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叫把孩子帶得好?

小丑丫頭李果果


怎麼才叫把孩子帶得好?

把孩子帶好,這是很多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需要思考等問題。

年輕人總數落老年人幫忙帶孩子帶不好,不小心摔倒了就說老年人看護不利;老年人也總是拿民間育兒觀念教訓年輕父母,喂個輔食還說多此一舉。但是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把孩子帶好,那就沒話說。

不要以為孩子光吃飽、穿得暖就是帶好孩子了,教育、身體發育、性格培養也是帶好孩子的一部分。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叫把孩子帶得好?

  1. 看孩子的精神狀態:孩子精氣神在,那就是有活力的。如果一個孩子每天死氣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每次喊幾聲才回過神來答應。甚至也不願意活動,不喜歡出門等,那可能還是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所以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謹防孩子生病而不知。

  2. 看發育指標:如果孩子的身高、體重發育情況低於正常標準,那就說明孩子的發育不好,同時也說明孩子沒帶好。比如孩子可能缺鐵、維生素、缺鈣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高和體重發育。所以看護人要定期帶孩子體檢,隨時瞭解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

  3. 看大動作發育:都說三翻六坐九爬行,如果你家寶寶的大動作發育明顯比同齡人寶寶差,那就是孩子沒帶好,孩子不光是吃好穿好那麼簡單。平時也要注意鍛鍊孩子的身體,提高孩子身體四肢的協調能力。大動作發育不能過於遲緩,否則影響其身心健康。

  4. 看睡眠質量:寶寶的睡眠質量也身體發育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孩子正是在睡夢中分泌生長激素,如果睡眠質量很差,就會影響大腦、身高的發育,也會影響學習注意力。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睡眠質量,如果孩子長時間睡不好,說明大人沒帶好孩子。

  5. 看脾氣好壞:如果寶寶脾氣很差,性格很臭,可能就是被看護人慣得,或者教育不好。孩子的脾氣也會跟著大人學,你用什麼方式帶孩子,孩子就習慣用什麼方式和你相處。比如你經常責罵孩子,那麼孩子也容易出現脾氣暴躁的現象,這就說明大人沒帶好孩子。


清淡的辣媽


我今年28歲了,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喜歡帶小孩玩,自我感覺還是童心未泯。我會和小孩一起疊飛機,做手工,跳舞,捉迷藏,等等。只要小孩開心,我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開心,快樂,我也是樂在其中!不止會和他們打成一片我還會做美食哦!這可以說是我的強項,我的工作是一名廚師,很驕傲![呲牙][呲牙][呲牙]在與孩子們一起的時候我會讓他們接受不一樣的東西,讓他們慢慢的成長起來,也能增加他們的見識,帶他們爬山,當時是小山⛰️不高的那種哦!我會給她們講關於山的故事和歷史人物,即使他們聽不懂我也會講,[大笑][大笑]我兒子三歲了有一天突然給我說,爸爸,你很好聰明!我喜歡你!這句話讓我聽的很高興又驚訝!這些詞都是我平時用在他身上的!沒想到從兒子嘴裡說出來,果然別有風味!感覺寶貝長大了!謝謝








小趙微生活


看到這個問題感慨萬千,這段時間在老家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你這樣帶孩子的嗎?”,這話讓我很委屈。

起因一孩子早上起來不願穿衣服哭鬧,起因二孩子的眼睛旁邊被不知名的小蟲子咬了紅腫。然後就被家裡老人罵,每天都會拿一些小事來罵帶不好小孩,說我不會帶小孩。可是我的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只有我一個人在帶,這真的讓我很委屈。

老人的思想是認為孩子不哭不鬧,不生病,好吃好玩,說啥聽說的,這才是把孩子帶好。可是有這樣的孩子嗎?沒有。不管是誰帶孩子,孩子都會有哭鬧,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小病小痛,這是一個正常的生長過程。

怎麼才叫把孩子帶得好?

