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GLC這車到底開起來怎麼樣,我只想聽車主的真實用車感受?

戀丄緦淰


首先得先區分一下,是買哪個配置,如果說就想要個入門級別的,就是為了給自己沖沖門面,並沒有太多其他的要求的話,奔馳寶馬奧迪,這三個豪華品牌的中型SUV肯定是首選Q5的

因為這代Q5的升級,軸距的加長,家族化的設計,讓整個車看上去更像是個小Q7了。再加上優惠幅度更大,門檻的降低,讓你更容易的邁進來。

那如果要是說,由於自家人身材條件的約束,不得已必須要買臺中型SUV,但是自己又很在意駕駛感受的話,其實更建議買寶馬的X3。

最近換代的寶馬家族的車型,普遍都是增加了M套件,外觀上的動感和優質的駕駛感受絕對是十分的匹配的。

但是如果您是說想買輛用起來更好用的,綜合性更強的車,那就比較建議買奔馳的GLC 了。

首先空間比另外兩輛車都要更大,配置也更高,再加上奔馳的品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屬於是要比其他的兩個牌子更強。

所以他一定是那個雖然買的時候多花了點錢,但是通過後期的使用感受,讓你覺得非常值的車型。

奔馳這次的小改款,帶來了GLC260L和GLC300L,最起碼在乘坐空間上大大的得到了提升。而且相比競爭對手,寶馬的X3國產後沒有推出加長版本,這裡到底是好還是壞咱們姑且不討論。Q5前一段時間也是剛剛推出全新一代的Q5車型。但是橫向對比來看,GLC的加長版本則更顯有誠意一些。

首先是空間上,因為之前很多媒體及車主反映,在空間上並不能有很好的表現下,這次推出了加長型的GLC 的車型,整體軸距加長了100mm。而奧迪的Q5L也就只加長了88mm,並且在實際感受中也能體會到,奔馳的GLC確實要比Q5要更加的寬敞些。

對於都是出於剛剛改款的車型,X3不加長秉承著原汁原味的德系駕駛質感,Q5L則是通過加長和增加內飾的科技感,更像大哥Q7靠攏。而奔馳GLC這次的升級,除了加長軸距,更是在配置上秉承著一如既往的豐富。比如說感應式電尾門,無鑰匙進入,內外後視鏡自動防炫目這些可都是同價位下另外那兩款車望塵莫及的配置啊。

而外觀上,雖然Q5和奔馳的GLC 都採用的是加長處理,而相比更原汁原味的X3來說,在外形上並沒有顯得那麼的不協調。也並不像途觀L那種只知道一味的加長後門而導致視覺上和實用性上都大打折扣。

所以我覺得Q5和奔馳的GLC 完全值得購買,而這兩款車裡,如果想買個看上去更加的上檔次,我覺得奔馳的GLC 完勝Q5。


車悅者


我是glc260,2016年底買的,開了45000公里,和大家一樣,最大問題就是剎車響,根本沒法解決,去4s店弄過最少七八次,剛開始換過兩三次剎車片,基本一兩千公里後又開始響,後期4s店估計也知道這個毛病弄不好,每次就都不換了,就把剎車片拆下來磨一磨,糊弄糊弄我們,售後自己都說,不弄又不行,你們車主不怕麻煩就來我們也不能不接待!這個毛病我在4s店和我們glc群裡碰到太多了,基本百分之80的車主都是這毛病!沒法弄好!現在我也不弄了,隨他了,反正就是冷車的時候響,跑一會就好了,不過早上冷車剎車真的特別響,早上送小孩上學一剎車都感覺好難為情,好多人看我!這個剎車問題真的是不想說了,簡直就不配裝在奔馳上!其他毛病就是減震非常硬,過坎反應出來的效果根本不像是幾十萬的車,十幾萬的車都比這車減震好!還有就是高速風噪音大!有的說是胎噪音大!我也搞不清楚,反正就是聲音大!這幾個就是大家都有的毛病,其餘沒發現明顯問題!


