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臨終下令38名妃嬪殉葬,其中包括貴妃,為何張美人倖免?

邏輯文史游


古語云: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古代帝王都希望自己萬歲萬歲萬萬歲,可以長生不老,但現實是,古代皇帝平均壽命不到40歲,可見皇帝也是普通人,也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朱元璋從一家徒四壁的放牛娃,歷經千辛萬苦打下大明王朝的一片江山,登基為帝,這一過程的艱難定是常人無法體會的。

從底層攀升到政治高峰的朱元璋會對皇位份外珍惜,所以朱元璋在登基後一方面勵精圖治,一方面開始掃清政治障礙,漸漸地朱元璋殘暴的一面開始顯露出來,他當時下令設置錦衣衛,後明朝又設立東廠西廠,這些機構的設立讓朝中的大臣和民間百姓都戰戰兢兢,另外朱元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還開啟了文字獄的先河,當時很多學子和文人無辜受死,這些可以說是朱元璋政治上的劣跡。

所以在朱元璋離世之前,他下令恢復了人殉制度,將他殘暴的一面進行到底。人殉制度其實早就已經廢除了,但是朱元璋作為帝王他偏要所有嬪妃都陪著自己一起死。根據《明史·后妃傳》中的記載可以瞭解到,當時朱元璋下令所有曾經侍過寢的女子都要跟著朱元璋一切殉葬,一個都不能赦免。當時殉葬的人數多達四十六人,其中有三十多位嬪妃,十多位宮女,這些女子在聽到這個旨意後無不心灰意冷。

但奇怪的是,如此專制殘暴的朱元璋卻赦免了一個女人。朱元璋赦免的這位女子就是張美人,可以看出這位女子在宮中的地位不高,所以她被赦免並不因為朱元璋對她比較寵愛才這樣決定的,而是另有原因。張美人有一個女兒就是寶慶公主,寶慶公主是朱元璋的小女兒,寶慶公主是朱元璋六十七歲時和張美人生下的,所以朱元璋對這個公主十分喜愛。在朱元璋病重時,在一旁侍奉的嬪妃們各個哭喪著臉,而且看到皇帝奄奄一息,她們也知道自己的命不長了,所以表情更加難看,這讓本來就病痛纏身的朱元璋更加心煩。

可是這個時候朱元璋卻看到了天真可愛的寶慶公主,小女孩稚氣未脫,看到她一臉天真可愛的模樣讓朱元璋頓生憐憫,所以下令赦免了張美人,目的是希望將來寶慶公主可以由親生母親撫養長大,所以這個恩典不是給張美人的,而是給寶慶公主的。


歷史課課代表


女人對於朱元璋來說,只不過是一個解決生理及生育的工具。因此,朱元璋對待女人很矛盾,既愛又恨,更多的還是薄情寡義。

朱元璋在攻取婺州(今浙江金華)的時候,就曾經得到過一位才色俱佳的美女,這可能是他起兵以來第一次意外的收穫。所以,朱元璋春風滿面,可謂是心花怒放,對才女愛不釋手。可是沒過幾天,朱元璋就把該女子殺了,理由是成大事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慾望,不殺此女子不足已起到警示的作用,於是犧牲才女,成就自己。朱元璋心思之縝密、之冷酷無情,可見一斑。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按理說朱元璋應該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但是見了美色還是沒有控制住自己。鄱陽湖之戰,朱元璋徹底消滅陳友諒,此時朱元璋又有了想法,因為陳友諒是漢王呀!不用說坐擁後宮佳麗無數,如果放任自流不就成了暴殄天物了嗎?於是朱元璋親自挑選,將姿色過人的漢王妃嬪都收入自己囊中。可是沒多久,朱元璋有點吃不消了,於是又把這些女人統統處理掉。不過,這次除了影響事業外,又多了一條強佔對手女人不厚道的理由。

朱元璋稱帝之後,後宮的女人也不少,除馬皇后外,光是有編制的妃嬪就有二十多位。這些女人先後為朱元璋生下26個兒子、16個女兒。朱元璋對後宮的女人很苛刻,規定平時生活所需物品統一到指定部門領取,既不能冒領,也不能多領,否則就有性命之虞。朱元璋還要求她們每人抄寫一本《女戒》,時時刻刻做到謹言慎行,恪守婦道。朱元璋在67歲高齡的時候,美人張玄妙還為他生了一個女兒,也就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女寶慶公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臨死前下詔賜後宮38位妃嬪殉葬。原本張美人也在殉葬名單之中,但是朱元璋最終豁免了張美人。那麼,為什麼張美人能夠倖免了呢?原因就是小女兒寶慶公主救了她一命。

