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書人,看歷史上的人文、功業、著作、思想,應該關注什麼?

快樂要永恆生命須怒放


這個問題,可能是涉及到人為什麼讀歷史的問題。

個人覺得,我們讀歷史,首先是瞭解基本史實,就是不用太糾結與歷史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寫出再多文字來,也都是根據史書記載去猜測,基本沒有定論。

其次,關注寫歷史的人的史評,然後慢慢的形成自己的史觀。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思想。

思想肯定就屬於文化範疇,所以看歷史,要關注文化的發展和變化,比如文字的發展,用詞的變化,從古文到白話文,還有衍生的文化現象,書法了繪畫了音樂了什麼的。

然後要關注社會形態的變化,比如上古時期人們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夏商時期奴隸制到底是什麼樣,周的政治體制(宗法制為核心的封建制),然後到大一統的國家社會形態,這樣看到整個的脈絡,像黃仁宇寫“中國大歷史\

繽紛歷史清清講


不喜歡長篇大論,首先,讀書人,也分為很多種看歷史,看文獻,看著作,很多都是,外部的刺激才會去看,比如,初高中,要看四大名著,讀孔子四書五經,

一,前者基本也是為了考試,因為這些著作都列入了,高考題目

二,也是讓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中國教育機制,讓這些初高中的學生去明白,其實是很難的,所以我想說,該關注什麼?

每個階段,都有需要關注的理由,這個真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所以作為一個讀書人,應該是帶著問題去,閱讀一本書,這才是你最關注的



小小曾老師


人文、著作之類!!

不單單看其當時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對後世的影響! 因為文化 書籍 只有對後世有足夠的影響 才值得甚至需要在歷史上留存! 而我們的關注點理所當然的應該在這!

當然 , 論證是讀史尤其是文史的必要操作! 所以涉獵一定要廣泛 !

而 功業 ! !

最主要的是看當時以及其當世的功績和作用,

因為時代是進步的 王朝會更迭的!

漢武帝大敗匈奴 使得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

這算的上大功業了!

然而 唐太宗採用開明的民族政策 以仁治國 恩威並施 ,以開明友善的懷柔政策 收服了邊境各族!

唐太宗更是說過這種話:“漢武窮兵三十餘載,疲弊中國 所就無幾,豈如今日綏之以德,使窮髮之地盡為邊戶乎!”

漢武大帝的偉大功業在唐太宗看來確實不值一提 所以 功業重在當代 !

更所以 ! 功業需要結合當時的 時代背景,民族關係,甚至是人民需求等等來看待!不能一概而論!

然後 思 想!

思想似乎是最有可能傳於後世 並影響萬代的!但

社會的變革與進步是無法預料的!

傳承近三千年的孔孟儒家思想 ,卻不一定適用於當代!

所以 思想最主要是看其歷史背景下的成就與適用性! 更重要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費率特


人文方面:生活,樂趣,文章等給我們帶來什麼!正確對待他們當時的價值觀,吸取精華,提高自己!

功業方面:他們建功立業的事例能激勵我們,絕大多數是勵志的典,對正能量的傳播起很大作用!

思想方面:用歷史唯物主義看待他們的結晶,有對的一面,先進的一面,但也有為統治階級服務一面,屬正常現象,社會本身處於對立的統一之中!


狐羊樹


歷史對今天的啟示,不要重複過去不好的歷史,只要是有利於民族國家的人文著作都應繼承,儒釋道法兵,沒有一個是沒用的,只不過,用在當用之時,當然也不會排除外國思想,自由競爭,強調個人價值,這和修身齊家平天下不矛盾,個人體現價值的觀念各有不同,做企業是有價值的,做公務員也一樣,當科學家,和工人勞動者也一樣,關鍵在於經濟社會地位的平等,不否認公務員,企業家,科學家的價值和地位,但是,工人,農民的經濟地位,也應該加強,農村政府機構的效率和廉潔,一直農民的詬病,至於農民工,只要按時發工資款,沒有怨言


浩天正法


應該關注你讀的是什麼書。書不好,邪路就在你面前展開了。不是所有的書都是好書,現在的壞書太多了。另外,“人文、功業、著作、思想”這四個詞彙都不能擺在一起說,它們完全不是一回事。


尋找青島記憶


歷史真假誰也不知道,神化,統治者,美化,吹捧,順情說好話。統治者高大尚,沒有不懂不會得事,比天大比海深。比算卦都靈,有時間看看文藝復興的作品我覺得好點。


見聞79


當然都應該關注,不過思想應該更主要一些


阿飛雜說


首先去看他的人格毅力!再看起家是靠公正還是

邪惡力量!說來話長!多看自明!


海上生明月668


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有影響的帝王,文臣,武將,名人。我認為,主要看他的功業和思想。他們的功績和思想對當吋的朝代做出了什麼貢獻,對當時的民眾有什麼正面的影響和有力的推動,又對後世產生過什麼積極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