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會失業。裁員背後的反思

裁員背後的反思,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會失業。

2019怕裁員,2020怕失業。


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會失業。裁員背後的反思


2019年給我們最多的話題就是裁員,2020遇到這次危機,我們談論更多的就是失業。

面對當下這種特殊時期,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同時億萬的工薪階層也備受煎熬。

從這次危機開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經受不住考驗,被迫倒閉。

從最開始我們聽到的兄弟連破產、北京K歌之王倒閉,還有新潮傳媒開工首日裁員500人,以及人民法院公告網了顯示,從元旦到現在有近100家房地產公司破產清算。還有眾多我們不知道的中小微企業,在這次危機中,無力支撐,而被迫倒閉的。

那麼在這些企業關門倒閉之後,就意味著更多的員工失去了工作

這幾天,看到很多關於企業倒閉的的信息,更有很多人自曝被公司裁員了。

同時也有網友發出這樣的信息:

“企業早就該倒閉,老闆從沒有對員工好,活該!”

“老闆就是資本家,喝員工的血,今天終於輪到他們倒黴了”

看到這樣的信息,我不知道這些人抱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也不知道他們內心在想什麼?

是在幸災樂禍,還是憤世嫉俗。但我想說,這一切的原因其實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我們古語講: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也聽說過,大廈將傾,英雄力王狂瀾的事蹟。

今天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共同探討一個話題,為什麼公司裁的會是你?為什麼會有人留下來?

很多時候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從自己的利益去思考這個世界,去看待周圍的人。認為一切不幸都是外界造成的。但往往我們缺乏了自醒的過程,和對自我真實的評價。

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會失業。裁員背後的反思


古語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那我們來研究一下,什麼職場的真相?今天我就告訴大家職場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職場的真相就是:你的存在必須有價值,所謂的價值就是你對別人有用。

在企業中沒有價值或者價值不高的人,也就是說你對企業已經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那麼公司裁掉你是必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闆,你會養這樣一個無用的人嗎?

再反思。你自對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態度都一樣嗎?現實是,對你有價值的人你會用心呵護,對你沒價值的,你會敬而遠之,是不是這樣呢?

究其原因,其實我們只是站在了不同的視角在看問題而已。

是什麼將很多人推到了這種無藥可救的地步呢?

心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今天的結果都是我們自己一步步選擇的。從因果關係上講,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而真正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心態錯了。

“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都將會失業。”


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會失業。裁員背後的反思


在我們進入一家公司去面試的時候,我們都曾經想過、規劃過自己美好的人生和未來,但是為什麼到了職場,我們放棄了自己的初衷,迷失在職場的迷霧之中呢?

這就源於一個人的認知,認知決定了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同時影響了你的心態,最終將影響你的行為。

在職場中,這種幾種心態正在吞噬著你的未來。

1,事不關己

很多時候,我們在公司工作很多人只希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不關自己的事從來不會操心,也不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更不願意去了解。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是一個好員工。

可以說很多這樣的員工,就是把自己圈在了一定的圍牆之中,在區域內,他也只是做了一個守門人,從來對門外以及外邊的世界不去了解,那麼漸漸的,他會與整個大環境慢慢的隔離,最終落伍。

就跟很多人在某些領域或某些行業工作久了,最終他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這個社會時代的發展了。

例如之前我在公司招聘過一批這樣的人,他們曾經在工廠流水線上打工,每天做著擰螺絲、搬運等機械化的工作。後來他們出來找工作,到公司之後發現,他們與其他人相比,反應非常木訥,對很多事情他都不瞭解。我想說,有些工作給了你一個活命的機會,但同時更是限制了你的認知,甚至限制了你的自由。

所以,一個人如果只是關心所謂分內的事,會限制你對其他領域的瞭解,失去了橫向發展的機會。

2.60分的及格。

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會失業。裁員背後的反思


60分及格的心態,也許很多人,學生時代就養成了這種習慣,認為60分萬歲,過關就好。

在職場中有很多人也抱著類似的工作心態,只是把工作做到及格就好,能夠交差就可以了。從來不思考如何把它做到80分、90分甚至100分,更不願意付出更多的辛苦。每天日復一日的工作,看似忙忙碌碌但價值卻極低,工作內容一成不變,生活一眼看到頭,即便是這樣,還是拒絕成長並安慰自己,其實這樣也挺好的,畢竟穩定。

同時因為這樣的心態,也讓很多人失去了一個瞭解自己是有多麼優秀的機會,限制了自己潛能的挖掘。從而只是一個普通人。

殊不知我們這種搬磚應付差事的行為,其實對企業的傷害是有限的,傷害最大的是你自己。有了這種心態,就會停止自己成長的腳步。企業不過損失的是一部工資和效益,但個人損失的是青春和年華。

但隨著社會發展,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你會發現,公司最不缺的,就是這種及格線上的人。在公司繁榮的時候,多一個人少一個人無所謂,但當危機發生時,企業就會第一個裁掉這樣人。

這次危機的發生,讓很多企業意識到一個問題,企業原本並不需要那麼多員工,精簡人員一樣可以賺錢。

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對995家中小企業進行了調查,員工工資和五險一金是很多中小企業的重大支出,佔62.78%。

所以當企業遇到危機,如何縮減開支呢?

