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個藩屬國,直到1935年仍在向中國朝貢,誰知道怎麼回事?

第二層皮


是1947年還是1935年?

清朝鼎盛時期有40多個藩屬國,主要的藩屬國如下:

朝鮮、琉球(今天美國委託日本管理的沖繩,原來是琉球王國),安南(大約是今天的越南)、南掌(老撾)、暹羅(泰國)、緬甸,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浩罕王國、哈薩克王國、布魯特、布哈爾、巴達山克(今阿富汗內地區)、愛烏罕(阿富汗)、蘇祿(菲律賓)、博羅爾、瑪爾噶朗、坎巨提、安集延、那木幹、蘭芳共和國等。

歷史發展是殘酷的,隨著清政府的沒落,很多清朝的藩屬國後來或者獨立,或者被兼併到其他國家,在清朝鼎盛時期這些藩屬國一般都要向清政府納貢的。(清朝版圖及其附屬國,周邊幾乎都是藩屬國,乾竺特也在其中,箭頭所示)

有這麼一個小藩屬國,到1947年之前還一直和中國的中央政府有聯繫,而不是1935年,也就在這一年這個藩屬國和中華民國政府斷絕了聯繫,這個藩屬小國就是坎巨提,史書上又稱甚繁、棍雜、謙珠特、乾竺特、喀楚特。在大唐時期,該地區被稱作“小勃律”,也屬於藩屬國

1933-1934年,多股國外勢力入侵新疆,企圖將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在南疆等地發動叛亂。此時的叛亂阻斷了坎巨提與中央政府的聯繫,1934年夏末,國民政府軍隊平叛成功。

由此看來,坎巨提停止納貢或由於戰亂停止,大約在1933-1934年,或者1947年停止納貢,而不是確定為1935年。

乾竺特(坎巨提)為何一直向中國納貢。

坎巨提是喀喇崑崙山的大峽谷,南北長約300公里,東西長約10公里,是克什米爾的天然門戶,連接中國和巴基斯坦,地理位置比較重要

由於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因此這個地區經常被周邊的王國侵略。乾隆26年,也就是1762年,坎巨提派遣使者到清中央政府,請求成為大清的藩屬國。坎巨提將國民情況和物產都報給了乾隆皇帝,此時坎巨提有民戶7000多,大約也就35000-40000人左右,民眾以畜牧業為主,本土不生產糧食和布匹,需要從其他地方貿易輸入。(乾隆皇帝大閱圖,他在位時乾竺特自願藩屬於清朝)此後的歷史中,清政府、中華民國政府都沒有派遣官員管轄該地區,但是坎巨提一直向中國的中央政府納貢,直到1947年(有爭議)。納貢數量如下記載:

每歲貢中國砂金一兩五錢,派之民,農戶收麥十二斤,畜牧家則戶收羊羔一,以集此款,無他徭也。(《清史稿》)

坎巨提成為清政府的藩屬國後,清政府得到納貢,也有義務去保護自己的藩屬國。道光年間,克什米爾王國侵佔坎巨提,坎巨提不得已向清政府求援,清軍進入坎巨提擊退了克什米爾王國的進攻,消滅了克什米爾王國7000人,並且獲得了賠償。在此之後,一些小的侵略行動不斷,坎巨提都依靠清政府的幫助得以獲得了長時間的安定生活。(道光皇帝像,他在位期間保護了坎巨提部落的安全,殲滅克什米爾王國軍隊7000人)

1876-1878年,左宗棠進軍新疆,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坎巨提的民眾很多人為清軍帶路,為平叛新疆立下了不少功勞。

1891年,英國侵佔了坎巨提,通過該地,英國的觸手可以進入中國的新疆等地活動。經過交涉,該地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清政府保護坎巨提的安全已經長達100多年,當地的民眾信賴清政府,因此產生了兩頭藩屬的情況。記載如下:

1、新疆巡撫陶模即委阜康縣知縣田鼎銘、都司張鴻疇前赴坎部(坎巨提部落),會同英員熱布生,更立買賣提哎孜木為坎巨提頭目。封立儀節,華員居右,英員次之,英屬克什米爾委員居左稍下,新酋又次之。

