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片玉石滩,皇上微服下江南,还成就了徽州一道绝品美食


因为一片玉石滩,皇上微服下江南,还成就了徽州一道绝品美食

在安徽黄山有一片美丽的太平湖,湖畔村居错落,景色诱人。太平湖山多水好,人杰地灵,这里一直流传着一句“坐金山,朝银山,中间夹着玉石滩“的民谚。说起这句谚语,就要说到这里曾经出过的一位大人物的故事。

在明代,距离太平湖不远的石台七都(现石台县河口乡)有一个叫毕家村的村子,毕锵便出生于此。毕锵出身贫寒,但从小就智力超群,虽然调皮,读书却从来是过目不忘。生长在农村,毕锵除了读书,还经常和小伙伴们上山打猎,下河捉鱼。曾经有一次,毕锵和小伙伴们上山打猎的时候,不慎迷了路。无奈之下,他们晚上只能找了一个山洞住下。

就在这个山洞里,毕锵做了一个梦,醒来他忍不住激动和小伙伴们说了起来,说他梦到了有人请他去京城做大官。虽然很聪明,但毕锵的梦在小伙伴们看来无疑是痴人说梦,大家也纷纷嘲笑他,说你要是能去京城做官,我们都能去,官还能做得比你大。小伙伴们的嘲笑,越发激起了毕锵发愤图强的决心,苦心读书。这才有了毕锵在嘉靖二十二年中举,第二年又中了进士的佳话,最终真的留在了京城做官。这些在历史上都有记载,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因为一片玉石滩,皇上微服下江南,还成就了徽州一道绝品美食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首辅。因为与张居正政见不合,毕锵为了自保,上书皇帝申请辞官回家。回乡后,毕锵从不居官欺人,对百姓和乡邻很是照顾,也因此很受大家的爱戴。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故后,毕锵重新入朝,之后担任了南京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北京户部尚书等职务。万历十四年,毕锵因年老体弱多病,精神不佳,请求辞官,皇上不准。不久之后,毕锵上朝时不慎失足跌倒,再次辞官,皇上看他确实是年老体弱,只好准奏。毕锵再次告老还乡,回到广阳定居。皇上念其功绩,在广阳中街建了一座府邸赐给他,后人也称之为尚书府,宰相府。

因为一片玉石滩,皇上微服下江南,还成就了徽州一道绝品美食

随着尚书府的建成,在当地慢慢有了坐金山,朝银山,中间夹着玉石滩的谚语。没想到,这句苏溪河两岸的谚语,慢慢传到到京城,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想,江南竟然还有这样的风水宝地,我得去看看。于是,皇帝微服私访到了这里。皇帝突然到来,毕锵一家都很高兴,热情招待。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尚书夫人还特意做了一样徽州家常火锅,不料皇帝吃得津津有味,赞美不绝。又得知这是尚书夫人亲手烹饪的,皇上不禁感叹,这真是一品锅啊,这道菜名就此一锤定音,徽州的一品锅因此得名。

用完膳后,皇上问及金银山玉石滩一事,毕锵为了避嫌,赶紧解释说,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原本的话是“坐陵山,朝尖山,中间夹着乱石滩“,陵山和尖山都是当地的小山,乱石滩也只是一片河滩,口口相传之下,因为发音近似,慢慢才成了“坐金山,朝银山,中间夹着玉石滩“,这也是老百姓的美好期许。虽然没有看到金山银山玉石滩,但毕竟看到了江南的美好风景,皇帝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万历三十年,皇帝又下诏,加封毕锵任太子太保,毕府大门楣上悬挂一块御赐大竖匾,上书“状元府第“,两旁的对联为:四部尚书第,三朝元老家。毕锵一生,也可谓是荣耀至极了。而谚语中的银山即如今太平湖畔的陵阳山,也成了毕锵的墓葬所在。尚书府因为陈村水库(今太平湖)蓄水拆除,遗址留存湖底。(作者/古月风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