朱元璋大限將至,心裡很難受,尤其每天看著自己那些花枝招展的妃嬪們頗多感慨。她們還有大把的青春年華,而自己卻要孤獨的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朱元璋本身就很迷信,於是產生了讓她們陪自己到另一個世界“生活”的想法。而在朱元璋病重期間,年輕漂亮的張美人負責照顧朱元璋的生活起居,當時寶慶公主年方四歲,所以經常帶在身邊。這樣一來,朱元璋就能經常見到這個小女兒。


小孩子聰明伶俐,一來二去,父女倆就熟悉起來。後來,小女兒一有空閒就跑到朱元璋跟前,陪著朱元璋說說話、解解悶兒。此時天真無邪的小女兒並不知道父親將不久於人世,只是一味的安慰父親安心休息,早日康復。因此,小女兒的陪伴竟然成了朱元璋一生最快樂的時光。朱元璋雖然做不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他很明白一個四歲的孩子失去母親意味著什麼,無論在心靈及成長上都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傷害。因此,朱元璋最終決定,將張美人的名字從殯葬的名單中去除。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明太祖朱元璋是雄才大略的開國皇帝,但性格非常殘暴,比如恢復了活人殉葬的制度,據說朱元璋臨終下令38位嬪妃為自己殉葬,只有張美人倖免。


張美人名玄妙,她是朱元璋晚年最喜歡的妃子,並且在公元1395年,張玄妙還為朱元璋生下一個可愛的小公主,這個公主就是後來寶慶公主。

寶慶公主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已經66歲了,老來得女自然是非常喜歡這個小公主,加上朱元璋是非常重視骨肉親情的,所以這個小公主從一出生就得到了朱元璋所有的寵愛,而張玄妙也憑藉自己的這個女兒,在宮中的地位日漸提高。

當時朱元璋的身體已經越來越差,每天都要服用大量的藥,即使這樣也不能恢復健康,朱元璋也意識到了自己可能命不久矣,於是也開始為以後做打算。

在朱元璋去世之前,有一次張玄妙帶著寶慶公主來看望他,朱元璋非常高興,讓這個小公主坐在自己的床前陪自己說話。


寶慶公主當時還不到四歲,見到父親朱元璋躺在床上,她好奇地詢問父皇為什麼一直躺在床上?

張玄妙聽到以後,本來想訓斥公主,可是朱元璋卻並沒有生氣,只是慈眉善目地回答說自己病了,所以不能起床。

3歲多的寶慶公主聽了之後,她眨了眨大眼睛,笑著說:“那父皇就就快點好起來,這樣就沒事了。”

朱元璋聽後反問小公主說:“那要是我的病一直不好怎麼辦呢?”

小公主不假思索的說:“父皇以前生病,只要睡一覺就好了,這一次也一定是這樣,只要好好睡一覺病就會好了。”


然後她就趴在朱元璋的床前握住朱元璋的手,裝模作樣地哄朱元璋睡覺。

這讓當時已經70歲的朱元璋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親情,自從做皇帝以後,親情對於朱元璋而言就是無比奢侈的東西,此刻朱元璋再度感受到了親情,不禁老淚縱橫,看這個小女兒的眼光也越來越慈祥。

沒多久朱元璋就去世了,這個傳奇的皇帝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並且留下遺詔,其中特別提到張玄妙不用殉葬,留下來撫養年幼的寶慶公主。

朱元璋雖然是至高無上的明朝開國皇帝,但是得到最高權力的同時,也失去了最為寶貴的親情,他本人雖然非常重視骨肉親情,可是他的親人們卻畏懼他的身份,即使有心想要親近他,因為礙於禮制也不能表現出來。

在面對天真無邪的小女兒最真摯的感情面前,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心生感動,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朱元璋不忍心年幼的小女兒在失去父親的同時也失去母親,所以張玄妙才得以倖存。