2、臣與英相兼外部尚書沙力斯伯裡晤商,據稱並無滅坎之意,亦無阻坎入貢中國之意。祗以坎酋罪惡甚多,輕慢英官,不得不示以懲儆也。臣與總署電商,因坎酋聲名素劣,勢難必使復位。其部既系兩屬之國。(《清史稿》)

從以上記載可以得知,坎巨提仍然屬於清政府的藩屬國,從封立坎巨提首領來看,清政府的官員佔據位置的首位,英國次之,克什米爾王國的屬員再次之。

中國在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國家勢力衰落,對坎巨提無心他顧。但坎巨提的民眾認為中國一定會強大起來,於是還一直保持著向中國的中央政府納貢的慣例。

1947年8月14-15日,英國所屬的英屬印度解體,迫不得已推動印巴分治。此時的坎巨提宣佈加入巴基斯坦,英國人一直認為坎巨提屬於英屬印度殖民地,根本就不顧中國政府意見。(印巴分治圖,克什米爾地區錯綜複雜,邊界牽扯中國、巴基斯坦、印度等現代國家)

坎巨提爭議由來。

清政府的版圖和中華民國時期的版圖大都沒有將坎巨提這個地方劃歸中國版圖。國民黨敗退到臺灣之後,為了混淆視聽,於是發行了不少的中華民國地圖,對於和中國有爭議的疆域很多都劃入中華民國的版圖,從而指責新中國出賣國家領土疆域。這時臺灣中國疆域地圖將坎巨提劃歸中國疆域。

1963年3月2日,經過中國和巴基斯坦長時間的邊界協商,確定了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界。中國外交部長陳毅和巴基斯坦外交部長布托簽訂了一份臨時協議,坎巨提歸巴基斯坦管轄。這是簽訂的協議是臨時性的,解決了兩個國家的邊界問題,在協議的第六條中規定:

雙方同意,在巴基斯坦和印度關於克什米爾的爭議獲得解決以後,有關的主權當局將就本協定第二條所述的邊界,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新進行談判,以簽訂一個正式的邊界條約來代替本協定,該主權當局如系巴基斯坦,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將簽訂的正式邊界條約中,應該保持本協定和上述議定書中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關於中國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各個地區相接壤的邊界的協定》,1963年3月2日)


一旦克什米爾爭議問題獲得完全解決,中國和巴基斯坦對邊界問題再行商議決定一個正式的邊界,現在的中巴邊界屬於臨時性的。

往事已矣,只有中國強大了,國家疆域才能更加穩固。


穿越再現彼岸


對,確實有這麼一說,清朝滅亡20多年了仍向我國朝貢,這個藩屬國叫坎巨提,面積不到2萬平方公里,位於帕米爾高原,與我國新疆喀什地區接壤,毗鄰克什米爾,現在屬於巴基斯坦控制區。

坎巨提地方不大,但位置關鍵,向西是帕米爾高原,向北是新疆喀什,向南是印度,所以它是連接中亞、南亞各國的必經之道,更是克什米爾的門戶,坎巨提的人基本靠經商為生,一直在克什米爾勢力範圍下,但坎巨提人不甘被控制,就投向了強大的大清帝國,在乾隆26年,也就是公元1761年,正式歸中國,成為清王朝眾多藩屬國之一。

對於清王朝來說,坎巨提是個袖珍藩屬國,人口少,土地貧瘠,物產低,前來依附也並沒為難,據記載,坎巨提酋長每年僅需向清廷貢沙金一兩五錢即可,稱為“十五塔哈貢金”,貢金交給新疆的葉爾羌衙門,再行轉呈,後改為喀什道臺,所以每年坎巨提使者都會帶貢金到喀什,道臺按照例回贈緞匹、金銀器物等,這完全是以少換多的極為划算的買賣,坎巨提人樂此不彼。

19世紀末,坎巨提先是被克什米爾控制,又被英國侵佔,軟弱的清廷交涉無果後放棄,但坎巨提仍然向清廷朝貢,以一兩五錢的沙金換取豐厚的回饋,清亡後坎巨提照例派使臣赴新疆喀什進貢,以示友好,直到1934年南疆變亂才斷了關係,由於暴動當時喀什公署的檔案室所藏文書卷宗被焚燬,所以坎巨提進貢的具體內容無案可考,後來坎巨提曾試圖恢復與中國的舊有關係,希望中國助其獨立,但坎巨提已被納入巴基斯坦,故談判無果告終,1963年我國與巴基斯坦簽訂邊界協定,正式承認坎巨提是巴方領土。


