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衛戰時,斯大林為什麼敢於堅守莫斯科?

碎在揚花裡的文字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莫斯科保衛戰?想當年小個子希特勒摸著鼻樑骨下邊的那指甲蓋大的小鬍子,發了瘋似的在歐洲的土地上禍禍人。

你還別說他發明的那套閃電戰還真好使,一傢伙就幹翻了號稱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把個法國佬掐著脖子,按在地上的抽,順道還把攪屎棍英國佬的勢力徹底趕出了歐洲大陸。

要不是那條狹長的英吉利海峽,小個子希特勒還真有可能,一傢伙就衝到英國佬那破島子上,找丘吉爾算算賬。

耐不住寂寞的希特勒,這還不算完,那對藍色的大眼珠子瞅著蹲在西伯利亞邊上的抽著菸斗的斯大林,就控制不住自己個衝到,悄摸兮的就去撩老毛子。

話說開頭的時候,老毛子確實不熟悉希特勒的那閃電戰,眼花繚亂的整不明白,老毛子吃了不少的虧。

就這麼一個巴巴羅薩計劃,就把個老毛子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吞到了肚子裡,這包括了最有價值的三分之二的工業和將近一半的人口。

這要是一般的國家,這一傢伙早打瘸了,吹口氣的功夫就能把對方吹個四腳朝天。

可老毛子是誰啊?這陣仗也不是沒有見過,當年法國那小個子拿破崙不也來溜達了一圈,撞鐵板上,一步倆哆嗦的回去了嗎?

所以啊,這小個子希特勒開著德國這輛戰車,直接就懟到了莫斯科城下,成了希特勒生命的轉折點——撞鐵板上了。

因為老毛子還真不含糊,在莫斯科那紅場上直接來了一場歷史上最牛掰的大閱兵,他的出口就是戰場。

一幫子老毛子唱著一首激昂的喀秋莎,義無反顧的衝向了戰場,用血與火教訓了來犯的小個子希特勒。

話說這場大決戰打1941年九月份的最後一天,一直幹到了第二年一月七號。這直接讓希特勒開的那輛德國出產的戰車耗幹了最後一滴石油,哭著承認了失敗。

這一仗的結果直接扭轉了盟軍一直以來的頹勢。

所以大傢伙都知道這場戰鬥的結果,不管你咋說他都是理。

可這還沒有開戰的時候,斯大林就有把握守住莫斯科嗎?

說實話開頭的時候,他還真沒有。當年德國佬實行的那臺風計劃,擱老遠就能瞅見莫斯科那紅頂子的克里姆林宮了。

而斯大林在莫斯科的火車站的站臺上來來回回的溜達了差不多倆個小時,一臉的焦慮,為嘛呢?

這不用俺說大傢伙也應該明白就是為了一個問題——該不該留下來?

當然咱都知道最終的結果,斯大林還是留了下來。為嘛呢?

不能退了,莫斯科是老毛子的心臟,這地要是被攻陷了,這也就意味著全完蛋,而他斯大林是這個心臟最強有力的起搏器。

他要是撤了,這心臟能跳動多久?但只要他在這裡,這心臟就會一直跳動下去,因為所有的老毛子都瞅著呢?

按照斯大林的說法:“同志們,俺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了,俺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話說俺不喜歡斯大林這個人,但他無疑是二戰中的偉人,二戰的中流砥柱,這沒得說。

說道這裡估計有要說了:“這說的,老毛子就算是守不住莫斯科,往那西伯利亞一撤,在西伯利亞上和小鬍子希特勒再懟也沒啥問題!”

如果您真這麼認為,你這可就沒有見識了。

咱說老毛子自打和小個子希特勒開戰,就一直被動挨打,老毛子的士氣和軍心已經受到了影響。

您這莫斯科一丟,這意味這嘛呀?老毛子這國家就算是滅了,到了那會希特勒一準整個傀儡政府和你玩陰的。

這將不斷的分化老毛子的勢力,蹲在西伯利亞你能拖多久?那時候面對的將不是單一的德國人,或許一幫子老毛子就會擠到眼跟前了。老毛子打老毛子,這將是史無前例的大消耗啊!