就這樣,張玄妙在當時幾十個嬪妃中,她是唯一倖存下來的。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奪取皇位時,寶慶公主只有八歲,朱棣命徐皇后照顧其如同自己的女兒。

後來寶慶公主長大成人,成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公主,明成祖朱棣也對這個妹妹關愛有加,在她出嫁的時候,舉辦了隆重的婚禮,所用的花費是其他公主的好幾倍,可見寶慶公主確實有別於其他公主,是一個惹人疼愛的小姑娘。

公元1413年寶慶公主18歲,當時千戶趙輝在鎮守金川門,二十有餘,相貌英俊非凡,因此被選為駙馬,而且寶慶公主結婚以後,朱棣此後還常常賜給妹妹大量財寶。寶慶公主性情純淑,公元1433年寶慶公主去世,享年38歲。


厚德載物49847


殉葬就是用活人給死者陪葬,是一項非常殘忍的制度。

殉葬制度發起於原始氏族社會,在商、周這種現象比較常見,大多為王公貴族陪葬。權貴們生前有人服侍,死後也同樣需要各種服務人員。秦始皇去世後,胡亥就曾發佈命令:

“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這次殉葬人員的具體數量不得而知,只是後宮中沒有兒子的都要陪葬,大量的妃嬪因此而死。殉葬制度在歷史的長河中斷斷續續,直到明代,又被朱元璋繼承了。

史料記載:

“孝陵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東西,餘俱從葬。”

朱元璋去世後,遺詔宣佈三十八位嬪妃殉葬,只有張美人倖免於難。美人是嬪妃的稱號,除了美人,還有婕妤、才人、選侍等等。最高級別是皇后,美人屬於級別較低的妃嬪,那麼為何只有張美人免於殉葬?

洪武二十八年,張美人為朱元璋生下最小的一個女兒,寶慶公主。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寶慶公主才三歲,這麼小的孩子可能還無法表現出什麼天賦。也許是寶慶公主的一個笑臉或一聲啼哭,讓朱元璋生前動了惻隱之心。

主要原因應還是孩子太小需要母親照顧,隨即張美人才獲得新生。母憑子貴,後宮的妃嬪大多以生兒子為榮,這皇子的待遇比公主要強很多,最起碼是個親王,母親也會因此提升待遇。好運的張美人雖然沒有生出兒子,但在關鍵時刻生下了寶慶公主,保住了性命。

寶慶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兒,成祖靖難繼位後,對待這個小妹妹也極好,不僅讓徐皇后親自撫養,還為其婚事準備了厚禮。寶慶公主最後嫁給了千戶侯趙輝,朱棣的嫁妝異常豐厚,趙輝因此也成為皇親國戚。為了表示重視,寶慶公主出嫁那天,是由朱高熾親自送入官邸,以顯示尊貴。

富貴的外表下,寶慶公主的婚後生活卻頗為不幸,寶慶公主生性乖巧賢淑,但趙輝的妻妾就有一百多人。況且趙輝還喜歡奢侈聲色,宣德八年,寶慶公主就去世了,年僅四十歲。趙輝則一直活到了九十歲,享了六十年富貴,可謂時也運也命也。

明代的殉葬由朱元璋開啟,但並沒有到此為止,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征途中走完了一生。在朱棣生前並沒有明確要求殉葬,不過按照祖制,也就是朱元璋的傳統,殉葬仍舊被執行了,據記載:

“至太宗長陵,則十六妃具殉矣。”

為朱棣殉葬的有十六個妃嬪,殉葬的那天,先讓這些妃子們吃頓豐盛的飯菜,估計到這個時候誰都難以下嚥。接著宦官把他們帶入準備好的房間,裡面已經擺置好了小木床。此時房內哭聲一片,也無可奈何,手無縛雞之力的嬪妃,被強迫站到小木床之上,將頭身進繩套之內,一旁的宦官撤掉木床,妃嬪便香消玉殞了。

嬪妃們可能沒有做過任何傷天害理的事,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去,殉葬制度的血腥、暴戾可見一斑。

仁厚的仁宗、精明的宣宗也沒有取締這一暴行,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即位:

“己巳,大漸,遺詔罷宮妃殉葬。”

至此殉葬制度終於被廢除,朱祁鎮糊塗半生,還是在死前做了一件對的事,挽救了無辜的妃嬪們,也讓其在後世的評價中多了一絲亮色。

出於惻隱之心,朱元璋饒過張美人一死,而明代的殉葬祖制是由朱元璋開啟的,那麼為何朱元璋要採取這一殘酷制度?

