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維吾爾族是經過長期遷徙融合形成的

四、維吾爾族是經過長期遷徙融合形成的

維吾爾族先民的主體是隋唐時期的回紇人,活動在蒙古高原,曾經有烏護、烏紇、袁紇、韋紇、回紇等多種漢譯名稱。回紇人為了反抗突厥的壓迫和奴役,聯合鐵勒諸部中的僕固、同羅等部組成了回紇部落聯盟。744年,統一了回紇各部的首領骨力裴羅受唐朝冊封。788年,回紇統治者上書唐朝,自請改為“回鶻”。840年,回鶻汗國被黠戛斯攻破,回鶻人除一部分遷入內地同漢人融合外,其餘分為3支:一支遷往吐魯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薩爾地區,建立了高昌回鶻王國;一支遷往河西走廊,與當地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遷往帕米爾以西,後分布在中亞至今喀什一帶,與葛邏祿、樣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回鶻人相繼融合了吐魯番盆地的漢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龜茲人、于闐人、疏勒人等,構成近代維吾爾族的主體。元代,維吾爾族先民在漢語中又稱畏兀兒。元明時期,新疆各民族進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臺汗國的蒙古人基本和畏兀兒人融為一體,為畏兀兒補充了新鮮血液。1934年,新疆省發佈政府令,決定統一使用維吾爾作為漢文規範稱謂,意為維護你我團結,首次精確表達了Uygur名稱的本意。

歷史上,維吾爾族先民受突厥人奴役,兩者是被奴役和奴役的關係。維吾爾族先民回紇早期受突厥統治,在唐朝軍隊支持下,起兵反抗東突厥汗國,並先後攻滅西突厥汗國、後突厥汗國。西突厥汗國滅亡後,一些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部落向西遷徙,其中一支長期輾轉西遷小亞細亞,融入當地諸族。維吾爾人不是突厥人的後裔。

近代以來,一些“泛突厥主義”分子以西遷的部分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部落融入當地諸族為藉口,把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各民族都說成是突厥人,這是別有用心的。語族和民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有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塔爾、裕固、撒拉等民族,他們都具有各自歷史和文化特質,絕不是所謂“突厥族”的組成部分。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

0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02.防禦“新型冠狀病毒”公益廣告來了!

03.發熱咳嗽怎麼辦?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發佈就診指引及全區發熱門診醫療機構名單《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
  • 編 輯:西 西

  • 責 編:韓春生

  • 籤 發:宋冬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