而就算是拖下去,勝利了,其結果就和高盧雄雞法國佬一樣了,擱國際上還有啥話語權,拉倒吧,洗洗睡去吧!

所以斯大林擱火車站想了兩個小時,他明白他自己個就是老毛子心裡的一杆旗,只要他杵在莫斯科,軍心和民心將凝聚在一起,這兩顆心凝聚在一起就能用,就能和小個子希特勒死磕。

而他一旦離開莫斯科,那麼這兩顆心還在不在這將是個未知數,一潰千里這將是一定的。

而後果,他斯大林承擔不起,或許他就成為了罪人,這事不能幹的。

而且莫斯科他也不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未必沒有和小個子希特勒一戰的可能性。

首先他最信賴的朱可夫已經接手了莫斯科的防禦,斯大林格勒戰役朱可夫就乾的不錯,把德國佬給擋住了,而且之前的所有判定,事後證明朱可夫是對的。有這麼一個帥才這擱著,斯大林齊碼能放心一半。

再有小個子希特勒拿下斯摩稜斯克在這嘎達停留了足足兩個月,莫斯科西邊這塊長達七百五十公里的正面,入深三百公里的長度,就有三道防線,九個防禦帶。

怕你啊?而且還新組建了五個機槍營,十個反坦克炮兵團外加五個坦克旅。

更加重要的是,所有的市民都能夠被動員起來,三天,就三天二十五個工人營,十二萬的民兵師,一百六十九個巷戰小組這就組建起來了。

其中挖掘防禦工事的有六十萬人,而這當中有四分之三是婦女,民心是凝聚在一起的。就是這幫人挖掘出了三百多萬立方米的泥土,三千八百個啥臨時,啥固定的火力點。

就這局勢,比任何時候都要好,憑啥要走?

這拳頭夠大了,完全可以和小個子希特勒玩死磕,所以斯大林不走也是有底氣的。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冬天要來了!

事後咱們都知道,這個冬天扯淡的冷,都零下四十多度了,老天爺都不站在小個子希特勒的身邊,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還要啥自行車啊!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當德軍逼近莫斯科的時候,斯大林也曾打算離開莫斯科,當時他在莫斯科火車站臺上來回走了2個多小時,以考慮去留的問題,但最終斯大林還是選擇留了下來。我個人認為,斯大林之所以選擇留下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他當然明白如果自己被俘,對蘇聯意味著什麼,但他更明白如果輕易地放棄莫斯科會給蘇聯帶來什麼後果。

莫斯科戰略地位

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它是指揮蘇聯軍民作戰的中心,如果德國佔領莫斯科,那也就意味著德國再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決定性勝利。另外,從蘇德開戰至今,蘇軍一直處於潰敗的狀態,如果首都再被德軍攻佔,蘇軍的士氣、信心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從一定程度上講,一國首都陷落,就已經意味著這個國家已經滅國。如果德國再扶持一個傀儡政府(蘇聯內不滿斯大林的官員和民眾大有人在),那麼這將極大的分化、削弱蘇聯的勢力。很有可能會如同中國的汪偽政府一樣,一大批人會倒向傀儡政府。更有甚者,蘇聯會步法國的後塵。

斯大林清楚的明白,如果他留在莫斯科,那麼他就是一杆旗幟,不僅可以起到穩定軍心和民心的作用,還可以激勵鼓舞士氣。對於斯大林而言,退卻極大可能意味著一潰千里,所以他已經無路可退。

莫斯科是一座精心佈防的城市

當然斯大林選擇留下來也是有一定底氣的,在德國進攻之前,莫斯科已經做好了精密的佈防。蘇軍利用德軍在斯摩稜斯克地域停留2個多月的時間,在莫斯科以西寬達750 公里正面、300餘公里的縱深內,構築3道防線和9道防禦地帶,形成了大縱深多層次的防禦體系"。