朱元璋為了子孫的天下安危,不僅殺掉了數不盡的功臣和官員,還制定了詳細的規章制度,他想讓子孫們以此執行,就可以保證國家萬世長存。想法很好,執行則很難,隨著時間推移,明代皇帝們也逐漸不把祖訓放在心裡。朱元璋曾嚴令禁止宦官干政,然而明代卻成為宦官最強大的王朝之一,例如王振、魏忠賢等等,都是禍國殃民的奸佞之輩。

史料記載:

“凡吾平日持身之道,無優伶進狎之失,無酣歌夜飲之歡;正宮無自縱之權,妃嬪無寵恣之專幸。朕以乾清宮為正寢,后妃宮院各有其所,每夕進御有序。”

朱元璋曾在祖訓中要求後世皇帝,要潔身自好,不能縱情飲酒歡愉,嬪妃不能專寵,後宮要有嚴格規定,妃嬪要分配好住所,每天行事有序。朱元璋出生布衣,對官員幾乎沒有任何信任感,而除了馬皇后,他也不在乎後宮的妃嬪,大多隻當作生育的工具罷了。

朱元璋也曾對大臣說過:

“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至於嬪嬙之屬,不過備職事,侍巾櫛。恩寵或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歷代宮闈,政由內出,鮮不為禍。”

后妃母儀天下的同時,也可能會干預政事,況且還有外戚干政的先例,很多政變,都是由內患引起,要引以為戒。朱元璋做事都有其強烈的動機,他也許有暴力傾向,卻並非殺人狂,他之所以要嚴格要求妃嬪,並以身作責,就是害怕由內宮禍事,敗壞了江山社稷。

繼承殉葬不一定是朱元璋想幹的,他只是不放心身邊的妃嬪。朱標已經離他而去,朱允炆很年輕,經驗不足,為了幫助孫子剷除未知的威脅,朱元璋選擇了殺戮,在他死亡的同時也帶走了幾十條無辜的性命。

想得多看得遠的朱元璋也無法預測未來,他以為他江山能萬世不朽,而在去世後不久後,朱棣就起兵造反,朱元璋在天有靈,估計也會後悔不已。為江山社稷著想,這可能就是朱元璋開啟殉葬的原因。

太祖、成祖把殉葬確立下來,下任皇帝也就繼續執行了,在英宗廢除殉葬之前,皇帝們也只是奉祖訓操作,妃嬪們成了犧牲對象。明代後期的妃嬪也並非那麼乖巧可愛,小萬曆繼位後需要李太后的扶持,梃擊案、紅丸案也跟鄭貴妃有關,魏忠賢的對食客氏陰狠毒辣,內宮干政也不可避免。

朱元璋以為他能幫子孫處理好一切,事實則是他什麼都沒有處理好,當然他也無法保證帝國的未來。殉葬讓珍貴的生命白白犧牲,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效果,之後的皇帝只能靠他們自己的本事來解決問題,遵守祖訓也就變得可有可無。

當一個人突然從一貧如洗,到掌握絕對的權力後,他往往會把這項權力發揮到極致,或許重啟殉葬制度,這也是朱元璋掌權後,發洩的一種方式吧!

而題目中問的張美人被赦免,或許那是朱元璋臨終前,心中尚存的那一點善吧。


楊角風發作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哪怕是暴虐殺戮果斷的朱元璋也概莫能外,這一點他和平民百姓是一樣的。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的春節剛過,老朱病倒了,這一年他71歲,雖經過御醫的多方治療卻不見好轉。

人在大限來臨之前,好像隱隱約約有一種預感,老朱突然想起劉伯溫生前曾對他說:“遇到虎年春節要小心,陛下的性格強如猛虎,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今年恰好是虎年,難道是我人生的一道坎兒?

朱元璋不敢想下去,他也明白人都有這一關,世上還有不死的人嗎?但輪到自己卻萬分的沮喪。



朱元璋的情緒糟糕透了,病情越來越嚴重,到了臥床不起的程度。宮裡的嬪妃和御醫輪流伺候,老朱看不到這些女人心情還好些,這些女人在眼前晃來晃卻又讓他恨得咬牙切齒!

