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太知道,楊家將的傳奇故事在中國上個世紀可說是家喻戶曉。當時有大量的影視書畫評書等作品描述楊家將滿門忠烈的故事。

不論在正史中,還是評書演義中,楊家將的主要事蹟就是在宋遼之爭中,為宋朝奪回燕雲十六州,鞏固北方邊界。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幽薊十六州,是指今天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是中原地帶和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一道防線。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楊門女將

這十六州原是中原屬地,五代十國期間,後晉石敬瑭為了稱帝,割讓燕雲十六州換取了契丹人的扶助,並卑躬屈膝地自稱兒皇帝。

遼朝契丹人佔據燕雲十六州一佔就是兩百多年。其中遼朝第八位皇帝耶律洪基繼位後,他的母后做出了一件大事。

這位耶律洪基,就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蕭峰的大哥。耶律洪基的母親,皇太后蕭撻裡,蓋了一座家廟名寶宮禪寺,後代改名佛宮寺。

這座佛宮寺寺佔地極廣,最令後人熟知的是,這座禪寺裡的一座木塔,成為了中國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一個高峰,更是世界木造高塔建築的傑出代表。

這座木塔,就是俗稱應縣木塔的佛宮寺釋迦塔。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佛宮寺釋迦塔

那為什麼皇太后蕭撻裡要在應縣蓋這麼一座宏偉的禪寺和木塔呢?

應縣,古稱應州,就是前文所說的燕雲十六州之一,位於今天的山西朔州市東部,境內二山龍首、雁門南北相應,應州城在其間,故得名應州。

而蕭太后就是應州人,且家族身份顯赫,她的家族共出過三任皇帝、三位皇后、十位王爺,是遼代絕無僅有的顯赫世家。

所以,你應該明白了,這麼顯赫的家族,建一座獨一無二、巍峨高聳的寶塔,理所應當啊。普通人還衣錦還鄉呢,何況這麼顯赫的家族?

蕭太后的倡議不僅給自己家族留下了王朝威儀的象徵,也為後人立下了一筆寶貴的人文財富,也為佛弟子留下了一個可供瞻仰朝拜的聖地。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景區

從興建到今天,佛宮寺釋迦塔已經歷經近千年的自然災難和戰爭損壞,但都幸運地完好保存了下來,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這座釋迦塔,不僅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塔,而且是中國建築的一個高峰,令後人高山仰止。現代建築大師梁思成曾為之著迷,親自進行測繪。

這是一座古建愛好者必去朝聖的經典古建築。胡哥一行也不例外,去年夏天,從懸空寺下來,便一路直奔應縣而去。

從大運高速拐入應縣縣城,在一片平坦的原野上,遠遠地,就能看到應縣木塔那高聳的身姿。在四周低矮的房屋之間,木塔呈現一種挺拔厚重的感覺。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時值正午,景區內遊人稀少。這正好趁我意,不用和大堆的遊人擁擠著排隊了。

越牌坊、過山門,直奔後院的木塔而去。本來也挺珍貴的清代木質牌坊,在千年的木塔面前,淪為了少有人注意的小小配角。

直到完整的木塔整體進入眼簾,才能感受到那種撲面而來的震撼感。歷經千年的古塔,穩穩地挺立在石基上,沉穩端莊,厚重古樸。

整個塔所在的院落佔地面積很廣,除了山門附近的鐘鼓二樓、塔背後的一座小小寺院外,院內沒有其他建築,稀疏的綠樹圍繞下,巍然屹立的古塔頗有一種遺世而獨立感覺。

面對這樣一座寶貝,匆匆打卡一遊就太不值了。必須得好好欣賞,近距離地觸摸,細細感受古塔千年的滄桑,方不虛此行。

那麼,如何欣賞應縣木塔呢?