圖文繪歷史


清朝家裡初期有很多藩屬國,他們都會主動向清朝納貢,謀求保護。但隨著清朝的衰敗,很多藩屬國都脫離了清朝的管制,但是有一個藩屬國直到1947年才停止向中國納貢,這個藩屬國就是坎巨提。坎巨提是在清朝乾隆盛世年間成為清朝的藩屬國的,因為乾隆年間清朝非常強大,而當時坎巨提的俯首沒有被統治者重視。

清朝也沒有指望坎巨提這個生產能力比較低的國家,朝貢什麼好東西,只讓他們每年朝貢一些砂金和少量的糧食。坎巨提是位於帕米爾西南部的一個小國家,和克什米爾相鄰,曾被克什米爾入侵,克什米爾入侵坎巨提時,清朝還幫助坎巨提抵禦了外敵,最終坎巨提被保存了下來,在這之後坎巨提更加依賴中國。

1891年,大英帝國侵略了坎巨提,雖然當時經過新疆巡撫的交涉,坎巨提依然歸屬清朝,但是實際上,坎巨提已經脫離了清朝政府的控制,坎巨提被迫向英國納貢,但同時坎巨提也向清朝納貢,從始至終都沒有拋棄過清朝。

到了民國時期,坎巨提卻一直被標註在國界之外,當時的新疆再也沒有對坎巨提進行管轄。1962年中巴劃界,之前一直被巴基斯坦管轄的坎巨提,最終被納入巴基斯坦版圖。雖然被納入了巴基斯坦,但坎巨提仍然向我國朝貢,到現在也只認中國的統治。

坎巨提在1947年仍向滅亡的清朝朝貢,可以坎巨提是堅持到最後的一個藩屬國,即使是加入了巴基斯坦,他們依然認為中國對他們非常重要,和之清朝的其他藩屬國相比,坎巨提可以說是最忠誠的一個。

但令人感動的是,就算是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坎巨提仍然堅持向中國納貢,直到1947年才結束。為什麼坎巨提會堅持到1947年呢?這是因為在1947年坎巨提加入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鐵哥們,而且我們一直稱巴基斯坦為“巴鐵”。坎巨提加入了巴基斯坦,對我們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


公元前


一、

確實有這地方。

這個屬於清朝藩屬國的地方叫坎巨提,它曾經是清朝唯一的白種人附屬國,坎巨提內部主要以雅利安人種為主。

坎巨提東接巴勒提斯坦,西越興都庫山脈,南鄰巴控克舍米爾吉爾吉特,北鄰帕米爾高原和中國新疆。

坎巨提和清朝建立封貢關係是在乾隆二十四(1759)年,後在道光二十七(1847)年,坎巨提因平叛有功,被清朝納入管轄境內,成為內藩。

這裡所講到的坎巨提所平的叛亂指:和卓後裔入侵中國南部事件。

關於坎巨提朝貢一事,在1935年確實還在繼續,但並不是像以往一樣向清政府朝貢了,當時朝貢的對象為民國政府。

二、

清朝滅亡之後,伴隨著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中國及其周邊地區逐漸成為了西方列強們所窺覷的對象。

在1891年,英國在和俄國爭奪帕米爾的鬥爭之中,搶先佔領了坎巨提,在佔領坎巨提之後,因坎巨提曾是清朝藩屬國這一層關係,英國希望可以和中國一起對抗俄國,並繼續向清政府納貢。

但是後來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失敗之後,英國便停止了和清政府抗俄的計劃,畢竟當時清政府自己都已經難保了,更別說幫助那些曾經的小弟了。

到了1936年,英國和俄國在中國新疆的地位以有所不同,那時俄國確實要比英國強勢,英國也是怕俄國聯繫中國來滲透坎巨提內部,於是英國便力促坎巨提終止向中國納貢,並斷絕和中國的關係。