另外,莫斯科城內也建立了59個秘密軍火庫,並組建了20支契卡戰鬥小組負責守衛克里姆林宮等重要目標。而且,為了保衛莫斯科蘇軍在這一地區集結了125萬人,擁有坦克 990 輛,火炮 7600門,飛機677架。可以說,蘇軍勢力並不弱,完全有一戰的實力。這些也是斯大林的底氣所在。

莫斯科之戰,可以說是希特勒與斯大林的決戰,不管哪一方取勝,都將會對戰爭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相比較而言,堅守莫斯科才是最佳的選擇,儘管這要冒很大的風險!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歡歷史和軍事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戰情解碼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戰爭慘烈程度已經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世紀戰爭。作為二戰的發動者德國法西斯,在短短的時間內橫掃歐洲,當時的世界陸軍第一強國法國,很容易的別德國打敗。但是德國在對蘇聯的進攻中,嚐到了失敗的滋味。德國採用閃電戰,迅速的佔領了蘇聯歐洲部分的大部分領土,但是卻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導致德國在蘇聯的進攻徹底失敗。這個一方面有天氣的原因,德軍沒有計算好時間,導致戰爭捲入了蘇聯的冬季,蘇聯的冬季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50度,一直在歐洲生活的德國人很難適應。

為什麼蘇聯當時的領導人斯大林要命令部隊死守莫斯科呢,這個是有原因的。莫斯科是蘇聯當時的首都。莫斯科具有極其重要意義,假如莫斯科被攻破,可以認為蘇聯已經亡國了。一個國家的首都都被佔領了的話,它的軍隊和人民士氣全無,會對以後的抵抗造成很大的影響。

還有就是蘇聯剩下不多的工業基地在莫斯科地區,蘇聯主要的石油產區,一旦蘇聯失去了莫斯科,意味著蘇聯將失去石油的工業基礎,沒有了工業基地蘇聯軍隊需要的武器彈藥坦克大炮石油都將完全失去,蘇聯軍隊將失去戰鬥力,那時候蘇聯就真真的亡國了。以德國傷亡工業水平,一旦德國佔領莫斯科,補給線長的問題立馬就解決了,德國最需要的石油可以就地得到,德軍可以從後勤線上釋放出不少的軍隊,用於支援前線戰鬥。最重要的是但是蘇聯的冬季已經到來,為蘇聯軍隊作戰帶來了不少的便利條件。蘇聯佔據了地利和天時,再加上蘇聯第227號命令,不許後退一步的命令,斯大林才命令部隊死守莫斯科。


環球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僅僅1年多的時間,德國採用閃電戰術就佔領了大半個歐洲,並在1941年6月22日對蘇聯發動大規模襲擊,僅僅三個月就殲滅上百萬蘇聯紅軍。面對勢如破竹的德軍,斯大林決定死守莫斯科,他是有足夠的信心和決心的。

嚴密的佈防

蘇聯在德軍進攻莫斯科之前,斯大林就做好了莫斯科被攻破的準備,並做好了相應的佈防。首先建立了20支戰鬥小組,保護莫斯科的重要目標。並在莫斯科全城設立了59個秘密軍火庫,成立了169個巷戰小組,在城市裡預埋了無數的地雷。斯大林打算在巷戰中耗死德軍。

強大的動員能力

德軍進攻莫斯科前夕,斯大林在3天之內,就組織了25個工人戰鬥營,12萬人的民兵部隊,169個巷戰小組,並組織60萬人在莫斯科城周邊構築了三道防禦工事,恐怖的是60萬人中婦女兒童佔了四分之三,可謂全民皆兵。

強大的工業能力

蘇聯的工業在精細化程度上不如德國,但在工業規模上對德國具有壓倒性優勢。就像今天的“中國製造”一樣,全球無敵。二戰時的蘇聯鼎峰時期,一個月可以生產出數十萬支槍械,兩千輛坦克。只要破解了德國的閃電戰,進入消耗戰階段,德軍就必敗無疑。

強大的後援

除了上述的優勢外,斯大林手中還有一張王牌,就是西伯利亞的遠東軍。遠東軍是一支裝備精良,有著豐富戰鬥經驗的部隊,曾痛宰過日軍,全集團軍有144萬人。為防止日軍北上,莫斯科保衛戰開始前,斯大林沒有調動這支部隊。後來在確定日軍重心轉向太平洋戰場時,才抽調遠東軍增援莫斯科。

總之,面對德軍的進攻,斯大林有足夠的底氣迎接希德勒的挑戰!



