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或影響你人生的一本書是什麼?你有什麼改變?

千鍾閱讀


餘華的《活著》

這本書是我2007年,也就是大二的時候,在學校圖書館無意看到的,隱約記得看這本書是一氣呵成,晚飯都沒有吃。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從解放時期的內戰到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這是一個歷經社會滄桑和苦難的故事。主人翁地主富貴歷經從富家子到一貧如洗(賭光家業,父親被氣死)、被國民黨抓走去當壯丁(母親期間病故)、女兒鳳霞不幸成了啞巴、妻子家珍換了軟骨病、兒子有慶被抽血過多死亡、女兒生產時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女婿二喜被建築夾板活活的壓死、外孫苦根因為吃豆子被撐死……最後只剩一個窮困的老人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我一直也思索,天下哪有這樣悲苦的人?天下哪有這樣磨難的老人?天下哪有這樣時代?

十幾年過去了,斷斷續續又讀了好多遍。有時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拿出來讀一讀。我還有什麼抱怨的呢?我經歷的這點挫折和困難能算什麼呢。有時為家庭瑣事困擾的時候,我會去書中找尋答案和慰藉。有時無所事事的時候,我會翻開這本書某頁細細評味一番,也不失趣味。每讀一遍就有一點不同的感悟,這也許和年齡、經歷有關吧。

這本書讓我變得豁達,珍惜眼前的幸福!





HiFuture


有兩本,一本是辰東的《神墓》,是在我初三時通過我的同桌知道這本小說的。《神墓》第一次讓我知道居然還有這樣絢麗多彩、魔幻神離的世界,加上那搞怪離奇、熱血沸騰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從此在玄幻、虛幻的海洋裡我整整暢遊了7、8年,而且還是在初三、高中、大學這些美好的年華里。唉,有所得就有所失,在那美好年華里也錯失了好多。

看了這麼多小說,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呢?慚愧,沒像辰東、唐家三少、貓膩、血紅等大神那樣能寫小說賺錢,反而常常熬夜地看,無日無夜地看,把眼睛看近視,把身體搞差,這糟糕的身心讓我在大學後研究身心健康有個很好的實驗對象。還有就是影響了我那性格、氣質和思想的形成了。

另外一本就是南懷瑾的《答問青壯年參禪者》,是大學時我在隔壁宿舍的桌子上無意看到的,讓我知道了南懷瑾大師。可以說是南懷瑾帶領我走進佛道儒的世界,尤其是書籍《如何修證佛法》和視頻《南禪七日》,基本奠定了我的人生觀思想觀。


食古之華


書對每個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是一個人人生閱歷的記錄,你也會有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十本書,它可以是紅巖,可以是妞妞,也可以是射鵰,可以是火影。

比方說季老曾推薦過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十本書:

“書痴”季羨林:對我影響最大的十本書

一、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這一部書,很多人都認為它既是一部偉大的史籍,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我個人同意這個看法。平常所稱的《二十四史》中,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是哪一部也不能望《史記》之項背。

《史記》之所以能達到這個水平,司馬遷的天才當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他的遭遇起的作用似乎更大。他無端受了宮刑,以致鬱悶激憤之情溢滿胸中,發而為文,句句皆帶悲憤。他在《報任少卿書》中已有充分的表露。

二、《世說新語》

這不是一部史書,也不是某一個文學家和詩人的總集,而只是一部由許多頗短的小故事編纂而成的奇書。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話,連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幾乎都有幾句或一句雋語,表面簡單淳樸,內容卻深奧異常,令人回味無窮。六朝和稍前的一個時期內,社會動亂,出了許多看來脾氣相當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誕,內實懷憂。他們的舉動與常人不同。此書記錄了他們的言行,短短几句話,而栩栩如生,令人難忘。

三、陶淵明的詩

有人稱陶淵明為“田園詩人”。籠統言之,這個稱號是恰當的。他的詩確實與田園有關。“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名句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從思想內容上來看,陶淵明頗近道家,中心是純任自然。從文體上來看,他的詩簡易淳樸,毫無雕飾,與當時流行的鏤金錯彩的駢文迥異其趣。因此,在當時以及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對他的詩的評價並不高,在《詩品》中,僅列為中品。但是,時間越後,評價越高,最終成為中國偉大詩人之一。

