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人呼籲別去醫院看病?

平安36101


現在各大醫院人滿為患,由此表明題主的觀點以偏概全了。

沒有人喜歡跑醫院,支付昂貴的醫藥費不算,漫長等待就醫的時間就令人厭倦。當然,其中確有“小寶貝”過度治療的現象。

我雖然自己到醫院治病的次數不多,但是陪長輩以及親人求醫問藥不計其數。儘管現在各大醫院的硬件大幅度改善,但是,醫院觀察室等地還是比較髒,空氣很差;習慣於乾淨的現代人已經不太適應這種環境了。

而且現在一進醫院就是各種檢查,一次感冒就要花費大幾百元。有些小毛小病,確實沒有必要到醫院治療;現在各地的社區醫院建設步伐加快,有些普通的疾病社區醫院都能夠治療。

然而,如果遇到急病,還是需要及時到大醫院就醫;千萬不要心疼幾個檢查的費用,以致因小失大。記得我有一次突然發燒全身無力,躺在床上不斷呻吟;這是我一輩子都沒有遇到過的情況。

於是第二天就趕到當地的三甲中醫院治療;掛號呼吸科主任醫師。當時醫師建議馬上拍片和驗血,說實話自己感覺沒有這個必要,認為直接掛水即可。但是主任醫生堅持要我檢查,當時已經接近11點鐘;主任說時間來得及,他等我。後來等到醫院將近下班的時候,主任在電腦上看到了我的化驗報告,對症下藥,大半瓶抗生素輸液下去,病情馬上有所好轉。

等到我第二次去複診的時候,主任醫師告訴我:我是細菌性感染不是病毒性感冒,治療必須根據化驗結果對症下藥。從此以後,凡是家人到醫院就診,醫生提出拍片驗血或者胃鏡的建議,我們都按照醫囑執行。平時沒有明顯胃病徵兆的我們夫妻兩人,現在都被查出有輕度胃炎。

就目前而言,小病大治的患者畢竟是少數,有病不看或者拖延治療者大有人在。我的大學同事中,有兩個老師剛到而立之年即英年早逝,就是因為有病沒有得到及時的檢查治療。

我是高校教師,家裡沒有親人是醫生和護士;所以不要給我帶上“廣告”和“醫托“的帽子。與此相反,如果網友有疾病隱患,閱讀了我的《悟空問答》之後,趕緊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錢是身外之物,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順祝週末生活快樂!


陸燕青


這個問題,完全是一個誤解,令人啼笑皆非。

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吧。

北京人原本看病,都講究去三甲醫院。諾大的醫院,全國各地來的病人啊,那叫一個多!!!大清早排隊掛號,排隊等候叫號看病,化驗檢查,劃價交費,排隊取藥,真是人滿為患。……

看完病出醫院,能把人累個半死。這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看病難》。

現在醫改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其中有一個,就是去社區醫院〈衛生所),掛號不收費,藥費走醫保。社區醫院每天都有本院和外聘的著名醫院的大夫,輪值就醫。有全科及各專科分診。

我家小區對面就有一個這樣的社區衛生所。叫《瑞麗江畔社區服務站》。除沒有核磁CT等精密儀器外,一般大醫院的藥,社區醫院也都有。

通常做法,初診、拿藥去大醫院,確診後再取藥就到社區醫院了。所有藥品均不加價。這樣社區醫院為周邊的小區居民解決了《看病難》,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現在社區醫院還有一項新措施,對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病人,《簽約家庭醫生》提供上門服務。

這項醫改,深受廣大市民好歡迎和好評。




匯雁1


我就是這樣的。首先,因為前幾年的經驗告訴我,醫生根本沒有認真給你看。其次,小病大藥,讓你心疼。第三,知識不對稱,說的你似懂非懂,差點嚇死


yaoych


確實有“很多人”呼籲別去醫院看病,但是這個“很多人”放在整個大數據中又是屬於“很少人”。

這些人為什麼呼別去醫院看病?大概有如下理由:

1、醫院看病太貴。大型醫院特別是三甲醫院,運行成本高,收費高(相對高)是必然的。到私立機構,比如診所,或者當藥店去,總體價格肯定是比醫院便宜的多了。

2、醫院看病太難。小醫院看病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大醫院尤其是有名的醫院,門診量太大,門庭若市,就診流程又繁瑣,能掛上個號都不容易,即使能掛上個號,做個檢查當天都無法預約到,時間成本太高了,有時候太不划算。

3、勸誡的人對醫院有很大的偏見。各種偏見,包括對醫院不滿、就醫體驗不好、與醫院鬧過矛盾等等。

4、醫院有直接的利益衝突關係。開藥店的、開診所的、“江湖郎中”、“養生專家”,出於各種利益的目的,會勸部分病人別去醫院看病。

但是,生了病要不要去醫院看,是由病情所決定的,而不是聽某人說。相對來講,醫院還是比較規範的,有行政以及行業內的各種規範,這些規範都是從保護病人的安全出發。況且,重病不去醫院去哪裡呢?