三、

後在1937年,在中國抗戰之時,坎巨提曾提出希望加入中國,但因種種原因並沒有實現。

之後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民國政府也曾提出要把坎巨提這一地方搞成中國領土,並在當時的地圖之上,把坎巨提加入到了新疆的領土中,但最後此事還是不了了之了。

最後還是在1947年,坎巨提才有了屬於自己的歸屬地。

那時候印度和巴基斯坦紛紛開始獨立,坎巨提也在那時加入了巴基斯坦。

現在,憑著“中巴”的關係,也算是跟坎巨提再續前緣了。


千古君


按照《清朝通典》的記載,清朝藩屬國大約有四十多個,不過,從真正意義上來講,能夠達到所謂的“遣使敕封”這種層面的,大概也就只有二十幾個左右,包括朝鮮,越南,暹羅,琉球等。

當然,在西方帝國入侵,以及清朝本身的實力衰退這些情況下。等到清朝滅亡時候,基本上這些藩屬國和清朝也就斷了關係,改換門庭。但有一個國家一直堅持向清廷朝貢直到1935年,它就是今天的主角坎巨提土邦。

坎巨提位處中亞,東西連接阿富汗,北邊可入新疆,南邊就是印巴焦點克什米爾,控制印度,稱得上是地處“兵家必爭之地”。

坎巨提土邦於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成為大清帝國的藩屬國,按照約定,坎巨提土邦每年需向清朝供奉砂金一兩五錢,正是成為了清朝正式的藩屬,兩國關係一直延續了下來。

清同治七年,阿古柏侵入新疆,切斷了坎巨提與清朝的聯繫。光緒十七年,坎巨提土邦遭到了英軍的入侵。雖然世事不太平,坎巨提不過還是沒有屈服,依然堅持做清朝的藩屬。

等到1911年清朝滅亡以後,依舊念念不忘,堅持朝貢,一直到1935年才停止。

1947年,印巴分治,坎巨提土邦加入了巴基斯坦。


是阿維啊


據《清朝通典》記載,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後,繼承了明朝的宗藩朝貢的體制,藩屬國有四十多個。大清王朝中前期國力強盛,藩屬國一直以來也風平浪靜,但是到了後期,國力大不如以前,很多藩屬國都漸漸脫離了,然而只有一個藩屬國對清朝一直忠心耿耿,甚至後來清朝滅亡,也是一直對中國朝貢,一直到1947年,這個國家就是坎巨提王國。

坎巨提王國與中國新疆接壤,南邊是印度,北部和東部是中國新疆,西部是阿富汗,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因為一旦有國家佔領了這裡,對與周邊的國家都是威脅,所以這裡的戰略位置是很重要的。坎巨提王國成為中國藩屬國是在乾隆時期,當時的坎巨提王國是一個貧窮的小國家,國土很小,而且人口只有七千多人,窮到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財向大清 進貢。


乾隆時期的大清王朝實力還比較雄厚,對於這個貧窮的小國家也並不放在心上,所以只是象徵性的向其索取一些東西,但是坎巨提王國卻因此得到了很多的庇護,很少受到周邊國家的騷擾,遭受侵襲的時候,清王朝也會幫助其擊退敵人。因此,坎巨提王國在清朝的庇護下安穩了許多年。



1840年,英國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清朝的天朝大國的地位受到了巨大威脅,周邊的附屬國也是內憂外患,要麼主動要麼被動與清朝斷絕了宗藩關係。1891年,英軍侵佔坎巨提,當時新疆巡撫進行多方交涉,此處仍然屬於我國附屬國,但是實際上清朝此時已經自身難保,根本無暇顧及此處,坎巨提王國還是淪為了英國人的殖民地。坎巨提被迫向英國進行朝貢,但是這個小王國卻不肯放棄對清朝朝貢,因此坎巨提王國在向英國朝貢的同時,一直堅持向我國朝貢。



清朝滅亡之後,由於坎巨提王國一直感念清朝的庇護之恩,所以在民國時期還是繼續向中國進貢,可以看出坎巨提很想將這種友好的關係保持下去,在我國動亂時期也一直沒有拋棄我國,持續進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在1947年仍然遵循清朝舊曆向我國進貢,實為我國最後一個藩屬國。


