動。”曹操對童年好友的瞭解果然沒錯,直到他打敗劉備,袁紹都沒有出兵。

公元200年8月,袁紹在官渡(位於今河南許昌市以北)附近紮營數十里,與曹操的部隊對峙。儘管前方兵少糧缺,但曹操堅守不退。10月,袁紹帳下的一名重要謀士投奔曹操,並帶來了一條重要情報——袁紹大軍的一大批糧草國積在距大營20公里的烏巢(今河南延津縣東南)。曹操大喜,親率5000騎兵,搖著袁軍的旗幟,夜襲烏巢。袁紹接到消息後,認為這是攻打曹軍大營的良機,便只派一小支部隊前去救援烏巢,主力則攻打曹軍大營。結果,曹營久攻不破,烏巢糧草被燒的敗訊卻已傳來

袁紹旗下的眾將軍心動搖,發生了嚴重內訂,導致大軍迅速潰敗,被曹操殲滅了7萬餘人。

官渡之戰後,損失慘重的袁紹不再是曹操的對手,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已是大勢所趨。公元208年,

54歲的曹操自任丞相,達到了事業的巔峰。但遺憾的是,在此後的赤壁之戰中,曹操敗於孫權和劉備的聯軍,失去了統一中國的機會,三國鼎立之勢隨即形成。

愛人才,愛妻子,愛詩文

好戰的曹操,無疑有殺戮過多的汙點。但同時,他也是一個愛惜人才、寬宏大量的人。

陳琳曾是袁紹的手下,官渡之戰中,袁紹討伐曹操的那篇經典微文就出自陳琳之手。橡文中連罵曹操祖、父及其本人三代。官渡之戰後,曹操俘獲了陳琳,問道:“你替袁紹寫微文,為什麼罵我一個人還不夠,還要罵我的祖宗三代?”陳琳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哪知曹操不但沒殺陳琳,還給了他一個官當。

此外,官渡之戰後,曹操從袁紹大營裡繳獲了很多自己部下寫給袁紹的信,但他看也沒看,一把火全燒了。他還寬慰部下說:“當時袁紹太強大了,我都不能自保,況且大家呢?”

對張繡的態度,是曹揉寬宏大量的另一事例。張繡早年追隨董卓,後與曹操的另一個對手劉表結盟。公元197年,他投降了曹操,但沒多久又率軍反叛,偷襲曹營,殺死了曹操的長子曹昂。4年後,張繡再次投降曹操。對這個有殺子之仇且反覆無常的人,曹操竟然禮遇有加,“封列侯”。

由於常年在外作戰,曹操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少。因此,他十分珍惜和家人的感情。曹操的小妾劉夫人生下曹昂後不久去世,曹操便讓正室丁夫人撫養曹昂。曹昂戰死後,丁夫人整天哭泣,埋怨曹操。時間一長,曹操覺得心煩,就把她趕回了孃家。不久,他就後悔了,親自去接丁夫人。當時,丁夫人正在織布。曹操走過去,撫摸著她的後背說:“跟我回去吧。”丁夫人既不看他,也不說話。曹操等了一會兒,見她沒什麼反應,就山山地往外走,走到門口時又問:“回不回去,你倒是說句話啊?”丁夫人還是不回答。曹操長嘆一聲:“唉,看來真是不搭理我了。”從此,他斷了與丁夫人的往來。去世前,曹操有些悲痛地說:“我一生行事,沒什麼可後悔的,唯獨不知死後同曹昂相遇,若曹昂問我“母親在哪裡,我該怎麼回答呢?!”

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與兒子曹丕、曹植並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三曹”,他位居“建安七子”之首,開創了建安文學新局面。文如其人,曹操的詩歌絕少華美的辭藻,而顯大氣磅硝之勢。膾炙人口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就是他的代表作。但他不僅僅是大氣,他的大量詩歌為民間疾苦而寫,後人評價他的詩為“漢未實錄”、“詩史”。此外,他還擅長書法、音樂。作為一個真實的“人”,他存在於歷史的長空中。


歷史365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諡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王室衰微,內有外戚干政,宦官攬權,天災不斷,民不聊生,各地均有起義發生,聲勢愈演愈烈。外有草原人虎視眈眈,不斷南犯,邊關不斷告急。一切都是王朝即將顛覆的徵兆,群雄並起,各路有識之士都在東奔西走想要建功立業,我們的主角曹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起勢的。亂世之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要麼入局,要麼成為別人的棋子,曹操選擇入局,博弈天下。



曹操在公元155年出生在一個豪門之中,祖父曹騰是東漢很有權勢的宦官,但是在別人看來,宦官之後仍是寒族,在這樣的家世中,曹操並未變為一個紈絝的世家子弟,反而利用家裡的各種資源學習壯大了自己,積極進取,想要擺脫這種社會地位。在黃巾起義中他開始嶄露頭角,在進攻潁川的戰役中,大獲全勝,被上級賞識,調任濟南相,但是曹操並不滿足於此。