花木童說史


莫斯科在1941年年底,實際上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因為德軍的裝甲師此時已經開到了距離莫斯科九英里的地區。

可以說,莫斯科對於德軍來說是“唾手可得”,可是寒冷的冬天卻幫了蘇聯人的忙。嚴寒讓的德軍不得不停止進攻,莫斯科暫且躲過了一個冬天。



01

莫斯科的恐慌

而此時的莫斯科,也處於一片慌亂之中。

10月19日,斯大林就宣佈全城進入戒嚴狀態。群眾得知消息,都以為德軍馬上要攻進城中,於是紛紛登上東去的火車。火車站人滿為患,踩踏事件時有發生。



而在商店,瘋狂的人們擠在一起搶購食物。起初還是“購買”,後來就變成了搶劫。直到斯大林發出一席擲地有聲的演講後,這種不安的情緒才被穩定下來。



02

莫斯科的重要性

  • 革命的傳承
莫斯科作為一古老的城市,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意義。

在十月革命期間,蘇俄共產黨在莫斯科發動武裝起義。之後,蘇俄共產黨的主體就搬到了莫斯科。

在蘇俄內戰中,莫斯科作為國家的象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列寧的帶領下,蘇共靠著莫斯科強大的鐵路線打敗了對手。



而接任者斯大林自然不可能會輕易放棄莫斯科,若是莫斯科被佔,革命的成果就等於被毀。(雖然此時列寧的遺體已經被轉移出莫斯科)

  • 莫斯科的經濟優勢
莫斯科是蘇聯的經濟政治中心,如果德軍佔領莫斯科,莫斯科的一切經濟資源都將易主。

而此時急需資源補充的德軍,就可以盤踞莫斯科,源源不斷地吸血,以此來對抗盟軍。



  • 莫斯科的戰略意義

蘇聯的主要人口都在歐洲部分,而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則佔歐洲部分人口比例最大,其中莫斯科就有500萬人口。

若是莫斯科淪陷,城內的居民不可能完全得到轉移。於是,大量的戰俘會被德軍利用,以此充當他們勞動的機器。

若是莫斯科淪陷,蘇聯最重要的鐵路線將會崩潰。蘇軍全部撤出,而德軍可以利用強大的地理優勢,打下消滅蘇聯的基礎。



若是莫斯科淪陷,蘇軍撤出,遠東的資源雖然豐富,但開採則需要時間。莫斯科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資源地”。無數的作戰機器,軍火武器從這產出。

按照斯大林的方陣,莫斯科將作為一個巨大的“墳場”,數以十萬計的德軍將會在此地被殲滅。

如果莫斯科被攻佔,正如希特勒所說,斯大林所想,等同於摧毀蘇聯人的意志。



雖然當時情況緊急,蘇聯南部正岌岌可危(希特勒瘋了似的抽調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支援南方),但是斯大林仍然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守住莫斯科