老朱的心情我能理解,面對一個個貌美如花的女人卻無能為力,這如同守著美食無法吃一樣難受,尤其是溫柔美麗的張美人。

張美人名叫張玄妙,她是朱元璋最年輕的一個妃子。他和老朱生的女兒今年剛好三歲,是老朱的么女(第16女)――寶慶公主。



有一天輪到張美人伺候老朱,女兒非要跟著,說要去看看父親。

三歲的女兒一年見不到父親幾次面,老朱太忙了,老婆孩子一大堆,哪能全部照顧到呢?

女兒拉著媽媽的衣角來到了老朱的病床前,老朱睜開死魚般的眼睛看著女兒,女兒嚇得躲到母親的身後。

老朱不由得一陣心酸,“父皇這個詞對於女兒太陌生了,要不是自己病了還見不到女兒呢!”

張美人撫摸著女兒的頭,彷彿說“別怕,你不是整天鬧著要見父親嗎?”小女兒彷彿受到了鼓勵,怯生生地上前拉住了父親的手。



“父皇,你怎麼了?”小女孩奶聲奶氣的問。

朱元璋從來沒有聽到過別人這樣問過自己,包括御醫、妃子們都是說一些好聽的話,比如陛下洪福齊天不日可愈等等……

朱元璋柔聲說道:“好孩子,父皇病了,你看父皇會好嗎?”

這個問題把一旁的張美人嚇壞了,他害怕女兒童言不忌惹下大禍。然而小女兒卻天真爛漫的笑著說:“父皇別怕,我生病的時候睡一覺兒就好了。父皇好好休息,明天就好了”。

朱元璋內心的父愛被女兒喚醒了,繼續問女兒:“如果父皇好不了你會哭嗎?”

小女兒急了,用小手搖著父親的胳膊,著急地叫了起來:“父皇一回一定會好的,父皇一定會好的”。



老朱看著女兒漲得通紅的小臉,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從小失去雙親艱難度日,而眼前的女兒自己又給了她多少關愛呢?

老朱深深自責,我不是一個好父親!

此時張美人為了讓老朱好好休息,拉起女兒要送她回去。

小女兒一步一回頭,依依不捨告別了朱元璋。曾經殺人如麻,剝皮揎草的老朱此刻老淚縱橫。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初十,朱元璋駕崩。主持大葬的官員,向跪了一地的嬪妃們宣讀皇上得遺詔:“後宮38位嬪妃以及曾經侍寢的宮女一律賜死殉葬,寶慶公主年幼,因此特留其母張美人養育,欽此。”



剛宣佈完,宮中一片哭聲,這是一個殘酷而無法改變的現實。張美人緊緊抱著女兒他彷彿做了一場噩夢,女兒不懂發生了什麼事,茫然地看著母親。

三天以後,宮中的38位嬪妃被逼上吊而死。隨後埋在了老朱的身邊。張美人是朱元璋女人中唯一倖存的一個,這一切都源於她有一個好女兒!


秉燭讀春秋


明朝的皇帝都有個通病,喜怒無常,朱元璋也是,死前的遺詔要求要行簡葬,但私下又要自己妃嬪們全部殉葬,《明史·后妃傳》記載:伺寢宮人盡數殉葬,沒有具體人數,只要侍寢過的妃嬪宮女都陪葬,在《明朝小史》給出了數據,殉葬者有46名妃嬪、10多名侍寢宮女,其中38人集中在一塊處理的。

圖為朱元璋次子朱樉,封秦王,他死時其王妃殉葬。

人殉,這個野蠻的陋俗早在秦始皇時期就被廢除了,但皇權專制的社會,各朝代鮮有出現,元朝時中華文化殆盡,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恢復了很多漢人古制,有好的有壞的,人殉,這個在蒙元盛行的遺風,這個幾乎在中華大地消失的惡制被朱元璋撿起來了,《明史》早在兒子朱樉死時,朱元璋就下令他王妃殉葬,後來的成祖、宣宗、下面的藩王都有案例出現。