為了明天上上上


17年11月買的車18款glc260豪華,當時所在地區都是加價買。由於從小有這個開奔馳的夢,加價方面就沒有計較那麼多,畢竟早買享受,車子開了1年多基本在市區開,油耗10-12之間。冬天就少一點,畢竟全時四輪驅動。油耗方面也能接受。可能是四驅原因吧,高速140-150過彎都很穩,沒有一點飄的感覺。由於北奔的原因,做工方面個人感覺不是很細膩。變速箱方面就是2-3檔有頓挫感,動力方面是很夠的。至於那些說中控異響,剎車異響。個人沒有感覺到!內飾同級別就不用說了,前三是妥妥的。畢竟奔馳是出了名的搞裝修。懷擋設計風格很方便,開習慣了,開其他的車都覺得不會開車了,還有360全車影像,用起來是真的舒服。用過的都知道。就是屏幕小了點。差評。本人25歲,下部車還會考慮更高級別奔馳轎車。


打不死的小強1248071434


17年1月就提了車,澳洲這邊只有原廠的,頂配,之前開Q7,不知道為啥腦抽換了GLC,馬力啥的不說了,空調實在太味兒了,問了幾個朋友都是這樣,清洗了也解決不了問題,後悔當時沒換保時捷了!


靜待觸底反彈


今年平價購入GLC 260豪華,到現在開了1萬公里,剛做完首保960。

我前一輛車是上一代奧迪A4L,開了13萬公里,老婆還有輛上一代寶馬3系,所以我主要就這三輛車比較一下。

外形內飾見仁見智,個人覺得年齡大了,式樣款式都是浮雲,看久了都一樣,就像男人穿的衣服一樣,做工用料才是王道。個人感覺做工用料奧迪最好,奔馳其次,奧迪粗看有點老氣,但幾年用下來感覺做工還是很精細的,也沒什麼異響,奔馳豪華感營造的很好,但差在用料,內飾座椅都是仿皮,味道半年了都還有,再加上北京奔馳的不靠譜,內飾縫隙不均勻,剎車中控臺右側有摩擦聲,等等這些瑕疵大大降低了車主好感。

駕駛方面3系最好開,GLC次之,市區開寶馬很靈活,發動機變速箱匹配超棒,起步變道真的有點人車合一的感覺,發動機轉速從1000到6000加速感保持一致,很平順,沒有突兀的感覺,受益於前後配重,剎車也很平穩,不會點頭。GLC起步感覺有點累,畢竟是SUV,車子也重,起步通常轉速要拉到3000轉才有不錯的加速感,再加上發動機聲音不太好聽,所以總感覺有點小馬拉大車的吃力感,但速度上到60以上,GLC駕駛感覺還是不錯的,動力儲備足夠,偶爾用個sport+,也有點小鋼炮的感覺。市區堵車開A4L就是個災難,CVT變速箱總會讓你思考人生,起步抑揚頓挫,有時會像騎馬一樣,但起完步以後,A4L還是很好開的,轉速基本不超2000,沒有換擋間隙,發動機聲音低沉,有點開大排量V8的感覺。

懸掛A4L最軟,GLC最硬,懸掛軟硬各有優劣,奧迪跑爛路很舒服,奔馳開高架過彎支撐性好,總體來說,GLC的懸掛硬中帶軟,還是很好的,不好的就是奔馳過減速帶和路面高低縫隙很難受,感覺是車架直接砸在地面上,哐哐的,奧迪寶馬都沒有這樣的情況,問過4S點,說有可能是奔馳懸掛彈簧是軟的,避震器是硬的,過溝坎避震器反應慢的緣故。

低速隔音方面GLC做的最好,同樣的速度用手機揚聲器給小孩聽英語,奔馳很清晰,奧迪寶馬很吵,所以奔馳營造豪華感還是有一手的,不管是視覺的還是聽覺的。高速隔音三者一個德行,都不太好,奔馳風噪大,奧迪寶馬胎噪大,和20萬的中型車一個水準。

質量方面,奧迪換過一個廢氣閥,幾條下襬臂,奧迪除了懸掛襯套經常容易裂,一裂就得整根懸掛換,13萬公里下來質量還是挺好的,10萬公里後每4000公里燒一升機油,不過通常加一升開完就得保養了,也能接受。寶馬換過一個節溫器,一個剎車泵,但價格不貴,也能接受。總結下來,奧迪懸掛容易壞,寶馬馬達容易壞,大件兩者都很穩定。

奔馳才一萬公里,不知以後質量怎樣,但有幾個小問題很煩人必需得說一下。GLC起步在1500轉到2500轉之間有輕微的口哨聲,不知是不是渦輪的聲音,另外減速的時候在50公里/小時附近區域有嗡嗡聲,油門放掉有聲音,保持油門沒聲音,再加上剎車右側中控臺有摩擦聲,這些聲音雖不大,但異響給車主的感受確是很苦惱的,麻煩的是這些異響可能是通病,4S店的試駕車也是這樣,查也查不出什麼緣故來,可能就是北京奔馳裝配質量差的緣故吧。

