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州大堂:獨為七間的州衙正堂


絳州大堂,位於山西省新絳縣城西高崖之上,原新絳中學校園內。始建於唐,現存大堂建築為元代重建遺構,是絳州州府的主體建築。據古建專家介紹,全國州衙正堂規制通例為五間,而絳州獨為七間。由此可見,當時絳州地位的重要性。

絳州大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西長29.20米,南北寬15.40米。

大堂又名“帥正堂”,公元617年,李淵、李世民父子從太原南下,在絳州府招募將士。李淵授帥封金印給唐朝名將張士貴,拜為右光祿大夫。張士貴在此掛帥旗,從此效力李氏父子。白袍虎將薛仁貴從軍的故事,也與此處密切相關。

一進入大堂,便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一千多年來,這裡明鏡高懸,衙役吶喊,百姓喊冤,知州斷案。

為擴大堂內面積,內柱大量減少,橫樑為三架重疊,撐以通天立柱,堅固有力。

樑柱多為原始材料剝皮稍加砍削而成,無統一規格可尋,更顯得粗獷豪放。

堂內北壁東側嵌一塊《文臣七條》石,系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刻制,上書宋真宗寫的廉政戒律。一曰清心。謂平心待物,不為喜怒愛憎之所遷,則庶事自正。 二曰奉公。謂公直潔己,則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謂以德化人,不專尚猛威。 四曰責實。謂專求實效,勿競虛榮。五曰明察。謂勤察民情,勿使賦役不均,刑罰不中。六曰勸課。謂諭下民勤於孝悌之行,農桑之務。 七曰革弊。謂求民疾苦,而釐革之。

堂內北壁西側嵌一塊《武臣七條》石,系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刻制,上書宋真宗寫的廉政戒律。一曰修身。謂修飭其身,使士卒有所法則。二曰守職。謂不越其職,侵撓州縣民政。 三曰公平。謂均撫士卒,無有偏黨。 四曰訓習。謂訓教士卒,勤習武藝。五曰簡閱。謂察視士卒,識其勤惰、勇怯。六曰存恤。謂安撫士卒,甘苦皆同,當使齊心,無令失所。七曰威嚴。謂制馭士卒,無使越禁。


《文臣七條》石几經流失,1984年重嵌堂內;《武臣七條》石最近剛剛嵌入,我猜想應該是仿製品。堂前東一顆粗壯的大樹上結滿形似皂角果的樹,猜想是一顆皂角樹。猶如這棵樹一樣,歷經滄桑,仍開花結果。兩塊石碑不僅具有文物價值,其內容對於今人,仍有借鑑作用和參考價值。

大堂尚有幾塊大型石質覆盆式蓮花柱礎,可以想象唐代的大堂比現在更威武壯大。

大堂前東邊西邊仿建有二排廂房南北拉開,那是昔日三班六房,差役辦公的地方。圖為東邊廂房。

大堂前東邊西邊仿建有二排廂房南北拉開,那是昔日三班六房,差役辦公的地方。圖為西邊廂房。



大堂前在原址基礎上仿建的捲棚頂抱廈三間。

大堂後在原址基礎上仿建的二堂,數間房屋一字排開,這裡曾經是州府官員下榻休息的地方。

大堂後在原址基礎上仿建的二堂,數間房屋一字排開,這裡也曾經是原新絳中學教師辦公休息的地方。

大堂後在原址基礎上仿建的二堂,數間房屋一字排開,這裡也曾經是部分原新絳中學學生休息的地方。

二堂再往後,便是花園,是供知州、夫人、小姐消遣遊玩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也是新絳中學學子讀書學習的好地方。探尋與文物保護有關的人/物/事,敬請關注/評論/轉發/收藏。溫馨提示:大堂修復仍在進行中,除非重大活動,暫不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