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合理运用“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要与场景有机联系,不能生搬硬套

框架式构图是摄影构图形式之一。在众多的构图形式中,框架式构图具有更强的艺术性,也更能体现作者的创造力和艺术水平,因此被广大摄影爱好者所推崇。

但在实际运用中,创作者往往生搬硬套,把和主体毫不相干的事物拿来作为框架,由于和内容没有有机关联,所以起不到衬托主体、渲染主题的作用,因此我们还要多加学习,学会选择框架。

那么框架式构图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其一,它可以加深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其二,它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框架中的主体,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其三,它能遮挡纷乱的元素,起到净化画面的作用。

其四,它可以分割换面,使画面排列有序,呈现强烈的的几何美感。

其五,它是画面情节的组成部分,可以烘托环境,渲染主题。

看摄影大师马克.吕布如何运用框架式构图

学习大师,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会看得更高、更远。

记得我刚开始学习框架式构图,首先接触的就是下幅作品,因此而记忆深刻,它是马克.吕布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窗口,他在观察底层市民的生活状态,这种类似窥视的观察方式很符合他作为外来者的的身份,大师有很深厚的人文情怀,经常将镜头对准底层的百姓,来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

外形近似却又形状不同的窗口,即是现实场景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在形式上又是框架构图。框架的运用丝毫没有违和感,并对画面起到了以下几个作用:装饰美化了画面;使杂乱的背景几何化并排列有序,从而净化了画面;引导、聚焦了观众视线,突出了主体。

摄影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合理运用“框架式构图”

下幅这幅也是马克.吕布的作品,我们看到小狗踩着绳索正在表演,下面观众云集,绳索将画面一分为二,其实它和支架形成了隐形的框架。下面的框架框住了看表演的观众,虽然现场人数众多,但是不显杂乱。

摄影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合理运用“框架式构图”

看摄影大师何藩如何运用框架式构图

下面几幅都是何藩大师的作品。

下幅作品的框架式构图就比较典型了,门洞就是生活场景中的元素,它是场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主体息息相关,所以框架的利用非常自然。有些初学者则不是这样利用框架的,他们会将和生活场景毫无关系的一些元素生搬硬套到画面中,显得格格不入。

我们观察到,门洞在逆光的照射下有了层次,墙上的光线加深了空间感,向下的阶梯因光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整幅画面中的光线像在流淌,给人美妙的视觉享受。当然,框架也突出了主体。

摄影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合理运用“框架式构图”

下面是先生的一幅画意作品,有水墨之风,虬枝峥嵘,古朴苍劲,枝条包围小船,隐然一副框架,这又是框架构图的另一表现形式。山水、树和小船,所有元素和谐相伴,框架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小船及人物虽小,但却格外醒目突出。

摄影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合理运用“框架式构图”

下面画面中的元素在先生的很多作品里都能见到,那就是非常典型的遮阳棚,在他的作品中,遮阳棚有的破旧不堪,有的数量众多、重重叠叠,但无一例外,就是它们在画面中都占据很大的面积,我的理解是,先生对这一元素的利用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交代生活环境,揭示街道的老旧和破败,以及浓重的生活气息;其二,是用它遮挡画面中无用的杂乱元素,净化画面。

画面中遮阳棚形成了框架结构,框架的利用既生动而又自然,并且用它烘托了环境,渲染了氛围,突出了主题。

摄影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合理运用“框架式构图”

下面的作品被摄影界广泛推崇,因为它的画面有典型的几何美感,并且几何图形并不是物体原本具有的几何属性,而是巧妙的用影调造成的几何图形,这就是大师的匠心独具了。观众可以好好欣赏画面中影调的过渡,在黑白的世界里体会影调的美妙。

作品中占有面积很小的人物却很突出,不仅因为她是画面中影调最深的存在,也是因为她处在三角形框架中。

摄影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合理运用“框架式构图”

下幅作品中的人物优哉游哉地吹奏着乐曲,夸张的肢体语言形成剪影,生动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在他的上面是鳞次栉比的高大楼梯,这幅作品充满了节奏的美感和大小的对比,小小的人物如果不被框架突出,还真不容易被发现呢!这个框架结构不是硬生生地创造出来的,它是房屋结构因光影的作用天然形成的,显得很是和谐舒服。这就告诉初学框架构图的朋友们,用好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并没有那么简单,有很多道道呢。

摄影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合理运用“框架式构图”

下面还是何藩大师的作品,画面中的框架一目了然,因为孩子们就玩耍在其中,这种框架表现形式被一些纪实摄影师广泛应用,他就在生活场景中,可能人们第一眼并不在意它的存在,可它确实约束了画面,使画面的某一部分变得有秩序而突出。我认为这是一种更含蓄的框架构图方式,特别适合纪实摄影。

摄影大师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合理运用“框架式构图”


在以上的行文中,我总结了几种摄影框架构图形式,它们都是大师们的杰作,希望读者们看完有所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