開車十幾年,BBA入門級都擁有過了,總體感覺這三家造車成本都是差不多的,風格決定特性,一個地方錢用多了,另外的地方相應就馬虎點了。奔馳把錢花在設計和營造豪華感上,寶馬把錢用在發動機變速箱上,奧迪把錢用在各種配置上,各有千秋。個人最喜歡寶馬的風格,車的感覺還是靠開出來的,下一輛車爭取是新6系GT。


北緯73度


感謝提問!我是知識問答百科,我來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奔馳glc是一款中型豪華suv,從銷量上來看口碑非常不錯,實際也是如此,但一輛車有優點肯定也有缺點,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車主的用車感受:

奔馳一直主打的都是舒適,豪華,所以豪華感非常不錯,但是皮的地方基本都是仿皮,用料不太厚道,北京奔馳的做工也是被消費者詬病的。


GLC起步感覺有些費力,畢竟一輛這麼大的suv,基本轉速要達到3000,才有一點推背感。但低配車型依舊有小馬拉大車的感覺。

舒適性方面,glc的懸掛是軟硬適中的那種類型,但是過減速帶和大一點的坑的時候,還是略有一些難受的。glc在低俗隔音方面做得不錯,但是高速隔音,基本好和同級豪華品牌的其他車沒什麼區別。


車無完車,人無完人,既然選擇了glc就要接受他優點的同時接受他的缺點,最後吐槽一下北奔的裝配質量。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一號車評人


奔馳GLC銷量成功登頂,可投訴卻沒斷過,新款奧迪Q5一來,奔馳GLC好日子也到頭了

在今年最新的4月份汽車銷量排行幫上,奔馳GLC是超越了奧迪Q5,以12362輛的銷量輕鬆奪冠,但是在銷量的背後卻沒有與奔馳匹配的產品性能。

首先來說說售價,官方指導售價是39.48—57.9萬元,終端售價的優惠不多,最低裸車價格可以降到37萬元,但是部分地區還有加價銷售的情況。

從2016款到現在的2018款,奔馳GLC的發動機故障和變速箱、制動系統異響的投訴就沒有間斷過,而且這種投訴還伴隨著4S店操作不規範和服務不好,跟奔馳豪華車的形象非常的不符合。

再來看看已購車用戶的口碑反饋,變速箱換擋頓挫感強烈、懸掛偏硬,顛簸感強烈都是GLC的集中問題,最真實的用戶感受才能反應一款車的真實情況。

在配置上,也有很多地方跟這款40萬級別的豪車不匹配,比如中配以下車型沒有標配自適應巡航、感應後備箱以及方向盤電動調節和加熱功能,這些配置可能有些20萬級別的車型都會標配,而奔馳卻減掉了這些配置,實在讓人有些不解。

白希文總結:

4月份奔馳GLC成功超越奧迪Q5,榮登豪華SUV的冠軍寶座,但是卻並不能說明奧迪Q5不行了,奔馳GLC成功了,我認為更多的消費者是在等待新款的奧迪Q5L,導致了短暫的銷量下降的假象,同時國產寶馬X3也將上市,在五月份奔馳GLC估計很難在坐在榜首位置了。


白希文


外觀內飾就不囉嗦了只說駕駛感受。冷車啟動一瞬間有明顯聲音,如果關著門窗就基本沒聲音了,熱車啟動噪音更小,幾乎聽不到怠速。空調給力,38度的氣溫開二檔26度就很涼快,一共好像是7個檔。提速不是問題,一般的超車也是信心十足。如果你開慣了大排量就當我沒說。平時感覺不出來四驅的優勢,雨雪天氣跑高速時感覺特別明顯,跑120和晴天的感覺一樣,不會有水滑的感覺。120的速度9檔在一千五六百轉,很省油,不開空調純高速的話七個油或者七個略多。市內要結合平均速度,平均速度30的話大概9個油,行車電腦計算的油耗非常精確,和加油時個人計算的幾乎沒有誤差。底盤比較硬,過減速帶或者爛路比較顛,和調教以及防爆胎有關。剎車覺得馬馬虎虎,跑高速時剎車感覺沒有那麼線性,以前開的法系車剎車特別舒服感覺GLC的剎車腳感沒那麼好。平整路面還是挺舒服的,倒車時後視鏡會自動調整,但角度還是不如轎車,需要配合看倒車影像。雨刷在雨水不大時會有點噪音,自啟停我不喜歡用,不刷系統無法徹底關閉只能上車時關上。雷達報警有點吵,可以從中控裡面關閉。只有一個SD卡槽裝了導航資料,音樂只能插優盤感覺有點礙事,有兩個卡槽更合理。導航沒有最爛只有更爛,用手機導。整體來說很不錯,就是價格略貴,現在不用強姦包了,能變相優惠一點,不同的地區有所區別。個人感受大概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自己去試駕體驗最準確,別人說的是別人的感受。試駕十公里只能感受一下加速剎車等基本的,很多事情要開一定里程才能體會到