一、木塔憑几個數字拿世界第一

應縣木塔有很多個世界第一。這每一項,都代表著建築史上的一個成就。首先,它建於公元1056年,如今年齡將近千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

僅此這一項就遠超後世的比薩斜塔以及近代的埃菲爾鐵塔。雖然,很多人將它們仨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比薩斜塔夜景

其次呢,木塔的高度達到67.3米,大約相當於20層樓的高度。要知道,全木結構的塔,這個高度基本接近極限。最關鍵的是,這個高度既是全國木塔最高,也是世界木構最高。

第三,比例適當,穩重而不笨重。塔高67米,底層直徑30米,寬高比為0.45:1。這樣的比例壯碩而不失挺拔,沉穩大氣。

第四,應縣木塔結構奇巧。看著是六層屋簷五層樓,其實在每層之間,還有一層暗層,是明五暗四共九層的結構,足見古代工匠在造型上下的功夫。

二、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

從數字瞭解完應縣木塔的幾個全國、全球之最,讓我們走進細看木塔的內部,去近距離地欣賞古塔之美。

既然應縣木塔的準確名稱是佛宮寺釋迦塔,而塔又是佛教建築。所以,參觀木塔,必然會看到有關佛教的一些事物。而應縣木塔中,值得欣賞的就有很多座佛塑像以及精美的佛教壁畫。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塔內一層佛祖像及壁畫

在木塔的底層,正對南向大門是一尊高大的釋迦牟尼坐像,結跏趺坐在巨大的蓮花臺上。佛像高10米,金漆彩繪,法相莊嚴。

佛像右手立於胸前掌心朝外施無畏印,左手下垂於膝前掌心向外,施與願印,象徵佈施無怖、賜予恩惠給眾生。

仔細看,佛像莊嚴中還有一點怪異。怪異在哪裡呢?原來,佛像面部嘴唇上下,竟然有綠色的鬍鬚!並且兩耳還有碩大的耳環!

這樣的造型非常罕見。有鬍鬚的佛祖像聞所未聞,大耳垂肩是對的,但戴耳環絕對是從未見過。這是為啥呢?

原來,正如龍門石窟中的盧舍那大佛,它的面容以武則天為原型塑造的。作為遼代的蕭太后,塑佛像也是參考了當時遼代男子留鬍鬚、戴耳環的習俗特徵而為。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龍門石窟

佛像下的蓮花臺被八個彩塑力士扛著,力士高約1.3米,神態各有不同,形象生動逼真。據說,這八個力士就是駐守八個方向的護法天神。

除了高大的佛像外,佛像頭頂的藻井下,還有六面彩繪如來佛像壁畫,色彩鮮豔,畫工精湛。進門洞的兩側也有金剛、天王等壁畫,都是幾百年的技藝呈現,難能可貴。

遺憾的是,內部不讓拍照。所以,只能儘量仔細看,往腦海裡多存一些。

更遺憾的是,前幾年還能攀登到木塔的二層,去看一下上面的佛塑像,體會一下登高望遠、眺望恆山的感覺,但是,現在不行了。

這座木佛塔的神奇還不僅在於佛像和壁畫,更神奇的是:木塔內供奉著兩顆全世界佛教界的聖物——極其珍貴的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從牌坊處看木塔

而據佛教典籍記載,釋迦牟尼涅盤荼毗後,留下了七顆佛牙舍利(一說四顆)。它的珍貴可想而知。不過,我們一行沒有這個緣分,沒有看到。

當然,大家也不用太過遺憾,景區外的仿古街上,有專門的VR體驗館,可以讓你體驗登樓參觀的真實體驗。

除了舉世矚目的佛牙舍利之外,應縣木塔還曾經在1974年,在第四層佛像胸腹內,發現了失傳已久的《契丹藏》,當時轟動一時。

這裡有必要多說兩句《契丹藏》。《契丹藏》是“契丹大藏經”簡稱,又簡稱為“丹藏”,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佛教文化典籍、佛學經典的總集。

遼代崇佛,自遼聖宗統和八年(993)開始,官方開始雕印刊刻漢文大藏經,至遼道宗鹹雍七年(1070)方印成。它的刊印與流佈是遼代中晚期社會文化與宗教活動中的一件大事。