據說朱元璋殉葬妃嬪宮女的埋骨地在明孝陵的西邊,也就是今天的植物園內。

不過朱元璋殉葬的妃嬪宮女們,有個女的倖免於難,也是朱元璋死後唯一得以善終的女人,她叫張美人,本名張玄妙,沒有背景,美人的等級也十分低下,就是因為她在朱元璋近70歲了給生了個女兒,也就是朱元璋最小的寶慶公主,朱元璋臨危時才3歲,看其母子可憐,也許觸動了朱元璋心絃,特許留下其母張美人,將之妥為養育。

圖為寶慶公主墓,在其旁邊有駙馬劉輝之墓。

張玄妙以後的身世已不可考,而寶慶公主身世很詳細,她長到8歲時朱棣登基為皇帝,特令徐皇后照顧這位妹妹,徐皇后也視如已出,19歲時嫁給將領趙輝,此人是開國功臣趙和的兒子,趙和早年徵越南時戰死,朱棣賜下了很多嫁妝,送婚人是太子朱高熾,寶慶公主在宣德8年去世,活了39歲。


圖文繪歷史


這不得不提起朱元璋的小女兒“寶慶公主”。

《明史•后妃傳》裡是這樣的記載;“伺寢宮人盡數殉葬,沒有具體人數,只要侍寢過的妃嬪宮女都陪葬”。朱元璋可謂是個喜怒無常的皇帝,當然,這也是大多皇帝的一個通病。駕崩前明明說得好的遺詔是,越簡單越好,要行簡葬,私下卻又是妃嬪們全部殉葬。

“人殉制度”一種古代封建背景下人性欠缺的制度,本是廢除了許久,而朱元璋弄得嬪妃殉葬,卻又再次搞了起來。什麼是人殉制度呢?就是古代葬禮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考古學家們考古中發掘的商代貴族墓中,發現了大批殉葬者的屍骨,此制度到了殷商時期最為鼎盛。很多史載文獻都有相關記錄。

且不細說了!



我們回到正題。寶慶公主在我們眼裡可能會顯得陌生,她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兒(十六女),也十分深得朱元璋寵愛。朱元璋在駕崩後,寶慶公主還非常的小,朱棣上位,此時寶慶才是個8歲的小朋友,便囑咐徐皇后照顧自己的小妹。

正是因為朱元璋對寶慶公主的寵愛,張美人才得以倖免,逃過一劫。寶慶公主是如何走進朱元璋的內心呢?朱元璋大限將至時,當他看到自己的妃嬪們正是青春年華,如花般的肉體靈魂,而自己與她們已是“見一面少一面”的為數不多日子。不免傷感了起來,多了諸多感慨。



要說人死亡這個問題,就論我來說;我是相當怕死的,想想在你老了之後,某一天有了一種預感“自己已是掐著手指過活的人了”,這美好的世界、這世間的人情冷暖,已是沒多少時間去體會了!不捨得的事,還沒完成的遺憾,都在深深的刺激內心。這一眠便是千年、萬年,永久,每每想到這裡,都會有種驚恐感。而像帝王這樣至高無上的人,更是不捨離去。封建的思想下至少讓我有了喜感,不過是去另一個世界生活,至少不會是一堆沒有意識的軀殼躺在那裡,至少我有意識有能量啊。但擁有科學的我們,這是不切實際的。

朱元璋的封建思想下,便讓他有了妃嬪們陪自己而去的想法。病情加重的情況下,妃嬪們輪流去照顧他,貌美年輕的張美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時,年方四歲的寶慶公主便是常陪在母親張美人身邊。接觸得多了,一來二去朱元璋便與自己的小女兒有了情感上的交織。對於這個父親,小女孩是陌生的,畢竟這個父親之前的愛是甚少的,但我可愛的寶慶公主聰明伶俐,對於父親自是疼愛,常跑去朱元璋的身邊陪他談話交心,解悶。安慰老爸早日康復,好好休養,朱元璋在女兒天真無邪的面容下深有感觸,也在生命不多的時刻感受到了女兒對他內心迸發出的愛。



大多數人幾乎如此,在最感性的時候,陪伴在身邊的那個人,特重要,尤其還是與自己起和落之間。最後朱元璋為了不讓寶慶公主失去母親,產生對她心靈上的傷害,便把張氏的名字從妃殯葬的名單中劃了去。

