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陵墓墓門要從內封死,那麼封死後,最後一名工人如何出來?


在古代,我國的殯葬制度是非常嚴謹的,人們始終認為人死後是有魂魄的,如果能給死去的人辦理一場體面的殯葬儀式,會讓他在陰間過得更好。因此,大部分人都很講究葬禮的排場。其中又屬皇室葬禮最為隆重繁瑣,他們不僅會陪葬很多值錢的寶物,就連葬禮的過程也非常複雜,那麼,作為國家統治者的皇帝死後,是如何下葬的呢?下葬以後,最後一個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皇帝陵墓墓門要從內封死,那麼封死後,最後一名工人如何出來?

古人迷信,認為人死去以後,不能立刻下葬,否則就是對死者不敬。因此,一般人死去以後,都會停靈幾天。而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自然更是注重這些細節,不過皇帝停靈的時間比較長,一般少則十天半個月,多則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這是因為皇帝的陵墓在不斷修繕中,如果皇帝死得突然,陵墓尚未修好,便只能讓皇帝的屍體等待下葬了。

當皇帝駕崩後,全國上下便會進入國喪時期,在這段時間裡,無論皇親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必須身穿簡樸的素服,意思是為皇帝披麻戴孝。所有的娛樂場所禁止營業,任何人不得舉行盛宴,總之就是要全國人民過清苦的生活長達三年之久。如果一旦違反,將會受到嚴厲的刑罰。

皇帝陵墓墓門要從內封死,那麼封死後,最後一名工人如何出來?

除了皇帝下葬儀式複雜繁瑣以外,皇陵的建立也是很有講究的,一般皇帝會在一些山清水秀,風水極佳的位置修建皇陵,這些皇陵通常都極為奢華,就像個地下宮殿一樣。當然皇陵修建的時間也很長,比如秦始皇的皇陵就修建了整整40年。

皇陵修建好後,皇帝便要下葬了。而出殯當天的陣容也是極其豪華的,光是抬棺的人就多達六七十人,還有引幡人、儀仗隊和和尚道士等人,其後就是皇親貴族與所有在朝官員,整個隊伍加起來足有幾千人之多,一起浩浩蕩蕩地前往皇陵,直到到了皇陵的臺階才停下來。由扛棺的人或是修繕陵墓的工匠將棺木抬入地宮中下葬。

皇帝陵墓墓門要從內封死,那麼封死後,最後一名工人如何出來?

我們都知道,古代有殉葬制度,皇帝下葬後,一般會讓他的嬪妃、宮女太監們和那些負責封墓的工匠給他殉葬。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帝王覺得殉葬制度太過殘忍,便逐漸摒棄了。那麼,負責封墓的最後一個工匠該如何從陵墓中出來呢?其實這裡是有三種方法的。

第一種,運用槓桿原理。工匠事先在陵墓門內放入一塊巨大的石頭,當皇帝的棺木被抬入陵墓,要封閉墓門時,工匠就將門外和巨石等重的物體撤掉,這時運用槓桿原理,門內的大石頭就會滾下來,剛好封住了墓門。不過這種方法雖然可行,卻並不牢靠,因為有時候可能會出現人還在陵墓裡,但槓桿卻被壓壞,導致石頭滾下來封住了墓門的情況。

皇帝陵墓墓門要從內封死,那麼封死後,最後一名工人如何出來?

第二種,運用封門石。到了宋元時期,工匠們發明出了一種封門石。這是一個巨大的石球,工匠們先是做出了一條斜坡,在斜坡的上端挖一個溝槽,再把石球放在溝槽頂部,當最後一個工匠關門時,石球受力,從溝槽的頂部順著斜坡滾落下來,剛好卡住了墓門,便牢牢地封鎖住了。

第三種,拐打鑰匙。明清時期,工匠們還發明出了一種運用條石鎖門的方法。這種方法很簡單,把條石放在墓門內,工匠們站在外面,先把一扇墓門關上,然後在一個鎖孔裡撥弄條石,讓條石傾斜下來,卡在兩扇門之間,像鑰匙一樣把墓門封鎖住,外人就進不去了。

皇帝陵墓墓門要從內封死,那麼封死後,最後一名工人如何出來?

所以,在工匠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下,很多負責封鎖墓門的工匠都能夠順利出來,而不用殉葬。不過也有一些統治者,擔心工匠們會洩露了陵墓的秘密,便乾脆把這些工匠都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