由於官方力量主辦,民間眾多佛教徒傾力贊助,各種刻經作坊提供技術支持,所以雕印的大藏經質量精良。

並且從藏經史來看,《契丹藏》僅晚於北宋四川益州(今成都)所雕刻的“開寶藏”(全藏久佚,只單本流傳),早於國內其它藏經。

但是這些記載以前只存在於史書記載中,從未發現有流傳的印本。直到1974年7月在山西應縣木塔內發現。

當時發現的《契丹藏》共有50軸殘卷。大字楷書,卷首印有精美的佛畫。同時發現的還有大批遼代文物。

這次發現實屬國內罕見,它的考古意義巨大,為研究我國遼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三、皇帝題匾竟然有“錯別字”

對這些感慨過後,我們發現了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號稱應縣木塔一絕的名家題匾,其中不乏“錯別”字,但很少有遊人仔細觀看,大多匆匆一掠而過。

匾額是應縣木塔的一大亮點。它們數量多、題寫名家多、書法藝術價值巨大,堪稱書法大成之塔。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木塔六層屋簷下,懸掛著數量眾多的匾額,據說有53塊。匾額的內容以宣揚佛教為多,達到19塊;其次就是讚頌佛塔的雄偉和精湛的建築工藝的,它們有17塊。剩下就是抒懷、寫景、記事的幾塊了。

從現場實際計數來看,只有45塊了。

這些匾額文字精彩、寓意深遠,諸如:蕩胸雲外、峻極神工、天柱地軸、萬古觀瞻、奎耀增輝、中立不倚等,題寫者除了當時的官員、高僧外,最出名的就是有兩位皇帝御筆題匾。

一位是明朝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題寫的“天下奇觀”,就是那個最喜歡玩打仗,自己化名當大將軍的奇葩皇帝。一位是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御筆題寫的“峻極神工”。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御筆題寫

要說考古和文物以及藝術價值最大,那就是給木塔正名的第三層的“釋迦塔”三字豎寫匾額。

這三個字是金代昭信校尉、大書家王瓛(huán)所題,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字體是標準的顏體,筆畫精到,遒勁有力。

這塊匾是唯一的豎匾,“釋迦塔”三字兩邊,還有236字題記,分別記載了歷代六次修塔的經過。從中可以得知,釋迦塔的原名來歷和維修情況。因此,這塊匾不僅是書法精品,更是十分珍貴的文物史料。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釋迦塔牌匾

仔細觀察這些匾,胡哥一行突然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這些匾額中竟然有好幾處“錯別字”。

比如:最顯眼的“釋迦塔”中的“釋”字,右下角竟然多了一橫,成了“羊”字。

還有,“天下奇觀”的“觀”字,右邊的“見”字,裡面多了一橫。筆畫有多的,就有少的,比如兩塊佛教匾額“重新真會”和“毗盧真境”中的“真”字,中間就少了一橫。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天下奇觀牌匾

最奇葩的是第四層“天下奇觀”匾的旁邊、東南方向的一塊兩字匾“壯觀”。“壯”字右邊的“士”字右下面竟然多了大大的一個點。

這些“錯別字”是怎麼回事呢?是真的錯了嗎,還是有什麼特殊說法呢?

你別說,還真有。經過請教書法老師,這些錯別字的出現是有多種原因的,並非不識字隨意亂寫,而且全國好多景點也有類似情形。

作為方塊形結構的漢字來說,在書寫的演變中本身會有各種變異體寫法,在古代是通行的,現代由於規範化,使得部分漢字的異體寫法不常見,但在書法創作中很常見。前文的“釋”字即如此。

還有一種情形是,書家在書寫時,為了美觀或者突出整體效應,會有意識地對漢字進行適當臨場加工或改造,使之呈現一種整體美感。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傳說李白手書的壯觀刻石

比如說,前文“壯觀”的“壯”字右邊多一“丶”。這個寫法還有一例是“恆山壯觀碑”。相傳是唐代詩人李白北遊恆山時書題的刻石,今存大同市博物館碑廊。武漢黃鶴樓公園也有類似的一塊石刻,也是託名李白手書。