小豪說歷史


蘇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資源十分豐富。反之,德國人少地少,資源不很多。這才有蘇聯抗擊德國入侵的實身,能力。德軍閃電戰重創蘇軍,一下子讓蘇軍損失好幾百萬軍隊。這對蘇聯說,是災難性的。不過,蘇軍在大撤退中,以空間換取時間,蘇軍得以在莫斯科大量集結,並做好大縱深防禦準備工作,準備充分,積極,努力,實其攻防一體化,進可攻,退可守,攻防兼備,進退自如,出神入化。蘇軍強大號召力,動員力,戰鬥力,動員大量新兵參戰。新兵經過簡短,簡單軍事訓練後,馬上上戰場,進行實戰。蘇聯軍工體糸在大撤退中沒有及時,馬上恢復到戰前水平。這時,英美強有力的外援和大力支持,幫助,真是雪中送炭,解了蘇軍燃眉之急。蘇軍在英美幫助下,徹底改變有人無槍的歷史,這讓蘇軍兵強馬壯,如虎添翼,信心百倍,越戰越勇,勇挫強敵,爭取到了戰爭最後最為偉大勝利。德軍遠離本土作戰,後勤遠遠跟不上,導致德軍餓著肚子打仗,在彈盡糧絕中走向失敗,恥辱,滅亡。德軍越走近,靠近莫斯科,越失敗。蘇軍越走近,靠近莫斯科,越勝利。斯大林作為軍事家,統帥,對堅守莫斯科有很大信心,決心,能力,他能和莫斯科共存亡,不怕流盡最後一滴血,誓死保衛偉大的莫斯科。斯大林堅守莫斯科,穩定了軍心,給蘇軍信心,決心,能力,蘇軍以一當十,團結奮進,奮勇還擊,以巨大無畏犧牲,決心,勇氣戰勝了德軍,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偉大勝利。


中國美6220


到了1941年12月,納粹德國百萬大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不足30公里,德軍先頭部隊已經能看到克里姆林宮的尖頂了,莫斯科城內的國防工廠、科研單位、學校、政府各機構均已遷到了1000公里以外的薩馬拉州,但是斯大林帶領的統帥部就是敢於堅守莫斯科,哪裡來的勇氣?

圖為德軍正在使用潛望鏡觀察陣地。

莫斯科保衛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1941年9月到1941年12月,這是蘇聯防禦階段,德軍集中了180萬部隊、1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1.5萬門火炮將部隊向蘇聯境內推進了1000多公里,直抵莫斯科城下;1941年12月到1942年4月是蘇聯反攻階段,蘇軍藉著入冬惡劣的天氣,源源不斷的補給和兵員展開了反攻,將德軍推到了原點,粉碎了納粹德國的戰略企圖,蘇聯勝利。斯大林敢於堅守莫斯科主要有2個原因。

圖為蘇聯重型榴彈炮。

一,在納粹德國在歐洲酣戰之際,1941年4月13日蘇聯已經同日本秘密簽署了《蘇日中立條約》,條約規定兩國保持友好中立,如果有第三方侵略,雙方應繼續保持中立。這個條約意味著日本壓根不會北上出兵蘇聯,而希特勒所想的東西夾擊蘇聯的戰略根本不會實現,日本出賣了盟友德國,所以斯大林心裡明亮的不擔心後院起火,不但在莫斯科地區集中了大批兵力,還把在遠東防禦日本的兵力源源不斷的調往莫斯科戰場。

圖為蘇德戰場上的炮火與焦土。

這也是為什麼希特勒低估了蘇軍兵力的原因,因為在戰時莫斯科的5條鐵路運輸線和空中運輸線暢通無阻,兵力兵器物資從莫斯科後方運來。反觀德軍的情況十分嚴峻,入侵蘇聯時德軍的預備部隊只有40萬,莫斯科戰爭絞肉機讓德軍傷亡嚴重,到12月5日傷亡人數已到80萬,而已天氣惡劣,補給中斷,油料炮彈消耗殆盡,糧食只能就地取食,戰鬥力被嚴重剝削,正如此斯大林才立刻決定反攻。

圖為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火箭車首次投入戰場。

二,成功發起全蘇聯人民號召,蘇聯人民熱烈響應保衛首都莫斯科的行動中來,全民總動員想盡一切辦法把兵員、彈藥、糧食等從全國各地運到莫斯科。首先斯大林沒有離開莫斯科一步,一直堅持著領導戰鬥,極大的鼓舞了蘇軍的戰鬥力和士氣;其次在蘇軍戰鬥嚴重失利的情況下,在1941年11月6日在莫斯科舉行了十月革命24週年慶祝大會,11月7日紅場大閱兵,斯大林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在莫斯科生存存亡危急時刻,鼓舞了蘇聯人民民族熱情,民眾積極參與到會戰中。

