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沙漠地區產石油?

a398181531


真的只有沙漠地區盛產石油嗎?

我們先來清點一下世界上及中國境內最大的油田,將他們按照所處的地形地貌進行分類,就能分清楚到底是不是沙漠地區盛產石油。

世界第一大油田:加瓦爾油田,位於沙特阿拉伯東部,探明儲量達107.4億噸,沙漠地區。

世界第二大油田:大布爾幹油田,位於科威特東南部,探明儲量99.1億噸,沙漠地區。

世界第三大油田:博利瓦爾油田,位於委內瑞拉東部,奧裡諾科平原上,探明儲量52億噸,平原地區。

世界第四大油田:薩法尼亞油田,位於沙特阿拉伯的東北部海域,探明儲量33.2億噸,沙漠地區。

世界第五大油田:魯邁拉油田,位於伊拉克南部,探明儲量26億噸,沙漠地區。

世界第六大油田:基爾庫克油田,位於伊拉克北部,探明儲量24.4億噸,沙漠地區。

世界第七大油田:羅馬什金油田,位於俄羅斯的伏爾加,儲量達24億噸,平原地區。

世界第八大油田:薩莫洛特爾油田,位於西西伯利亞中部,探明儲量20.6億噸,平原地區。

世界第九大油田:扎庫姆油田,位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中西部,探明儲量15.9億噸,沙漠地區。

世界第十大油田:哈西梅薩烏德油田,位於阿爾及利亞東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北端,沙漠地區。

從油田分佈來看,世界前十油田中,共有7個油田位於沙漠或毗鄰沙漠地區,僅有3個油田位於傳統的平原地區。

從這一角度來看,確實沙漠地區多產石油,但是從我國石油儲量來看,情況並非如此。

在我國境內,按照儲量大小進行排名,在前8大油田中,有6個油田位於平原地區,1個油田位於盆地,僅有1個油田位於沙漠地區,與世界前10大油田的分佈情況正好相反。

中國排名靠前的油田分別為:

大慶油田: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

勝利油田:山東東營,華北平原;

遼河油田:遼寧省和內蒙古地區,平原;

克拉瑪依油田:新疆準格爾盆地,沙漠;

四川油田:四川省,盆地;

華北油田:河北省內,平原;

大港油田:天津市,平原;

中原油田:河南省,平原;

為什麼大型油田多處於沙漠?

儘管我國境內的大型油田多分佈於東部平原地帶,但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名列前茅的十大油田均位於沙漠地區,難道這兩者真的有關係嗎?

其實,沙漠環境的形成一般在距今110萬年以內,而油氣田的形成距今至少已有2500萬年以上,所以油田的生成是早於沙漠形成的,很多的大沙漠之前都是沃土良田,並不是沙漠環境導致了石油的產生。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石油的生成導致了環境的沙漠化呢?

其實,隨著近年來探測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從腰桿地圖上發現,在油氣田的地表處,往往出現有油氣暈、烴類雲霧。其實,油氣田是動態平衡的產物,一邊是地表向地下的油氣源補給,一邊是地下向地表的油氣擴散,當補給量大於擴散量時就形成了油田,反之油田就會消失。