四、李白的詩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天才之一,這一點是誰都承認的。杜甫對他的詩給予了最高的評價:“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白的詩風飄逸豪放。根據我個人的感受,讀他的詩,只要一開始,你就很難停住,必須讀下去。原因我認為是,李白的詩一氣流轉,這一股“氣”不可抗禦,讓你非把詩讀完不行。這在別的詩人作品中,是很難遇到的現象。在唐代,以及以後的一千多年中,對李白的詩幾乎只有讚譽,而無批評。

五、杜甫的詩

杜甫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千餘年來,李杜並稱。但是二人的創作風格卻迥乎不同:李是飄逸豪放,而杜則是沉鬱頓挫。從使用的格律上,也可以看出二人的不同。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較少見,而在杜甫集中則頗多。擺脫七律的束縛,李白是沒有枷鎖跳舞;杜甫善於使用七律,則是帶著枷鎖跳舞,二人的舞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在文學批評史上,杜甫頗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對李白則絕無僅有。

六、南唐後主李煜的詞

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傳留下來的僅有三十多首,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仍在江南當小皇帝,後期則已降宋。後期詞不多,但是篇篇都是傑作,純用白描,不作雕飾,一個典故也不用,話幾乎都是平常的白話,老嫗能解;然而意境卻哀婉淒涼,千百年來打動了千百萬人的心。在詞史上巍然成一大家,受到了文藝批評家的讚賞。但是,對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讚美後主有佛祖的胸懷,我卻至今尚不能解。

七、蘇軾的詩文詞

中國古代讚譽文人有三絕之說。三絕者,詩、書、畫三個方畫皆能達到極高水平之謂也,蘇軾至少可以說已達到了五絕:詩、書、畫、文、詞。因此,我們可以說,蘇軾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最全面的偉大天才。論詩,他為宋代一大家。論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筆墨凝重,大氣磅礴。論書,他是宋代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論詞,他擺脫了婉約派的傳統,創豪放派,與辛棄疾並稱。

八、納蘭性德的詞

宋代以後,中國詞的創作到了清代又掀起了一個新的高潮。名家輩出,風格不同,又都能各極其妙,實屬難能可貴。在這群燦若列星的詞家中,我獨獨喜愛納蘭性德。他是大學士明珠的兒子,生長於榮華富貴中,然而卻胸懷愁思,流溢於楮墨之間。這一點我至今還難以得到滿意的解釋。從藝術性方面來看,他的詞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九、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胡適之先生給予《儒林外史》極高的評價。詩人馮至也酷愛此書。我自己也是極為喜愛《儒林外史》的。

此書的思想內容是反科舉制度,昭然可見,用不著細說,它的特點在藝術性上。吳敬梓惜墨如金,從不作冗長的描述。書中人物眾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講一個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話,活脫脫一個人就彷彿站在我們眼前,栩栩如生。這種特技極為罕見。

十、曹雪芹的《紅樓夢》

在古今中外眾多的長篇小說中,《紅樓夢》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是狀元。中國其他長篇小說都沒能成為“學”,而“紅學”則是顯學。《紅樓夢》描述的是一個大家族的衰微的過程。本書特異之處也在它的藝術性上。書中人物眾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應有盡有。作者有時只用寥寥數語而人物就活靈活現,讓讀者永遠難忘。讀這樣一部書,主要是欣賞它的高超的藝術手法。那些把它政治化的無稽之談,都是不可取的。


啊恆在雲南


說改變一生或許有些偏餑,不過有一本書確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很多,這本書就是《追風箏的人》。

我甚至寫過一片閱讀心得體會,內容如下:

讀完了《追風箏的人》,作者胡賽尼寫實的手法將我帶入阿富汗的那段苦難史中。但讓我感觸最深卻不是阿富汗人民大眾的苦難,而是作者所刻畫的主人公阿米爾的心路歷程。

我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阿米爾身上找到一絲自己的影子。他怯懦,在自己最好的夥伴哈桑被阿塞夫強姦時轉身逃開,但他有時又勇敢,多年以後在面對已經成為塔利班頭子的阿塞夫,他表現出令人動容的勇敢與毅力;他虛偽,以汙衊哈桑偷了自己東西的方式將哈桑從家裡攆走,但他有時又真誠,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傾心傾力的照顧,當做了錯事時極盡地懺悔,哪怕自己遭受一切惡果也在所不惜;他渴望得到父親的愛與認可,但又不願意與哈桑共享這些;他一生都在為自己年輕時犯下的過錯尋找救贖,卻一不小心又會犯下新的過錯……