朱棣在位時對於寶慶公主也是格外寵愛,猶如照顧自己的親生女兒一般。據說,寶慶公主長大後,那可是相當的漂亮,姿色過人,只可惜嫁了個渣男。



回頭來想想,封建時期的女子們還是蠻可憐的,男人三妻四妾,得不到好的疼愛。就拿朱元璋的妃嬪們來說;偶像朱對她們沒啥根本的愛,大多是解決生理上,或生育的工具,有點薄情寡義。這要我也能有這麼多美女……不談了,不談了。(哈哈)


紅櫻槍桿子


這有母以子貴的意思,全因老朱生前喜歡寶慶公主,而寶慶公主是張貴妃的親女,所以,對張美人網開一面了,寶慶是老朱接近耄耋之年(68歲)才生下的女兒,所有孩子中她最小,按年齡當屬爺孫輩,人說“隔代親”,我認為人類真存在這現象,大概在心理上,老朱當寶慶是孫女了。


正如康熙65歲誕下了十公主,也是他最小的孩子,康熙愛之入了骨髓,老爺子生氣誰也哄不好,但只要十公主來了,並對老爸耳語兩句,老爺子馬上嬉笑顏開,煩惱全無;老朱與之類似,這寶慶公主也成了他的命。

況且,寶慶公主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聰明伶俐! 老朱臥病不起時,寶慶隨張貴妃來探望病情,天真無邪的小寶慶看到父親憔悴的面容,痛苦的模樣,異常擔心。

沒任何人暗示,便“連哄帶騙”地對老朱講:“不怕,睡一覺就好了”,這時小公主年僅八歲,如此善良真誠,對自己關懷備至,鐵石心腸的老朱縱使在伏屍百萬、流血成河的戰場也沒流下一滴淚水,但此時,老態龍鍾的他,竟艱難地綻開笑臉,淚光點點!

他想到自己一旦駕崩,張美人陪葬後,活潑可愛的小女兒就成了孤兒,以後沒有人來照顧她了,此時,這個時候,老朱便暗自決定留下張貴妃!所以,張貴妃的命,是 女兒的一句話救下來的!而其他環肥燕瘦、奼紫嫣紅的妃嬪卻都隨老朱離世而一命嗚呼了,真叫人痛心疾首,扼腕嘆息。


希望星晨58298869


“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這句話也適用於古代皇家嗎?還別說,真有可能。

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朱元璋,在他臨終前重新啟用了慘絕人寰的“人殉”制度,下令讓38位嬪妃為他殉葬,卻唯獨除了張美人。

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朱元璋共有20位妃子(包括馬皇后),她們大都生有皇子皇女,各有封號(除了郜氏),地位都比張美人要高得多,因此朱元璋絕不會是因為喜愛她才赦免她的。

其實,張美人能逃過一死完全是因為她有個受朱元璋喜愛的寶貝女兒——寶慶公主。

朱元璋早期少年時生活貧苦,一路潦倒,在起義軍中摸爬滾打,一步步走上政治高峰,建立了明朝。單憑這一點,就可以判斷朱元璋絕不是簡單的人。

朱元璋似乎一身都在奮鬥,青少年時在起義軍中帶兵打仗,浴血奮戰,由於自身才幹得到了重用。

漸漸地,雄心見長,與此同時,帶兵作戰的能力增強,身邊的能人異士增多。終於,打敗同時造反的陳友諒和張士誠兩支軍隊,建立了明朝。

當上皇帝后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甚至趨向於殘暴,不僅廢除宰相制度,致力於權力的集中。


還大力建設監督制度,設立了東廠、西廠、錦衣衛等等,令人深惡痛絕的文字獄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甚至有人排除秦始皇說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殘暴的皇帝,從這裡看,這個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朱元璋就是這樣一位嚴肅暴力的人啊,但這並不妨礙朱元璋對寶慶公主的寵愛。

當朱元璋臨終躺在床上時,邊上全是哭哭啼啼的妃嬪和子女。自古帝王家多的是無情的權利爭奪的故事,站在權利金字塔頂端的人反而看的最清楚。

想必朱元璋也知道真正傷心捨不得他離開的人很少,他最後的倔強也許就是利用私權讓妃嬪為他殉葬了吧。

例外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年幼的女兒,寶慶公主當時也不過四歲,躲在張美人身後怯怯地望著。

當朱元璋問小公主自己會不會死時,小公主稚嫩卻肯定的說“不會,不會,吃了藥休息一下就會好的”,孩子是最純粹的,這樣天真又善良的話誰頂得住啊?