每個孩子都會有生病的時候,那麼孩子生病了就認為沒有把孩子帶好了嗎?不是的。當孩子生病的時候我們就好好的照顧孩子,給他溫暖的懷抱。及時帶孩子看病,按時喂藥。更細緻的照顧孩子的生活,從飲食上更加的用心,給孩子補充足夠的營養。讓孩子能夠更快的好起來,這就是帶好孩子的表現。

而不是孩子生病的時候,一個勁的自責,然後搞得最後自己精神崩潰了,沒精力照顧孩子了,這樣怎麼能把孩子帶好呢。

孩子哭鬧、有情緒、不聽話這些都是孩子的一個成長過程,我們要順應孩子的這個成長過程。當他們哭鬧的時候儘快的安撫好他們的情緒,當他們不聽話的時候儘量的去聆聽,然後再慢慢的去教育。

把孩子帶得好,不單單是說孩子吃得好,長得好,不哭鬧,不生病,聽話就是好的了。把孩子帶好,是要參與孩子的每一個成長曆程,然後把孩子教育好,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為這關乎孩子的一生。

我是全職寶媽小包,以上是我對把孩子帶得好的一些見解,歡迎大家一起探討育兒的一些小知識。


全職寶媽小包


我兒子今年12歲了,因為工作原因,從孩子5歲開始就放到老家,由孩子爺爺奶奶代為照顧,一直到現在,離開原來的工作,對孩子的陪伴才逐漸多起來。之前,我對孩子的教育觀點基本上屬於散養式,既孩子喜歡幹什麼就讓他幹什麼,不要干涉太多,尤其是到了10歲以上之後,更是如此的觀點,覺得他懂事了,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負責就行。後來,隨著接觸增多,觀察起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孩子還是要多引導,該表揚表揚,該批評批評,不能任由他的性子來。畢竟,孩子的世界,對事物的判斷還是有所欠缺的。實際上,我倒蠻欽佩郭德綱教育的孩子,父子二人都文憑不高,但文化修養,自身素質和教養都非常好,門風正。至於怎麼把孩子帶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首先自己還是要以身作則的,其次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一定不能放鬆。興趣培養可以有,但還是要有判斷的,不能讓孩子任性。



天偉37921571


這個東西不好說,有可能你覺得很好了,別人就不見得說好,像我家寶寶一生病或者摔跤怎麼樣?別人就說,呀!你怎麼帶的孩子,孩子都生病了,有時候超無奈,難道誰家的孩子不生病的,不可能說一刻都不離人吧!我覺得我在我能力範圍內的一些東西或者情感都給了寶寶了,我認為就是最好的,她吃的飽穿的暖很開心快樂幸福


左琪右悅


您好,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怎麼才叫把孩子帶得好?作為一個有經驗的媽媽,我想稍微有點經驗可以和你分享一下。要清楚搞明白這個問題,要先來了解一些帶孩子的一些背景。

以前帶孩子

以前的帶孩子,很多就是放養式的,一般都是扔給爺爺奶奶帶,只要把小孩子湊長大就算完成任務了,簡而言之就是吃得飽,穿得暖,不生病就好了。這就是最基本的帶孩子,畢竟以前真的沒有什麼時間,為了生活,真的忽略了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很多問題。


現代式孩子帶好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所以我們對帶孩子的要求也有了實質上的變化。從以前的基本式帶孩子,到現在的個性化帶孩子,要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要求越好越高,所以,我們需要投入更多時間來研究,怎樣才能把孩子帶好,怎樣才算好呢?

孩子怎樣才叫帶得好

很多人辛辛苦苦在家帶孩子,卻被說不會帶,帶不好,心裡很委屈,會反問一句,那怎樣帶叫會帶、帶好呀!個人覺得,這個因人而異,家長的期望不同,能力不同會有不一樣的看法,但是個人覺得帶不好的原因很多,但是帶得好的結果是大致相同的。

1.身體指標 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健康發育成長,把孩子帶得不常生病,四肢能力、體重和身高符合這個階段的範圍。

2.活潑程度 這個指標就是從精神面貌上來說的,對於較小的孩子,孩子很活潑,很調皮,說明就是帶得好了,因為孩子對事物都是好奇的,沒有什麼大的心事影響不開心!