就是這樣一個具有各種矛盾特性的主人公,構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徹底打動我們,活在了我們心中。而我們也從他的各種人性中看到了自己靈魂的一面,避免不必要的過失,找到屬於自己的救贖。


第九條命


對我人生最重要的書,並不是成年後讀的那些經典名著或深奧的書,而是我小學時讀的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雖然已經很多年沒讀它了,但我對它的影響至今仍為深刻。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艱辛的奮鬥歷程深刻感染了我,他堅貞不屈,勇往直前,即使到了生活實在難以忍受的時候,也要找出活法活下去,生命總會有用處的。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生活。因為即使是一場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終止生命。這些都展現了保爾·柯察金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每每回想起這句話,都能激起人滿腔的奮鬥熱情,給予我不竭的動力。


青伊er0720


證嚴法師《行經知路》。

事實上沒接觸過臺灣慈濟,很少網友會知道證嚴法師這一人物。法師這本書以口語表述來闡述人間大愛。以前我缺乏父愛母愛等家庭溫暖,慈濟每學期四次活動,雖然不多,但給我永遠的快樂,讓我學會以大愛之心去行經知路。

書本中簡而言之的每一個愛的故事,每一句心的話語,若我能加以實踐,就能清楚知道路在何方哪裡,我該怎麼走。這本書改變了我,讓我更加感性且理智,更能換位思考,讓雙方彼此都收穫滿滿。



WOWO天涯


《老子》《關尹子》首先讓我知道了

——大聖人的思想境界!高深莫測,超乎想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佛教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實際源自關尹子“天地雖大,有色有形,有數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數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老子說“以古之道,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研究這兩本書五年,鄙人不僅知道了燦爛的中國上古華胥國三皇五帝那些事真實不虛……。

——還知道了以太極圖,漢字,黃帝內經,易經,黃帝書等為代表的上古道文化體系的博大精深。

——太極圖是上古道文化體系中自然辯證思想之核心。太極思想普及之日就是大道昌興之日。(正在寫作之中)

——漢字字形和音韻結構中蘊藏著完整的哲學思想體系,是古聖先賢保留上古道文化的一種特殊手段。(已完成部分)

——老子關尹子是在:夏商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上古道文化體系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夏商周歷史的批判。

——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變化的真正動力是追求美之為美的勢力引起的惡與眾生前識和天道相互作用產生出來的——所以才會有夏商周奴隸社會的出現……!大道廢之後才需要仁義道德作為精神支柱,卻同時演變成野心家陰謀家篡奪最高權利——天下神器的運作手段。所以老子才會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不尚賢……。

——真正的老子就是西周御史伯陽父,《國語》又稱為“史伯”,關尹子和老子是古今中外空前絕後的歷史聖人,他們的思想就是要人類全面遵從宇宙自然的根本規律。

——《老子》《關尹子》背後隱秘了烽火戲諸侯事件的緣起,兩書都是針對反叛諸侯齊莊公佈道的姊妹篇。老子重在講社會歷史,關尹子重在講宇宙自然,共同闡述人類如何認識天道的客觀存在,批判夏商周所謂“以有道伐無道”的智者偽善的思想流毒。

——戰國時期齊國的稷下學宮就是因為發現和為了破解這兩本天書所建。那時已經成書四百年左右了。

——外星人就是鬼神,佛教就是一場大騙局,實際就是鬼教。它們真正的活動規律是利用神通(實際是鬼通)暗中發展自己的組織,以無形之手操作,最終神不知鬼不覺的徹底控制人類。

釋迦摩尼利用希特勒發動了二次世界大戰,又想盡一切辦法破壞新中國建設,仇視唯物主義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鄙人對它們的活動規律已經瞭如指掌,並能根據表現看出它們的人……。

——佛教金剛經等好多突出的論點都是剽竊了老子關尹子書中的觀點。而楞伽經是故意歪曲老子有無思想的。

——五年來它們一直都在找我的麻煩,越來越跟我耍不要臉……。

——以下初步列出佛教與關尹子所言的雷同之處,但有人說關尹子抄襲了佛教唯識論的觀點,卻根本不知關尹子早於佛教二百多年呢(公元前771年) 誰抄襲誰,應當還以公道。

——《關尹子》一書中我們可以得知,其思想真諦早已經涵蓋了佛教許多著名的思想觀念。

如關尹子:

——“紛紛想識,皆緣有生。“”事生於意,終變於意。知夫惟意,則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惡之。意有變,心無變,意有覺,心無覺。惟一我心,則意者,塵往來爾,事者,欻(xū 忽然)起滅爾。“

——”物我交,心生;兩木摩,火生。不可謂之在我,不可謂之在彼,不可謂之非我,不可謂之非彼,執而彼我之則愚。”(關尹子•鑑。

變成後來佛教的緣起說。佛教各種經論和各個宗派均已“緣起”說作為自己全部世界觀和宗教實踐的基礎理論。所謂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緣起性空——即因緣和合本性是空等。見於《俱舍論》卷九引經部解釋;《雜阿含經》卷12中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與關尹 “不可謂之在我,不可謂之在彼,不可謂之非我,不可謂之非彼”如出一轍。《法華經•方便品》:“佛種從緣起;”最早的緣起說即十二因緣之“業感緣起,”後有大乘始教之“阿賴耶緣起”、大乘終教之“如來藏緣起” 《華嚴經》圓教之“法界緣起”見宗教詞典1065頁。 由此即可知佛教思想的由來。

——關尹子:“謂之賢愚真偽者,系我之識。知夫皆識所成,故雖真者, 亦偽之“。

——”善去識者,變識為智”(關尹子•鑑)。

變成佛教“轉識成智”。或解釋為轉八識成四智。見於《大莊嚴經論》卷三《成唯識論》卷十等。見宗教詞典634頁

——關尹子“惟聖人知我無我,知物無物,皆因思慮計之而有“。

——”聖人知我無我,故同之以仁;知事無我,故權之以義;知心無我,故戒之以禮;知識無我,故照之以智;知言無我,故守之以信”(關尹子•極)。等一系列無我的論述

變成佛教“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金剛經》第28品

——關尹子:“能雖至神,不離巧拙;貌雖至殊,不離妍醜。聖人假此,以示天下,天下冥此,乃見聖人”(關尹子•極)。

變成佛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第5品

——關尹子:“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元。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元此非元。”(關尹子•宇)

變成佛教“眾生平等”觀念《華嚴經卷第51•如來出現品》

——關尹子”吾心有大常者存”(關尹子•鑑)。

變成佛教“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

——關尹子:“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聖人之言亦然,言有無之弊,又言非有非無之弊,又言去非有非無之弊。言之如引鋸然,惟善聖者不留一言。”(關尹子•極)。

變成佛教“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金剛經》第21品等等。

——《關尹子》中“日無不照,有妍有醜,而日無厚薄”。

變成聖經 “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

——關尹的話比佛教至少早了二百多年,比聖經更早了五六百年,佛教有《阿差那菩薩經》,提到關尹,也只能說明佛教承認受到過關尹子思想影響,期間的實情我們尚難以做出判斷,但佛教的思想來自老子關尹是確切無疑的。又如:

——老子之無為

——變成佛教“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7品。

——老子:“致虛極,守靜篤”(第十六章)。

變成佛教“無漏真淨,云何其中更容它物。”《楞嚴經卷5》)。

——老子“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第七十七章)。

變成佛教“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第3品

——老子“有無相生”(第二章)。——關尹子“有即無,無即有。知此道者,可以制鬼神”。

變成佛教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

——老子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兇。”

變成佛教緣起緣滅、不可執著的意思。

佛教竊取老子關尹子以上的種種思想,卻將老子關尹子的玄德和百谷王精神變成了唯我獨尊的各種炫目吹噓和巧妙包裝,以所謂“功德”可以換取今生來世的各種福報引人上鉤,又以各種所謂的前世罪業和各種手段來使人屈服。尤其在四十二章經中用“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以此對比來進一步顯示和映襯出自己唯我獨尊的無上地位,徹底暴露內心極大的分別,而所謂眾生平等根本就是一句空話,真實的釋迦摩尼不過是個惡鬼的化身。我們對此只要稍加思考,就會知道這種善惡人等僵化分別在現實中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比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翕翕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恰是兩個極端。

——但所列佛教之抄襲,不過亦只是老子關尹子思想之驚鴻一瞥而已。而老子關尹悉心體察天道的自然無為,洞觀歷史人生之玄之又玄的認識論和唯物辯證的方法論,所總結出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襲明“ ”大制不割”所提倡的“玄德” 和 “百谷王”精神,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發展演化的規律,才是人類思想行動的真正指南。其思想之博大精深,遠非任何宗教與哲學之所能及,正如莊子所-說老子關尹“皆博大真人也”。