公元193年,曹操已經小有實力,開始與各路諸侯逐鹿中原,多次擊敗了當時號稱無敵的戰神呂布,曹操的名號開始讓各路諸侯為之側目。漢獻帝東歸後,曹操抓住了這個機會,在許都迎接下漢獻帝,開始名正言順的東征西討,在官渡之戰中,以小博大成功戰勝了當時權勢最為旺盛的袁紹,漸漸地統一了北方,並且遠征烏桓,一時風頭無兩,將實力擴大到了最巔峰的時刻。

所謂盛極而衰,曹操統一北方後,有了鯨吞天下的氣勢,這時能威脅曹操的,只有荊州、益州、東吳等幾方勢力,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決定先剪除劉備,劉備不敵,南逃與孫權結盟,曹操有了一舉南下的想法,整合兵馬,號稱八十萬大軍向江東進發,卻沒想到一舉潰敗,曹操元氣大傷,而孫劉兩家卻漸漸強大了起來。此時的曹操已經漸漸衰老,但是還未失去銳氣,南方不成他又轉向了西方,利用馬超和韓遂的嫌隙,一舉平定了涼州。

經過如此多的戰役之後,曹操已經位極人臣,換做一個稍微有點本事的皇帝曹操都不知道要死多少次了,但是,漢獻帝卻沒有什麼作為,甚至曹操逼他禪讓他都可能反抗不了。但是曹操就是不稱帝,他好像真的是為了大漢東征西討,在朝堂上也對漢獻帝恪守禮儀,如果不是漢獻帝無權,那曹操還真是一個匡扶漢室的大忠臣。其實,曹操早期所不定還真是,據說荀彧就是看出了這一點才輔佐曹操。要知道荀彧出了名的忠於漢室。

 但是權勢的薰陶曹操可能是變心了,從荀彧不再給他出謀劃策可以看出一二,但是從孫權上書中又看出曹操矛盾的一點:孫權殺了關羽,上書向曹操稱臣,各個官員也極力勸諫,但是曹操就是拒絕,只是表達了對關羽死去的悲傷之情。直到死,曹操也沒有廢除漢獻帝,直到曹丕取代漢朝,才追尊了曹操武皇帝的帝號,為南征北戰一生的曹操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句號。

曹操一生存在爭議,但是他不稱帝好像是堅守了自己的底線,比謊稱漢獻帝死稱帝的劉備好多了。其實曹操除開他的軍事才能之外,在文學方面也有不俗的造詣,為亂世之中的文學演變做出了貢獻,和其兩子並稱為三曹,留下了像《龜雖壽》這樣的名篇,可以說是能文能武。縱觀歷史,這樣的王者也實屬少見。


趙小三與戰神們


嗯,可以算是。而且很好色,因為好色害死了典韋。哎……

曹操是文武全才,可惜是個奸雄。在年輕時就會使用奸計,因不滿叔父老是去他父親那告他的不是,就設計陷害他叔父使他叔父失去信任。

 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據說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後成為曹騰養子並改姓繼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

魏武帝曹操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於漢末黃巾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參與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董卓死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先後戰勝了呂布、袁術,並接受了張繡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

  公元201年在倉亭(今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

  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剷除了袁氏殘餘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

  公元208年,成為東漢政權丞相。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在赤壁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

  公元212年攻佔陽平關,擊敗了漢中張魯,至此,三國鼎立之勢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為魏王,於鄴城建立魏王宮銅雀臺,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諡號“武王”,死後葬於高陵。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諡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曹操去世後被葬於高陵,今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於2009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確認。


各類信息


諸葛亮死前有咳血癥狀,我判斷是肺結核病要了諸葛亮的命,這也要了蜀國的命,徹底改變了三國的歷史進程。

2013考古成果顯

司馬懿章也發現

臥龍寓居已不見,

襄陽多次把城遷。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裡面埋,

對照陰宅找臥龍,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隱居黃山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諡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1][2]。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3],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4]

本名

曹操

別稱

一名吉利

字號

字孟德

小字阿瞞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群

漢族


風起雲湧小明哥


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就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為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可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體現在他的生性殘忍,為報父仇,攻城屠殺百姓數萬,無辜的殘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洩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為我們至盡傳誦。

曹操是中國百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為命世英雄、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曹操有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這是無法泯滅的歷史事實。在北方統一的戰爭中,曹操發揮了傑出的才幹,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說曹操是軍事家,這點我很同意。有的學者認為曹操是個詩人,我也贊同。因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達到的文學意境。