3.該會的都會 這一點是從孩子的智力上來說的,當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應該具備的能力,都具備了,那麼就是合格的了。比如說話能力,社交能力,一定的獨立性等。


4.穿衣衛生有禮貌 作為家長,一個孩子帶得好,肯定是穿衣搭配都是很好的,個人衛生也是處理得乾乾淨淨的,小孩子也是文質彬彬的,反之就是一個不合格的。

5.熟悉孩子的每一個小變化 如果連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小變化都不知道,那麼,就無法說你已經把孩子帶得很好了。

6.孩子有自己的興趣特長 孩子時期,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也是培養一些硬性技能的好時期,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興趣特長,再好不過了。


總結:以上是我個人覺得一個家長帶好孩子的基本指標,深深的覺得帶孩子很不容易,希望每個人都要理解媽媽的不易。希望能幫到您,謝謝。(碼字不易,覺得可以給個贊)


公主上學咯


帶孩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勞心勞力,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要把孩子帶好更是要付出很多。那麼怎樣才叫把孩子帶得好呢?

第一: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好的身體是小孩人生髮展路上必不可少的首要條件。只有有好的身體才能為以後走好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寶寶出生以後的第一個月起,我們就很注意孩子的飲食,培養孩子有一個好的飲食習慣和睡眠習慣。同時給孩子做撫觸做主被動操,注意寶寶各項機能的協調發展,遵循寶寶的發展規律按月齡對寶寶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以及語音能力等五項發展做有意識的鍛鍊和培訓。還有循序漸進的給小孩添加輔食,補充生理發展必須營養。這些都是為了培養一個健康活潑的寶寶。

第二:就是寶寶心理和精神上的培養。從小就給寶寶讀故事書,講故事。告訴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把孩子培養從一個高情商、高智商、積極樂觀熱情大方擁有正確人生觀的人。

我們做父母的不應該一味寵溺孩子,該嚴格要求的還得嚴格要求。讓孩子擁有一個寬鬆快樂的成長環境。做到了這樣我覺得就是帶好孩子了。





曉曉大姐


媽媽常感嘆,生寶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其實在寶寶生出來之後,帶寶寶才是比較頭疼的。雖然帶寶寶很簡單,但是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式,對孩子的身心是非常有利的。那麼究竟如何帶寶寶才是正確的呢?

1.哭的時候不能馬上抱

媽媽在帶寶寶的時候,都會遇到寶寶哭的。媽媽怎麼可能忍受自己的寶寶哭呢?當寶寶哭的時候,媽媽就會馬上把寶寶抱起來。要是長時間都形成這種習慣的話,就會讓寶寶養成一種自己經常哭的話,媽媽就可以抱自己了的習慣。看到寶寶哭,可以讓寶寶哭一會兒,適當的哭一哭也能夠練練寶寶的肺活量。

2.穿衣服要適當

在寶寶的體溫是很高的,所以沒必要給寶寶穿太多的衣服。尤其是在出生的半年之內,因為寶寶的體內還是帶有母親的抗體的,因而寶寶的抵抗能力還是很好的。給寶寶穿很多的衣服,寶寶就會熱,一熱就會出汗,很容易造成感冒的。

哄寶寶睡覺的時候,不要經常晃著寶寶。經常晃著寶寶對於寶寶的發育非常不利。自己要跟寶寶一塊躺下來,伸出自己的手,輕輕拍打寶寶的後背,慢慢地哄寶寶睡覺。



筱付樂樂


把孩子帶得好,我覺得可以從三個不同的階段來細分。

1.幼童階段

0-3歲之前都可以稱之為幼童吧。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的日常就是吃喝拉撒玩,我覺得孩子的身體棒棒,體格健壯,基本的大動作發育,精細動作發育到位,然後養成了好習慣,比如說,能夠養成早起早睡,吃飯不偏食,行為習慣好,這就算把孩子帶得好了。

2.學齡兒童

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都上學了,除了身體健康之外,還有心智的發展。能否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否做到尊老愛幼都是反映孩子是否帶得好的地方。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參照標準。我們在餵養孩子的基本條件下,還得加強他的思想教育。

3.成年孩子

也許有人說,這都不是孩子了,不存在帶不帶的問題。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一直都得起到鞭策的作用。好的孩子不一定非要是學術有成,但品行要正,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三觀,能夠明辨是非,行走於一條朝陽的道路上,那就是父母教育得當的表現了。

總之,在物質上能夠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健壯的體格,在精神上有獨立的人格,端正的態度,那就是把孩子帶得好!