停止對我國進貢之後,1962年,中巴劃界,坎巨提被規劃到了巴基斯坦管轄,中國也承認坎巨提是巴基斯坦的領土。坎巨提與中國的情分是很重的,清朝的庇護之恩讓他們一直記在心裡,對中國不拋棄不放棄,是讓人很感動的。


小姐姐講史


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曾經派遣大軍掃平過新疆,將新疆戰事掃平了,如此一來新疆周圍的小國家也都見證了清朝的強大,部分國家也就都投入了清朝的懷抱,坎巨提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


與許多國家不同的是,清朝在鴉片戰爭以後開始式微,式微也就意味著清朝對藩屬國的控制力減弱了,許多小國家開始與清朝貌合神離,漸漸的脫離了清朝的控制,長此以往會發現,真正願意做清朝藩屬國的小國家沒幾個了,要知道,鼎盛時期的清朝,手裡頭的藩屬國繞國界一週,基本上只要是挨著清朝就會是清朝的藩屬國,清朝式微,甚至是後來的滅亡以後,這種國家越來越少,其中堅持到最後的,也就是坎巨提這個國家,雖然清朝滅亡了二十幾年,但這個國家依舊保持著傳統的朝貢。

坎巨提是一個面積極只有兩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毗鄰可什米爾地區與中國的新疆,清朝鼎盛時期,一直是大清最忠誠的小弟之一。


直到19世紀九十年代,坎巨提終於還是迎來了英國人的遠程殖民,英國人雖然在這裡建立了殖民地,但坎巨提依舊保持著對清朝的朝貢。

清朝的相關記載中,幾乎找不到坎巨提這個名字,沒辦法,地小人少,這個國家本就不應該被記住,所謂的朝貢,也不過是象徵意義的,坎巨提只需要每年給清朝少量的黃金,就能換來大量的財富,這在清朝鼎盛時期當然不算什麼,但在清朝衰落以後,這種禮尚往來也漸漸變得蒼白。

特別是在清朝滅亡以後,坎巨提還在繼續朝貢,當然,坎巨提的朝貢從來都不是穿越新疆,跨過千山萬水,奔赴京城向清朝統治者朝貢,而是直接將貢品給予新疆當地的行政部門,由他們轉交,最後落到哪裡沒人知道,反正肯定跑不出新疆。

一直到1935年,新疆地區也開始動盪不安,當地行政部門也在動亂中被摧毀,這時候的坎巨提其實是還想繼續朝貢的,可惜朝貢的對象沒了,他們也只好就此作罷。


到了新中國成立以後,坎巨提也曾試圖讓中國幫助他們獨立,但由於當時國際形勢限制,中國只能支持巴基斯坦,畢竟坎巨提當時是巴基斯坦的佔有區,中國承認坎巨提屬於巴基斯坦,也僅此而已,此後這個國家就消失了。


魏青衣


當歷史的車輪碾過幾千年的風塵,來到了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伴隨著朝代早期兩位開明君主的大力作為下,奠定了朝代輝煌的發端——康乾盛世。

中國版圖西部的少數民族在歷史上無數次入侵,在叛亂——平定——歸屬中反覆交替。康熙九年,漠西噶爾丹當上準噶爾部的頭目之後,準噶爾部的勢力達到了鼎盛階段。噶爾丹野心勃勃,東征西侵,不斷南下,想重振蒙古往日的輝煌,部下控弦之士達到10萬人,對清政府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康熙帝為維護清朝北疆穩定,御駕親征。

1690年6月,康熙親臨狂風怒號、驚沙撲面的塞北,指揮大軍迎戰噶爾丹。八月,清軍在烏蘭布通與叛軍交戰。在清軍猛烈的炮火攻擊下,噶爾丹叛軍死傷慘重。由於康熙身患重病,清軍只好班師回京。此後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和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又兩次率兵親征,誅殺了噶爾丹,徹底平定了噶爾丹發動的叛亂。徹底震懾了西部屬國。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定準噶爾後,將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釋放,並派波羅尼都招撫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和卓兄弟乘機控制了喀什噶爾、葉爾羌(今新疆莎車)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佔殺死清軍副都統阿敏道,舉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發兵征討大小和卓,在庫車、葉爾羌、和闐等地與大小和卓交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敗西逃,經蔥嶺進入巴達克山(在今阿富汗東北部),被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殺,叛亂遂平。