有的人認為曹操是政治家,我認為有些評價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殺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親曹嵩報仇,曾經血洗徐州和從雍、涼逃難來的手無寸鐵的百姓,戰爭是殘忍,而百姓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成為軍閥之間征戰的犧牲品。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泗水流之不暢’(《後漢書·陶謙傳》)足見當時殺人場面之慘烈。太殘忍了,這件事暴露了曹操內心深處的兇殘。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汙點。曹操也有鎮壓農民起義軍的罪行,曹操的雙手沾滿了黃巾軍的鮮血。其次,曹操個人作風也有很大問題,曹操這個人非常的好色,雖然‘聖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論調,但曹操為了女人確實到了瘋狂的地步。征戰張秀時霸佔其嬸母,打呂布時強佔其部將秦宜祿的夫人。雖然不是很壞,可在道德問題上,是應該予以譴責的。最後,曹操為了自己的權力‘挾天子令諸侯’而屠殺了許多文臣武將。孔融、楊修、崔炎等對曹操有極大貢獻的手下也盡死其手。驗證了封建統治者能為我所用留之 不用則殺之的惡劣作風。可笑的是中國文壇所謂的鉅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寫《替曹操翻案》這樣毫無價值的文章,文章沒有正視曹操屠殺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單方面鼓吹曹操實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實際上是一種高度的剝削制度,不足後人效仿。我們國人所崇拜的魯迅認為曹操‘至少是個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處?卻並未明言。任何極端的評價曹操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更加辨證公正的評價和認識曹操。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漢末割據局面形成後,曹操實行抑制豪強兼併,大興屯田,用人唯才等一系列政策,漸次統一了北方,為結束漢末以來的軍閥割據局面奠定了基礎。後人對其評價,尤其《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亂世奸雄形象,與歷史頗有出入。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人,太尉曹嵩之子,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曹操舉孝廉出身,以鎮壓黃巾起義起家。後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通過一系列措施,恢復經濟生產和穩定社會秩序。216年,被封為魏王。220年3月15日,病逝於洛陽,諡號武,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祖父曹騰,是東漢地位顯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自幼機警,既長,喜結交名士。20歲時,受州郡舉薦,以“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在任期間,造五色棒懸於尉廨門上,有犯禁者,不論地位高低,皆棒殺之。後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後遷頓丘令,徵拜議郎。靈帝光和7年(184),改任騎都尉,隨皇甫嵩鎮壓穎州黃巾軍,遷為濟南相。中平6年(189),曹操與袁紹討伐董卓兵敗。後鎮壓黃巾軍,隊伍日益壯大,於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都許縣,封為大將軍、武平侯。從此,曹操大權在握,號令四方,滅呂布、破袁紹,徵烏桓,統一了中國北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先聲奪人的優勢,而興修水利,推行"屯田制",為統一中國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曹操堅持"薦賢任能,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多方延攬人才。在軍事上曹操"自作兵書十餘萬言",整理註釋《孫子》十三篇,深得兵法之要。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戰中度過的,指揮作戰"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若神"。從39歲至53歲的14年間,他經歷50餘戰,先後消滅了楊奉、韓暹、袁紹、袁術、陶謙、呂布,收降了張繡,征服了烏桓,統一了北方。赤壁兵敗之後,曹操仍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戰合肥,逐馬超,據關中,平定河西、隴右諸地,鞏固了北方統一。在文學上,曹操倡導文學新風,創作了許多優秀詩歌和散文,對建安文學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公元189年,董卓帶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后及少帝,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看不慣董卓的驕橫跋扈,於是逃出了洛陽。到陳留後,號召天下英雄共同討伐董卓。公元190年正月,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參加討董聯軍。2月,被聯軍擊敗的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自己則焚燬宮室,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二百里荒蕪凋敝無復人煙。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曹操認為董卓倒行逆施,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應乘機與之決戰,於是獨自引軍西進,結果遭遇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雙方兵力懸殊,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幸好得到堂弟的救護。

回到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別向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進軍,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並不合作。他們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的勢力。不久,聯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拼。聯合軍至此解散。曹操單獨去了揚州,在那裡招兵買馬,養精蓄銳。公元193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曹操在眾人推舉下出任兗州牧,領兵對抗黃巾軍。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軍擊敗。曹操將黃巾軍的精銳力量收為己用,組成軍隊,號青州兵,實力大增。

獻帝劉協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後,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公元195年,獻帝終於回到洛陽。洛陽經董卓之亂,已是一片廢墟。百官沒有地方居住,連糧食也不充裕。這時,駐兵在許城(今河南許昌)的曹操接受了謀士毛玠“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親自到洛陽朝見獻帝。公元196年,漢帝遷都許城,從那時起,許城成了東漢的臨時首都,改名為許都。從此,曹操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