冷風2421580355


No.1 奔馳經典SUV

提到奔馳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家全球著名的豪華車品牌,被認為是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而目前奔馳旗下的銷量擔當,就是奔馳GLC。它是奔馳推出的首款全新跨界車型,首發於2015款。

2015款奔馳GLC

上市至今,奔馳GLC幾乎已經成為了全系的銷量擔當。經過了18年11月的低迷,今年GLC的銷量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最近半年表現非常穩定,10月賣出了11522臺。

奔馳GLC近一年銷量

今年8月,GLC也迎來了2020款。自從國5清庫存促銷開始,降價的吆喝聲一浪高過一浪,但要在其中找到奔馳的身影可不容易。不過為了提升競爭力,傲嬌的奔馳GLC在價格上也作出了讓步。網上價格顯示,拿2020款GLC 260 L 4MATIC 動感型來說,海口35.28萬的裸車價為全國最低,只要本月能訂車,有居住證,4萬的優惠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2020款GLC 260 L 4MATIC 動感型裸車價

有老款打下的基礎,穩定的銷量,為什麼新款GLC要急著降價呢?我們先看看它自身條件如何。

No.2 新款表現如何

前臉方面,多邊形進氣格柵搭配星空式中網,視覺上十分的時尚大氣,兩側最新樣式的矩陣式LED大燈十分的犀利,底部貫穿式通風口設計是的前臉更寬。

2020款奔馳GLC前臉

內飾方面:奔馳GLC300傳承C級車的內飾佈局,內飾配置方面幾乎與海外版一致,三輻式方向盤、多媒體系統懸浮式平板液晶屏、弧形一體化中控臺和變速箱面板,豪華風格與時尚元素配搭並無違和感。此外,新車還提供多個雷達和傳感器、360°全景影像、剎車行人探測、盲點監測系統等功能配置,實現對駕乘者全方位防護。

2020款奔馳GLC中控屏

奔馳GLC260L搭載的是M274的2.0T高功率發動機,最大197馬力,峰值扭矩320牛米,搭配9AT的變速箱。總的來說,這款入門級奔馳轎跑SUV車型還是挺值得推薦的。

2020款奔馳GLC發動機

看完了上面這段介紹,相信大家也認可,奔馳GLC降價應該和自身條件無關。

No.3 降價反映出奔馳背後的困境

玩車弟認為,奔馳GLC新車階段就降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競爭對手的壓力。 就拿BBA來舉例,奔馳GLC老對手奧迪Q5L款新車型普遍降價力度在6-8萬元;寶馬X3也是新車上市就降價。競爭對手都在降價,奔馳GLC難以獨善其身。

2020款奔馳GLC外觀

2. 根據戴姆勒集團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426.5億歐元,同比僅僅增長5%,息稅前虧損15.6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盈利26億歐。

受包括高田氣囊召回在內的召回事件影響,梅賽德斯奔馳部門的利潤減少了7.7億歐元;此外,部分奔馳柴油車涉及排放造假的問題,也讓其損失了10.7億歐元,兩者加起來總計有18.3億歐元。再加上梅賽德斯奔馳的銷量下滑了1萬多臺,最終讓梅賽德斯奔馳和奔馳廂式商用車部門分別虧損了6.7億歐元和20.5億歐元。

2020款奔馳GLC側面

看到這裡,奔馳GLC降價的原因呼之欲出:外部競爭激烈加上內部虧損,導致奔馳急需擴大銷量來改善現狀。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GLC還在新車階段就開始降價。


玩車報告


開了1000公里…風噪還是大了點,發動機聲音大和抖動大了點…減震硬了點…家用,只要不介意這些,一切還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