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中,蘇聯士兵僅有23人,為何能抵擋德軍58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除了我國損失慘重之外,恐怕再就是前蘇聯了。當時德軍一路挺進,差一點就將莫斯科攻下來。所以,有關前蘇聯與德軍的對戰,那是相當血腥、慘烈的。為此,前蘇聯付出的血淚絕對罄竹難書。不過,在若干重大戰役之中,前蘇聯卻有一次戰事是極經典,被人稱為奇蹟的,那就是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

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中,蘇聯士兵僅有23人,為何能抵擋德軍58天

六人小分隊加七人機槍排,與六人反坦克小組以及四人迫擊炮組,組成以一敵十的戰鬥“神兵”

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發生在斯大林格勒戰過程當中,這時的前蘇聯已經損失了上百萬軍隊,更有無法計算的無辜百姓。這是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戰爭,前蘇聯人民用血淚堅持對抗德軍猛烈的摧殘。

位於列寧大街與蘇維埃路之間的巴甫洛夫大樓,是這場戰役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據點。因為這座大樓是當時周邊唯一的制高點,對於觀察敵情是極具優勢的。同時,大樓旁邊就是伏爾加河畔的一個碼頭,國內東西兩岸的物資轉運都需要這處大樓來承接。

可是,作為如此重要的一處戰鬥據點,當時卻僅有23個紅軍把守。德軍的進攻極為兇猛,於1942年9月,通過強火力將巴甫洛夫大樓攻下。

事實上,最初的時候,蘇聯紅軍並沒有意識到這座大樓的重要性。當失去之後才發現,它的制高點作用是非常關鍵的。於是,23人再經過一場極其激烈的鬥爭,重新奪回了巴甫洛夫大樓的控制權。

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中,蘇聯士兵僅有23人,為何能抵擋德軍58天

德軍自然不會放棄重新搶奪,於是一場拉鋸式的鬥爭開始了。幾百名德軍對著樓內的23名紅軍瘋狂反撲,而樓內的蘇聯紅軍則誓死抵抗。

雖然蘇聯紅軍只有23人不假,可人家戰略分配得當,六人小分隊加七人機槍排,與六人反坦克小組,再配上四人迫擊炮組,將一座大樓保護得滴水不漏,德軍失去容易,再想搶回來已經非常困難了。

最為重要的是,當時蘇聯紅軍的這支23人小隊伍,在戰略戰術方面很是用心。不但在外圍區排滿了雷,而且還用鐵絲網將大樓包圍起來,而鐵絲網後面就是一米多深的戰壕,裡面被引入了伏爾加河冰涼的河水。

德軍原本以為不過區區23人的隊伍,沒想到竟然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他們反覆向上衝刺,但卻反覆失敗。隊伍的傷亡越來越多,他們的信心越來越小。

就這樣,23個人的小隊與超過自己十數倍的德軍周旋了整整58天。所以,這場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在前蘇聯整個二戰期間的戰鬥中都堪稱經典,它是一場真正多民族團結,誓死不屈的象徵,給德軍重創的同時,也讓整個蘇聯人民看到了希望:只要萬眾一心,就沒有打不贏的戰役。

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中,蘇聯士兵僅有23人,為何能抵擋德軍58天

23人對抗十數倍敵軍,堅守58天時間,你對此說法認同嗎?

雖然說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很是經典,但卻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不可複製性,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人覺得這種23人對抗超自己十數倍的敵軍戰事,本身就有誇大事實的成分。

因為當時情況是很利於以少勝多的,比如物資、彈藥等,大樓內都不缺乏。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巴甫洛夫大樓作為附近唯一制高點,有吃有喝有彈藥,那本身的優勢是可想而知了,德軍想要攻下來確實不那麼容易。

另外,事實上23人的說法有些不真實,據史料記載,當時大樓的地下室內還有著三十多個百姓。他們雖然戰鬥力一般,但幫著運個彈藥、挖個戰壕啥的,那總是還管用的。這無疑就是為23人正規軍加磚添瓦了不是?

事實證明,因為有這些百姓的存在,蘇聯紅軍有了非常大的活動空間,比如通過地下通道與外面情報的傳遞,比如為傷員進行的護理等,都完全可以省去正規軍精力的分散。

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中,蘇聯士兵僅有23人,為何能抵擋德軍58天

根據一些軍事迷的分析,這場戰鬥實際算不上23個人堅守58天的事實。因為巴甫洛夫大樓本身就如同一個據點一樣,它是經過蘇、德雙方進行拉鋸搶奪之後,最終變成相互對峙的一個界點。

既然它並不是以搶奪為主,那打起仗來也就不一定非要搶走大樓的控制權了。如此,德軍只是想突破這一界點,而並非搶奪這一據點。而且,僅僅是一座大樓,德軍肯定不會派出大部隊來搶奪。這勢必就會給蘇聯紅軍以喘息、從容的應對機會,從而一守就是幾十天那麼久。

前面我們也有說過,開始的時候,蘇聯紅軍並沒將這大樓看得多重要,德軍一度佔領了巴甫洛夫大樓。後來又被搶回來就不排除德軍也對其並不重視的因素在內,這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一點: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只不過是蘇聯紅軍單方面認為的重要據點堅守戰呢?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人的分析總結。不管怎麼說,23人對抗幾百德軍的事實還是存在的。至少,這種以少勝多的戰例在當時對於前蘇聯紅軍、前蘇聯民眾而言,是非常具有引導勝利意義的戰鬥,確實值得銘記。

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中,蘇聯士兵僅有23人,為何能抵擋德軍58天

其實我們對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可能並沒太多感受,相反倒是那23人小組很讓人感慨,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便會因為共同的利益而站在一起,一致對外。這種團結在過去,在今天,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它不只是勝利那麼簡單,更具有愛國的高度存在。

參考資料:《守衛巴甫洛夫大樓的 23 名蘇軍戰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