所以,越大型的油田的油氣越豐富,對應的散失量較大,而擴散到地表的這類烴類氣體是不適於植物的生存的,動植物逐漸遷走或滅絕,久而久之,油田所處的地區就形成了沙漠。

也就是說,並不是沙漠地區有利於油田的生成,而是油氣田的存在使得地表形成了沙漠。

結論

結論一,世界範圍內的大型油田確實多數分佈於沙漠地區,但以中國油田分佈為例,沙漠地區並不是產生大型油田的唯一地貌。

結論二,油田的形成遠早於沙漠的形成,並不是沙漠地區有利於油田的生成,而是油氣田的存在使得地表形成了不長植物的沙漠。


這裡是科學驛站,要了解最前沿、最權威、最有趣的科學知識,就點擊關注並留言討論哦


科學驛站



地球板塊構造決定了油氣藏的位置,也是沙漠地區似乎擁有地球上最大碳氫化合物儲量的關鍵。但是還有其他重要的大儲量地點:河流三角洲和近海大陸邊緣。這四種類型的地區共同擁有當今世界上的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主要來源於死亡微生物快速掩埋在缺氧無法分解的環境中,氧氣的缺乏使它們能夠保持氫碳鍵,這是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必要成分。由板塊構造和大陸斷裂形成的新海洋盆地,為缺氧快速埋藏提供了合適的條件。水很快將這些攜帶大量有機殘留物的沉積物盆地填滿。因為盆地的水循環受到限制,所以它們的含氧量也低於海洋。例如,波斯灣,就是海洋盆地,還有墨西哥灣也是在有限循環環境中形成新油氣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為缺氧埋藏提供位置和條件的同一個板塊構造也是這些沉積盆地隨後形成油氣的原因。大陸漂移、俯衝和與其他大陸的碰撞提供了從沼澤、河流三角洲和溫和氣候(大多數有機物都沉積在這裡)到沙漠的運動,它們今天碰巧在形成了沙漠。事實上,利比亞撒哈拉沙漠有明顯的冰川痕跡,南極洲有大量的煤儲藏,很可能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這證明它們的板塊曾經位於地球的另一端。


板塊構造也是製造“高壓鍋”環境的原因,高壓鍋環境將有機物慢慢變為石油和天然氣。這個過程通常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這使得石油和天然氣沉積物有足夠的時間在板塊運動的背景下向全球遷移。因為這些碳氫化合物比水浮力大得多,它們最終會強行浮出水面。或者,裂陷、陸塊碰撞和其他構造力可以將成熟的油氣從沉積盆地深處釋放出來,然後在這些有機流體逃逸到地球表面之前將其截留在儲層中,這些儲層是油氣田。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沒有任何依據證明沙漠地區多產石油,之所以在很多人印象中沙漠地區石油含量高,是受中東地區石油含量高的理解影響,但在地球地質環境中,海洋、山地、平原都有油田存在,比如我國的渤海油田、大慶油田都不是在沙漠地區。先說一下為什麼中東地區為什麼多石油,準確地講中東是先形成了地下石油,然後再形成了地上沙漠,所以沙漠和石油並不是伴生體。中東地區處在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板塊三個板塊的結合處,在遠古世紀這裡不是沙漠而是植被茂盛的區域,因為受三大板塊的拉伸、運動,這一區域大型地質災害更加頻繁,大量植被、動物循環往復的被埋入地下,經過億萬年時間形成了大量石油。
另外,中東地區有的國家並不是沙漠地形,石油含量同樣非常高,比如伊拉克、伊朗,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伊朗與美國衝突,其實底層原因就是與石油有關。伊朗是一個高原國家,雖然海拔與我國青藏高原無法相比,但平均高度在1000米左右,境內油田基本都分佈在西部的扎格羅斯山脈,也就是波斯灣東部沿岸地區,反而境內中部、東部沙漠地區油田很少。反觀我國以及美洲也都有沙漠存在,但是這些沙漠的石油含量遠低於中東,中東沙漠多石油是一個例外,雖然我國的塔里木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吐哈油田、玉門油田雖然也處在沙漠、戈壁區域,但是油田的形成也與沙漠存在沒有關係,都是地質運動形成的產物,且以我國的油田分佈來看,中東部的油田數量高於西部油田數量,綜上沙漠伴隨油田的說法不成立。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誰說的只有沙漠地區盛產石油?你大概只看到了中東海灣國家生產石油,以偏概全說出了這樣的話。看看世界上哪些國家的石油儲備最高?

石油儲備量最高的三個國家中,只有沙特阿拉伯是位於沙漠地帶。排名第一的委內瑞拉和排名第三的加拿大都不是沙漠國家。

伊朗、俄羅斯、美國中國等石油儲備量較大的國家都不是沙漠國家。中東海灣地區那幾個石油富國,包括阿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阿聯酋,石油儲備量佔全球的比重大概是在1/3左右。另外2/3的石油儲備都在非沙漠國家。

所以說沙漠地區生產石油這句話是錯誤的。只看到了一個海灣地區而已,實際上全球有很多沙漠國家並不生產石油。例如,巴基斯坦、墨西哥、澳大利亞,還有一些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些非洲國家,他們都並不盛產石油。即使今天盛產石油的海灣地區,在很久以前那裡也不是沙漠。

以現在的科學認知來說,沙漠地帶和石油成因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不是沙漠地形的存在,而石油豐富。這也就是解釋了為什麼全球很多沙漠地帶沒有發現石油?比如說印度沙漠,緯度和阿拉伯沙漠相近,但卻沒有發現一滴石油。