裁員是一個必然選擇。

所以在這次危機之後,會有很多企業砍掉那些沒有核心價值的人,因為企業已經意識到,這些人不值錢,企業的沒有必要為他們負重前行,所以這批人將會快速的被裁員。

3等價交換。

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會失業。裁員背後的反思


社會的商業本質就是價值交換,但並不等於等價交換,在職場中,很多人抱著等價交換這樣的心態和意識去工作,公司給我多少錢我幹多少活。我認為對得起公司,就可以了。

但其實這個社會交換的過程中從來都不是等價的,要認清這個殘酷的事實,當你強勢的時候,你是可以溢價銷售,當你弱勢的時候,你只能貶值銷售。所以在職場中,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件商品,你出賣的是勞動力和智慧,如果你是個弱者,如果你的價值不足以凸顯,那麼你只能貶值出售。當你還期望等價交換的時候,你已經被pass了。因為有很多人願意為此付出更大的價值去交換。

更重要的是,隨著你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所謂的經驗,也是限制你成長和突破的障礙。我們看到華為裁員7000人,很多35歲以上的員工在列。為什麼?因為很多人害怕嘗試、工作內容重複並低價值、不具備隨時應變的能力。已經缺乏了創作的靈感和創作的激情,一個公司的成長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新和憧憬,一個人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又拿什麼去比拼呢?

為什麼你不能被升職,為什麼你沒有被加薪就是因為你價值沒有提升,沒有變化。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都要看到就是投資和回報的關係,老闆為什麼能賺到更多的錢,是因為他承擔了更大的風險,他懂得先投入,然後再去獲的回報,

而很多員工的心態是什麼?我有回報才投入。因此,憑什麼你獲得更好的發展?

這個社會其實是公平的。

當我們抱著這種等價交換的心理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成長的動力,喪失了成長的能力,限制了自己成長的高度,那麼最終,你失去的只是你自己。企業在發展當中認為你不合適可以換一個合適的人,但是你自己卻無法更換一個更好的自己。

4、逃避問題


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會失業。裁員背後的反思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逃避和躲避問題,因為一旦遇到問題去解決問題,就是個勞心勞力,甚至有人說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是所有人的成長都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當你把問題踢走的時候,其實踢走的是機會。

什麼時候一個人或一個企業才能發展呢?是在逆境的時候、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才會快速成長和突破。如果你習慣了在舒適圈中,那麼你永遠無法突破這個圈對你的限制。

什麼時候會突破呢?就是敢於面對問題的時候,是危機更是轉機。

一個人職位的高低,價值的高低就在於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連問題都解決不了,那麼你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在過去我給很多人講,你能解決家庭的問題,你就是一家之主,如果你能解決一個部門的問題,你就是部門的經理,如果你能解決一個公司的問題,你就是一個公司的總經理。

其實我們幫公司解決問題,當然為公司創造了價值,更重要,更重要的就是為自己提升了應對問題的能力,這是別人搶不走的

5、不願意動腦

為什麼呢?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問題,習慣性的去問別人,問令上司、問領導。很少用自己的思維去想一想。

正是因為我們不願意動腦子,所以你的腦子會越來越笨,所謂:用盡廢退。

當你不習慣思維的時候,那麼就必須付出更多的體力。

《孟子》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所以你不想動腦,那麼就只有身體受累。在未來社會,之所以能夠生存或掙著錢的人都是懂得思考的人,唯有思維意識可以創造無邊界的收益,如果我們用體力勞動,比如說我們搬磚,每天有24小時,我們的體力總有極限,所以收益是有極限的。而思維的空間卻創造可以創造無邊的價值。喬布斯創造了蘋果手機,顛覆了手機的應用模式獲得鉅額財富,馬雲創造了阿里巴巴,顛覆了原有的商業模式,所以成了中國首富。所以凡是動腦的人才能在這個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

如何才能讓自己在企業中越來越有價值?如何讓自己在企業中越來越安全?如何讓自己不再擔心失去?

就必須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無論在哪裡你都能生存,無論在哪裡你都能有被利用的價值,這就是關鍵。

那我們必須以一個創業者的心態去思考問題,去規劃自己

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會失業。裁員背後的反思


第一,如果我是老闆遇到這樣的事,我應該怎麼辦?

當我們公司遇到問題的時,我們要換個位置思考一下,如果我是老闆應該如何解決?如何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如何把它更進一步?

當你不斷的去思考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答案;當你去探索時,會無限的激發你奮鬥的動力;同時為此付出相應的努力,那麼你將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會被很多人所需要。這就是你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這次疫情,我們再次看到了終南山院士的身影,大家都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因為他的價值時刻被他人所需要,所以受到了整個社會的尊重。

第2,思考我如何才能成為創業者?

我如何成為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我應該做哪些準備呢?那麼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會慢慢發現,在這個藍圖中有越來越的目標點越來越清晰。

我們要懂如何管理團隊?如何運營團隊?入如何去營銷?如何規劃財務計劃?如何融資等等。

通過提問我們就更加清晰了自己的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努力地方向,同時學習也會更加有效。

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是為用而學。當有了目標和方向,同時知道應用的領域,那麼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社會從不缺少方法和途徑,只是缺少了目標和方向。

通過不斷的成長你會成為公司中非常有價值的人,即使你不去創業,公司也是你最好的創業平臺。

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會失業。裁員背後的反思


綜上所述不以創業為目的的打工者,終將被裁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