鄙人是受過五戒的佛教居士,從不敢妄言。通過學習老子關尹子改變了對佛教的認識,內心非常感謝老子關尹子聖人的思想。

——以上只與匆忙之中根據鄙人對佛教觀點的記憶來整理的冰山一角,並非刻意查詢比對。

歡迎提出寶貴意見。


古始之道


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是看了好幾遍,尤其是介紹了劉備胸懷大志,卻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宏偉抱負,他求賢若渴,三顧茅廬於草廬之中,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看到劉備的雄心偉略,他的隆中對為劉備撥開雲霧,從此以後,諸葛亮伴隨劉備一起共同創建了蜀國政權,從而實現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局面。為劉備的江山基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而諸葛亮一生一無所求,奉獻了自己的一生。這本書對我也有很大的啟發,是我踏上工作崗位以來閱讀的第一本書。這是一本很適合那些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人閱讀的好書。直到今天對我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雨後滴水


《傅雷家書》

成長必備書

這本書是我在考入大學後,開始讀的一本書。

直到今天,大學時買的這本書,還在身邊。轉眼十餘年,十八歲成人時,買來這本書讀。

它對我的影響很大。

可以說是,在青春年少到年輕人的階段,身在很遠的城市念大學,很多時候,遇到一些事情,往往會困惑,我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慰籍和答案。傅雷的家教思想是傳統高貴的,非常正直善良的,同時在文學藝術領域,都有極好的心得分享給年輕人,甚至包括戀愛,選擇男女朋友,如何看對方。

書中充滿了溫馨的父愛,讓我在關鍵的成人以後的時間裡,樹立了非常正確的三觀。

感謝這本書給予我在性格上的改變和成長。


西西閱讀空間


《人性的弱點》作者提出:重視他人,莫與他人爭辯,你永遠贏不了爭論。

是的,這些觀點一看名字就能感受出來,但是也確實是我們做得不好的地方;首先,與人交際過程中,我們(這裡只是為了讀起來舒服一點,切確的應該指的是“我”)的核心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甚至在某段時間內我都以自我為中心而感到自豪,至少我是為了自己而活著的。但是這不是我們就不重視他人的原因,凡是多去為他人思考,重視對方的想法,這不是讓我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而是通過重視他人更好的服務於你的價值觀,這裡可以是依然保持以自我為中心,也可以是服務大眾。

而關於爭辯,是我需要認真反思的地方,可以說我太喜歡跟別人爭辯了,而隨著年齡(或者說人生閱歷)的增長慢慢就會發現自己根本爭不贏,而最後還把自己給累得半死。當看到這部分章節的時候感觸很多,作者總結得很有道理,確實:你永遠贏不了爭辯!那麼如何對待爭辯?作者認為表達完自己的觀點即可,你首先要先意識到自己爭不過對方,其次再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邏輯會讓你在表達想法的時候更具有理性。

還有一部分,作者介紹了讓對方多說話,切確的說是讓對方多說:是,或者給對方說話的機會,而自己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我是一個好強的人,也自以為有幾分說話的藝術,但是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顯然不是,我自己在那裡高談闊論有什麼用?根據前一個理論,我說服不了對方,反倒是你不停的喋喋不休會增加對方對你的厭煩。我愛說話,愛表現自己,同樣的,對方也是這樣的人,每個人都有想要變現自己,說出自己想法的權力;所以我們就要主動去創造這樣的條件,讓對方說,我們就聽著,適當的提問,表示我們的關注。

關於金錢

應該是這部分我覺得寫得一般,雖然他的觀點我覺得沒有問題,但是冥冥之中總覺得某個觀點和最後的成功是不能直接劃等號的,任何人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多種原因的矛盾體,我可能只是堅持某種觀點,那麼我們就把作者的觀點當作是他認為那類人身上較為突出的觀點吧。

避開負債陷阱

現在的年輕人(沒錯就是我)賺得少,卻想花的多,誠然,我們現在是處於最有精力但是也確實最需要錢的階段,但是我們也必須去避免自己掉進負債陷阱,就如書中所說,負債很可能會拖垮一個人,適當的負債,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是合理的,但是一定要嚴格控制,最好是不要存在債務,有多少的能力花多少的錢。

絕望時去工作,正確的工作態度

應該說這本書我覺得寫得不錯的地方就是這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