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成都市衛健系統科技戰“疫”

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任務,綜合多學科力量,統一領導、協同推進,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儘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成都市衛健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鼓勵市級醫療衛生機構在投入一線防控的同時大力開展防疫關鍵技術科研攻關,“臨床+科研”雙戰線共抗疫情。

成都市市級醫療機構積極響應科技攻關工作,共承擔44項的科技攻關項目,區縣醫療機構承擔1項。1月30日,在第一批立項的8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中,市級醫療衛生機構共承擔包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快速篩查體系建立及病情預測指標的篩選、熒光標記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院感防控中的應用、血站血液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技術平臺緊急研發等在內的6個項目。在2月28日公示的第二批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中,市級醫療衛生機構共承擔14個項目。此外,市公衛中心在承擔繁重的醫療救治任務的同時,積極組織協調優勢科研力量,找準主攻方向,加快研發攻關,目前配合承擔了國家、省市科技攻關項目共計30項。

解密一:研發西南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

1月29日,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攜手邁克生物研發了西南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3月1日,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已獲批上市。

每一份樣本的檢測過程,需要完成約20多個步驟,同時還要反覆核實病人信息以及樣本信息。從採集標本到最終出檢測結果,每次要5-7個小時。為了提高檢測效率,後續研發出的膠體金免疫檢測試劑的解決了這一難題,10幾分鐘可快速出診斷結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快速篩查和臨床診斷提供根據。該產品與核酸聯合檢測可有助於提高新冠病毒檢出率,避免“假陰性”結果,進一步提升檢查準確率,為臨床診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提供幫助。

解密成都市衛健系統科技戰“疫”

解密二:構建新冠病例和密接的實時採集分析系統

“成都地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急響應模式的構建及應用”項目由成都市疾控中心承擔,該中心僅僅用了3天時間,構建了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及密切接觸者實時採集分析系統。該系統立足於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挖掘疫情的傳播特徵,探索快速的群體時空分析技術和個體傳播軌跡。通過系統,能夠掌握成都市新冠疫情的流行特徵,瞭解新冠病毒感染的嚴重程度,分析新冠感染的傳播能力。

新冠病例和密接的實時採集分析系統已陸續收集到了成都地區病例(確診、陽性檢測)的相關信息,並梳理了家庭聚集性病例的相關情況,數據整理和分析也在有序地開展中過程中。

此外,成都市疾控中心還利用GIS系統,探索成都市新冠病毒肺炎的時空分佈規律等。

解密成都市衛健系統科技戰“疫”

解密三:研發血站血液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技術平臺

成都市血液中心於1月25日與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啟動了血站新型冠狀病毒血液核酸檢測技術平臺的緊急研發,應對突發疫情帶來的臨床用血安全問題。

經過3天的緊急攻關,市血液中心完成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平臺的搭建及驗證,目前已全面使用新建平臺開始血液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截至3月1日,已對16182名獻血者標本進行了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全部為陰性,進一步提升了我市在疫情防控期間的臨床用血安全水平。

解密成都市衛健系統科技戰“疫”

解密四:新冠病毒細胞受體多組學研究

市三醫院依託鍾南山院士創新工作站,啟動“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細胞受體多組學研究及網絡藥理學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藥研究”項目,探索並驗證新型冠狀病毒介導ACE2的發病機制,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藥,增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能力。該項目研究將針對每個地區發病情況,建立大數據模型,篩選高風險模型。

目前,項目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解密成都市衛健系統科技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