圖為參加戰鬥的蘇聯游擊隊。

於是莫斯科迅速成立了民兵師,約20兵部隊投入戰鬥;莫斯科周邊市民組織了游擊隊擔任後勤和保障任務;有超過50萬百姓參與修築防禦工事的行動中,共設置了800公里防坦克戰壕、1500公里鐵絲網障礙物、500公里防坦克崖、構建了4萬個防守火力點、各種地雷、陷進不計其數,軍民協作,對莫斯科保衛戰起了積極的作用。

圖為冬季的蘇德戰爭中,德軍攻勢受阻。

戰爭進行到5個月以後,斯大林也轉變了思想戰略,吸取了戰爭初期的教訓,集中指揮、統一戰鬥,而德軍這邊卻因為戰略打擊目標有了嚴重的分歧,在指揮上猶豫不決,延誤了很多戰機,從1941年12月起,納粹德國國內各大報紙紛紛為拿下莫斯科留下版面時,傳來的卻是德軍宣告破產的消息。


圖文繪歷史


莫斯科保衛戰是二戰史上很慘烈的戰爭,交戰雙方都損失巨大。

從1147年開始,莫斯科就是俄國的首都,1712年時遷都聖彼得堡,到1918年時又遷回去,從那時至今一直是俄國的心臟所在,是俄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不只是具有戰略意義,更具有政治意義!

只要莫斯科沒有被佔領,那麼哪怕大部分國土淪陷了,蘇聯民眾心中還有希望;如果莫斯科被佔領了,對於蘇聯士氣的打擊是無可估量的,民心散了,蘇聯就真無可挽救了。

所以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最想拿下的就是莫斯科,而斯大林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對不會放棄莫斯科!

選擇堅守,不是因為有把握守得住,是不能不守!

莫斯科保衛戰的背景

德國入侵蘇聯的計劃代號是“巴巴羅薩”,1940年12月該計劃成形,希特勒立刻批准,預定的進攻時間是1941年5月15日。

二戰史上令人難以置信的一件事情是:德國雖然對“巴巴羅薩計劃”高度保密,但潛伏在德國的間諜理查德·佐爾格想方設法搞到了情報,將德國準確的進攻發起日期傳回了蘇聯,然而斯大林不信。。。。。。

為了發起進攻,德國事先做了很多準備,不斷調集大兵到德蘇邊境,儲備大量戰備物資,還多次派遣飛機到蘇聯境內偵查。到1941年2月,德蘇邊界已有德軍320萬零6千人,和蘇聯接壤的羅馬尼亞此時支持的是軸心國,希特勒在此也駐軍68萬。

這麼大的動作蘇聯不可能不知道,情報部門多次發出德國既將發動侵略大戰的警告,可斯大林他還是不信啊!

斯大林認為德國在拿下英國之前不會開闢新的戰場,他還腦洞很大的認為這是英國的計謀,目的在於逼蘇聯主動攻打德國以減輕英國的壓力——丘吉爾表示很冤枉,他可能這麼想過,但還沒來得及做。

其實倒也不怪斯大林,智商正常的人都會這麼想,正在和一個大國打得不可開交勝負未分,德國怎麼敢再和另一個超級大國開戰?胃口這麼大也不怕牙崩了!

但納粹德國就是這麼瘋狂,並且因為這事兒實在太出乎意料,竟然還差點成功了!

為啥沒成功呢?這就得表揚二戰中德國的著名豬隊友:意大利!

1941年4月,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派意軍侵略位於巴爾幹半島的阿爾巴尼亞,打半天打不下來。。。。。。這並不奇怪,二戰中意大利能打得贏哪個國家哦。

要知道墨索里尼可是希特勒的老師,也是法西斯堅定的支持者,眼看他受阻,希特勒決定發揮風格施以援手,發兵巴爾幹半島,雖然各小國很快就被佔領了,但打得再快也要時間啊!