坎巨提,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成為大清屬國的。坎巨提王國主動派遣使者與清朝通好,正式成為清朝屬國,並每隔數年進貢一次,這一年是公元1762年。

坎巨提一直保留著奴隸貿易的傳統。坎巨提境內以山地為主,畜牧業比較發達,但這些牧場上的勞作者,許多都是來自中亞地區的貧苦人民。由於國力弱小,生產力極不發達,所以清朝大大減少了其貢品徵收數額。從第一次朝貢起,坎巨提從未沒間斷過,貢品數量雖不多,但其對清朝忠心耿耿。從歸屬清朝起(1762),到停止進貢時(1947),已經守護中國邊疆長達185年。英國殖民時期,坎巨提的利益受到巨大威脅,但清政府已無暇自顧,《清史稿》載“大清內寇不靖,未惶遠略,無暇兼顧坎巨提”。即便如此,坎巨提依然堅持向中國朝貢,直到清朝滅亡後的35年中,都是如此。

1947年,坎巨提王國酋長向中國最後一次朝貢。這對於坎巨提王國和藩屬國朝貢歷史來說,都是句號。



掌中沂源


藩屬國,是指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上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從屬並受制於他國的國家。最典型的藩屬國形式為附庸國或半殖民地。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從西漢開始就有藩屬國,中國曆代王朝多對藩屬國採取懷柔政策,厚往薄來,很少干預其內政,卻無償為其提供保護。

中國與周邊國家存在的宗藩關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宗藩關係是通過宗主國文化、教育、外交等手段間接影響藩屬國。這種宗藩關係表面上看來是一種以小事大的不平等關係,周邊國家要向中國“稱藩納貢”;受中國的冊封,並由中國賜予印璽。而實際上這種宗藩關係只是維繫中國和周邊各國友好關係的一種形式,並不具有統治和被統治的實質性內容。並且,作為宗主國的中國統治者,是以一種“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義態度對待外國的、原則上並不干涉藩屬國的內政。中國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作為“天朝上國”的富有與大度,總是本著“薄來厚往”的原則,對朝貢者給予大量的賞賜,其價值遠遠超過朝貢者所進貢的物品,所以,各藩屬國總是樂於來華朝貢。有時中國統治者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也對各國來華朝貢的時間和規模作出種種限制和規定。雖然有些國家有時不按規定而提前來華朝貢,中國政府也都給予了熱情接待。再者,各國在來華朝貢的同時,也與中國進行了貿易往來。

由此可見,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這種宗藩關係和近代西方國家間那種表面上平等而實質上卻是弱肉強食的國際關係有著本質的區別;和西方殖民國家的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那種控制與被控制、壓迫與被壓迫、剝削與被剝削、掠奪與被掠奪的關係更是有著不可同日而語的天壤之別。

1947年,距離清朝結束已經35年,此時的中國也歷經了一個又一個重要時期,徹底的廢除了封建專制舊思想。但值得一說的是,此時卻有一個國家始終延續了滿清的制度對我國進行朝貢,該國就是坎巨提,如今該國已經為巴基斯坦的領土,但坎巨提卻始終對我國有著不一樣的感情,直到今天都只認同我國的統治。隨著清政府逐日衰落,面臨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機時,一些曾以清朝為宗主國的周邊小國紛紛選擇獨立,晚清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危機。值得一說的是,當時的坎巨提雖然已經被英國佔領,每年被逼要向英國朝貢,但在如此窘迫下的坎巨提卻始終不忘清朝曾經幫過他的恩情。在向英國朝貢的時候也在向清朝朝貢,可以說坎巨提自始至終都沒有拋棄我國。在他們心中,中國一直是他們的宗主國。一直到1947年,坎巨提都還在向中國進行朝貢。

之後,坎巨提雖然加入了巴基斯坦,但坎巨提始終都在強調中國對他們的重要性,並宣稱只認同中國的統治。相對於其他藩屬國而言,坎巨提應該是清朝最忠心的藩屬國。





雙腳攆高鐵


這個藩屬國就是歷史上的坎巨提王國,它作為清朝附屬國有150年曆史,《清史稿》中有其詳細記載。印巴分治時,坎巨提併入巴基斯坦,即現今的罕薩。

坎巨提,又名乾竺特、喀楚特,位於新疆葉爾羌西南一千五百餘里的地方,所處之地山巒較多。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坎巨提,現將王國前世今生介紹如下。