呼吸科筆墨醫生


現實社會,由於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物都有自己不同的認知,所以意見不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情。問題是你自己生病了會不會去醫院才是關鍵。

1,你聽信別人的謠言,說生了病不用去醫院,於是你在家自個鼓搗一番。也許你生的病原本也不重,加上年富力強,自己扛一扛病就真的慢慢好了。於是你更加深信傳言,並且得出結論:生了病完全可以不去醫院,在家多喝喝水,休息休息就好了。

2,你生的病特別重,加上體質衰弱,你有了以前經驗,加上傳言的甚囂塵上。你變得更加的諱疾忌醫。一天兩天就這樣硬挺,挺到有一天,你連說話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於是不得不被家人送進醫院,醫生一看,你的病拖的太久了,五臟俱損,等著見馬克思吧!

每個人聽了傳言之後都有自己做出任何選擇的權利,聰明的人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愚蠢的人做出錯誤的選擇,人與人層次的高低就在於是否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人與亦云的人註定一輩子都不會活的輕鬆。



疼痛診療劉醫生


我很好奇,那些呼籲人民不去醫院看病的人,他們會去哪裡看病呢?


帶著不滿和仇恨,很多人對醫生充滿了仇視。但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醫生,你又會怎樣做呢?正如昨天我寫的那篇文章一樣,你不信任醫生,很多時候,醫生也是抱著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看著你。所以兩者是相互的,而這種不信任,直接導致了醫生也累、患者也累,最終的結局便是沒有贏家。

雖然醫保和農合以及商業保險越來越多,但大家忽然發現,我們看病時仍然花了很多很多。但你想過沒有,除外哪些需要做移植、做精細化治療的一些疾病,絕大多數疾病在本地區是可以報銷的,也就意味著,你看病還是有保障的。我今天還和一個讀者討論了這個問題,看不起病,也就是醫療貴的問題的實質,其中之一就是誰窮誰有理。但我們需要完善的還有很多,比如更加有保障的醫療制度,更加完善的後續保障等等。

三、期望值是不想去一樣的另一原因

一個地鐵站猝死的年輕人家屬起訴地鐵站賠償150萬,這個是目前國人最大的悲哀,死哪兒訛哪兒已經常態化。還是我說的那句話,沒有任何一個醫生願意讓自己的病人死去,即便家屬中有人願意詛咒患者死去,我們的醫生也會是竭盡全力不願意讓患者死去的最後一個人。有一句話說得好,當醫生三年覺得什麼病都可以治,當醫生三十年會發現什麼病都不能治,這才是醫療的實質。醫療的目的是儘可能的讓患者減少痛苦和延長壽命,但絕不是永遠活著。

說的有點多,醫療本身問題也很多,但所有大家詬病的,我覺得肯定不是一個群體共同的事,而是制度本身。好了,不多說了,有不同意我的言論的,留言開批吧!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索來


現在的人們,自己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別的重視;來不得半點的不舒服,稍有頭痛腦熱的小事,馬上就得去醫院檢查。還有一種奇怪的心態,就是非得讓“專家”醫生瞧一瞧。“專家”醫生說一聲你的病,沒有大不了的關係,才會放心。應該說現在的人們,生活過得好了,人也變嬌氣了。

天天有人在喊;醫院的門難進,醫生的臉難看,藥費昂貴,檢查過度,醫療費用不太合理。說雖這麼說,做且不這麼做了。一有小毛病,有的還根本稱不上病,且非得去醫院就診,去花錢時不心痛,一回到家就心痛。

六、七十年代那一戶人家,家裡有多餘沒用的藥?現在有那一戶人家,家裡沒有多餘的藥。有的人家多餘的藥比當時一個村的合作醫療站還要多。現在是藥費貴且浪費多。

在農村六十年代有病痛,靠的是土郎中的一枚銀針,實在不行去藥店買幾顆藥。很少有人進醫院的門。七十年代的合作醫療站,是人們心中最理想,最實惠,最方便的醫療機構。六十年代的土方法和七十年代的科學方法相結合的治療方法。真做到了小病不出村的實惠辦法。

現在有人呼籲不去醫院,應該是呼籲大家有點頭痛腦熱的小毛病儘量少去醫院。有時有點不太舒服確實不是病。如果真有這種呼籲的話,也起不了什麼作用的。醫院的人滿為患的局面將會長期存在的。





假語勿言


現在社會這麼繁華,經濟發展這麼好,人一旦身體不舒服,那有不去看醫生的?有人呼籲看病不去醫院,去哪裡?他們也只不過對看病發發牢騷而己。
生活中,誰人之事誰作主,相信人命關天看病之事誰都不會給他人作主。

現在人稍有不適,都喜歡往三甲醫院問診,掛專家號,由此看出,都把健康看的重要。

不進醫院?在網上尋醫問藥,若不通過醫院儀器、化驗確診病理,你在網上買什麼藥?誰敢保證用藥安全?

醫院裡是有許多讓患者接受不了的現實,怎麼辦?自我安慰,適時生存。


文都楊稼


醫院的冶療效果,懂走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醫生也就是製藥廠的推銷員,療效怎樣取決於製藥廠,和醫生根本無關。儀器檢測診斷,製藥廠決定效果。全面檢查掙錢,用產生新病隱患的藥治病。有些搶救性急患有功,外科手術有功,但很多不用手術也能治癒的病種有過,特別是不手術能冶愈,而用手術致殘有罪,因三甲醫院是唯一的合法療法。這就是將來看病不難了,藥價下降了,報銷比列提高了也是這樣的結果和療效。只有把中國第一的療效方法用幹大醫院,才是·醫改的真正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