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5個字:“拙”,“緩”,“退”,“苟”,“靜”

金纓在《格言聯璧》中提出了做人五字訣:“拙字可以寡過,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遠禍,苟字可以養福,靜字可以益壽。

拙是勤奮仔細,勤奮仔細就能夠減少過錯;緩是小心多思,小心多思就能夠避免悔恨;退是謙虛謹慎,謙虛謹慎則可以遠離禍患;苟是放鬆心情,放鬆心情就能夠頤養福氣;靜是安詳平和,安詳平和則能夠延年益壽。

認真點不會犯錯,慢一步明白前路,不張揚海闊天空,不較真百毒不侵,心寧靜萬事如意。人的能力有大小,心態健康是關鍵。

做人5個字:“拙”,“緩”,“退”,“苟”,“靜”

拙可寡過

“拙”,不是笨拙,是不自作聰明,按部就班,不求什麼捷徑、門道,是老老實實的,要穩當,所以“拙”可以減少過失。

古人云:“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等淳樸。至於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覺有衰颯氣象矣。”

人在寫文章或做學問時,用拙的方法才會有所進步;人在修養品德時,更需要抱著樸實的態度才會有所成就。

由此可見,“拙”字的含義非凡,就像桃花源中的狗叫,阡陌間的雞鳴,這是一種樸實無華卻又充實的風俗。

而寒潭中映出的月影,古樹上落著的烏鴉,從表象上看來如詩如畫般美麗動人,而實際上卻從中顯示出蕭瑟淒涼的景象。

做人5個字:“拙”,“緩”,“退”,“苟”,“靜”

緩可免悔

絕大多數人都有“悔”的體驗,而悔的根由在於行事草率,不謹慎,一時意氣風發的衝動,往往會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

可以想象在一條很崎嶇的山路上,車子開得很快,是不是很危險?心裡的慾望重,所以很急躁的要去滿足自己的慾望,就經常會做出一些衝動的事情來。

有句話叫“事緩則圓”,就是磨刀的功夫是不能省的,基礎的功夫是一定要放慢的。

如果能夠放慢,能夠很詳細很慎重地觀察,就不會做後悔的事情;如果能時時記起並踐履“三思而後行”,“悔”的頻率就將大大降低。

做人5個字:“拙”,“緩”,“退”,“苟”,“靜”

退可遠禍

老子說:“知止知退,不辱不悔。”

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下來,什麼時候該退一步,就不會那麼燥進,就會免受羞辱和後悔。

退者,忍讓也。能忍讓就會遠離災禍。人生在世,忍讓如同衣服飲食,於人不可缺少。

有些時候,“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衝動的老根是沒有理智,理智一旦失去,人性的力量也就微乎其微了。

忍得一時忿,終身無煩惱。

做人5個字:“拙”,“緩”,“退”,“苟”,“靜”

苟可養福

意思是馬虎點、睜隻眼閉隻眼對自己有好處。芸芸眾生,心態各異,大千世界紛繁複雜,若事事較真,一味競鬥,不說社會難得安寧,就是自身又哪來寧日?

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勞。人世原本就是由貧富、高低、好壞、黑白構成的,且苟且!

不苟且的人,精緻的人,奢華的人,講究的人,過得上高端生活,過不了卑賤日子,絕非生活的通者。

苟且的人,隨意的人,無所謂的人,高生活過得,低日子過得;好生活過得,差日子過得,並且能把苦日子過甜,把壞生活過好,把厄運過成向上力量,把苦命過成逍遙段子。

不苟且的人,這不行那不可,總與世界說不,總與生活牴牾,與天相抗,與地相鬥,與自己過不去;苟且的人,多是說行,說要得,說可以,說無所謂。

不苟且的,總是與世界相拗;苟且的,都與生活講和;不苟且者,與誰都過不去,苟且者,讓世界與自己,相看兩不厭。

做人5個字:“拙”,“緩”,“退”,“苟”,“靜”

靜可益壽

老子說:“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紛繁萬物迴歸本就是靜,只有靜才能迴歸生命。

莊子說:“靜,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

靜,是天地之道。人只有與天地之道合一才能延年益壽,所以“靜能益壽”。

靜者,不受外界誘惑,心靜下來,哪怕物慾橫流,也能熟視無睹。

靜者,專心致志,心靜下來,如飢似渴地讀書也許比縱慾狂歡更充實、更歡娛!

靜者,一切安然,心靜下來,不增不減,方能益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