昊寶Mama


前些天,一位媽媽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犯了心梗。感慨當媽不易,經歷了生孩子的生死關,卻不想倒在了教育關,更可憐孩子不易,出生起就早早的站在競爭的起跑線上。只要孩子上了學習的小夾板,母慈子孝和雞飛狗跳都成了日常,誰家沒有“河東獅吼”?誰家沒有鬥智鬥勇?。

“強按牛頭不喝水”,如何徹底轉變孩子從“被動學”為“主動學”,是老師的難題,更是家長的心頭病。

一位幼兒園老師的觀點:孩子的天性需要釋放,儘量滿足他們想要的,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獎勵思維,無效獎勵=沒有獎勵,用外在的物質獎勵和遊戲等為孩子製造成功的機會,如背誦兒歌等,這是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強化孩子的主觀努力來引導孩子體驗成功的感覺,增強他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信心,持之以恆,成就感和上進心也隨之提高了。但是老師和家長都要注意引導的方式,不要給孩子太重的功利性。

小學教師的觀點:幼兒時期到小學,孩子的自控能力還是很弱,刻板管理會讓孩子有逆反心理,總講大道理更會讓孩子厭煩。這個時期孩子都有虛榮心和攀比心,所以要利用這些人性的弱點,去激勵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我們一般是採用蓋小印章、獎勵小貼紙小獎品、發放表揚信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獎勵,這些都可以引導孩子們的行為向積極方向發展,並增強他們的榮譽感。

家長群裡的觀點:認同老師的觀點,並在家庭中也採用這種獎勵方法,但是現在獎勵過於頻繁,有的孩子的效果很好,但是有些孩子卻誤入歧途,變得更有功利心,沒有獎勵不積極,有了獎勵才行動,獎勵小了不高興,孩子和家長都在物質上討價還價,誰還關注獎勵的積極作用呢?

獎勵的副作用:

“爸爸,我做完作業,獎勵我看2小時動畫片,好麼?”

“您說的,只要我考滿分,就能出去玩兒一整天”

“同學都有智能手機了,他們都不和我玩兒,給我也買一個吧”

“上次考100分,給500元,這次怎麼變成50了?”

很多家長會發現,突然這種獎勵不管用了,變成了互相討價,鬥智鬥勇的工具,不錯,像這種太過物質化的獎勵很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畸形的價值觀,榮譽觀,認為獎勵是應得的,只要做得好,就會得到物質獎勵。

心理學家提醒,獎勵不是那麼簡單:

1、物質獎勵好?精神獎勵好?

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都必不可少,對於體力勞動用物質獎勵比較好。對認知開發、智力培養還是要加強精神獎勵。

2、獎勵的價值高低,需要掌控好。

物質獎勵並非越高越好,到達某一臨界點後,再高的獎勵只會起反作用;精神獎勵並非獎勵的越多越好,相反,口頭獎勵多了不值錢,無法達到激發孩子能動性的作用。

3、只有獎勵,沒有批評和懲罰,只是單方面的溺愛。

沒有任何難度,輕易獲得各種獎勵,孩子會有成就感麼?會有挑戰樂趣麼?當然不會的,物以稀為貴,獎勵也是一個道理。

4、獎勵和年齡有關,和心理發展有關。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發展特點,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甚至個人基本需求也不同,所以獎勵的內容和方式也要靈活多變,2歲孩子肯定和6歲孩子、10歲孩子不同,如果自始至終都用金錢等物質進行獎勵,那就不是獎勵,而是誘惑。當孩子的心理認知達到一定水平後,有時候父母或老師的一句誇獎或讚揚,要比金錢實惠的多,認可孩子的努力過程、態度、堅持和進步,這種精神加持是必不可少,適當誇獎他聰明更會簡歷自信。

總之,獎勵孩子既要敢用、善用物質獎勵,更要懂得從內心觀念上正確引導,正確驅動,培養孩子真正興趣和愛好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