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武漢求職者:跳槽的忍了,沒跳的幹起副業


受疫情影響,有人沒能拿到心儀的offer,有人的校園招聘改為線上宣講,有人的入職時間一拖再拖,有人擱置了跳槽計劃,也有人無奈之下做起了副業的打算。

疫情下的武漢求職者:跳槽的忍了,沒跳的幹起副業

往年三月,是武漢求職者、應屆生尋找工作的高峰期。

但今年的三月,曾經車水馬龍的武漢復工時間一再延遲,這也讓求職者的內心五味雜陳。

有人沒能拿到心儀的offer,有人的校園招聘改為線上宣講,有人的入職時間一拖再拖,有人擱置了跳槽計劃,也有人無奈之下做起了副業的打算。

身在武漢的求職者,他們究竟面臨哪些考驗?

“想念車水馬龍的大武漢,希望城市早點康復,找到心儀工作。”

楊易,24歲,深圳某科技公司程序員

我是武漢人,今年24歲了,是一名程序員,從事開關電源研發硬件工程工作,目前在深圳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

兩年前,我大學畢業,當時參加了很多校招,最後通過武漢理工大學的校園招聘找到了目前的工作。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武漢也有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但自己覺得深圳電子硬件產業發達,希望趁著年輕多去外面歷練一下,等積累到一定經驗再回家鄉發展。

相比深圳,武漢的房價在我的承受能力範圍之內。最重要的是,因為我是武漢人,我喜歡武漢的風土人情和煙火氣息,家人、女朋友都在武漢,希望能夠早點回到家鄉安家。之前在深圳的薪資是年薪是12萬左右,回到武漢的目標薪資希望年薪10萬左右。

今年過年之前,我就有了回到武漢發展的打算。我原本的計劃是過完年就投一些武漢本地互聯網企業的職位,拿到offer再辭職。但沒想到,突入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的計劃。

目前深圳的公司在2月20日開始復工,但我的職位比較特殊,需要在現場操作一些儀器與設備,因而一直處於無薪休假狀態。

由於在深圳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技能,相比一些應屆生和普通求職者,我也擁有一定優勢。不過,目前也在線上溝通了幾家公司,但感覺整體“不痛不癢”,我自身並不是很滿意。

就職業經驗來看,我這個職位找工作更需要在線下和技術主管面談交流,但目前線上應聘效果不太好,有時候只能溝通到人力資源那一步就沒有音訊了。

目前,疫情尚未結束,企業的招聘力度並不大。我感覺很多企業抱著儲備人才的想法和求職者溝通,沒有線下來得實在。我覺得隨著企業大量復工之後,企業的招聘需求也會逐漸旺盛,但那個時候的求職者也會蜂擁而至,我也會面臨很大考驗。

但不論怎麼樣,我想說的是,武漢是我的家鄉,即便她生病了我還是想要留下來,等她好起來,我相信我也可以找到心儀的工作!

“沒有想到大學畢業這麼特殊,等一切好起來想去東湖邊上騎單車。”

羅文文,21歲,武漢某大學應屆畢業生

我在本地讀大學,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

因為今年就要畢業了,我沒有考研的打算,從去年秋天開始,我就開始參加秋招,為2020年的畢業就業做準備。

之前也拿到了一些公司的offer,但由於離畢業還有一段時間,我希望能夠繼續參加春招。

雖然只是過了一個春節,但我覺得變化非常明顯。去年秋天,同學們找工作還會一起在學校準備面試,一起加油打氣,但在現在由於疫情影響,很多計劃到武漢線下校園招聘的企業,都採取線上招聘的方式進行,參與應聘也成為獨立應戰。

我的專業是通信,其實還是想進入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成為技術人員,即便現在大廠發出很多招聘需求,但相比去年的秋招還存在很多差異。我覺得相比線下招聘,線上宣講會還是有一定侷限性。我這個人表達能力強,往往在面對面小組討論方面有比較大的機會和優勢,但目前線上招聘很多流程取消了,應屆生和公司的交流都不夠直觀。

目前我身邊的同學分為三類:一類是和我一樣繼續找工作,一類是此前考研失敗重新考慮校園招聘,一類是認為今年的工作機會不多、考慮是否要重新選擇考研。

最近我還有幾場線上宣講會要參加,現在的我心情比較平靜,相比一些還沒有拿到offer的同學,我還有之前秋招儲備的一些職位。但現在也面臨很多問題:一是之前拿到offer的企業需要儘快確定意向去單位實習,但現在武漢封城我很難到新公司,這些公司的HR都不太滿意,我感覺工作岌岌可危;二是還有一家公司要簽訂三方協議確定入職意向,否則也有可能錯失機會,但對於這家公司我並不是很滿意。

還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和同學們一起去戶部巷吃小吃,暢想畢業之後未來的打算,沒想到一切來得這麼快。

我希望武漢快快好起來,我們都找到心儀的工作。等來年春天,一起去武大看櫻花、一起去吃好吃的熱乾麵、一起去東湖邊上騎單車看人來人往……

“現在的我更有危機感,一邊投簡歷一邊做副業。”

趙思琪,38歲,武漢某產後修復機構行政人員

其實我還是比較滿意自己的生活現狀,用武漢人的話來說就是“蠻好的。”

我今年38歲,在武漢一家產後修復機構從事行政工作。平時工作朝九晚五,不存在加班加點的情況,自己對於生活的態度也比較隨遇而安,雖然每個月的月薪只有4000多元,但我覺得夠花就行。

疫情發生之後,對我們公司的影響很大。由於我們是線下產後修復機構,主要服務對象是產後媽媽,幫助她們進行體型和體質修復。但疫情期間,我們的門店一直處於停業狀態。什麼時候開業、到時候客流量如何、營業水平如何,未來還能不能撐下去,一切都是個未知數。

此前,我們正常發放了1月的工資,2月沒有營業也沒有發工資。由於我不是核心技術人員,我很怕公司面臨營業壓力被裁員。

因而,目前我一邊等待公司的復工消息,另一方面也在網上投遞簡歷尋找新的機會,我目前確定的職位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銷售職位。相比之前的行政工作,這份工作的薪資高、挑戰高,但疫情期間,我和丈夫的工作都受到了影響,丈夫此前的醫療銷售工作也處於停滯狀態,我們家的收入大幅銳減,我們也面臨孩子的學費以及房貸壓力,因而我也希望找一份工資更高的工作。

除了找工作,目前我也在學一些電商知識,這次疫情對於實體線下門店的打擊太大了。目前我也在和幾個朋友籌備一個網店,希望能在工作之餘做一份副業,多一份收入。

這種變化可能是源於內心的危機感吧,在疫情期間,由於一些公司經營狀況不好,我也有不少朋友失業了。疫情過後,肯定要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隨著武漢的疫情被逐步控制,我覺得復工的希望越來越近了,我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認識這段時間面臨的困難和考驗,在疫情之後更加努力工作,充實自我!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