還記得嗎?進攻蘇聯的時間原定1941年5月15日,等希特勒打完巴爾幹半島,進攻時間被拖延到了6月22日。

大家別小看這5個星期,這為蘇聯贏得了富貴的時間!蘇聯的夏季很短暫,5個星期一過,秋季很快來臨,大雨造成沼澤使得道路陷入癱瘓,重型車輛無法通過,德軍受到了很大阻礙。

此時希特勒又犯了另一個戰略錯誤。進攻蘇聯是他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一致目標,只是怎麼打還存在分歧,最高統帥部的主張是先打下莫斯科,其它地方可以慢慢來;希特勒的主張是先消滅俄軍有生力量,莫斯科並不重要。

這兩種主張我們很難判定哪一種更有效,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單純實施一種,也許都能達到預期目標;如果兩種同時進行,那可就出問題了。

希特勒將原計劃進攻莫斯科的主力裝甲部隊改調往南方參與攻佔烏克蘭的基輔戰役,雖說此戰德軍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俘虜了六十五萬多名蘇聯紅軍,但進一步延緩了進攻莫斯科的時間。

戰役上勝利了,戰略上失誤了。

等德軍大舉進攻莫斯科的時候,造成阻礙的不只是蘇聯的頑強抵抗,更是惡劣天氣,沼澤沒過完,冬季的嚴寒又到來。

莫斯科保衛戰的經過

1941年6月22日早上,德軍計劃已久的巴巴羅薩計劃終於得以實施,對蘇聯發動了猛烈的攻勢!

蘇聯,有點呆了。德軍打到眼前,邊界部隊才匆忙反攻。

斯大林簡直有點頭皮發麻了。東線,德國投入了320萬地面部隊,還有36萬羅馬尼亞軍隊、4萬4千多的匈牙利軍隊、47萬芬蘭軍隊、6萬零9百人意大利軍隊;北線,有芬蘭大軍進攻。

而蘇聯在西線只有290萬紅軍人,頭三天就被幹掉了3922架飛機。

但蘇軍雖然倉促應戰損失慘重,卻極其英勇——都被侵略者打到家門口了,凡是有血性的人都能捨出一條命!

德軍從一開始就沒有達成計劃,原定幾小時就要拿下的要地,往往需要五、六天才能拿下。

12月份,德軍非常艱難的打到了莫斯科郊外,此時他們缺少補給,又是遠程來戰,早已疲憊不堪。此時氣溫低到看不清瞄準鏡,被凍死的德軍數不勝數,大量坦克被凍住,失去了作戰能力。

從士氣來分析,莫斯科只是德軍的一個戰略目標,能打下來最好,但如果打不下來也並不是生死存亡的事;而在蘇軍眼裡,莫斯科是自古以來的首都,是不容有失的地方,哪怕打到最後一刻也要保衛她!

德軍的士氣在此時不如蘇軍。

況且斯大林手上還有數十萬從西伯利亞前來支援的部隊,擁有良好的冬季裝備和補給,還有大量可以武裝的青壯,很快便將逼近莫斯科的德軍打退,並進行反擊,將戰線推回到了冬季到來之前的地方。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了。

但對於整個蘇聯來說,還有很長時間的戰要打。

【結語】

綜合一下,莫斯科保衛戰能勝利,我認為主要有這些原因:

1、希特勒推遲了巴巴羅薩計劃開始的時間;

2、希特勒低估了蘇聯的戰爭能力和反抗精神;

3、蘇聯紅軍拼死一博;

4、蘇聯嚴寒冬季的到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堪稱史上規模最大、破壞力最強的戰爭,使得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戰火波及了亞洲、歐洲、大洋洲和非洲,共六十一個國家及地區捲入戰爭,是以中美蘇英為首的同盟國對戰以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全世界有七千萬人死於這場戰爭,真是人類歷史上的大災難。

