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雄楚大道為什麼不規劃地鐵?

武漢高校圈子


雄楚大道作為武昌區域一條重要的東西主幹道,周邊高校、居民區眾多,人流、車流都比較大。以雄楚大道的地理位置來看,理論上應該有一條地鐵線路過境,但實際情況是後續規劃的地鐵線路無一條線路貫穿雄楚大道沿線。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可以從武漢市地鐵線路規劃中簡單窺見一二。

武漢市地鐵網絡運營里程數在2018年年底已經突破300公里,縱觀武漢已建成的線路可以看出以下幾點信息:漢口是親兒子,線路覆蓋最密集;已建成線路以連接主要商圈、交通樞紐為主;政府重點投資的開發區優先建設;主城區與遠城區連接的線路優先建設。按照這些邏輯在前幾輪地鐵線路規劃中,沒有線路經過雄楚大道也就不足為奇。

雄楚大道沿線在之前很多年都不是武昌區域的核心區域,七八年前道路沿線城市面貌都還比較落後,居民區以城中村和老舊居民樓為主。記得07、08年讀大學時經常乘坐556路公交車,當年這車在雄楚大道上可是能跑的飛起的。相比於武珞路、中南路、徐東、光谷的商圈密集,雄楚大道顯得比較落寞。發展的差距導致地鐵2號線建設時選擇走中南路、武珞路、珞喻路沿線,當然這條線路後來確實對城市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由於雄楚大道沿線屬於老舊城區,並不是政府大力開發建設的區域,沿線也沒有重要的火車站、汽車站的交通樞紐,加之雄楚大道與武珞路——珞喻路的橫向間隔並不遠,所以在東西方向上已有2號線的情況下,所以隨後線路中就沒有在東西方向上再建設新的線路。

不過隨著武漢市大規模城建的進行,進入2010年後雄楚大道沿線城市更新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雄楚大道高架與BRT建成後,周邊人流量、車流量增長迅猛。2013年3月武漢市國土規劃局會同發改委、交委、地鐵集團等部門,啟動第三輪軌道交通規劃。在這次規劃中,武昌區域東西向形成了新的軌道交通11號線。2015年武漢第三輪軌道交通獲批,11號線武昌火車站——左嶺段獲准建設。可能有人會問武昌火車站——光谷廣場站這一段路線為什麼又沒有經過雄楚大道沿線呢?這其中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1、雄楚大道高架、BRT的建設導致橋下地鐵建設空間不足。地鐵11號線規劃形成是2013年,正式獲批建設已經到了2015年。而雄楚大道高架及BRT作為武漢市“三環十三射”快速路網的一部分,規劃起於2011年,正式開工為2013年。雄楚大道高架無論規劃、開工建設時間上遠遠早於地鐵11號線。走過雄楚大道地面層的人可能很清楚,由於設置有BRT系統,雄楚高架的橋墩布置在兩邊,這種橋墩布置方式導致後期地鐵線路只能走BRT下方或者兩側社會車道下方。現狀BRT通道寬度估計不到18米,而一條普通的地鐵隧道寬度就達到6米,BRT下方難以容納新的地鐵線路。至於兩側社會車道下方更不可能,修建BRT後兩側的社會車道都快修建到房屋的門口了,在下方佈置地鐵隧道,離高架和房屋太近,風險太大。同樣橋下有地鐵的徐東高架、東風大道高架的橋墩設計則完全不同,這兩條高架的橋墩主要佈置在高架中間,加之地面道路足夠寬闊,所以完全可以容納下地鐵隧道。

2、11號線走雄楚大道不利於與其他線路形成換乘,且線路太繞。11號線如果沿雄楚大道走行,將遠離7號線武昌火車站、8號線馬房山站、2號線虎泉站、光谷廣場樞紐,無法與這些線路行程換乘。地鐵本質上要形成網絡才能充分發揮疏解城市交通的作用,如果強行走雄楚大道,將會造成很長一段路線無法形成換乘,影響線路的客流。此外,11號規劃必須經過武昌火車站、光谷廣場這兩個樞紐站,如果走雄楚大道將會造成線路反覆繞路,而11號線定位為快速地鐵線路,很顯然線路太繞是不利於運行速度的。


