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開國少將名氣不大,作用卻不小,到了哪裡都有人搶著要

在開國少將裡面,李資平這個名字可能不是很響亮,但他的作用卻非常大,到了哪裡都有人搶著要,還曾救過兩位元帥的命。

李資平之所以這麼受歡迎,原因就是他的職業:醫生。

這位開國少將名氣不大,作用卻不小,到了哪裡都有人搶著要

李資平出生於廣州一個市民家庭,與許多“泥腿子將軍”不同,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考入了廣華醫院,半工半讀。

別看李資平只是醫院裡一個半工半讀的學生,就是在這段時間,他參加了當時中國的兩件大事,也引導著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第一件大事,就是北伐。

當時,北伐軍急缺醫務人員,葉挺在廣州出發前,專程帶人到李資平就讀的廣華醫院來招人,醫院派出了兩名教師帶領6名學生,加入了北伐的隊伍。

一開始,名單裡沒有李資平,他急了,直接找到葉挺,堅決要求參加北伐。葉挺被他的革命精神所感動,當場同意他參加北伐。就這樣,李資平跟著兩位老師,隨著葉挺的大軍北上。

一年後,葉挺批准他們回去繼續完成學業,李資平這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北伐軍。

這位開國少將名氣不大,作用卻不小,到了哪裡都有人搶著要

第二件大事,就是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

當時,蔣光鼐、蔡廷鍇率第十九路軍激戰上海,但隊伍中有些貪生怕死的軍醫卻逃跑了,造成了許多傷員無法救治,蔡廷鍇只好派人到各地招募軍醫。

李資平剛剛從廣華醫院畢業,得知情況後,他第一個報了名。同學們都勸他說,敵我雙方力量懸殊,這場仗不知道能打多久,還是不去為好,但李資平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應該去!”

李資平下定了決心要去前線,連家裡人都沒有商量,就日夜兼程趕到上海,開始了忙碌的救治工作。

淞滬抗戰結束後,李資平久聞紅軍是革命的隊伍,就來到了江西瑞金,加入了紅軍,被安排在軍委第一後方醫院工作。

這天,醫院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院長和政委親自找李資平談話,要他當主治醫生。當時,這個傷員的左腹腔溝被子彈貫通,就貼著股動脈,如果再傷一點,很可能就沒命了。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李資平在清創的時候都是親自動手,害怕護士把握不好分寸,傷及動脈。在他為期一週的精心救治下,這個傷員終於從昏迷中醒了過來。

這個傷員是誰呢?李資平後來才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陳毅陳老總。陳老總平易近人,又會幾句廣東話,管他叫“平仔”,兩人成為了好朋友。

這位開國少將名氣不大,作用卻不小,到了哪裡都有人搶著要

這期間還發生過一件事:李資平專門找到軍委衛生部長賀誠,要求降薪。

原來,他發現像陳老總這麼高級別的幹部,受了這麼致命的傷,軍委才給兩塊錢保健費,而自己的工資卻遠遠超過這個錢,實在不忍心,就要求降薪。

賀誠解釋說,你是紅軍的緊缺人才,應該得到這樣的待遇。但李資平不管這些,堅決要求降薪,在當時的瑞金傳為佳話。

後來,李資平跟著部隊長征,逐漸成為戰場救護的專家,積累了豐富的戰傷救治管理經驗,這也讓他成為了香餑餑,到了哪裡都有人搶著要他。

紅軍到達陝北後,軍委任命李資平為永坪醫院院長,這是當時陝北紅軍唯一的一所醫院,後來林總被國民黨衛兵誤傷,就是李資平給他做的先期救治,保住了林總的一條命。

1939年,延安留守兵團成立,兵團司令蕭勁光專門找到中央,點名要李資平當兵團衛生部長。

這位開國少將名氣不大,作用卻不小,到了哪裡都有人搶著要

抗戰勝利後,中央派李資平去東北,可是,在經過冀察熱遼軍區時,蕭克又致電中央,要求留下李資平,當軍區衛生部長。

遼瀋戰役後,林總點名要李資平當醫院管理局局長,全權救治幾萬名傷員。

後來,新中國海軍成立,蕭勁光又點名把他調去當海軍衛生部長。

再後來,鄧華又點名讓他當瀋陽軍區衛生部長。

這也充分說明,只要你是人才,到了哪裡都會受到歡迎。怕就怕你業務不精,還心比天高,老是認為自己懷才不遇,一肚子怨氣。

1955年授銜時,李資平因在醫護方面的傑出貢獻,被授予少將軍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