於是,朱元璋在生命的結尾感受到了父女之間的溫情,寶慶公主單純的話語讓朱元璋一生都在緊繃著的弦有了一絲鬆動。

似乎朱元璋本人也是個具有多重人格的人,就如他嚴罰貪汙卻不知他自己就是貪汙最大的受惠者。朱元璋明知“人殉”是人人厭惡的酷刑,還依舊要執行。

但是他似乎捨不得讓年幼的寶慶公主失去父親的同時也失去了母親。在那一剎那,朱元璋放下了身為最高統治者所帶有的暴戾,轉而下令免除張美人的殉葬。

若是再多給朱元璋一些時間考慮,結果可能確實會改變。那些比張美人地位手段高的嬪妃一定也會想方設法救她們自己一命。

所以說,張美人的幸運是寶慶公主帶來的,也是上天給的。恰巧當時朱元璋所剩時間不多了,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

在那時,又被可愛單純的寶慶公主感動到了。因此在瞬間的溫情的影響下,直接下令救了張美人。

換一個角度,小公主對朱元璋說的話也並不一定會是張美人刻意教她的。



皇帝即將駕崩,張美人怎麼可能預測未來,猜到朱元璋要嬪妃殉葬。這應該是張美人在平時生活中照顧小公主時會說的話。

久而久之,小公主耳熟目染,會貼心地對生病的人說“沒關係,沒關係,吃了藥休息一下就好了”。

從這個角度,我們似乎可以說在上天的安排下,張美人抓住了機會,自己救了自己。

雷厲風行,甚至有點殘暴自私的朱元璋,最後因為自己年幼的女兒免除了張美人的殉葬,也為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些許的溫情。


史之策




朱元璋68歲的時候,美人張玄妙為他生下了最後一個孩子,也就是寶慶公主。

張玄妙時常都會抱怨,要是自己生的是兒子該多好,將來能封王劃一塊疆域,也不需要擔心自己會下場悽慘。

不過孩子生都生了,張美人也只是在心裡嘀咕幾句,還是好好帶著寶慶公主。

在眾多兒女中,寶慶公主是最不起眼的那個,她的年齡最小,又是個女孩子,朱元璋基本注意不到她。

就這樣過了3年,朱元璋71歲的時候病倒了,張美人每天都要去服侍朱元璋。

而寶慶公主還是個3歲大的孩子,人生地不熟的,對陌生人也比較害怕,所以總是跟在母親身後。



你知道這樣的寶慶公主有多可愛嗎?寶慶公主在張美人身後膽小的抓著張美人的衣服,只露出頭來,眼睛裡充滿著好奇,撲靈撲靈閃的看著自己的父皇。

朱元璋感覺自己這個小女兒挺有意思的,就把她叫過來。寶慶公主先是和朱元璋行禮請安,然後問道:“父皇,你怎麼了?”。

朱元璋道:“父皇生病了,你覺得父皇會好嗎?”,這句話一出口,把張美人嚇的冷汗連連,生怕寶慶公主說錯話。

不過寶慶公主抓著朱元璋的手開心的說:“我生病的時候睡一覺就好啦,父皇只要好好休息,一定會好起來的”。

朱元璋勉強擠出一點笑容問道:“那要是父皇再也好不起來了呢?”

寶慶公主急了,本能的哭喊著“父皇一定會好的,一定會好的”。



朱元璋看著她,陷入了沉思,當自己臨近死亡時,別人都是假惺惺故作傷心,只有天真的寶慶公主打心底關心自己,而朱元璋也暗自做了一個決定。

沒過多久,朱元璋逝世了,他最後一道聖旨是除張美人外,其餘38位嬪妃以及他寵幸過的宮女,全都要殉葬。

為什麼只有張美人倖免呢?我覺得是寶慶公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正是寶慶公主發自內心的關心,讓鐵石心腸的朱元璋動了惻隱之心。世界上最動人的,或許是如寶慶公主般的赤子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