在恆山這塊刻石上,碩大的“壯觀”二字中,“壯”字右邊也多了一“丶”。可見這種寫法在書法中雖不多見,但也不是孤例。

最後還有一種是,筆畫的增減是為了一種特殊寓意。比如著名的曲阜孔府大門前,有一副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孔府大門

這幅對聯是清朝紀曉嵐寫的。其中上聯的“富”字寶蓋頭上少了一點,而這個則寓意孔家“富貴無頂”的意思。

總之,應縣木塔上的匾額題字雖然有好幾塊都有“錯別字”之嫌,但我們要相信,能題匾的不是高官就是大家,甚至還有皇帝,沒有文盲,所以,作為書法藝術的一種,題匾是一種創作活動,是具有深層含義的。千萬不可拿今人的眼光看古人,不然真要鬧笑話了。

四、斗拱博物館和雙筒穩定體

欣賞木塔,最核心的還是要欣賞這座古今中外獨一無二的全木構建築了。

大家都知道應縣木塔是全木結構,它是真正的全木結構,沒有采用一顆鐵釘,全部使用榫卯結構加斗拱構件聯結。據資料介紹,全塔共使用木料重量約5500多噸,大約有4000方左右。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轉角鬥拱樣式

而木塔使用的斗拱樣式變化繁多,將近60種,集當時斗拱設計之大成,堪稱斗拱博物館,充分展示了遼代工匠的建築智慧。

先看應縣木塔的經歷,近千年來,應縣木塔經歷了十幾次大地震,特別是在近代還曾遭受過炮火的考驗,但幸運的是,依然屹立至今,堪稱奇蹟。

這奇蹟更多的是來源於木塔先天具有的柔性抗震結構,和雙筒形剛性穩定體。

由立柱、橫樑、斜撐、斗拱等木構件巧妙搭接、嵌套組成的柱網結構,先天具有剛柔並濟的穩定性與抗震性。

但這還不夠。聰明的古代工匠還創造性地使用了一個比較少見的樣式,大大增強了高塔的剛性及穩定性。

那就是木塔由內外兩圈八角形柱網組成,像兩個套筒。在每個暗層處,兩圈套筒再由斜撐相連接,使得木塔內外成為一個整體,剛性大大增強。

長鬍須戴耳環的佛祖像、錯別字的牌匾,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應縣木塔

再加之木塔底大上小,第一層最外面還有一圈24根粗大的木柱支撐,這圈木柱就是建築術語中的“副階周匝”,也起到了很好的穩固作用。

別忘了,木塔的塔基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高3.5米的磚石塔基分兩層,底層是“亞”字形,上層是八角形,木塔就矗立在八角形的正中。

木塔5000噸左右的重量全部由內圈52根柱子、中圈84根柱子、外圈(副階周匝)24根共162根立柱或撐柱,通過柱礎石,直接坐在塔基上。

根據地質專家鑽探取樣分析,塔基厚達5米,全部為人工夯土層,密實堅固,承重力很強。

所以,綜合來看,從地基的處理、結構的優化到實際構造成型的釋迦塔,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建築智慧,也難怪建築大師梁思成實地考察測繪後感慨:

“不見此塔,不知木構的可能性到了什麼程度。我佩服極了,佩服建造這塔的時代,和那時代裡不知名的大建築師,不知名的匠人。”

匆匆欣賞這座千年木塔也就兩三個小時,儘管在簷鈴的響聲中思緒飄飛,在塔頂麻燕盤旋的身姿中極儘想象,但仍然不可能想見木塔的全部細節。

這麼精美、壯美、奇美的世界木建築孤例,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去感慨都無法窮盡她的美,這是一座令人永遠敬仰的神奇建築。應縣木塔,我們還會再來看你。

參考資料:《圖像中國建築史》.梁思成,三聯書店

《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李乾朗,廣西師大出版社

《應縣木塔》.陳明達,文物出版社。

《建築藝術中的科學技術——以雁北遼金佛教四塔為例的研究》.王建成

《中國山西應縣木塔塔基岩土工程特性》.楊欣榮 沈可 張進軍.《科學之友》2005年9-10月

請關注 ,看過多古村故事。

(本賬號系網易號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