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家出身的畫家李思訓,董其昌曾推其為山水畫“北宗”之祖


李思訓,唐代書畫家,字建睍,一作建景,隴西成紀人,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官至右武衛大將軍,左羽林大將軍,此為《新唐書》和《中國美術史大典》記載。《舊唐書》和唐李邕碑稱“雲麾大將軍”,隴西狄道人。

李思訓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題材上多表現幽居之所。畫風精麗嚴整,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細入毫髮,獨樹一幟。在用筆方面,能曲折多變地勾劃出丘壑的變化。法度謹嚴、意境高超、筆力剛勁、色彩繁富,顯現出從小青綠到大青綠的山水畫的發展與成熟的過程。它和同時期興起的水墨山水畫,都為五代和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奠定了基礎。其作品均散佚。

《宣和書譜》記載尚有《山屆四皓》《春山圖》《海天落照圖》《江山漁樂》《群山茂林》等十七幅,《九成宮紈扇圖》。李思訓善畫山水、樓閣、佛道、花木、鳥獸,尤以金碧山水著稱。其山水畫主要師承隋代畫家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畫風,並加以發展,形成意境雋永奇偉、用筆遒勁、風骨峻峭、色澤勻淨而典雅,具有裝飾味的工整富麗的金碧山水畫風格。


在創作上,李思訓除了取材實景,多描繪富麗堂皇的宮殿樓閣和奇異秀麗的自然山川外,還結合神仙題材,創造出一種理想的山水畫境界。李思訓的作品,因年代久遠,現已罕見。李思訓身為皇室,其作品反映了貴族階層的審美趣味和生活理想,因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和佛道思想及文人隱居習尚的影響,也使他在作品中時常流露出一種出世情調。即所謂“時靚神仙之事,合然巖嶺之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