先了解一下坎巨提具體位置。從新疆莎車(葉爾羌)向西,入帕米爾高原(蔥嶺),抵達塔什庫爾幹,再往西穿尼塔什山口,向西南至塔克敦巴什帕米爾。

之後向南穿越興都庫什山與穆士塔格山形成的峽谷之地,接著沿罕薩河南行,順河向西抵達河北岸的罕薩城,這就是坎巨提都城。這便是前往坎巨提古道。

坎巨提人居住在發源於興都庫什山脈的罕薩河谷,這裡的地理位置是兩山夾一河,是帕米爾高原進入南疆的咽喉要道。歷史上的坎巨提人也被稱為罕薩人。

坎巨提人大多是金髮碧眼,基因分析表明他們血統中有一部分屬雅利安人種,但當地人自稱是亞歷山大軍隊的後裔,實際上其血緣更接近阿富汗帕米爾人。


清代的罕薩城面積不大,城中約有居民兩千多人,城外有五千多人。坎巨提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米爾”,皆出自阿葉什家族,祖上為吉爾吉特王國頭領。

據史料記載,坎巨提的牛、羊、馬較多,服飾以毛織為主,沒有布帛。每當遭遇外敵入侵,坎巨提會全民皆兵來抵抗。坎巨提人沒有賦稅,只有獻出苦力。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坎巨提派王子向葉爾羌辦事大臣進貢砂金,清朝將其納入附屬國之列。規定每年向大清進貢砂金一兩五錢,全部從拉達克購買。

坎巨提為籌集砂金費用,要求每戶農民上交二十斤麥子,牧民則是一隻羊。坎巨提使臣到了葉爾羌後,由官府免費護送進京,清廷通常會賞賜大緞和布帛。

這種朝貢行為一直持續到清末,150多年來從未間斷。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克什米爾王國派兵入侵坎巨提,結果被坎巨提擊敗,雙方商定每年互貢。

坎巨提之所以能成功抵禦外敵入侵,主要是得到了葉爾羌清軍的幫助。光緒年間,沙俄勢力進入帕米爾高原,英國為保住南亞殖民地,開始向罕薩城進攻。

坎巨提戰敗,酋長賽夫達爾攜數百親信出逃。賽夫達爾素來以兇狠殘忍著稱,他本想與沙俄勾結瓜分帕米爾高原,結果遭到部眾的阻攔,遂向東逃入新疆。

喀什道臺都司將反覆無常的賽夫達爾拘禁起來,英軍佔領坎巨提後,清政府派薛福成出使英國商議坎巨提問題。最終商定英軍撤走,坎巨提仍為大清屬國。

賽夫達爾的弟弟買買提艾孜木被選為新首領,清廷派官員張鴻疇會同英方對新首領進行了冊封。買買提艾孜木聽命於光緒詔書,按舊制扔給大清進貢砂金。

這位首領共在位四十六年,直到1938年才去世。老首領賽夫達爾被清廷在迪化城拘禁了十七年,最後將其安置於庫車,其子及家屬被安置在新疆的莎車縣。

英屬印度時期,坎巨提與那加爾成為印度的土邦,屬克什米爾專員管轄。1947年,印巴各自獨立,坎巨提統治者賈馬爾汗宣佈併入巴基斯坦,成為其土邦。

二十七年後的1974年,坎巨提土邦政府被廢黜,併入新建的“北方地區”。坎巨提首府罕薩被改名為卡里姆阿巴德,賈馬爾汗被迫退位,在兩年之後去世。

如今的喀喇崑崙公路就經過坎巨提王國統治者曾經的居住過的宮殿城堡——巴爾提特城堡,該城堡向北通過紅其拉甫口岸與新疆相連,其西南為吉爾吉特。

可以肯定的是,坎巨提與清朝一直保持著朝貢關係。至於是否持續到1935年,目前沒有找到相關的記載。但坎巨提的藩屬國身份,一直持續到印巴分治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