雄楚大道沒有地鐵線路已成為事實,不過好在還有一條BRT線路。可能很多人會說BRT除了製造擁堵沒什麼用,不過凡事要從積極的層面看。我認為BRT其實還是很一定益處的,現階段沒有發揮出效益主要是管理沒有跟上。比如廣州的BRT線路,由於管理的比較好,線路運行很快,希望武漢也能跟上吧。


風暴星球


在雄楚大道建BRT是一個敗筆!乘客換乘極為不便利,浪費了地面空間不說,還使得中心城市空間受到擠壓。如果從武昌站沿雄楚大道修地鐵則要好的多:1)公交與地鐵在雄楚大道零換乘則承載的客流量要遠大於目前的BRT載客量 2)繁榮了雄楚大道的各類行業,並增加了可流動的人口量,對拉動內需是有幫助的。3)美化了雄楚大道的環境 4)擴充了雄楚大道沿線的功能指標。比如,學校的新建、城市副中心的擴建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山坐兩江


因為規劃線路的功能不同,其實這個是沒有必要規劃的,目前穿過雄楚大道的地鐵就有7號線的瑞安街站,2號線的楊家灣站,不能說因為一個雄楚大道擁擠就要規劃一條貫穿全線的地鐵線路。我們知道雄楚大道是武漢主城區“三環十三射”快速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橫跨武昌區、洪山區、東湖高新區,是貫通大武昌地區的一條“主動脈”,承擔著分流武珞路、珞喻路交通壓力,緩解大武昌地區交通擁堵,增強東湖高新區與城市中心區交通聯繫的重要功能。

雄楚高架也不適宜規劃地鐵,首先是雄楚大道已經建設的有高架橋,如果此時地下開挖修建地鐵是不是會對高架產生不安全的因素。另外,雄楚大道已經全面建成了BRT快速公交系統(介於快速軌道和常規公交的新型客運系統),雄楚大道BRT配車30臺和24條常規公交BRT輔線組成。25條線路通行BRT廊道,平均車速預計可提高30%以上。雄楚大道BRT實行同臺同向免費換乘,乘客不出站臺即可免費實現公交與公交之間、公交與BRT公交之間的免費換乘。BRT雖然目前還有很多弊端,但是相對於常規公交,可以在公交與BRT公交之間免費換乘,其實也是非常方便的。

另外雄楚高架的交通職能是形成武漢主城區半小時交通圈,明年上半年完成全部剩餘工程,屆時將連通梅家山立交至三環線,成為中心城區內一條連接內環、二環、三環的重要快速通道,串聯起武昌區、洪山區、東湖高新區等城區,通過全程高架形成半小時交通圈。全線修通後的雄楚大道高架將會暢通許多。


每日有點料


沒有辦法,超載事件後都不敢再修單立柱高架橋,BRT只是把雙立柱高架橋中間空間利用起來而已。結合高架橋來看,也不算是失敗,只是管理不到位而已,比如楊家灣堵點,單直行車道,左轉應該靠邊。


無線電大軍


居民多大學也多。難道就不能幫地鐵掙更多錢?我想這是主要原因……遠城區都有地鐵……主城區主幹道還沒有,太不合理了……


樂力984


在地鐵規劃方面,漢口是親兒子,武昌是別人的兒子,雄楚大街都不受別人兒子待見


義門陳湖北


規劃漏了唄


清醒還不如糊塗


因為雄楚大道基本沒有可以開發的大樓盤了,所以。很多地鐵線串起了新的樓盤,地鐵口就在小區門口,我們都懂的


棟忑


請當年決策上馬BRT的領導出來說一哈


Ivy79707324


被BRT玩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