還有好多國家一點沙漠都沒有,但他們的石油儲備卻非常的豐富。比如委內瑞拉和俄羅斯。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排名全球第一,佔比達到了18%左右,但他並不是一個沙漠國家。還有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緯度高,氣候寒冷,和沙漠特徵相比一點點關係都沒有,但那裡的石油卻非常豐富。


財經知識局


為什麼總是沙漠地區產石油?這種說法不準確,這可能是平時大家印象中,中東波斯灣地區及北非等國沙漠廣佈,伊拉克、科威特、伊朗等國家石油產量很高,是世界石油重要產地,才有了沙漠地區盛產石油的說法。

我們先看看中東波斯灣一帶石油是怎麼形成的?從形成時間來說,至少得需要200多萬年的才能形成,而在那個時候全球的地理環境可不是今天的這種狀況,大約距今2.5億年前,地球上的陸地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勞亞古陸在北半球,南半球岡瓦納古陸,隔特提斯海相望。這個特提斯海就是我們今天的地中海“前身”,(上圖),那個時候全球氣候溼潤,而特提斯海又位於赤道附近,熱量資源豐富,特別有利於海洋生物生長和繁衍。後來由於岡瓦納陸解體,板塊開始漂移,最後特提斯海被北移的非洲、阿拉伯半島、印度等包圍,慢慢被封閉,海水開始變淺,非洲、阿拉伯半島等地成了淺海環境,海洋動物和藻類生物繁生,它們死亡後,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經過高溫高壓轉化為石油。

到了第四紀(距今200多萬年左右)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開始,全球氣候發生演變,中東及北非撒哈拉地區,受副高影響,變為乾旱沙漠氣候,所以說我們今天見到的中東沙漠地帶多石油,是很早以前就形成了,是先有石油,後來才變成了沙漠,因此給我們的感覺時,總是沙漠地區產石油。

不僅如此,全世界很多地方不是沙漠環境,石油儲量也是很豐富。例如,我國東北地區大慶油田,在地質歷史時期,由於東北地區發生沉降,海水上侵,那個時候,東北不象今天這麼寒冷,而是氣候溼熱,海洋生物繁生,這便有了一個很好成油環境。類似的蘇聯的秋明油田,北美洲油田等也是如此,


除了淺海環境處,有時湖相沉積也產石油,我國的四川盆地,在古地質歷史時期,曾經是一個湖盆,生物繁多,也有了石油生成的條件,至今四川也是我們國家油氣資源豐富的省份。最近媒體報道,鄂爾多斯也發現了儲量非常豐富的油氣資源,山西、黃河中游一帶多湖相沉積,也有成油條件,只是油多油少問題。

地質歷史時期,淺海或湖相沉積環境,都是特別好的成油條件,與我們今天看到的是不是沙漠沒有多大關係。


地理縱橫


沙漠地區產石油只是偶然而已,沙漠草都不生,更不能產生石油。石油和煤一樣是有機物演變來的。 石油是有機體在特殊環境(密閉高壓高溫)下長時 間(幾百萬到幾千萬年甚至億年)形成的,而且有一亇由分散到集中的過程,當聚集到一個最有利的地方就形成油礦,就拿我國來說,玉門油田是在山區,大慶油田是在草原,克拉瑪依油田是在沙漠,勝利油田在平原,海底也能有油田。可以說大海和大湖是形成石 油的溫床,如果海和湖在地殼變動中升為陸地,可能成為山地,也可能成為平地,在氣候乾旱的情況下,平地也就成了沙漠。所以沙漠只是表象而非必然。


段王爺8962


很簡單,這塊地有機物都變成了石油,所以成了沙漠。[耶]


用戶4624584491469


石油跟沙漠兩者之間其實並沒有必然聯繫,俄羅斯很多油田就不是沙漠,我國很多油田也沒在沙漠裡,還有很多石油在海上


佛系博士


這是不正確的說法,我國的大慶油田,勝利油田,中原油田,任丘油田,還有海上油汽田都不在沙漠。


我的名字白興長明白嗎


其實寫個說法不準確,世界上有很多的大油田不是在沙漠地區,比如位於俄羅斯的秋明油田,其就在西伯利亞平原。

而為什麼沙發地區容易發現石油主要在於石油由動植物在地下高溫高壓慢慢行程,沙發表面原來的植物全部被覆蓋在地下,所以後期產生石油的幾率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