在戰爭剛開始無論是在西歐戰場的德國還是在中國戰場的日本,它們進攻的都很順利。尤其是德國憑藉其強大的陸軍裝甲部隊碾壓西歐各國,把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大國的法國都打投降了。起初德國為了不兩線作戰,就在西征的同時與東歐的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當然這只是緩兵之計。在德國基本上攻佔了西歐各國後希特勒就公然撕毀條約騰出兵力來對付蘇聯。

希特勒派出五百萬大軍兵分三路向蘇聯進攻,一路暢通無阻,蘇軍根本無法抵擋德軍的進攻。但當德軍進攻莫斯科時,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竟然不顧蘇聯士兵姓名以人海戰術死守莫斯科,雖然蘇聯軍隊實力沒有德軍強,但奈何人多,而且補給充足,死了一批士兵再派一批士兵,就這麼死守著莫斯科城。根據俄羅斯公佈的資料來看,莫斯科戰役蘇聯死傷103萬人,這還是沒有計入平民死傷數的人數,要知道中國在整個二戰死傷的士兵人數為148萬,而蘇聯一場莫斯科戰役就死傷103萬士兵,可見此次戰役的激烈程度。

那麼斯大林為什麼敢死後莫斯科呢?因為根據當時的局勢,莫斯科如果失守那麼蘇聯也就離敗亡不遠了,守住莫斯科等待美國參戰,那麼同盟國還有勝利的機會,蘇聯也就有生機。而且當時快進入冬天了,斯大林也知道一旦進入蘇聯的冬天,德軍將很不適應,補給也會跟不上,所以哪怕用人填戰場也得把戰爭拖到冬天,這可以說是斯大林的一場賭博,賭美國會參戰。而莫斯科戰役是1941年10月開始的,而兩個月後日本就偷襲了珍珠港致使美國參戰。蘇軍也成功把戰爭拖到冬天,德軍沒有準備過冬的棉衣,由於惡劣的天氣情況後勤補給也跟不上了,德軍便失敗了。

美國參戰後同盟國實力大增,不久後美軍打贏中途島戰役,這場戰役也成為了二戰的轉折點,同盟國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風塵講歷史


斯大林當時確實是在冒險,而當時已經有3架飛機就在等候,隨時準備緊急起飛。

又看到這樣的問題,英武談談個人看法:

1.兵臨城下的斯大林,有過猶豫,但最終決定留下來。

按照英武之前看過的書籍記載和闡述:當時斯大林在車站站臺來回走了兩個小時,火車專車、私人飛機都在時刻準備撤離。而火車站站臺和道路兩旁的私家車上、公用車上,到處都是準備搬離的物品,很顯然這些物品的主人已經坐上火車“逃生去了”!

但最終,斯大林還是選擇留下來,並且在11月7日參加了紅場大閱兵,提振了官兵士氣。

2.當時攻城的德軍很多都是僱傭兵,戰鬥力一般化,這或許是斯大林下定決心留下來的一個原因。

現在很多描述這方面的影視劇,將蘇聯面臨的敵人——德軍描述的非常具有戰鬥力,以便凸顯莫斯科戰役的慘烈。而事實上,駐守博羅季諾的德軍是一幫烏合之眾,基本上都是法籍僱傭兵,沒幾天就被打的四散而逃。據當時任職第4集團軍參謀長的布魯門特里特在專著中說道:......部隊在雪地撒很的撤退將導致整個戰線的崩潰,我們的軍隊將重蹈拿破崙軍隊的覆轍......

3.莫斯科經過精心佈防,有決一死戰的底氣

很多描述說當時德國閃電進攻莫斯科,導致蘇聯缺乏足夠的準備時間,已經心理及備戰的準備。換句話說:當時蘇聯沒有做好準備對抗德國的進攻。

而事實上:當時斯大林預判到德國會攻入莫斯科,但依然在嚴密佈防,企圖拖住敵人,等待西伯利亞援兵的支援!

據公開資料顯示:莫斯科全城設立59個秘密軍火庫,還在各個大樓包括莫斯科大劇院

地鐵等埋設了大量地雷......

正是這些提前佈防,讓斯大林選擇了賭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