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銀行解放後是否還存在?

民國四大銀行解放後是否還存在?

1923年,孫中山開始在廣州籌辦中央銀行。在其紙幣流通26年先後發行了、法幣券、東北九省流通券、關金券、金圓券、銀圓券及兌換券等共達一千多個品種。

民國四大銀行解放後是否還存在?

中國銀行的紙幣是民國紙幣的收藏重點熱門品種,是中國銀行歷史悠久的緣故。

中國銀行是我國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在我國金融業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1912年到1949年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共經歷了三次職能變化。1912~1928年,作為當時政府中央銀行執行職能,1928年改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1942年成為專門發展國際貿易的銀行。1942年到1949年停止流通和發行,建國後有重新啟動中國銀行,這個時期中國銀行政權發行紙幣歸中國人民銀行管。現在我們身邊的中國銀行是民國中國銀行的前身。民國四大銀行解放後是否還存在?交通銀行於1908年3月4日成立。而後歷經清王朝、北洋軍閥及國民黨的統治時期,,列位民國四大銀行之一。

1909年至1942年交通銀行共計有34年發鈔史,是我國近代史上發鈔歷史最長的銀行。的,在這34年中,交通銀行先後發行過銀兩券、銀圓券、小銀圓券、國幣券、輔幣券、法幣券以及銅圓券等各種版別的紙幣根據統計,交通銀行單在民國時期發行過351種版別的紙幣。再加上宣統年間發行的,共計約有400種。1949年10月1日建國停止流通和發行,到1965年重新啟動交通銀行,這個時期的發行紙幣歸中國人民銀行統管,目前在一線二線城市中出現的交通銀行是民國交通銀行的前身。

民國四大銀行解放後是否還存在?

近代中國的官僚資本銀行中,中國農民銀行與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合稱:民國四大銀行,居於末位。

1933年4月1日成立於漢口的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是中國農民銀行的前身,資本250萬元。蔣介石授予其發行紙幣的特權,主要為國民黨寫隊籌備內戰軍費。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流通券壹角、貳角、伍角、壹圓共4種,限制在四省流通使用,因此:四省農民銀行可以說是蔣介石的私人庫房,一個地地道道的衘用金融工具。

在1949月10月1日,陸陸續續停止了各省民國時期的省、市、錢莊、兌換券、私人銀行,軍閥自己的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了新的紙幣稱:人民幣。

由於當時銀行有限有重新啟動了: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但是發行紙幣權歸中國人民銀行管,現在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行錢幣,要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同意後在發行,幣種:數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