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3個行為是腎病治療“絆腳石”,預防尿毒症,注意避開

腎臟損傷後,治療期間恢復需要一個過程。恢復期間,如何保持腎功能長久的穩定,降低病情復發風險是是個不小的考驗,尤其要注意預防腎臟的二次損傷。有些因素比較常發,比如感染、飲食、藥物等,這些常見的情況往往都有應對之策,不太容易造成病情嚴重的惡化。

但還有些會加劇腎功能惡化的情況,往往“深藏不露”,腎友置身其中難引起重視。這三項指標是腎病治療中的“重點對象”,如不注意控制小心對腎臟“下黑手”。

提醒:3個行為是腎病治療“絆腳石”,預防尿毒症,注意避開

血壓忽高忽低,腎臟壓力山大

高血壓除了“偏愛”老年人,也容易“盯上”腎病患者。腎臟是調節身體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如果出現損傷,會導致體內水鈉失衡,誘發血壓升高,且腎臟重要細胞腎小球的損害,或導致濾過功能的下降,引發蛋白尿,會繼發嚴重水腫,也會造成血管壓力增大。

腎性高血壓常發生在腎功能不全後,血壓會造成腎臟血液流通異常,腎小球血液供應不足,加劇腎臟纖維化進程。一旦發生高血壓,需要立即服用降壓藥,多數患者在聯合用藥後,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但部分患者會出現血壓忽高忽低的情況,比高血壓對腎臟的危害更大。避免血壓反覆造成病情反覆,一要注意每天監測血壓並記錄,二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三堅持低鹽飲食,調理體內水鈉失衡的情況,減輕腎臟的代謝負擔。

提醒:3個行為是腎病治療“絆腳石”,預防尿毒症,注意避開

尿酸居高不下,會悄悄“侵蝕”腎細胞

提到尿酸高首先想到的是痛風。看似與腎臟沒有直接關係,其實無力是長期尿酸升高還是痛風,都會對腎臟產生影響。

尿酸升高常常伴有血肌酐的升高,因此如果腎病患者之前沒有痛風史,初期往往不易發現尿酸的升高,一般尿酸升高則提示已發生明顯腎功能損傷。大量蓄積的尿酸會沉積在腎臟細胞內,造成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受損,甚至鈣化萎縮。

控制尿酸的升高,除了穩定住腎功能,同樣需要服用相關促進尿酸代謝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但有些藥物服用劑量過大,反而會損傷腎功能。包括排尿酸藥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馬隆,抑制尿酸藥如別嘌醇、非布司他等等。服用時都要注意監測血肌酐、腎功能的情況。

如果出現尿酸高,還有注意減少攝入含嘌呤物質高的食物,常見的如海鮮、動物內臟、各種高湯,還有菌菇類食物等。

提醒:3個行為是腎病治療“絆腳石”,預防尿毒症,注意避開

免疫力檢查不合格,腎臟恢復環境差

慢性腎病對身體最大的損傷之一就是降低免疫力。我們都知道免疫力是身體預防疾病一道堅固的牆,如果出現裂縫,被打開缺口,強很容易被推到,身體很容易生病。

腎病導致免疫力下降,更易發生感染等其他疾病,對腎臟恢復的環境有很大的影響。

對免疫力極低的患者,建議可以做免疫十項檢查包括抗體、抗原、乙肝相關檢查、人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測定等,有助於篩查免疫力的情況,此外,淋巴細胞亞群檢查也是評估腎病免疫系統的一項重要檢查,對提升免疫力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提升免疫力關鍵在日常,比如適當運動強身健體,飲食注意營養搭配,堅持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等等,別等免疫力不夠用了,再想起來補。

疫情期間,如有相關腎臟健康或腎病問題不能及時入院治療,可以點“瞭解更多”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